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4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脑灰质体积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双相情感障碍I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7月,随机入组22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患者组)和25名健康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匹配良好(P均0.05)。收集两组头部结构相磁共振影像资料,使用SPM8对结构相影像资料进行分割、标准化、平滑,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灰质体积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灰质体积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颞上回(P0.01)、右侧中央前回(P0.01)及右侧楔叶(P0.01);患者组灰质体积增大的脑区包括左侧小脑上部(P0.01)、左侧颞中回(P0.01)及左侧颞下回(P=0.001)。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灰质体积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右侧,体积增大的脑区主要集中于左侧。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入院初期的躯体情况及治疗情况,减少医疗风险。方法抽取本院2012年全院符合重性精神疾病诊断住院病历1886份,统计分析其入院初期的电解质、心电图及用药情况。结果 1886例中出现低血钾者441例,占23.4%;低血钠者123例,占6.5%;低血氯者262例,占13.9%;低血钙者42例,占2.24%。心电图异常793例,占42.05%,其中T波改变254例,占13.5%。入院时应用药物处置1781例,占94.43%,其中应用氯丙嗪509例,占26.98%;氯硝西泮748例,占39.67%;氟哌啶醇60例,占3.18%,舒必利45例,占2.39%;这些急性处置的患者中,需中断药物治疗应急救治者14例,占0.74%。结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入院时电解质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入院时应急处置应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国产利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21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接受国产利培酮片或进口利培酮片治疗,每组均为107例,平均剂量分别为3.9 mg/d和3.7 mg/d,观察疗程为8周.于入组时(基线)、治疗后第2、4、6、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S)进行疗效评估.于治疗前和试验结束时,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血生化指标、心电图和体质量改变等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国产利培酮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6%,进口利培酮组为6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的研1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以及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01),并且每个访视点PANSS减分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利培酮组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牛率为40%,进口利培酮组为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体质量均有显著增加(P均<0.01).第8周末国产利培酮组TESS总分低于进口利培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国产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进口利培酮相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脑外科疾病抑郁情绪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外科疾病患者抑郁情绪情绪的发生率,初步分析大脑病变部位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以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为评定工具,对63名脑外科住院病人进行单项因子分和总分评定。结果:单项因子疲乏感、工作困难、满意感缺如、食欲减退、抑郁、社交退缩、犹豫不决、自我形象改变、悲观和自罪感发生率较高;轻度以上抑郁情绪发生率达79.37%,其中轻度点15.87%,中度49.21%,重度14.29%;年龄与抑郁情绪呈正相关。结论:脑外科疾病患者大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且年龄越大抑郁情绪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在额叶执行功能和记忆方面的神经心理功能障碍及其特征;了解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人认知功能与社会生活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lzheimer氏病),对34例45岁(含45岁)以前起病反复发作或持续到老年的精神分裂症、28例Alzheimer氏病及3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都有记忆障碍和额叶执行功能障碍。老年精神分型症语义记忆受损严重程度与Alzhe-imer氏病无明显差异,而对新信息在延迟期的快速遗忘损害要轻;老年精神分裂症的额叶执行功能障碍对记忆损有选择性,两者密切相关,Alzheimer氏病的记忆损害与额叶执行功能障碍的相关不明显。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社会日常生活功能优于Alzheimer氏病,与正常老年人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不同于Alzhe-imer氏病,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老年精神分裂症和Alzheimer氏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差别在于各自神经生物学病理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关系妄想(DOR)可能的神经认知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入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3例,其中关系妄想组(DOR组)15例,非关系妄想组(Non-DOR)28例;另入组健康对照(HC)47例。采用轮廓整合测验、Babble测验测试所有受试者的听觉、视觉信号的组织能力。结果:DOR组在Babble测验中其正确词数与错词数目与Non-DOR组和HC无明显差异(P0.05),而错词长度显著高于HC和Non-DOR组(P0.05);DOR患者的轮廓整合能力较HC整体上未发现明显下降(P0.05),但在随机测验25°水平的错误得分上,显著高于HC(P0.05)且与牵连观念访谈量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239,P=0.023)。结论:以DOR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听觉和视觉水平的无关信息的过度提取可能是DOR的神经认知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显著推动了精神医学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但因为大脑与精神医学的复杂性,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仍然是一个“迷”.自Eugen Bleuler 1911年提出“精神分裂症”的疾病命名正好过去了100年,但对该病本质的认识仍无突破性的进展.最新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是表现为脑功能失调的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复杂的遗传危险因子与生物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该病的发生.神经影像学技术将打开大脑的“黑匣子”,使精神疾病被作为神经系统疾病来研究,而不是简单地被看作是单个神经递质数量与功能的改变[1].Kraepelin[2]始终认为精神分裂症存在生物学基础,受他的观点影响最成功的例子是Alzheimer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发现了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在此背景下,精神分裂症的脑结构与脑功能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探讨一直都是精神医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性、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有不同的脑功能异常。方法将 2 2例阴性、2 7例阳性初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17例正常对照组 ,进行事件相关电位 (N10 0 ,P2 0 0 ,N2 0 0 ,P30 0 )测查。结果阴性组在Fz ,Cz ,Pz ,T7,T8五个点的P30 0波幅显著低于和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 ,阳性组在Cz ,Pz点的P30 0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P30 0的波幅与潜伏期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阴性患者N 10 0、N2 0 0的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关分析发现阴性分量表分与Fz的P30 0波幅有显著负相关 (r =-.31,P <0 .0 5 )、与T7,T8。点的潜伏期呈显著正相关 (r =.33 ,r =.35 ,P <0 .0 5 )。结论阳性、阴性精神分裂症可能有不同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哲宁  赵风琴 《湖南医学》2000,17(5):329-332
(目的)探讨阴性、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有不同的脑功能异常。(方法)将22例阴性、27例阳性初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7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N100,P200,N200,P300)测查。(结果)阴性组在Fz,Cz,Pz,T7,Ts五个点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和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阳性组在Cz,Cz,Pz,T7,Ts五个点的P300波幅显著低于和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对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卡片测验(WCST)和连续性操作测验(CPT),对107名发作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7名健康对照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在WCST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和随机错误数(分别为94.3±25.6、30.4±22.5和41.0±23.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5.1±25.0、18.8±11.4和21.2±17.3)(P=0.00、P=0.00、P:0.00);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正确反应数(23.7±6.1)显著少于对照组(25.0±0.0)(P=0.03);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完成分类数(4.8±2.4)与对照组(5.0-.t-O.0)相比无显著差异(P=0.46);2、精神分裂症患者CPT三项指标(CPT2=6.5±2.9、CPT3=8.5±3.3,CVT25.0±6.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PT=30.4±2.7,CPT2=8.9±2.0和CPT3:10.6±0.7)(P:0.00、P=0.00、P=0.00);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CPT1(10.0±4.0)与对照组(CPTI=10.8±0.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WCST中持续错误数与CPT各项指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的缺陷,两者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