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广浩  沈瀚  宁明哲 《安徽医学》2020,41(12):1440-1443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IL-35及Th17/Treg失衡在SLE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4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54例新发SL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AI)分为轻度活动组,26例;中度活动组,10例;重度活动组,18例。另外选择同时期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组研究对象血清IL-3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与Treg细胞占T细胞的比例,比较4组血清IL-35及外周血Treg、Th17、Th17/Treg表达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35与Treg、Th17、Th17/Treg和SLEDAI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IL-35水平、Treg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组Th17细胞百分比高于中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高于轻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SLE患者Treg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活动组IL-35水平低于轻度活动组,而Th17/Treg高于轻度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IL-35、Th17/Treg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IL-35水平与Treg呈显著正相关(r=0.373,P=0.006),与Th17、Th17/Treg和SLEDAI呈负相关(r=-0.563,-0.480,-0.686,P<0.001)。SLE患者经过短暂治疗后IL-35与Treg表达较治疗前升高,Th17与Th17/Treg的表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体内血清IL-35水平降低,并与SLE患者病情活动相关;低表达的IL-35可能参与了Th17/Treg的失衡,促进SLE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PE2的表达及与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收治的MPP急性发作期患儿和恢复期患儿各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同期该院健康体检儿童90例为对照组。收集血样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PE2;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计算Th17/Treg;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5(IL-35)、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PE2、Th17、Treg、Th17/Treg、IL-17、IL-35、CRP、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恢复组、急性发作组MP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PE2、Treg、IL-35水平降低(P <0.05),Th17、Th17/Treg、IL-17、CRP、PCT水平升高(P <0.05)。急性发作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低于恢复组患儿(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P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PE2与Th17、Th17/Treg、IL-17、CRP、PCT呈负相关(P <0.05),与Treg、IL-35及FEV1、FVC、PEF呈正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IPE2[R=2.243(95% CI:1.421,3.541)]、Th17/Treg [R=1.769(95% CI:1.086,2.882)]和IL-17[R=1.594(95% CI:1.047,2.439)]是影响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PE2水平明显降低,与Th17/Treg平衡呈负相关,可能是影响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海萍  陈本祯 《四川医学》2011,32(7):982-984
目的观察0.1%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产妇予以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67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B组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83μg/ml硬膜外分娩镇痛,C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镇痛处理。观察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运动阻滞程度(采用Bromage法)、生命体征、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产程、分娩方式。结果三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效果确切,应用前后比较及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1%罗哌卡因与0.125%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硬膜外分娩镇痛方案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 -2016 年 9 月该院拟硬膜外分娩镇痛下自然分娩产妇 76 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 组患者给予 0.1%罗哌卡因 +0.3μg/ml 舒芬太尼,B 组 0.075%罗哌卡因 +0.5μg/ml 舒芬太尼。两组患者均于宫口开放 3 cm 时经 L 3 -L 4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行分娩镇痛。记录产妇行分娩镇痛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肌力、尿潴留及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各时间点 VAS 评分 <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双下肢肌力减退。两组新生儿出生后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产后 6 h A 组出现 2 例产后尿潴留,B 组出现 8 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产后 24 h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尿潴留。结论 硬膜外给予 0.1%罗哌卡因 +0.3μg/ml 舒芬太尼或 0.075%罗哌卡因 +0.5μg/ml 舒芬太尼均可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但前者产后尿潴留比例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MZ)对重症肺炎大鼠的肺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SD雄性大鼠中,取35只大鼠复制重症肺炎模型,死亡5只,3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重症肺炎(SP)组、TMZ组、TMZ联合磷脂酸(PA)[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激活剂]组,每组10只;余10只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设为对照组。TMZ组灌胃TMZ生理盐水溶液5 mL,剂量20 mg/kg,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TMZ联合PA组灌胃TMZ生理盐水溶液5 mL,剂量20 mg/kg,尾静脉注射PA生理盐水溶液1 mL,剂量1 mg/kg;对照组、SP组分别灌胃、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4组大鼠均1次/d,连续干预6 d。检测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肺功能指标、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蛋白激酶B(Akt)、p-Akt、mTOR、p-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SP组、TMZ组、TMZ联合PA组Th17/Treg、BALF中IL-1β水平、肺容积变换量、静息通气量、肺组织p-Akt/Akt比较,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SP组外周血Th17/Treg、BALF中IL-1β水平、肺组织p-Akt/Akt升高(P <0.05),肺容积变换量、静息通气量减少(P <0.05);与SP组比较,TMZ组外周血Th17/Treg、BALF中IL-1β水平、肺组织p-Akt/Akt降低(P <0.05),肺容积变换量、静息通气量增加(P <0.05);与TMZ组比较,TMZ联合PA组外周血Th17/Treg降低(P <0.05),BALF中IL-1β水平、肺组织p-Akt/Akt升高(P <0.05),肺容积变换量、静息通气量减少(P <0.05)。结论 TMZ可改善重症肺炎大鼠肺功能及Th17/Treg平衡,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及病理变化,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在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9月在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住院的80例单胎头位、ASAⅠ~Ⅱ级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R1组(3 mg罗哌卡因+3μg舒芬太尼)、R2组(3 mg罗哌卡因+4μg舒芬太尼)、R3组(3 mg罗哌卡因+5μg舒芬太尼)和R组(3 mg罗哌卡因),共四组,每组20例。均于产程潜伏期(宫口开1 cm)行分娩镇痛。四组均采用0.1%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0.5μg/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期间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和胎心率,记录镇痛情况、产程、催产素用量、分娩方式、阴道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四组产妇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与镇痛前相比,四组镇痛期间疼痛数字评分(NRS)均降低(P〈0.05)。随着舒芬太尼的剂量增加,镇痛起效、显效时间逐渐缩短(P〈0.05);首剂维持时间逐渐延长(P〈0.05)。 R2、R3组潜伏期PCEA药物用量少于R组(P〈0.05);活〉期PCEA药物用量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产程、催产素用量、阴道出血量及分娩方式构成比、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3组有5例产妇镇痛后出现胎心率下降(FHR≤100次/min)。镇痛期间R组瘙痒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P〈0.05)。R3组恶心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R2组产妇产后镇痛满意度优于其他三组。结论3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3~5μg蛛网膜下腔阻滞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产程潜伏期分娩镇痛。3 mg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4μg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娩镇痛,镇痛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产妇产后镇痛满意度高,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使用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共3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4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产妇生命体征等情况。结果①观察组镇痛后5min、10min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产程、产妇生命体征、剖宫产率、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分娩镇痛中,镇痛效果明显,对于分娩过程中产妇和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玉琴  吴宜 《中原医刊》2011,(22):92-93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为镇痛组,采用0.1%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自控镇痛;6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为对照组,不给镇痛药物。记录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生命体征、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两组第二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好,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产妇,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1组:2 mg罗哌卡因+4μg舒芬太尼;2组:3 mg罗哌卡因+4μg舒芬太尼;3组:4 mg罗哌卡因+4μg舒芬太尼。对比三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结果相比镇痛后5、10、60 min的疼痛程度,2组和3组优于1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中,可以对4μg舒芬太尼+2-3 mg罗哌卡因进行安全使用。4μg舒芬太尼+3 mg罗哌卡因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在产妇产程潜伏期阶梯式分娩镇痛使用具有较好优势。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分娩镇痛效应。方法 60例待产并有自然分娩意愿的产妇根据是否采用分娩镇痛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30例。对照组自然分娩,无镇痛方式。研究组自然分娩过程中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方式。比较两组产程、疼痛程度及妊娠结局。结果 研究组各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产妇明显缩短(P<0.05),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产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胎儿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50例可以阴道分娩而无硬膜外麻醉禁忌症的产妇,用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施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同条件的未采取镇痛措施的15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等。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P〈0.01),两组第二、三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能有效地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配伍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探讨国产罗哌卡因最低有效浓度。方法自愿要求分娩镇痛产妇9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随机分为3组:A组(H=30):0.1%国产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0.4μg/ml,B组(n=30):0.074%国产罗哌卡因加0.4μg/ml舒芬太尼,C组(n=30):0.1%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加舒芬太尼0.4pg/ml。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施行分娩镇痛,记录产妇FIR、BP、RR、SpO2;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10分,0分为完全无病,10分为极度痛,〈3分优、3~4分为良、5分为差、〉5分为失败;运动神经阻滞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新生儿采用Apgar评分。结果3组产妇镇痛效果均满意,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0.074%罗哌卡因配伍0.4μg/ml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3.
唐慧  陈佳  何虹 《上海医学》2012,35(12):1035-1038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对产程的影响,探讨舒芬太尼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合适浓度配方。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级,年龄22~36岁。根据舒芬太尼的质量浓度随机分为4组: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2μg/mL+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4μg/mL+0.1%罗哌卡因组、舒芬太尼0.6μg/mL+0.1%罗哌卡因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持续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别记录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前及镇痛后10、20、30min及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4组间产妇在镇痛前疼痛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镇痛后10min,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组(P值均<0.05);镇痛后20min,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组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μg/mL、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P值均<0.05)。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6μg/mL组尿潴留、瘙痒的发生率显著高于0.1%罗哌卡因组、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2μg/mL组及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组(P值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镇痛用于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4μg/mL+0.1%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最好,且不良反应少,对第一、二产程、产后出血以及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等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行阶梯式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和阴道分娩禁忌症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I组(对照组)始终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Ⅱ组(阶梯镇痛组)在产妇宫口〈3cm时应用0.075%的罗哌卡因+O.5μg/ml。的舒芬太尼,待产妇宫口≥3cm时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各时点的VAS评分,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情况,Bromage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各时点的VAS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Ⅱ组潜伏期比I组时间短(P〈0.05),缩宫素使用率低,产妇运动阻滞轻微。结论:产程潜伏期应用0.075%的罗哌卡因+0.5μg/mL的舒芬太尼,活跃期应用0.15%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行硬膜外阶梯分娩镇痛对产妇子宫收缩干扰小,产程影响小,运动阻滞轻微,适合潜伏期就要求分娩镇痛的产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硬膜外规律间断注药方式复合与不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无舒芬太尼组(N组),各30例。S组为0.1%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0.4μg/ml;N组为0.1%罗哌卡因。结果与镇痛前相比,两组产妇镇痛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期间罗哌卡因用量与爆发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组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N组(P〈O.05)。结论不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规律间断(0.1%罗哌卡因,5ml/45min)注药方式用于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确切且可明显降低产妇瘙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分析了其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笔者医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2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每组6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和HDL-C血脂指标,Th17细胞和Treg细胞,IL-17、IL-10和IL-6炎性因子,以及NIHSS和ADL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TC、TG、LDL-C和HDL-C血脂指标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述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TC、TG和LDL-C表达减低(P<0.05和P<0.01),HDL-C表达升高(P<0.05).两组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h17细胞比例减低和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和P<0.01),但观察组Th17细胞减低的幅度和Treg细胞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7、IL-10和IL-6表达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7和IL-6达减低而IL-10表达升高(P<0.05和P<0.01),但观察组IL-17和IL-6减低的幅度和IL-10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和ADL评分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减低和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但观察组NIHSS评分减低的幅度和ADL评分升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9.4%,治疗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率为10.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以调节AIS患者Th17/Treg细胞平衡,抑制炎性反应,临床使用安全,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将临产妇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经硬膜外腔置管后,接电子镇痛泵,输注0.15%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芬太尼组输注0.15%罗哌卡因+2μg/mL芬太尼。结果两组产妇在镇痛起效时间、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及低血压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1);舒芬太尼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芬太尼组。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与芬太尼比较,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且副作用小,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的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120例。将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1g/mL,B组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g/mL,C组为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5g/mL。观察3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项目。结果:A组与B、C组相比,镇痛起效时间较长,且镇痛效果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3g/mL舒芬太尼治疗分娩疼痛的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少,且对产妇的产程、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喻震  李伟 《中国医刊》2007,42(4):52-54
目的 比较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产妇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I组为0.075%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Ⅱ组为0.1%罗哌卡因加0.2“s/ml舒芬太尼;Ⅲ组为0.15%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观察指标为:起效时间、PEA次数、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MBS评分、分娩时间和方式产妇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产妇镇痛效果明显好于Ⅰ组(P〈0.05),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分娩时间与方式差异无显著性。Ⅲ组与Ⅱ组相比,镇痛效果、分娩时间与方式差异无显著性,而出现轻度运动神经阻滞的比例Ⅲ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0.2μg/ml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下肢运动神经影响轻微,是可行走式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一种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平 《四川医学》2011,32(6):894-89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0.05%(A组)、0.075%(B组)、0.1%(C组)、0.125%(D组)、0.15%(E组)的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结果镇痛有效率分别为47%,67%,77%,83%,87%。E组有1例运动阻滞发生。结论 0.1%~0.125%罗哌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能够为产妇分娩提供安全可靠的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