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9年 1月开始采用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 ,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间 ,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孕妇 10 2例 ,均为 38~ 4 2周妊娠 ,头位、初产 ,年龄 2 0~ 2 8岁 ,骨盆测量无异常 ,依据腹部测量及 B超测量胎儿双顶径估计胎儿大小 ,判定可经阴道分娩 ,无胎儿宫内窘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1例。1.2 方法1.2 .1 观察组 :采用手法旋转。当胎头下降至坐骨嵴下 1cm以下 ,宫口扩张至 6 cm以上时可手法旋转。术者在宫缩间歇时 ,将右手拇指、食…  相似文献   

2.
会阴及阴道裂伤是产科最常见的分娩并发症 ,既给患者带来痛苦 ,又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为预防会阴及阴道裂伤 ,特别是重度裂伤的发生 ,现笔者对我院1 997— 2 0 0 1年 1 2月 ,会阴阴道裂伤 40 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我院上述时期分娩产妇 1 92 3例 ,产妇年龄2 3~ 38岁 ;孕1 1 0 1 8例 ,孕2 60 5例 ,孕3以上 30 0例 ;总产程最短 3h ,最长 1 7h ;新生儿体质量最大 4 50 0 g ,最小 250 0 g ,平均 3 50 0g ;第二产程均在 2 0~ 60min ;持续性枕后位 2 4例 ,枕横位 1 2例 ,面衔露 2例 ,耻骨弓…  相似文献   

3.
米索前列醇在扩宫颈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未产妇宫颈未经扩张宫口较紧 ,使人工流产术实施难度增加。2 0 0 1年 1— 10月 ,我院于术前 2h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 4 0 0 μg扩张宫颈的效果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 15例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宫内妊娠未产妇 ,孕龄 4 5~ 70d ,均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证。1 2 方法 宫颈消毒后 ,探针无法通过宫颈内口 ,于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 4 0 0 μg ,2h后行人工流产术。2 疗效观察2 1 宫颈松弛扩张的效果判定标准 有效 :宫颈口松 ,可容 4~ 5号Hegar扩宫器 ,受术者感下腹痛 ,但能忍受。无效 :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较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是否有其优越性。方法 将 78例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完全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和腹膜外剖宫产术 ,对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病率、手术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手术时间 :新式剖宫产组平均 2 5 .6min ,其中 8例兼行输卵管结扎术 ;腹膜外组平均 3 0 .1min,其中 6例兼行输卵管结扎术 (P <0 .0 5 )。术中出血量 :新式剖宫产组平均出血量 12 0 .6mL ,腹膜外组平均出血量 13 8.4mL(P <0 .0 5 )。术后排气时间 :新式剖宫产组平均为 18.7h ,腹膜外组平均为 2 0 .4h(P <0 .0 5 )。术后病率 :新式剖宫产组 5 .3 % ,腹膜外组 7.4% (P >0 .0 5 )。两组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较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再次剖宫产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 1998年 12月~ 1999年 11月对 50例产妇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 ,并对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上述期间共分娩婴儿 1986例 ,双胎 2 8例 ,其中剖宫产 356例 ,剖宫产率 18%。在 356例剖宫产中 ,有 50例应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 ,其手术适应证与其它术式无差异。此 50例均为初产妇 ,年龄2 4~ 2 9岁 ,平均 2 6.2岁 ,孕周为 37~ 4 2周 ,并选择同期内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 50例为对照组 ,两组孕周、产妇年龄及手术适应证无明显差异。1.2 手术方法。 1切口选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下 3cm或pfamenst…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自1991年10月~1992年10月开展腹膜外剖宫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此手术的方法及术后效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1.手术指征同一般剖宫产指征。(1)以产时感染。当分娩过程中出观感染情况时,并估计胎儿能存活、但又不能短时间经阴道分娩或根本不能经阴道分娩时,为了取得活婴和避免感染扩散到腹腔,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2)对抗生素过敏者。(3)体弱或胸腹腔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早期妊娠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于人流术前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600big行药物扩宫,放药后3~5h作吸宫人流术51例,与对照组50例条件相同而术前未用药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人流时宫颈变软,松弛可入6~7.5号宫颈扩张器者43例,总有效率84.31%;对照组人流时宫颈变软,松弛可入6~7.5号宫颈扩张器者19例,总有效率38%,两组经X2检验,P〈0.01。结论: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可使宫颈变软,宫口松驰,是一种有助人流术的简便、安全、有效的药物扩宫法。  相似文献   

8.
分娩镇痛中自控式镇痛泵关闭时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分娩镇痛中自控式镇痛泵(PCEA)的关闭时间对产程、难产率及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12月要求分娩镇痛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5例分成2组,A组为观察组106例,B组为对照组99例,A组在产妇宫口开7~8 cm关闭PCEA,B组在产妇宫口开全后关闭PCEA。结果2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阴道手术产率及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均有差异。结论在产妇宫口开7~8 cm时关闭PCEA优于宫口开全后再关闭PCEA。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几年来应用中药治疗妇产科手术后胃肠功能失调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1 46例 ,年龄 2 3~ 66岁 ;手术种类 :子宫全切术 40例 ,子宫次全切术 43例 ,宫外孕 2 2例 ,剖宫产术 41例。治疗方法方剂组成 :刘寄奴、徐长卿、蒲公英、厚朴、佛手、陈皮、山楂、神曲、麦芽、三七、大黄 (后下 )、芒硝(冲 ) ,加水 1 5 0 0 ml,煮沸后文火浓缩至 1 0 0 0 ml即成。术后 2 h开始服药 ,每次服药 5 0~ 1 0 0 ml,间隔 1~ 2 h服 1次 ,直至排气排便或腹胀消失。治疗效果本组患者第 1次服药后 1 8h胃肠功能恢复者2 3例 ,患者肠鸣音活跃 …  相似文献   

10.
侧卧位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临床观察 ,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取侧卧位能减少难产的发生 ,促进产程进展 ,降低难产率 ,据 1999年部分产妇进行分组对照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取侧卧位产妇 5 8例 ,其中以枕前位分娩 5 5例 ,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分娩 (胎吸助娩 ) 3例 ,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分娩人数占产妇总人数的5 % ;自由体位的产妇 6 5例 ,其中以枕前位分娩 5 5例 ,以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分娩 10例 ,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分娩占产妇总人数的 15 %。两组对照 ,前组较后组下降 10 %。2 讨  论减少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的发生 ,首先…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8年 11月起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1] ,即采用腹部横切口 ,钝性分离 ,不缝合腹膜术式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11月~ 1999年 8月 ,我院共住院分娩 732例 ,其中行剖宫产术 111例 ,剖宫产率为15.2 % ,均采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腹膜剖宫产术 (观察组 ) ,其中初产妇 10 7例 ,经产妇 4例 ,年龄 2 3~ 32岁 ,平均 2 6.3岁 ,孕周 36~ 4 3周。并选择 1998年 1月~ 10月下腹正中纵切口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9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周、年龄、手术指征均无显著性差异。1.2 手术方法 :选择下腹部两髂前…  相似文献   

12.
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后放置IUD前扩张宫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术后半年至1年放置IUD前扩张宫颈的效果.方法:50例剖宫产术后半年至1年放置IUD前30分钟,阴道后穹窿放置0.2mg米索前列醇的妇女为用药组;30例剖宫产术后半年至1年放置IUD的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术者宫颈软化扩张程度,对术中受术者综合反应情况,手术难易程度进行比较.结果:用药组用药后放置IUD无需扩宫,受术者下腹痛明显减轻.结论:剖宫产术后半年至1年放置IUD者应用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软化扩张宫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腹胀多发生于术后 2 4 h,产妇很痛苦 ,加之伤口的疼痛 ,极大影响产妇的情绪。笔者对40 0例剖宫产行针刺及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 .研究对象 产妇 40 0例 ,年龄 2 0~ 3 5岁 ,麻醉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术式均为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手术。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2 0 0例。2 .方法(1 )治疗组 均在剖宫产术后 6 h内针灸天枢、手三里、足三里 ,并少量饮水。以 0 .3 8mm× 75mm毫针平刺入天枢穴 2~ 2 .5寸 ,手三里直刺 1~1 .5寸 ,足三里穴向上斜刺 1~ 1 .2寸。(2 )对照组 顺其自然 ,不予其他处理。3 .结果 治疗组 2 0 0例中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03年2月至2010年10月进行的475例腹膜外剖宫产术产妇的诊治资料,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和475例产妇年龄、胎龄、胎位等情况相似的腹膜内剖宫产术产妇诊疗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指标,综合评价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总结其手术指征。结果:475例腹膜外剖宫产术仅有两例中途转为腹膜内下端剖宫产术生产,其余均顺利生产;观察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外割宫产术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剖宫产术式,适合各层次的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改良剖宫产术是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新式剖宫产术,该术式采用了Jocd-Cohcn切口进腹撕拉法分离皮下脂肪、腹膜、膀跳腹膜返折以及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及膀航腹膜返折。笔者从1998年1月~1998年8月,对有剖宫产手术指征的24O例产妇行改良剖宫产,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8年1月~1998年8月,我院产科分娩总数878人,其中行剖它产术者298人,剖它产率33.94%,行改良下腹部根切口它下段剖宫产24O人,年龄22~33岁,平均26岁,其中胎儿宫内窘迫68例,头盆不称(包括骨盆狭窄、巨大胎儿、枕后位,头不均倾)4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头降至棘下2公分,剖宫产麻醉后术前经阴道向上推头的应用。方法75例孕妇在阴道试产过程中,因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在剖宫产术麻醉成功后经阴道向上推头,以助于解决剖宫产中取头困难:即胎头过低在取头过程中子宫切口裂伤引起的子宫切口出血的对策。结果所有在术前经阴道向上推头的孕妇取头过程中均未引起胎头娩出‘困难及子宫切口裂伤。结论经阴道向上推头,有助于胎头下降过低的孕妇术中取头,此治疗损伤小,痛苦小,不产生费用,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7.
1997年 1月~ 1997年 12月 ,我院发生初产妇头位难产 4 5例 ,发生率为 4 .8% ;产程延长 39例 (潜伏期延长 4例 ,活跃期延长 35例 ,第二产程延长 7例 )早破水2 4例 ,尿潴留 11例 ,宫颈外阴水肿 8例 ,先兆子宫破裂8例 ,分娩婴儿 4 5个 ,胎儿宫内窘迫 10例 ,出生时青紫窒息 3例 ,苍白窒息 3例 ,产时或产后死亡 4例 ,围产儿死亡率 8.89%。1 临床资料4 5例头位难产中 ,有 2 8例存在明显的头盆不称 ,不宜试产 ,临产后即作剖宫产术。其中枕横位 12例 ,枕后位 6例 ,枕前位 8例 ,面先露 1例 ,头足复合先露 1例。产钳、吸引器助产 11例 (枕横位 4例 ,…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 2 0 0 1~ 2 0 0 2年底 ,采用自拟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2 68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2 68例均为门诊病人 ,年龄 2 0~ 34岁 98例 ,35~ 44岁 1 1 8例 ,45~ 5 5岁 5 2例 ;病程最短者7天 ,最长者 2年 ;所有患者均为已婚妇女。临床症状及体征 :所有病人均有白带增多 ,有腥臭味 ,外阴、阴道瘙痒明显 ,有刺痒感、烧灼感、蚁走感者1 5 8例 ,外阴瘙痒及性交时有痛疼感者 68例 ,外阴瘙痒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者 42例。妇科检查 :可见后穹窿多量白带呈灰黄色泡沫状者 1 48例 ;宫颈及阴道黏膜充血 ,…  相似文献   

19.
<正> 产妇25岁,孕1产0。孕4(?)周于1993年11月15日入院待产,末次月经1993年1月23日,早孕反应不著,孕期体健,查体:精神好、(?)作、心肺未见异常,妇查:胎位左枕前、胎心140次/分,估计胎儿大于4kg,骨盆外测量23—25—18—8(厘米),产妇较胖,考虑分娩困难,动员行剖宫产术,家属坚决不同意,规律宫缩10小时,宫口开大7厘米,胎头们未入盆,给10%葡萄糖500毫升加催产素2.5单位静点试产,4小时后宫口开全,胎头位于棘上—1,胎心160次/分,  相似文献   

20.
孕妇 ,30岁 ,孕 2产 1,本次怀孕 4 337周 ,于 2 0 0 0年 10月 12日臀位助娩一男婴 ,体质量 4 4 50 g,身长54cm,重度窒息 ,生后双侧臂丛神经损伤。孕妇入院时规律宫缩较紧 ,偶加腹压。腹部检查LSA,肛查宫口开大近全 ,为全臀。待宫口开全 ,充分扩张软产道后 ,按臀位正常分娩机转 ,先后娩出双下肢、躯干、前肩、后肩以后 ,后出头困难 ,用力娩出胎头后 ,常规清理呼吸道 ,Apgar评分 3`~ 5`~ 7` ,双上肢无肌张力 ,随后转送儿科。查体 :枕部头皮血肿 4 cm×3cm,CT检查左顶枕部硬膜外血肿 1.5cm× 3cm,双侧臂丛神经损伤 ,左上肢肌力 1级 ,垂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