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同时适用于5种丹参制剂(丹参片、复方丹参片、冠心丹参胶囊、心可舒片、双丹胶囊)中4个酚酸类成分一测多评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参素为内参物,建立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与丹参素的相对校正因子,比较相对保留值法和保留时间差法对成分定位的影响,并采用外标法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采用相对保留值法可对待测成分进行准确定位,所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耐用性良好,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相对于丹参素的相对保留值分别为1.894、5.379、6.599,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6.611、3.845、2.059,采用外标法验证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上述丹参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苯二醛缩氨基硫脲的合成及其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合成苯二醛单缩和二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并初步研究其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和作用机制。方法 以5种苯二醛和氨基硫脲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9个目标化合物;采用蘑菇酪氨酸酶多巴速率氧化法和酶抑制动力学实验,测定目标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和作用机制;选择化合物3a4a进行抑制机制和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13C-NMR及MS确证;所有化合物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均优于对照药物曲酸;苯二醛二缩氨基硫脲3a~3d的活性明显强于相应的单缩氨基硫脲4a~4d;化合物3a4a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混合型可逆抑制作用。结论 苯二醛二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红花中酪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明确红花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成分,为美白祛斑剂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依次提取红花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种提取物,分别检测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针对活性组分通过UPLC-Q/TOF鉴定活性成分,并结合分子对接和酶学检测验证药效成分.结果 初步筛选结果显示红花水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检测,以及分子对接预测技术,推测其中9种成分可能具有酪氨酸酶抑制作用,选取代表性单体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验证,确认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谱效结合构效的筛选模式为天然产物中美白祛斑成分的筛选提供了便捷方法;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酪氨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体外抗癌天然药物筛选模型,评价丹参素的抗癌活性。方法:以遗传物质DNA为靶标,溴化乙锭(EB)为致癌物质,丹参素为试药,利用荧光光谱检测丹参素对EB-DNA体系的荧光猝灭效应;利用圆二色谱技术检测丹参素对EB-DNA体系的干扰作用。结果:丹参素能明显抑制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丹参素能够有效阻断EB嵌入DNA的碱基对中,维持DNA分子的正常构象。结论:丹参素抑制致癌剂对DNA链的嵌合,从而起抗癌活性。该模型可应用于抗癌功效的天然药物的筛选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内蒙古香青兰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对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通过清除DPPH自由基试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抑制羟基自由基试验和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试验筛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LC-MS-IT-TOF)对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内蒙古香青兰总黄酮最佳制备条件为提取温度67℃、乙醇体积百分数63%、料液比 1:58,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4.77%。香青兰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成分为乙酸乙酯活性成分,主要包含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木犀草素、芹菜素、芹菜素-7-O-b-D-葡萄糖苷等化学成分。结论 首次建立内蒙古香青兰总黄酮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提取物总黄酮含量丰富,乙酸乙酯活性成分是香青兰总黄酮抗氧化活性成分,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庄燕黎  晁若冰 《药学学报》1999,34(8):613-616
目的:为了解大鼠im丹参注射液和ig丹参提取物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吸收情况,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色谱柱为ODS柱,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8∶92),磷酸调至pH 2.8,在280 nm波长处检测。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结果: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大鼠im丹参注射液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血药浓度,并考察了大鼠ig丹参提取物后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可经肌肉和胃肠道吸收入血。结论: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可作为丹参注射液和含丹参口服制剂的指标成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甘草皂苷进行生物转化,同时进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实验。方法:采用水作为媒介提取甘草中的总皂苷,再采用D101大孔树脂进行富集,得到甘草总皂苷有效成分;再分别采用蜗牛酶、酵母菌、黑曲霉对甘草总皂苷进行生物转化,以HPLC作为测定仪器,测出甘草苷转化为甘草酸铵的量。同时采用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试验来比较各个不同生物转化液的活性大小。结果:以甘草苷、甘草酸铵为对照品,得出两者的标准曲线:Y=2926525.09X+1632.2(r=0.99996),Y=659561X+33746(r=0.99998),结果表明甘草苷和甘草酸铵分别在0.4920~9.8400μg、0.4520~9.04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采用蜗牛酶、酵母菌、黑曲霉对甘草苷进行生物转化,结果显示酵母菌并不能使甘草中的甘草苷转化为甘草酸铵。观察HPLC图谱,蜗牛酶、黑曲霉转化液下的样品在68.13~71.48 min之间出现了甘草酸铵峰。抑制酪氨酸酶试验得出通过3种方法转化后的甘草溶液,其活性顺序为酵母菌 > 蜗牛酶 > 黑曲霉。抑制率分别为39.45%、12.41%、9.42%。说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物质为总皂苷,并不是其生物转化后的次生苷。结论:甘草总皂苷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要大于其生物转化后的次生产物,可以很好地进行化妆品的后期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通脉颗粒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阿魏酸和葛根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XD-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0.1%三氟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282,30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 丹参素、丹酚酸B、原儿茶醛、葛根素和阿魏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3.117~62.33 μg·mL-1r=0.998 7),4.044~80.88 μg·mL-1r=0.9985),1.280~25.60 μg·mL-1r=0.997 9),7.964~159.3 μg·mL-1r=0.992 8),1.980~39.60 μg·mL-1r=0.999 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RSD=1.62%),99.7%(RSD=1.76%),97.4%(RSD=1.19%),99.9%(RSD=1.52%),102.2%(RSD=1.5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通脉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Linn.)Link根、叶、果皮中精油的化学组成及其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蜡梅根、叶、果皮精油进行成分分析,并分别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和菌丝生长法测试蜡梅不同部位精油对细菌和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鉴定了蜡梅根精油中的37种成分、蜡梅叶精油中的48种成分、蜡梅果皮精油中的38种成分,蜡酶不同部位精油中具有相同的化合物15种,分别占各部位精油总量的84.05%,36.83%,64.46%。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蜡梅不同部位精油对受试菌均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蜡梅根精油对革兰氏阳性菌和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谱较广,且该精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丹皮酚抑制蘑菇酪氨酸酶催化氧化L-Dopa的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盛昭  程江  杨卓如 《药学学报》2006,41(6):561-564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为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酪氨酸酶催化氧化3,4-二羟基苯丙氨酸(L-Dopa)速率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应用Lineweaver-Burk曲线推导丹皮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效应及Michaelis-Menten动力学。结果导致酪氨酸酶活力下降50%的丹皮酚浓度为0.60 mmol·L-1。丹皮酚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和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0.084和0.12 mmol·L-1。结论丹皮酚是酪氨酸酶的混合型抑制剂,该抑制作用源于其能与酶中氨基结合生成席夫碱及能与活性中心的铜生成络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氮素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影响元素,为探讨不同氮源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和藏丹参Salvia castanea毛状根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硝酸铵、水解乳蛋白、蛋白胨、牛肉浸膏、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6种氮源处理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的影响,分析毛状根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 硝酸铵最有利于2种丹参毛状根的生长。水解乳蛋白能够显著促进丹酚酸类成分的积累,与硝酸铵对照相比,丹参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分别提高了2.94倍和3.27倍,藏丹参二者含量分别提高了13.74倍和2.01倍。酵母提取物对2种丹参毛状根二氢丹参酮Ι和隐丹参酮积累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水解乳蛋白能显著促进丹参根中丹参酮IIA的积累,牛肉浸膏则对藏丹参中丹参酮IIA积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硝酸铵是2种丹参毛状根生长的最佳氮源,水解乳蛋白是丹酚酸积累的最佳氮源,不同氮源对4种丹参酮的影响不一致,丹参和藏丹参对不同氮源的响应也不一致。该研究不仅对丹参毛状根规模化培养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对藏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对黄芩茎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芩茎叶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PLC测定11个产地黄芩茎叶样品中9种黄酮类、3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利用SPSS 19.0对不同产地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上述12种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及NCBI数据库获取COVID-19靶点,导入Cytoscape 3.7.0软件建立药物-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靶点PPI网络,导入Bioconductor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将化合物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S蛋白受体结合结构域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蛋白酶结构域复合物(SARS-CoV-2-S-RBD-ACE2)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酚酸类成分,但含量差异较大,野黄芩苷为黄芩茎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相同产地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相似度较高,不同产地黄芩茎叶化学成分相似度较低,表明不同产地黄芩茎叶样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可能与产地生态环境诸多生态因子密切相关。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黄芩茎叶10种成分可通过干预30个靶点、127条通路发挥防治COVID-19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0种化学成分与SARS-CoV-2-SRBD-ACE2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其中8种成分的结合活性优于诊疗方案中4种COVID-19治疗药物。结论 研究建立了简单快速、全面可靠分析评价不同产地黄芩茎叶中黄酮类、酚酸类成分的方法,可为黄芩茎叶质量控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思路。黄芩茎叶治疗COVID-19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对COVID-19引起的免疫系统紊乱、炎症等具有潜在的防治作用。黄芩茎叶中多种黄酮类、酚酸类成分具有潜在的抗SARS-CoV-2活性及COVID-19治疗作用。黄芩茎叶、黄芩茎叶解毒胶囊和由黄芩茎叶制得的黄芩茶可用于COVID-19的防治中,黄芩茎叶亦可作为原料提取用于治疗COVID-19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探讨大蒜Allii Sativi Bulbus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抑菌试验验证大蒜素对Hp菌株的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HERB数据库获取大蒜的活性成分,并通过PharmMapper、Swiss Target Prediction、BATMAN-TCM数据库获取活性成分靶点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与Hp感染相关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靶点交集,筛选出潜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潜在靶点的互作关系,并在Cytoscape中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在DAVID数据库中进行潜在靶点的基因本体论(GO)生物分析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进行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用体外抗菌试验检测大蒜素的抗Hp活性。结果 共筛选出36个大蒜活性成分,291个潜在靶点,PPI网络分析得到肿瘤蛋白p53(TP53)、酪氨酸蛋白激酶(SRC)、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HSP90AA1)、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3)5个核心靶点。GO分析得到954个生物过程,KEGG分析得到176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蒜活性成分均与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大蒜素对3株Hp菌均有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2 mg/mL。结论 大蒜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TP53、SRC、STAT3、HSP90AA1、MAPK3 5个核心靶点参与Hp感染相关过程,其机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蛋白O(FoxO)、低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有关,且大蒜素对Hp菌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内生真菌Epichlo? bromicola SH09是否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有促进作用,以提高药用植物丹参的品质。方法 制备E. bromicola SH09固体菌肥,与丹参苗共培养60 d和120 d,分别测定E. bromicola处理组和对照组丹参的4种形态指标、根的鲜重、根的干重及根中4种丹参酮含量和2种丹参酚酸含量。结果 共培养60 d和120 d后,E. bromicola SH09可显著提高丹参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根鲜重、根干重及根中丹参酮和丹参酚酸的积累量。结论 内生真菌E. bromicola SH09能有效促进丹参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积累。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拓宽内生真菌新生态功能的研究,同时有助于提高药用植物丹参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三七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七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水煎煮法、乙醇回流法、超声提取法提取,用超滤法和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以不同提取方法得到提取物中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b1、Rg1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75%的乙醇超声提取3次,每次2h。结论:经优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有效成分含量高,工艺简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活细胞固相色谱法联合高分辨质谱技术快速筛选鉴定丹参标准汤剂中潜在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背根神经元细胞与丹参标准汤剂磷酸盐缓冲液(PBS)溶液共孵育,吸附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鉴别;鉴定得到的活性成分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联合 Swiss 数据库寻找成分作用靶点,以"neuropathic pain"为关键词在 Genecards 数据库及 OMIM 数据库检索去重即得疾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神经病理性疼痛靶点交集筛选得到共同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 STRING数据库进行检索,得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导入Cytoscape 3.7.2 绘图,以度值(degree)为标准选取前 10 靶点作为关键靶点;将共同靶点采用 ClusterProfiler 包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 共鉴定得到以酚酸类物质为主的潜在活性成分 11 个,分别为香草酸、丹参素、咖啡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 B、异丹酚酸 B、丹酚酸 E。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74 个,与神经病理性疼痛靶点集交集 67 个;PPI 分析显示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3(STAT3)、白蛋白(ALB)、原癌基因 c-Jun(JUN)、淀粉样 β 前体蛋白(APP)、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3)、toll 样受体 4(TLR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1(MAPK1)、环加氧酶 2(PTGS2)、转录因子 p65(RELA)为关键靶点,"药味成分-靶点"网络拓扑分析显示各活性成分可能存在协同作用;GO 富集分析显示与碳酸氢盐转运、对脂多糖反应、对细菌来源分析反应等生物过程,膜筏、膜微区、膜区、分泌颗粒管腔等细胞组成以及碳酸脱水酶活性、水解酶活性、碳氧裂解酶活性等分子功能相关;KEGG 富集显示与氮代谢、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缺氧诱导因子 1(HIF-1)信号通路等通路相关;结合文献分析丹参抗神经病理性疼痛起效机制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神经元恢复及再生、代谢紊乱、病毒、疼痛递质传导、神经元超敏、疼痛阈等相关。结论 应用活细胞固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出丹参标准汤剂中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活性成分 11 个,桥接网络药理学分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和免疫反应、调节代谢紊乱、抑制超敏等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药在治疗炎症方面具有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综述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中的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参茎叶总酚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参素等)、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丹参酮I、隐丹参酮、甲基丹参酮等)、丹参多糖,丹参类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丹红注射液等)以及丹参其他类制剂(如丹参凝胶、丹参涂膜剂等)的抗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丹参抗炎作用研究及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冬虫夏草菌丝体水提醇沉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热水浸提-醇沉法得到水提物,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水提醇沉物中腺苷的量;采用MTT法测定其抗肿瘤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结合碘化丙锭染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抑制。结果 实验表明水提醇沉物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株及大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株的增殖,并呈浓度相关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49±0.19)和(1.67±0.27)mg/mL。细胞周期分析表明,水提醇沉物分别阻滞HepG2及NCI-H460细胞周期于G2/M期、S期,并可诱导上述两种细胞发生凋亡。结论 冬虫夏草水提醇沉物通过阻滞HepG2及NCI-H460细胞周期循环,诱导其凋亡,从而表现出良好的增殖抑制活性。为深入研究冬虫夏草菌丝体水提醇沉物抗肿瘤的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追踪毛冬青抑制口腔常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有效部位和成分。方法 通过系统溶剂萃取、大孔树脂及硅胶柱色谱分离等方法以及质谱和核磁共振等鉴定技术,结合液体二倍稀释法,研究毛冬青不同部位及单体对变形链球菌和具核梭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1%玉洁纯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 毛冬青三萜总皂苷和冬青素对两种主要口腔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对变形链球菌具有显著地抑制效果。结论 毛冬青三萜总皂苷和冬青素对变形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成为抗龋齿的保健牙膏或药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