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邱宇芬  彭学标  叶冬晴  李敏  易恒安 《安徽医药》2020,24(10):2050-2053
目的探讨氦 ?氖激光照射联合重组人白介素 ?2(IL?2)、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6 —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病人共 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基础组 40例,口服盐酸伐昔洛伟 +皮下注射重组人 IL?2治疗。联合组 4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氦 ?氖激光照射病灶。对比两组病人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2(IL?2)、干扰素 ?γ(IFN?γ)、白细胞介素 4(IL?4)水平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病人止痛时间(1.62±0.33)d、止疱时间(1.35±0.27)d、结痂时间(3.02±0.61)d、脱痂时间(4.59±0.92)d均短于基础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总有效 97.50%(39/40)高于基础组(P<0.05);治疗后两组 IL? 2、IFN?γ水平均提高(P<0.05)联合组 IL?2(4.39±0.88)μg/L、IFN?γ(3.57±0.72)μg/L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 IL?4水平均降低(P<0.05)联合组 IL?4(21.1,8±4.33)μg/L更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在生殖器疱疹病人中实施氦 ?氖激光照射,联合重组人 IL?2、常规抗病毒治疗可促进病人康复,增强疗效,提高病人的 IL?2、IFN?γ水平,降低 IL?4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益肾化湿颗粒配合贝那普利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肾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诊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资料,按用药不同将其分为西药组和中西医组,每组30例;西药组患者给予贝那普利治疗,中西医组患者给予在西药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湿颗粒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即血清黏连蛋白(FN)、白介素-2(IL-2)和胱抑素-C(Cys-C)以及肾功能指标即尿素氮(BUN)、尿肌酐(UCr)和24 h尿蛋白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月后,中西医组患者的IL-2、FN测得值均高于西药组(P<0.05),而CysC、BUN、UCr和24 h尿蛋白测得值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采用益肾化湿颗粒配合贝那普利联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贝那普利,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与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及残存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50例确诊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血钙、血磷、血钾水平,C-反应蛋白(CRP)及RRF水平,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W)、肌肝(SCr)、肌肝清除率(Ccr)]及炎性因子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钙和血磷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经治疗后BUN、SCr水平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9个月内CRP水平上升,但观察组上升趋势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RP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RRF在治疗期间前6个月明显下降,第6个月观察组RR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经治疗后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IL-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可利于保护尿毒症残存肾功能,并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杜梦君  赵军  鲍天宇 《安徽医药》2020,24(1):170-174
目的探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用于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辅助性 T细胞( Th1/ Th2)因子水平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6年 2月至 2017年 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进行治疗并且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的病人 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 65例和对照组 65例,研究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硝唑进行治疗。观察病人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 Th1和 Th2细胞因子水平和微循环指标的变化以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3.85%显著高于对照组 76.92%(Z=9.621,P=0.004)研究组 3个月和 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 6.15%和 16.92%显著低于对照组病人复发率 26.15%和 38.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比较, χ2=9.600,P=0.002;6个月比较, χ2=7.530,P=0.006)。治疗前,两组病人的白细胞介素( IL)?2、IL?4、IL?10及干扰素 γ(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 IL?2、IL?4、IL?10及 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另外,治疗后,两组病人的 IL?2/IL?4、IL?2/IL?10、IFN?γ/IL?4和 IFN?γ/IL?10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微循环指标均得到改善,研究组病人的微循环得到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联合奥硝唑能够有效治疗滴虫性阴道炎,能够有效维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改善微循环,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至2011年间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肾病(Ⅲ期-1V期)患者60例,分二组,两组均常规控制血糖,降血脂治疗。第一组口服缬沙坦160mg,1次/d,第二组口服缬沙坦160mg/d,外加益肾化湿颗粒10g,3次/d口服,一个疗程二个月,用了2个疗程。两组均检测治疗前后的血肌酐、血浆白蛋白、血脂、24h尿蛋白定量。结果两组在治疗两个月后检测血肌酐、肌酐清除率、血脂、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一组。结论缬沙坦联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比单用缬沙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小军 《江西医药》2015,50(2):145-146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确诊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口服益肾化湿颗粒,总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24h蛋白定量、肌酐(Cr)、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FBG),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与自身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FBG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相比,治疗组24h蛋白定量、Cr、BUN、MAP等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蛋白尿,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潘笑悦 《安徽医药》2020,24(1):160-163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SLIT)对合并变应性鼻炎( AR)病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4年 1月至 2017年 1月收治的 194例合并 AR的 PNS病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 97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 SLIT治疗,均治疗 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PNS复发率和治疗前后鼻症状总分表( TNSS)评分、免疫球蛋白 E(IgE)、免疫球蛋白 G(IgG)、 24h尿蛋白、生活质量及鼻腔灌洗液炎症因子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 EOS)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 TNSS评分均明显降低,联合组 TNSS评分低于常规组[(2.15±0.69)比( 7.94±2.55)分,(3.47±1.12)比( 8.06±2.61)分, P<0.05]总有效率( 98.97%)高于常规组( 89.69%)(P<0.05);两组 IgE[(131.18±42.99)比( 549.53±134.07)U/mL,(219.75±70.24)比(530.,25±129.32)U/mL]、 24h尿蛋白[( 0.85±0.27)比( 4.77± 1.54)g/24 h,(1.31±0.43)比( 4.56±1.43)g/24 h]均明显降低( P<0.05)IgG[( 16.73±2.55)比( 14.52±1.24)g/L,(15.68±2.04)比(14.31±1.23)g/L]均明显升高( P<0.05),联合组 IgE、IgG、24h尿蛋白变化,幅度大于常规组, PNS复发率( 9.29%)均低于常规组(28.87%)(P<0.05);两组鼻腔灌洗液 IL?4[(47.75±15.41)比( 82.95±26.76)pg/mL,(62.07±19.63)比( 81.68±26.69)pg/mL]、 IL?17[( 28.34±9.07)比( 41.16±13.28)pg/mL,(34.87±11.24)比( 40.72±13.13)pg/mL]水平和鼻分泌物 EOS计数[( 23.75±7.46)比(64.97±20.33)×103cell/mL,(35.24±11.05)比( 63.81±19.94)×103cell/mL]均明显降低( P<0.05)但联合组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病儿 PedsQLTM4.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 P<0.05),联合组升高幅度大于组( P<0.05)。结论常规治常规,疗的基础上加用 SLIT治疗合并 AR的 PNS病儿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病儿鼻炎症状,降低 PNS复发率,提高病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卢燕燕  蒋美萍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652-2653
目的 探讨中药联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泼尼松,观察组加用中药益气活血化湿方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 (4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P<0.05).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7.32、6.12、5.81、4.43,4.72,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t=4.67、4.30、4.11、4.22、4.40,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 (8/45),观察组为4.4%(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P<0.05).结论 较单纯的泼尼松,中药联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人慢性肾小球肾炎更能显著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疗效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拟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疗效.方法:将8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肾汤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Cr、BUN、TC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2.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拟益肾汤无明显不良作用.结论:自拟益肾汤联合西医治疗CRF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29):4123-4126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慢性肾炎")患者肾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107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除进行基础治疗外,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50 mg,po,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化湿颗粒10 g,po,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3(IL-13)、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6.7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慢性肾炎,可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张强  侯丹杰  张爱辉  张生 《安徽医药》2020,24(12):2474-2477
目的探讨在胆囊结石病儿中应用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疗效及其对病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0年 1月至 2019年 5月共计 62例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病儿的临床资料,将 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儿纳入对照组,将 30例行微创保胆取石术的病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病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病儿手术前、术后 1d及术后 3d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白细胞介素 ?8(IL?8)、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病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儿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病儿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病儿[(19.03±6.23)mL比(40.97±8.94)mL;(19.63±5.56)h比(23.06±6.03)h;(4.50±1.20)d比(6.25±1.61)d](P<0.05);术后 1d及术后 3d,观察组病儿血清 IL?6、IL?8、 hs?CRP及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病儿及手术前(P<0.05);观察组病儿并发症总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病儿(28.1%)(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小儿胆囊结石能够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且创伤小,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采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各40例。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空腹血糖(7.11±0.72)mmol/L、血红蛋白(7.32±0.69)%优于对照组(8.44±1.85)mmol/L、(8.69±0.23)g/L(P〈0.05)。结论采用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中西药物疗法及紫外线光疗治疗白癜风对患者白细胞介素-17( IL-17)、肿瘤坏死因子-γ( IFN-γ)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影响。方法将24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中西药物疗法治疗,研究组接受联合紫外线光疗及中西药物疗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IL-17、IFN-γ及Hcy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IL-17、IFN-γ及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IL-17、IFN-γ及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物及紫外线光疗联合疗法可有效地降低白癜风患者IL-17、IFN-γ及Hcy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益肾清利活血汤加减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黄石爱康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非Ig 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肾清利活血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血肌酐、干扰素y(IFN-y)、白介素10(IL-10)、白介素4(IL-4),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素氮、血肌酐、IFN-y、IL-10、IL-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素氮、血肌酐、IFN-y低于对照组,IL-10、IL-4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清利活血汤加减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肾功能及减少血清Th1/Th2的影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明确诊断为HSPN的成人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30例,采用雷公藤多甙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常规激素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疗效,追踪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等指标。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泼尼松治疗HSPN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延缓紫癜性肾炎发展,疗效明显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肾化湿颗粒通过miR-339-5p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通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化湿颗粒组、贝那普利组、益肾化湿颗粒+antagomir阴性对照(NC)组、益肾化湿颗粒+miR-339-5p antagomir组、益肾化湿颗粒+SRI-011381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qRT-PCR检测肾组织中miR-339-5p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HE、Masson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p-Smad2/3、Smad7蛋白表达;验证miR-339-5p与TGF-β1的关系。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增强,肾组织病理损伤及纤维化严重,炎性因子、TGF-β1、p-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达心口服液对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血清生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41例患者分成标准治疗组20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后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康达心口服液.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胱抑素-C水平.结果 与标准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患者心肾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0.05),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联合使用康达心口服液能显著改善2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梁利红 《安徽医药》2020,24(10):2054-2058
目的探究血清及肺泡灌洗液 γ干扰素(IFN?γ)、血栓素(TXB2)、可溶性 B7?H3(sB7?H3)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 PP)病儿中的表达水平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3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 80例 RMPP病儿、 80例普通支原体肺炎(MPP)病儿及 50例查体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 RMPP组、 MPP组及对照组。收集临床症状,测定血清及肺泡灌洗液 IFN?γ、TXB2和 sB7?H3水平。结果 RMPP组病儿肺部呼吸音减低、肺实变、胸腔积液、黏膜糜烂、黏液栓形成等发生率显著高于 MPP组(P<0.05); RMPP组、 MPP组病儿血清 IFN?γ[(895.63±212.96)、(624.85±158.96) pg/mL]、 TXB2[(289.28±89.56)、(195.17±79.63)pg/mL]和 sB7?H3[(466.71±127.45)、(312.48±105.71)p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4.12±31.02)、(35.85±12.45)、(44.15±15.74)pg/mL](P<0.05),RMPP组血清各指标水平高于 MPP组(P<0.05); RMPP组病儿肺泡灌洗液中 IFN?γ[(89.46±34.12)、(45.78±10.27)pg/mL]、TXB2[(88.45±32.78)、(54.17±17.48)pg/mL]和 sB7?H3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 年 9 月—2019 年 2 月收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106 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3 例)和观察组(53 例),对照组仅服用缬 沙坦,观察组服用益肾化湿颗粒 + 缬沙坦,对比分析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及尿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 压等指标改善的不同。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对照组分别为 79.25% 和 32.08%,观察组分别为 98.11% 和 13.21%,对照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蛋白、 血尿素氮、血清肌酐、血压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 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92例初发HSP患儿按尿常规结果分为HSP组(68例)和HSPN组(24例),将68例HSP患儿依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关节型、腹型及混合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IL-17和MMP-9的水平,采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胱抑素C(CysC),分析血清IL-17与MMP-9相关性,及其IL-17、MMP-9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儿急性期IL-17、MMP-9和CysC高于对照组( P <0汉.05);HSPN组急性期患儿IL-17、MMP-9和CysC高于HSP组( P <0.05);HSP组各型之间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HSP组中混合型MMP-9水平高于单纯型、关节型和腹型( P <0.05);单纯型、关节型、腹型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经相关分析,HSP急性期患儿IL-17、MMP-9水平分别与CysC呈显著正相关( P <0.01);HSP急性期患儿IL-17水平与MMP-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05);2组患儿恢复期IL-17和MMP-9水平仍然高于对照组( P <0.05);HSPN组患儿恢复期IL-17和MMP-9水平仍然高于HSP组( P <0.05)。结论 IL-17和MMP-9可能参与HSP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炎性以及肾脏损伤的机制,对HSP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