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晨僵程度及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VAS评分及SF-36评分、晨僵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护理效果良好,患者晨僵改善,疼痛轻,生活质量改善,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并将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评分、晨僵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疼痛评分、晨僵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在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能有效减少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还能改善患者疼痛评分,缩短晨僵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泉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泉浴护理。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晨僵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为(2.14±1.22)分,晨僵程度为(2.15±1.31)分,护理总满意度为96.2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温泉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晨僵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措施中引入"治未病"理论,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评分、晨僵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护理满意度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引入"治未病"理论,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其关节疼痛和晨僵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促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合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在该院于2014年2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入到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83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CRP水平、临床症状缓解状况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70%比对照组的86.75%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血清CRP水平[(6.54±1.25)mg/L vs(8.75±1.3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关节肿胀个数[(5.2±0.7)vs(8.5±1.0)]、晨僵时间[(27.4±5.3)min vs(40.5±6.5)min]比对照组少,关节压痛个数[(6.5±1.2)vs(9.2±1.5)]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进行分组研究.常规组(41例)单纯进行出院前指导,延续组(41例)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院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出院后各项遵医行为评分;出院时和1年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延续组跟常规组比较,护理满意度更高,常规组为73.17%,延续组为90.25%(P<0.05);延续组相较于常规组出院后各项遵医行为评分更高,常规组用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生活规律评分分别为(7.39±2.77)分﹑(7.39±1.57)分﹑(6.61±1.59)分﹑(7.39±1.57)分,延续组分别为(9.51±1.41)分﹑(9.51±1.61)分﹑(8.62±1.21)分﹑(9.51±1.61)分(P<0.05);出院时两组SDSS评分﹑PANSS评分﹑SF-36评分相似(P>0.05);1年后延续组相较于常规组SDSS评分﹑PANSS评分﹑SF-36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减少社会功能缺陷,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分析将帕夫林与羟氯喹联合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06例,并将其分为各有53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羟氯喹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帕夫林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压痛关节计数、肿胀关节计数、晨僵时间及关节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帕夫林与羟氯喹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压痛及肿胀等症状,减少晨僵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接受纯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诊的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参与实验观察,并按随机数表法划分为两组,Ⅰ组(n=50)接受纯西医用药,Ⅱ组(n=50)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分析评估两组的用药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在临床药效的优化方面更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上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Ⅱ组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上较Ⅰ组显著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有显著的药效,且可减轻关节压痛程度、缩短晨僵时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以及CRP与ESR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86.1%明显高于对照组54.4%(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明显优于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孙璞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19,33(4):413-415,41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病情DAS28评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6.18±1.92分,低于观察组的5.23±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AS28评分1.84±0.62分,低于对照组的2.33±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可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病情,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萧氏双C护理模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萧氏双C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晨僵时间、生命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08%(5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1%(4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萧氏双C护理模式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晨僵时间,提升其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1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注射青霉素;观察组静脉注射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比较治疗前后休息痛、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握力、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指标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休息痛、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ERS、CRP和RF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值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5):503-505
目的:观察分析医院风湿科与所辖社康中心联合护理模式序贯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医院风湿科与所辖社康联合协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统一干预,选取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此社康联合护理序贯干预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晨僵时间、休息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等方面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康护理模式序贯干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减轻患者关节压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社区护理干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单独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39例采用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晨僵、关节肿痛数、关节压痛数、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总体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总体评价、ESR、CRP等临床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疼痛程度评分、ESR、CRP水平、患者总体评价、医生总体评价得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明显比单独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有效更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清风痛宁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有大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行关节腔注射,对照组予口服双氯酚酸钠。观察患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一个疗程后,患者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平均晨僵时间和CRP均值时间较对照组均有较明显改善。结论我们认为关节内注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大关节炎症状病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解本香  吴义金 《安徽医学》2023,44(8):918-922
目的 探讨抗阻运动训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功能康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64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及手功能康复锻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手部抗阻运动训练。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双手晨僵时间、握力、手功能障碍评分(SOFI)、Barchel指数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异。结果 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手关节晨僵时间为(18.41±3.67)min,VAS评分为(1.53±0.88)分,SOFI评分为(2.00±0.57)分,低于对照组;握力为(10.29±0.97)kg,Barchel指数评分(70.31±6.95)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晨僵时间、VAS评分、握力、SOFI评分、Barchel指数评分差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阻运动能促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手功能的康复,其效果优于常规手功能训练,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早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7年1月基底节脑出血偏瘫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SF-36)的差异.结果 早期康复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康复组褥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SF-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早期康复组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SF-36)改善幅度更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基底节脑出血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高,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0月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及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其友 《广东医学》2008,29(1):131-132
目的 对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将14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静脉注射青霉素;观察组静脉注射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比较治疗前后休息痛、压痛关节数、关节压痛指数、肿胀关节数、关节肿胀指数、握力、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指标及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休息痛、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晨僵时间、ERS、CRP和RF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值均有所改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若非注射用骨肽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余新翠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8):1444-1446
目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探讨微信平台在线护理服务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功能锻炼、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及负性情绪等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6月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住院期间给予相同治疗和护理,出院时对入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和出院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微信平台进行延伸性护理服务,通过在线远程协助的方法对患者日常康复行为进行指导,3个月后复查时比较2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晨僵时间、全身关节疼痛程度及患者负性情绪。 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晨僵时间、全身关节疼痛程度及患者负性情绪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51.92±1.36 vs.31.62±1.87,P<0.05),晨僵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13.71±5.64 vs.19.86±6.51,P<0.05),关节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08±1.51 vs.2.79±1.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抑郁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运用微信平台延伸性护理服务能够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