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SPECT)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患者同时进行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SPE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CAG为标准,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3·18%,特异性50%,准确性指数81·67%,阳性预测值83·67%,阴性预测值72·73%。结论:SPECT与CAG从不同的角度诊断CAD符合率高。若CAG阳性则冠心病诊断成立,CAG与SPECT均阴性,可排除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造影与99Tcm-MIBI心肌断层显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CAG)与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次极量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运动心肌核素显像两项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8周)接受SPECT检查,将CAG结果与SPE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冠心病35例,其它心脏病14例中,高血压病11例,心肌核素4例为阳性(占36.4%),3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为阳性(占33.3%),11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中2例心肌核素阳性(占18.2%).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冠状动脉造影的敏感性为97.1%,运动心肌核素的敏感性为91. 4%,特异性为81.8%.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和核素心肌显像均为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由于后者的无创性,易于重复,是临床随访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9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腺苷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静息心肌显像检查,比较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62例中,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阳性50例。3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无明显狭窄者中,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阴性24例。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75.0%。2,3支病变血管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阳性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P<0.0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对冠心痛的诊断价值.方法:94例拟诊冠心痛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腺苷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静息心肌显像检查,比较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62例中,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阳性50例.32例冠状动脉造影示无明显狭窄者中,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阴性24例.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75.O%.2,3支病变血管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阳性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P<0.05).结论:腺苷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诊断冠心痛敏感性、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陈立  何理华  杨文波 《华西医学》2009,(6):1468-1470
目的:评价国产腺苷临床应用安全性及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分别静脉注射腺苷,注射3 min末,静脉注射核素显像剂99Tcm-MIBI 925 MBq,1~1.5 h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分析患者在腺苷注入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副作用发生情况。经半年以上随访排除或确诊冠心病,评价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腺苷输注后,86.3%(44/51)患者出现各种副作用,停药后均很快缓解。腺苷负荷试验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0.9%,特异性71.4%,准确性88.2%,阳性预测值95.2%,阴性预测值55.6%。结论:国产腺苷可安全地应用于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敏感性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臧奎  常超  李东野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53-2254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诊断冠心病及估测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4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前1周内行静息、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观察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对于25例成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以PCI术后3个月室壁运动改善为检验标准,评价硝酸甘油介入99Tc-MIBI心肌SPECT检测存活心肌的应用价值.结果: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9%、76.5%、81.3%,评价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91.8%,准确性为84.9%.结论: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在诊断冠心病及估测心肌存活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超声心动图(UCG)、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Holter)及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冠心病患者的UCG、ECG、Holter及SPECT检查结果,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 120例患者中,CAG检查98例患者为冠心病,UCG显示82例患者室壁节段运动异常,ECG显示68例患者ST-T段改变,Holter显示74患者例呈阳性,SPECT显示90例患者显像异常。UCG、ECG、Holter及SPECT诊断冠状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9.59%、60.20%、65.31%、83.67%和81.82%、59.09%、54.54%、63.64%。结论 UCG的敏感性略低于SPECT,但特异性明显高于其他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影像学的发展对冠心病检查的意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有多层螺旋CT、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脏超声检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X射线冠状动脉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X射线摄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其中多层螺旋CT用于心脏检查的发展速度最快,对冠心病检查中最有价值的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显示和评价搭桥血管闭塞或狭窄的准确性高,评价血管内支架再狭窄改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还能区别钙化和非钙化斑块(软斑块、纤维斑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标准,评价核素心肌显像(SPECT)、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及两者合用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患者同期(1周)内行CAG、SPECT及TET,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PECT和TET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7.1%、83.9%,特异性分别为34.8%、77.3%,对双支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3.3%、100%。除敏感性外,两者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者合用对于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轻、中度病变的检出率与TET、SPE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检查,TET具有价格便宜、简单实用、准确率较高等优点,是临床冠心病筛查的主要方法之一;与SPECT合用可明显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运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带  张学龙  陈肖艺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81-1682
目的:评价运动平板试验(TMT)检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DCG)检查诊断为SMI患者85例进行TMT及CAG检查,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指数、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计算。结果:TMT的敏感性93.7%,特异性为40.9%,准确性为80.0%,阳性预测值为81.9%,阴性预测值为40.9%。结论:TMT检出SMI的特异性较低,但敏感性较高,能较准确评价SMI的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1.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动态心电图或其他心电检测技术检测无症状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均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预测值。结果 22例患者中8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表现为不可逆性心肌缺血,14例表现为混合性心肌缺血,共检测出40个节段病变心肌。冠状动脉造影检出阳性血管45支(血管狭窄程度≥50%),其中28支狭窄程度>90%,15支狭窄程度>70%~90%,2支狭窄程度≤70%。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阳性结果预测值为88.9%(40/45)。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有助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并可用于评价心肌损害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心肌灌注显像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344例有胸痛、胸闷症状女性患者,行静息+药物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检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狭窄178例患者中心肌灌注显示异常者130例;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或不规则166例中心肌灌注显像异常50例,无异常11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心肌灌注显像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0%,69.9%,72.2%,70.7%。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是否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筛选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腺苷超声心动图与腺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及推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狭窄血管的价值。方法 51例临床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患者同期进行腺苷超声心动图与腺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超声心动图示室壁运动障碍,心肌显像检测核素分布稀疏或缺损,并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5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42例,9例排除冠心病,诊断狭窄血管74支。超声心动图阳性者33例,心肌显像阳性者39例。超声心动图诊断狭窄血管敏感性62%,特异性86%,准确性75%。核素心肌显像诊断狭窄血管敏感性80%,特异性89%,准确性84%。二者诊断符合率84%。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与腺苷超声心动图诊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狭窄血管相比较,腺苷心肌灌注显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尤其识别多支病变及中重度狭窄血管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对斑块性质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60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双源CCTA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统计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结果:1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性93.9%,特异性96.5%,阳性预测值89.1%,阴性预测值96.5%,准确率91.9%。CCT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CA一致。2斑块性质:共检出斑块236个,其中脂质斑块67个,纤维斑块74个,钙化斑块95个,钙化斑块比例较高。结论:双源CCT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对斑块性质判断上有一定的优势,对冠心病的筛查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8月住院的108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同期进行128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测、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研究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预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冠状动脉钙化阳性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6%、81.0%、73.9%、82.3%;动态心电图阳性预测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76.2%、68.8%、80.0%;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的系列实验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6.8%和92.9%,平行试验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达到93.3%和92.7%,均显著高于单项试验的相应指标(P<0.05)。结论高分辨率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检测联合动态心电图显著提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老年患者及基层医院冠心病首选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6.
选择2004-10/2005-07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临床诊断或疑诊冠心病的患者33例作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14例,女19例;年龄范围43~81岁。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0.4s/周扫描,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评价33例患者的396个冠状动脉节段,可用于诊断者344个节段,约占86.9%。对符合评价条件的冠状动脉节段16层螺旋CT诊断≥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7%,94.3%,78.0%,97.0%。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心病26例,非冠心病7例,16层螺旋CT发现冠心病患者含钙化节段59个,无钙化节段215个,非冠心病受检者中检出含钙化节段3个,无钙化节段67个。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16层螺旋CT显示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16层螺旋CT可发现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冠状动脉钙化的差异,钙化广泛者应建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心电图对疑诊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非典型胸痛患者60例,行静息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比较活动平板心电图、活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活动平板心电图诊断疑似冠心病的敏感性48.6%,特异性76%,假阳性率24%,假阴性率51.4%,阳性预测值73.9%,阴性预测值51.4%,准确率60.0%;活动平板心电图联合心脏超声检查诊断疑似冠心病的敏感性42.9%,较单独活动平板心电图下降,但是特异性96%及阳性预测值93.8%显著上升,假阳性率4%,假阴性率57.1%,阴性预测值54.5%,准确度65%;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动平板心电图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活动平板心电图对临床可疑冠心病的非典型胸痛患者具有一定价值,而联合心脏超声检查将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是诊断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5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骨显像,根据全身骨显像发现有核素浓聚灶的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后进行图像融合。虽然全身骨显像无核素浓聚灶,但因为局部疼痛,仍针对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同样进行图像融合。随后由两名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核医学医生联合对全身骨显像和融合图像先后做出诊断。以病理、MRI检查及6个月后随访作为确诊标准。对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所诊断结果及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 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4.5%、96.1%(P0.05),特异度分别为78.7%、97.7%(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8%、92.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8.8%(P0.05),诊断符合度为82.3%、97.3%(P0.05)。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较高,SPECT/CT骨显像较SPECT全身骨显像明显提高肿瘤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1例(103枚支架),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共显示103枚支架,其诊断支架内再狭窄阳性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95.29%,阳性预测值80.00%,阴性预测值97.59%,准确性94.17%。结论: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支架内再狭窄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可判断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诊断冠心病及估测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48例可疑冠心痛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前1周内行静息、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观察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对于25例成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患者,以PCI术后3个月室壁运动改善为检验标准,评价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检测存活心肌的应用价值。结果: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3.9%、76.5%、81.3%,评价存活心肌的敏感性为91.8%,准确性为84.9%。结论: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SPECT在诊断冠心痛及估测心肌存活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