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血管新生是实体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阻断VEGF的生成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中新生血管形成和骨髓微血管密度增加提示预后不良。在骨髓微环境中多种因素的调节下,VEGF与其受体结合发挥作用。VEGF具有诱导导新生血管形成、诱导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和调节免疫细胞活性等多种功能,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机制及特征性临床表现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或间接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治疗将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抗肿瘤治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依赖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类能促进血管生成的细胞因子,能诱导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调节内皮细胞的通透性。VEGF及其受体介导的肿瘤血管新生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VEGF及其受体的分类、作用机制及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抑制肿瘤介导的血管生成,阻断癌细胞的营养途径,就可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的关键性促血管生长因子,它与特异性高表达在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激活酪氨酸激酶从而发挥生物学功能.因而以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肿瘤血管靶向性治疗已成为近几年肿瘤治疗的新途径[1-3].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转移所必需的,抗血管生成是目前基于生物靶点的抗肿瘤研究热点之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阻断VEGF的作用可以达到抗血管生成的目的。VEGF及其受体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结合后产生的作用机制目前巳经比较清楚,巳有多种作用于不同环节的阻断手段在临床试验,但均有缺陷。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可以根据生物靶分子的晶体结构设计出结合力高、专属性强的小分子抑制剂巳有成功应用。因此,选择不同的部位设计作用更强更优的小分子抑制剂是新药创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介绍VEGF/VEGFR-2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靶向VEGF/VEGFR-2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性血管生成与中医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疗性血管生成即血管生成治疗法(therapeutic angiogenesis)其定义是促进营养性侧支循环血管的形成,在业已阻塞或狭窄的动脉周围组成内生的旁路循环,用以增加毛细血管,增大血流量,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状态。目前认为在促进血管生成的众多因子中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最为特异和重要。目前研究发现VEG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时可被脑损伤和缺氧诱导表达,VEGF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VEGF受体1(fms-liketyrosine,Fit-1)和VEGF受体2(fetalliver kinase,Flk-1)相结合,而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一些学者正尝试将外源性VEGF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棱、莪术抑制海绵内新生肉芽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复制大鼠皮下海绵移植模型,连续灌胃给药2周,观察三棱、莪术对海绵内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及其新生血管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内皮细胞特异性Ⅷ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三棱、莪术高剂量组大鼠海绵内新生肉芽组织侵入生长、血管数量、VEGF蛋白及VEGFmRNA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或P<0.05)。结论:三棱、莪术可抑制海绵内新生肉芽组织的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新生血管表达VEGF有关。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遏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A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3例上皮性卵巢癌,10例良性卵巢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的表达。用CD 34单抗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计数微血管密度(M VD)。结果: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的表达在卵巢癌组织中显著高于良性及正常卵巢组织(P<0.05),且与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M VD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及其受体是卵巢癌重要的血管生成调节系统,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疗法对卵巢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关键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信号通路是调节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以VEGF及其受体为作用靶标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多种药物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主要综述了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生成调节机制中的作用,同时着重介绍靶向VEGF及其受体的抗肿瘤药物的新近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曾勇 《肿瘤药学》2011,(6):560-560
肿瘤的发生、转移与组织内血管形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通过不同途径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结合,达到抑制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并发挥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公认的治疗模式。近期的研究发现,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肿瘤干细胞,VEGF在靠近血管的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  相似文献   

13.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依赖血管,而血管生长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目前公认为刺激肿瘤血管生长的最主要的因素。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NRP)家族则是近年来发现的VEGF新型受体,最初是作为轴突导向分子collapsin/semaphorin的受体在神经发育过程中引导轴突选择正确途径以成功到达靶区。最新研究表明以VEGF共受体身份存在的NRP-1在多种癌症病变中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及增强VEGF的促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及高致残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0.4%[1]。目前对RA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关节软骨表面的血管新生是RA病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却得到了一致公认,它在RA病程的早期便开始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是参与调控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关键分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迁移、增殖与分化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的双重功效。本文对VEGF的来源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在RA中的作用等做一简要综述。1V EG F概…  相似文献   

15.
血管新生是实体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条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一批新生血管抑制物正处于临床或临床前试验的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建立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小鼠模型,分别于12、14、17、21 d龄随机抽取2组幼鼠各6只,一侧眼球测定视网膜VEGF水平,另一侧眼球进行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考察其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小鼠左眼球ADP酶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12 d龄小鼠血管迂曲、扩张、变形,随时间延长血管变形加重,17 d时最严重,且视乳头周围出现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周边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生成,到21 d时模型开始恢复。视网膜VEGF测定结果显示,12 d龄模型小鼠VEGF开始升高,17 d达峰值,以后下降。结论视网膜VEGF变化和视网膜血管形态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17 d时新生血管形成最多。  相似文献   

17.
徐旭  蓝平 《沈阳部队医药》2003,16(2):117-118
为探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建立家兔角膜碱烧模型后3天,7天、11天,14天处死动物,分别观察与测量新生血管数量与长度,VEGF表达,微血管数量,结果表明,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内,VEGF蛋白染色强度与宏观观察新生儿血管长度及镜下测量微血管数量是同表变化;VEGF表达与新生血管发生位置一致,结论:VEGF是一种重要的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表达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KDR和大肠癌间质新生血管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监测86例大肠癌组织VEGF及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鄄crovesseldensity,MVD),分析VEGF、KDR和MVD及其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及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KDR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结论KDR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有促进作用。KDR、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抗肿瘤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刺激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肿瘤新生血管中高表达,因此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除了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阿伐斯汀外,小分子抑制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也已经广泛使用;另外,一些...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义称血管通透因子(VPF),是一种二聚体糖蛋白。内源性的VEG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种组织细胞分泌的。编码VEGF的基因位于6p染色体(6p21.3)。其蛋白产物有4种变异体,VEGF121、VEGF165、VEGF189、VEGF206。人体内多种细胞均有VEGF受体,包括内皮细胞、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造血细胞、成骨细胞等。受体类型主要包括VEGFR—1(flt—1)和VEGFR-2(KDR/flk—1),其次还有新近发现的neuropilin-1和neuropilin-2两种具体作用不明确的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