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肺理痰方治疗痰热夹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热夹瘀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肺理痰方口服。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酸碱度(p H)、氧分压[p (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各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p(O_2)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p(CO_2)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p(O_2)升高更明显(P 0. 05),p(CO_2)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清肺理痰方治疗痰热夹瘀型AECOPD,可明显改善患者痰热夹瘀症状、体征及呼吸功能,效果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喘止鼾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COPD合并OSAH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喘止鼾汤。2组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_2)、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体质量指数(BMI)、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例(FEV_1/FVC)及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气喘、白天嗜睡、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积分均降低(P 0. 05),且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MI、AHI均降低(P 0. 05),LSa O_2均升高(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AHI及LSa 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BMI、AH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 0. 05),LSa O_2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FEV_1、FEV_1/FVC均升高(P 0. 05),且FEV_1、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FEV_1、FEV_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p(O_2)升高(P 0. 05),p(CO_2)降低(P 0. 05),且观察组p(O_2)高于对照组(P 0. 05),p(CO_2)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p(O_2)、p(C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平喘止鼾汤治疗COPD合并OSAHS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和LSa O_2,降低AHI,并升高p(O_2),降低p(CO_2)。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ECOP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FEV1/用力肺活量(FVC)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及Borg量表评分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FEV1、FEV1%、FEV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p(O2)、血氧饱和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p(CO2)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p(O2)、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P 0. 05),p(CO2)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较本组治疗前延长(P 0. 05),Borg量表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 0. 05),Borg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小青龙汤加减联合有氧运动治疗AECOPD,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提高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与体外膈肌起搏对AE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早期肺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7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体外膈肌起搏组及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针刺组进行针刺双侧足三里治疗,体外膈肌起搏组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第3天、第7天血气分析结果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3、7天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Pa CO2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第3天体外膈肌组Pa CO2高于针刺组P 0. 05;治疗后第7天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Pa CO2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第3、7天体外膈肌组与针刺组Pa CO2统计学无差异,P 0. 05;针刺组与体外膈肌组比较,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P 0. 05),针刺组与体外膈肌起搏组相对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 0. 05)。结论针刺足三里及体外膈肌起搏可明显缩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病程及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现代临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捏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脑血液循环指标大脑动脉血流速度(VP)、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7. 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GMFM各项指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M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VP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PI降低(P 0. 05);治疗后治疗组VP高于对照组(P 0. 05),PI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VEGF、CK-BB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针刺联合捏脊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行动支配能力、脑血液循环,降低血清VEGF和CK-BB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河北中医》2021,43(4)
目的观察宣肺补益汤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湿阻肺兼肺肾气虚型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AECOPD痰湿阻肺兼肺肾气虚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宣肺补益汤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7%(71/75)),对照组总有效率81.33%(61/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F)、最大呼气流量(PE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05)。2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_2)]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O_2)、SaO_2均高于对照组(P 0.05),p(CO_2)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宣肺补益汤联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ECOPD痰湿阻肺兼肺肾气虚型,可改善患者肺功能,有效调节血气状态,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膈肌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1例大面积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记录2组治疗过程中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指标、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估2组临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24 h后、治疗48 h后、撤机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pH、膈肌运动度、膈肌收缩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3 d、5 d、7 d后的椎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峰值(Vs)和血管阻力指数(RI)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意识清楚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所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不仅能显著改善肺通气功能和膈肌功能,还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功能,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对神经和呼吸系统具有显著保护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网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疏血通注射液6 m L加入0. 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分别比较2组疗效,观察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_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及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液酸碱度(pH)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水平,采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FEV_1、FVC、FEV_1/FVC、FEV_1%、p(O_2)、血pH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均0. 05),p(CO_2)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 0. 05),治疗组改变更明显(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CAM-1、MCP-1、TNF-α、IL-6、ET-1、TXB_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0. 05),NO、6-Keto-PGF1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均0. 05),治疗组变化更明显(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及血沉均明显下降(P均0. 05),治疗组作用更明显(P均0. 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西医治疗AECOPD可一定程度上纠正患者存在的"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网络的紊乱状态,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针刺联合常规针刺对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肌肉起止点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缓激肽(BK)、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 27%,对照组总有效率76. 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后CGRP、NO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BK、ET-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CGRP、NO升高更明显(P 0. 05),BK、ET-1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肌肉起止点针刺联合常规针刺治疗早期缺血性卒中,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中医》2021,43(3)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对急性颈脊髓损伤(CSCI)患者肺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2例急性CS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2组均治疗7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及呼气流量峰值(PEF)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7 d后肺部感染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3 d后FEV1及治疗7 d后FEV1、FVC、MMEF、PEF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 0. 05),且治疗组治疗7 d后FEV1、FVC及MMEF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对照组治疗3、7 d后肺功能各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3、7 d后WBC、PCT、hs-CRP、ESR及SA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组治疗3 d后PCT及治疗7 d后WBC、PCT、hs-CRP、ESR及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 0. 05),对照组治疗3 d后PCT及治疗7 d后WBC、PCT、hs-CRP、ESR及SA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 0. 05)。结论 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急性CSCI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肺功能,预防肺部感染,进而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失代偿期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肺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消肿定喘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8例,单纯予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心悸、紫绀、下肢水肿及肝脏大;肺功能指标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O_2)]及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包括全血比黏度(100/s、35/s、10/s及5/s)、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容及纤维蛋白原。结果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肺功能指标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可明显提高p(O_2)水平,降低p(CO_2)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O_2)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肿定喘汤治疗肺心病失代偿期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升高p(O_2)水平,降低p(CO_2)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肺通气功能,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针刺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疗效及对膈肌功能、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91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以参麦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治疗至撤机时。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呼吸机呼吸力学参数、血气分析指标、膈肌功能、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变化,记录2组撤机时间、撤机成功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2组治疗第3天、第5天、撤机前的肺顺应性(Cdyn)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呼吸做功(WOB)、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在治疗第3天、第5天、撤机前的以上呼吸力学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3天、第5天、撤机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pH、血乳酸(Lac)、氧合指数、膈肌运动度(DE)、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浅快呼吸指数、膈肌收缩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上述时间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3天、第5天、撤机前的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在以上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撤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针刺疗法可显著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撤机困难患者呼吸力学和肺氧合功能,提高膈肌功能,并降低NT-proBNP和hs-CRP水平,从而有利于提高撤机成功率,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费用,具有较高的效价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烧山火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溺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烧山火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组)和康复组(单纯康复训练组)各30例。干预6周后对比2组患者总有效率、日排尿频率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的总体有效率90. 0%高于康复组的76. 67%(P 0. 05);治疗后,联合组排尿频率比康复组更吻合正常频度(P 0. 05)。结论烧山火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溺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疏肝安神汤、经颅微电流刺激(CES)治疗肝郁气滞型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肝郁气滞型G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8例予疏肝安神汤联合CES治疗,治疗组69例予针刺联合疏肝安神汤、CES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分,以及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IL-12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HAMA躯体焦虑因子、精神焦虑因子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WHOQOL-BREF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IL-1α、IL-6、IL-12、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疏肝安神汤、CES治疗肝郁气滞型GAD能够缓解焦虑情况,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肺功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4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7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_1/FVC]、健康状况[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价]、动脉血气分析及主要症状咳嗽、咯痰、喘息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62%)高于对照组(72.34%,P0.05)。2组治疗后肺功能FEV_1%、FVC及FEV_1/FVC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GRQ及CA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氧分压[p(O2)]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p(CO_2)]下降(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咳嗽、咯痰及喘息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显著,健康状况及肺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熨背部腧穴配合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症状、血气分析、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COPD的价值。方法将2019年1—10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解痉、平喘、氧疗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四子散热熨背部腧穴和体外膈肌起搏治疗,疗程均为10 d。根据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根据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变化情况评估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O_2)、FEV_1、FEV_1%和MMV均明显升高(P0.05),p(CO_2)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变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MRC和CAT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四子散热熨背部腧穴配合体外膈肌起搏可以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降低呼吸困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 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 00%)(P 0. 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降低(P 0. 05);并且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 0. 05);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FEV1、FVC和FEV1/FVC水平显著升高(P 0. 05),且治疗组FEV1、FVC和FEV1/FV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郭锦桥  王付德  陈金鹏 《河北中医》2016,(11):1634-1639
目的观察保元平喘汤联合平喘调中针刺法对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保元平喘汤联合平喘调中针刺法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包括p H、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血氧饱和度(Sa O_2)、心率(HR)、呼吸频率(RR),肺功能相关指标,包括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观察2组平均通气时间、人机同步率、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7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控制率63.3%、总有效率86.7%,治疗组临床控制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24、72 h p H、p(O_2)、p(CO_2)、Sa O_2、HR及RR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24、72 h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治疗同期改善明显(P0.05,P0.01)。2组治疗后FEV_1、FEV_1/FVC、FEV_1%及MMEF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升高更明显(P0.05,P0.01)。治疗组平均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人机同步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3.3%)(P0.01)。结论保元平喘汤联合平喘调中针刺法,能改善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提高人机同步率,从而提高无创通气效率,降低气管插管率及无创通气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肺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气阴两虚型IP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益肺通络方口服治疗,对照组31例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口服治疗,2组均连服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5. 52%)高于对照组(29. 03%,P 0. 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主症咳嗽、喘息、气短、咯痰、紫绀及次症畏风、口干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咳嗽、喘息、气短、紫绀、畏风及口干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治疗组6MWD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 0. 05),对照组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治疗组FVC、TLC、DLCO较本组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 05),对照组FVC、DLCO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 0. 05),且治疗组FVC、DLCO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益肺通络方能明显改善气阴两虚型IPF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量,延缓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圆利针针刺联合扶正益气止痹汤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产后身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予扶正益气止痹汤治疗;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圆利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 2%,对照组总有效率78. 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05)。2组治疗后四肢痠楚、四肢麻木、肢体肿胀、异常出汗、吹风后冷痛症状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头痛、关节疼痛、腰痛、臀部疼痛、脚部疼痛NPR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圆利针针刺联合扶正益气止痹汤治疗产后身痛,能够改善患者疼痛状况,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镇痛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