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53 、MDR 基因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p53、MDR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50例食管癌和37例癌旁组织中p53、MDR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p53基因蛋白在食管癌中有显著表达为68%(34/50),癌旁组织中有表达为59%(22/37);其中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占54%(13/24),在癌旁非典型增生中占69%(9/13)。MDR基因在食管癌高、中、低分化中的表达水平有极显著意义,癌与正常组织有极显著意义。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上p53、MDR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意义。结论 p53、MDR基因在食管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癌旁组织中MDR有表达,p53基因突变早于组织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p53,MDR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对50例食管癌和37例癌旁组织中p53,MDR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p53基因蛋白在食管癌中表达为68%(34/50),癌旁组织中表达59%(22/37),其中在正常组织中占54%(13/24),在非典型增生中占69%(9/13),MDR基因在食管癌高,中,低分化中的表达水平有极显著意义。癌与正常组织有极显著意义,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上p53,MDR基因的表达无显著意义。结论 p53,MDR基因在食管癌中均呈高水平表达,癌旁组织中MDR有表达,p53基因突变早于组织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抑癌基因p5 3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突变和致癌作用。方法 :采用PCR SSCP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 2 4例人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和 2 1例移植到重度完全性免疫缺陷 (severecombinedimmunodefi cient,SCID)小鼠并用或不用N -戊基 -N -甲基亚硝基胺 (N amyl N methylnitrosamine ,AMN)处理的人食管正常组织标本 ,进行了p5 3基因外显子 4~ 8的突变研究分析。结果 :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检测出p5 3基因突变 ,其中食管癌组织标本中有 18个突变 ,癌旁组织标本中有 10个 ( 10 /17,5 8 8% )突变 ,主要的突变为G A转换。在 14例用AMN处理的人食管正常组织标本中出现 6个 ( 4 2 9% )突变 ;其中密码子 2 83的突变为G A转换。在人食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 3基因的突变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境因素或内源性AMN可能是河南林县食管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组织中p21cip1/WAF、p53表达及HPV-16感染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原因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2 1cip1/WAF、p5 3蛋白表达水平 ,同时检测HPV 16。并与正常食管上皮和癌旁非典型增生上皮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9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有 8例p2 1cip1/WAF阳性 (88.89% ) ,明显高于食管癌组织 (4 8.72 % ,19/3 9) ;非典型增生中其阳性率 (74.19% ,2 3 /3 1)介于两者之间 ,非典型增生者其阳性率与食管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669,P >0 .0 5 ) ,但表达强度明显强于食管癌 (χ2 =7.40 3 ,P <0 .0 1) ;正常上皮中 p5 3表达均阴性 ,食管癌组织中p5 3阳性率 (64 .10 % )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 (3 5 .48% ) ,P <0 .0 1;正常食管上皮中HPV 16均阴性 ,3 9例食管癌有 13例表达阳性 (3 3 .3 3 % ) ,与非典型增生 (9.68%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χ2 =3 .3 73 ,P >0 .0 5 )。结论 食管癌患者可发生HPV 16感染 ,食管癌发生与 p5 3基因突变以及 p2 1cip1/WAF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5.
MAGE基因mRNA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MAGE 1、 2、 3、 4基因在肺癌细胞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对 3 5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进行MAGE 1、 2、 3、 4mRNA表达检测。结果  3 5例肺癌肿瘤标本中MAGE 1、 2、 3、 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2 .9% ( 8/3 5 )、62 .9% ( 2 2 /3 5 )、3 7.1% ( 13 /3 5 )、77.1% ( 2 7/3 5 ) ;四种基因至少有一种表达的几率是 85 .7% ( 3 0 /3 5 ) ;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表达几率是 71.4% ( 2 5 /3 5 )。癌旁正常肺组织四种基因均不表达。MAGE基因的表达在肺腺癌和鳞癌 ,在不同分期的非小细胞肺癌间无差异 ,并且与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P >0 .0 5 )。结论 MAGE 1、 2、 3、 4在肺癌组织中有较高比例的表达 ,癌旁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这提示MAGE抗原用于肺癌的主动免疫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高发区食管癌患者p16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北方组)和广东揭阳(南方组)之间的异同,探讨p16基因甲基化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两地食管鳞癌(ESC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两地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南方组7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67%(5/7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17/30);31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4例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北方组6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切缘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2.3%(34/65)、16.9%(11/65)和7.69%(5/65);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21/65)和66.7%(20/30);34例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4例(11.8%)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31例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17例(54.8%)检测到p16基因的表达。两地组内癌组织p16甲基化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P<0.01)。两地同类组织比较p16甲基化率和p16蛋白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后功能失活可能是南、北两地食管癌癌变过程的重要事件,在我国南北环境气候条件不同的两地高发区食管癌的发生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环境因素和p16基因功能之间的生物学关联在食管癌的发生中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食管鳞癌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CC)p16基因甲基化的状况及其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MSP)分别检测75例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状态。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p16蛋白的表达。结果75例标本中,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切缘细织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41.3%(31/75)、13.3%(10/75)和6.67%(5/7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22/75)和56.7%0(17/30)。31例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阳性标本中有2例(6.4%)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而44例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阴性标本中有20例(45.5%)检测到P16蛋白的表达。食管癌组织p16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切缘组织(P〈0.01),P16蛋白表达与p16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食管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与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管鳞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p16基因甲基化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p53基因突变和STK15基因过表达与喉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X  Li FC  Li YH  Fu WN  Huang DF  Ye Y  Xu ZM  Sun KL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3):134-137
目的 探讨p5 3基因突变和STK15基因表达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自 5 5例术前未经化疗和放疗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手术标本中 ,分别取配对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进行以下检测 :(1)提取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银染结合DNA直接测序 ,检测喉鳞癌组织中p5 3基因第 7外显子 (p5 3E7)和第 8外显子 (p5 3E8)的突变情况 ;(2 )提取总RNA ,反转录合成cDNA ,以 β actin为内对照进行PCR扩增 ,分析STK15基因表达的水平。结果  5 5例喉癌组织中 ,17例 (30 .9% )发生p5 3E7突变 ,未发现p5 3E8突变 ;癌组织STK15基因表达与 β actin表达平均密度比值 (ADV)为 1.2 2± 0 .4 9。癌旁正常组织发生p5 3E7突变 1例 (1.8% ) ,p5 3E8突变 1例 (1.8% ) ;癌旁正常组织ADV为 0 .99± 0 .5 4。喉癌组织p5 3E7突变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χ2 =8.6 6 ,P <0 .0 1)。癌组织STK15基因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t=4 .5 39,P <0 .0 1)。 17例p5 3基因突变的患者中 ,14例 (82 .4 % )癌组织STK15基因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38例癌组织STK15基因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患者中 ,14例 (36 .8% )存在p5 3E7突变。 2 5 .5 %的喉癌患者同时发生p5 3E7突变与STK15基因表达增高。结论 同时发生p5 3基因突变和STK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mRNA及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半定量RT 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分别检测 40例食管癌及癌旁 2cm与癌旁≥ 5cm组织中MMP 9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癌旁 2cm和癌旁≥ 5cm组织中 ,MMP 9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72 .5 % ( 2 9/4 0 )、5 2 .5 % ( 2 1/4 0 )和 3 0 .0 % ( 12 /4 0 ) ,MMP 9mRNA阳性率分别为 77.5 % ( 3 1/4 0 )、60 .0 % ( 2 4/4 0 )和 3 7.5 % ( 15 /4 0 ) ,癌组织与癌旁≥ 5cm组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 χ2 =14 .45 9,P <0 .0 5 )。癌组织中MMP 9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 2cm及癌旁≥ 5cm组织 (P <0 .0 5 )。癌组织中MMP 9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8862、0 .7495和 0 .890 7,P <0 .0 5 )。结论 MMP 9在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5 3在胃癌中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2 1WAF1/CIP1mRNA、细胞周期素D1mRNA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5 3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 p2 1WAF1/CIP1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各为 93.15 % (6 8/73)及76 .71% (5 6 /73) ,二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CyclinD1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粘膜中阳性表达率各为 5 4 .79% (40 /73)及 30 .16 % (2 2 /73) ,二者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5 )。p5 3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32 .87% (2 4 /73) ,p5 3过表达者 ,其 p2 1WAF1/CIP1mRNA表达较p5 3阴性者为低 ,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p2 1WAF1/CIP1表达与细胞周期素D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2 1WAF1/CIP1、CyclinD1、p5 3的异常表达及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DR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33例NSCL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DR1和MDRP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MDR1和MDRP阳性率(分别为69.7%和63.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6.4%和30.3%,P<0.01);两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P<0.001,P<0.01);术前化疗者的MDR1和MDRP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化疗者(P<0.05)。结论 NSCLC具有内源性和获得性耐药性,检测MDR1和MDRP基因表达可指导临床化疗,并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16基因及产物的异常表达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14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应用PCR技术分析62例P16蛋白表达丢失的肺癌组织中P16外显子2(E2)的缺失情况,并以14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作对照。结果 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分别为43.2%、84.5%和27.0%,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16蛋白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  相似文献   

13.
肝细胞肝癌中VEGF、p53、mdm2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 (HCC) VEGF、p5 3、m dm2蛋白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或SAP法检测 HCC组织 VEGF、mdm2和 p5 3蛋白表达 ,计数微血管密度 (MVD) ,并与临床病理指标比较分析。结果  72例 HCC中 VEGF、p5 3、mdm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 6 2 .5 %、4 1.6 %和 33.3% ;VEGF和 p5 3,VEGF和 m dm2 ,mdm2和 p5 3蛋白表达有相关性 (P<0 .0 5 )。 2 5例癌旁组织中 VEGF蛋白阳性表达为 2 0 .0 % ,m dm2蛋白阳性表达为 8.0 % ,p5 3蛋白阳性表达为 8.0 %。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VEGF、m dm2和 p5 3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10例正常肝组织无 VEGF、mdm2和 p5 3蛋白表达。 HCC组织中 VEGF、p5 3、mdm2蛋白阳性表达以及高MVD与血管侵犯和转移倾向明显相关 (P<0 .0 5 )。结论  HCC组织中 VEGF、p5 3、mdm2蛋白过表达。p5 3突变和mdm2蛋白过表达 ,是 VEGF表达上调的原因之一 ,并与 HCC组织中血管侵犯和转移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MDR—1与p53表达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与p53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研究60例大肠癌及20例大肠腺瘤MDR-1,p53的表达。结果显示60例大肠癌切片中MDR-1与p53的阳性表达率为57%和37%,10例正常大肠组织和20例大肠腺瘤仅20%显示MDR-1阳性表达,p53在正常大肠组织,管状腺瘤中全部阴性,仅一例有不典型增生的绒毛状腺瘤为阳性表达。同时显示p53在不同分化的大肠癌中与MDR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通过检测DMR-1可以对大肠癌病人进行化疗敏感性预测。2)p53过度表达对MDR-1基因可能具有诱导和增加效应。3)p53和MDR-1一起可用作判断病人预后,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以及mdm2,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在EBV相关胃癌(EBVaG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例EBVaGC、45例临床病理资料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GC)组织中 mdm2,p53和p21蛋白的表达;PCR-SSCP银染技术结合DNA序列分析检测p53基因exon 5~8突变;RT-PCR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E-BVaGC组与EBVnGC组相比,两组间mdm2,p53和p21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30 0;P = 0.791 2;P = 0.353 1),但EBVaGC组p53蛋白过表达率(15.38 %)明显低于EBVnGC组(57.78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8 5)。mdm2蛋白阳性表达与p53蛋白过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 = 0.000 8,r = 0.439 1);p21与p53蛋白共同表达率较高,但经计数资料相关性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无显著相关性(P = 0.2501,r = 0.202 5)。2例EBVnGC检测到p53基因突变,突变均位于exon 5,13例E-BVaGC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均未检测到p53基因突变。13例EBVaGC核抗原基因EBNA1均为阳性,潜伏膜蛋白基因LMP1均为阴性,即刻早期基因BZLF1,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阳性率分别为46.15 %(6/13),46.15 %(6/13)和15.38 %(2/13),三者与EBVaGC组织中mdm2,p21和p53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EBV感染以及mdm2,p53和p21蛋白表达异常与胃癌发生有关; p53基因突变可能并非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异常累积的主要原因;胃癌组织中EBV感染与p53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而与mdm2和p21蛋白的异常表达以及p53基因突变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刘洋  沈守荣  张熙纯  邹益友  彭重恩 《癌症》1999,18(5):550-553
目的: 为了系统研究人胃癌基因组中Cx 基因的表达状况。方法: 本文采用Northern 印迹杂交和RTPCR 方法, 对15 例人胃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正常组织及人胃腺癌MGC803 细胞株的Cx26 、Cx31-1 、Cx32 、Cx33、Cx37 、Cx40、Cx43 、Cx46 八种Cx 基因表达进行了一系列检测。结果:发现在人正常胃粘膜上皮中高水平表达而在胃癌中表达极其微弱或根本无表达的细胞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规律,首次明确了Cx 基因在人胃癌基因组中的表达谱。其中人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中Cx32 、Cx37 、Cx43 在m RNA 水平上有高水平表达; 与正常相反, 人胃癌细胞除Cx43 在m RNA 水平上有低水平表达外, 其他连接蛋白基因均无转录活性; 而人胃腺癌MGC803 细胞株中, Cx37 、Cx46 在m RNA 水平上有一定程度的表达。结论:本研究表明Cx32 可能是人胃上皮细胞基因组中维持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特异表达的Cx 基因,Cx46 可能是胃癌Cx 基因表达的一种变异。Cx37、Cx43 不是人胃上皮细胞的特异表达基因。本研究证实了Cx 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表达下调,Cx 基因具有潜在的抑瘤基因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7.
王静  李立  刘晶 《肿瘤》2004,24(4):380-382
目的测定肺癌组织中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表达,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分布.了解肺癌组织中 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与iNOS的关系.方法按自身配对原则收集人肺癌癌灶组织,癌灶周围组织及远癌组织各40份,分 别进行免疫组化法测定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测定iNOSmRNA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肺癌组织中 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的表达阳性.与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型、淋巴结转移未见相关,(均为P>0.05).2、iNOSmRNA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高于鳞癌,(均为P<0.05).3、肺腺癌组织中iNOS在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表达阳性组高于p53阴性 组,(P<0.01).结论肺腺癌中p53抑癌基因突变蛋白阳性组iNOS表达高于p53阴性组的表达,提示NO/iNOS途径可诱 使p53抑癌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53及cmyc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73例和60例HCC癌及其癌周组织中p53和cmyc基因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基因在HCC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周组织(P<0.05,),癌周组织中p53基因表达仅见于癌周增生结节,癌周肝硬变及正常肝组织内未见p53基因阳性表达;cmy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在HCC与癌周增生结节中相近(P>0.05),且两者均显著高于癌周肝硬变和正常肝组织(分别为P<0.05,P<0.01);p53及cmcy基因表达均与HCC分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低分化组p53及cmy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均<0.05)。结论:p53及cmyc基因过度表达均参与了人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癌周增生结节属癌前期病变,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正常癌旁组织中microRNA-145(miR-145)的表达变化。方法:收集3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和远离癌组织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提取总RNA,microRNA的引物反转录后,用miR-145特异性引物做荧光定量PCR反应。结果:荧光定量PCR显示结直肠癌组织miR-14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为正常癌旁组织的0.35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45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结直肠癌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