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Wistar大鼠建立NASH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预防及治疗,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光镜观察肝组织切片病理学改变。[结果]模型大鼠肝组织出现了严重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模型大鼠血及肝组织中MDA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升高,而SOD、GSH-PX活性则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应用理气化痰祛瘀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活动程度较模型大鼠显著降低,同时血及肝组织MDA水平显著降低,而SOD、GSH-PX活性则显著提高。[结论]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对NASH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姜黄素和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各12只).正常组全程饲以普通饲料,另外三组均给予高脂饮食.6周末,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验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造模成功后,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每日分别给予姜黄素50 mg/kg和吡格列酮10 m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6周治疗结束后,留取血样和肝组织.统计体/肝质量,计算肝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血清FFA、TNF-α和IL-6水平及肝组织FFA、TNF-α、IL-6、MDA、GSH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大鼠NAS评分及血清ALT、AST水平均降低(P均〈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血清HOMA-IR、FFA、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TNF-α、IL-6、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姜黄素组、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上述指标均降低(P均〈0.05),且以姜黄素组大鼠体质量、血清AST、NAS积分及肝组织FFA、MDA下降最为显著(P均〈0.01).结论 姜黄素与吡格列酮均可通过调脂、改善IR、抗炎及抗氧化作用防治NASH,但前者的作用更强,且不增加大鼠的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益气化痰解毒中药抗脂肪性肝损伤药效学机制,探寻其辨证施治规律及安全、有效、持久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药治疗脂肪性肝炎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乙醇灌胃,经8周建立大鼠脂肪肝炎模型,用益气化痰解毒中药(肝脂消颗粒剂)治疗4周,与东宝肝泰对比,观测肝组织脂多糖结合蛋白(LBP)、脂多糖受体CD14表达;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CD14 mRNA与LBP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肝脂消组抑制肝组织LBP、CD14 mRNA表达和降低血清IL-6、ALT、AST水平均明显优于东宝肝泰组(P〈0.05,〈0.01)。[结论]益气化痰解毒中药通过抑制肝组织LBP、CD14 mRNA的表达,阻断内毒素血症致病途径,达到有效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杞蓟制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杞蓟制剂组、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计算肝指数、肝组织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醇(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杞蓟制剂预防给药明显改善NASH大鼠肝指数、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程度及血清ALT、AST、TG、TCH等指标(P〈0.01或P〈0.05),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P〈0.05),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P〈0.05)。结论:杞蓟制剂抑制TNF-α蛋白在肝组织表迭是其防治NASH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气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细胞脂性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喂养1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予以标准饲料喂养,其余3组进行高脂饮食造模,除模型组外,其他2组分别以肾气丸、二甲双胍进行干预12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及血清酶学,ELISA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炎症活动度积分(NAS);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水平,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NASH模型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0.01),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NAS、A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应用肾气丸和二甲双胍干预后,血清ALT、AST、TC、LDL-C、FFA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血中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NAS和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发现,大鼠肝细胞的AI与肝组织NAS及血清FFA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均P〈0.01)。[结论]NASH大鼠存在着脂质代谢紊乱和肝细胞的脂性凋亡。肾气丸与二甲双胍作用相似,可能是通过调节脂质代谢,影响FFA,阻断其引发的促肝细胞脂性凋亡的级联启动,从而有效地防治NASH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组织NF-κB、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并探讨丹参注射液对NASH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6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每日予丹参注射液5ml/kg进行干预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TNF-α表达。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观察丹参对NASH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明显升高,丹参治疗后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强与NASH的发生密切相关,丹参注射液能抑制NASH大鼠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达到治疗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舒肝活血化痰方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NASH大鼠模型,用舒肝活血化痰方治疗,以东宝肝泰为对照,观察其对模型大鼠肝功能、血脂、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水平及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活性的影响。[结果]舒肝活血化痰方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显著降低肝组织Hyp,抑制肝组织CYP2E1的活性。[结论]舒肝活血化痰方可有效干预大鼠NASH,抑制肝组织CYP2E1的表达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脂质过氧化是该方干预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游泳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血清脂肪因子及TNF-α和IL-1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RD)、高脂饮食组(HFD)和高脂饮食后运动组(HFDE),游泳运动训练前后检测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脂肪因子及TNF-α、瘦素(leptin)与IL-1的水平。结果:与HFD组相比,游泳运动降低了HFDE组的HOMA-IR(14.2±1.2vs7.9±0.8,P〈0.05),降低了血清脂肪因子及TNF-α和IL-1的水平(FFA:0.4±0.1vs0.6±0.2mmol/L,leptin:1.6±0.8VS2.9±0.9ng/ml,TNF-α:92.0±18.8VS101.3±23.8pg/ml,IL-1:45.8±10.4 vs72.1±13.7pg/m1,P均〈0.05)。结论:运动降低了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的血清脂肪因子以及leptin、TNF-α和IL-1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抵抗素mRNA的表达与定位,探讨其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6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组,连续1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空腹血糖(FBS)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和炎症活动度计分;应用原位杂交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抵抗素mRNA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模型组肝组织抵抗素mRNA表达较正常组显著性升高,其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区的巨噬细胞胞浆中。模型组肝组织抵抗素和血清TNF-α水平、肝脏炎症活动度计分成显著性正相关(r=0.873,0.892,P〈0.01),但与ISI无相关。结论NASH模型大鼠肝脏抵抗素定位于小叶内及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区的巨噬细胞胞浆中,参与NASH的炎症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OMT治疗组(80 mg/kg);模型组、OMT治疗组均给予高脂饮食(基础饲料+100 g/kg猪油+20 g/kg胆固醇);OMT治疗组大鼠第8周给予氧化苦参碱溶液80 mg/kg灌胃;第1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表达情况,并行HE染色、V-G染色、苏丹Ⅲ染色;分别从肝功能、血脂、炎症因子、肝脏病理学等方面评估OMT的治疗作用。结果高脂饲料16周后能成功诱导大鼠NASH模型;与模型组比较:OMT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P0.01);血清Tch、TG、HDL、LDL无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中IL-6、TNF-α、TGF-β1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HE染色、苏丹Ⅲ染色、V-G染色显示肝组织炎症反应程度、脂肪变性程度、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OMT对大鼠NASH进程有显著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降低转氨酶水平,抑制IL-6、TNF-α、TGF-1 mRN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胆碱蛋氨酸缺乏(Methionine-Choline-Deficient,MCD)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模型。15只小鼠随机分为MCD组、胆碱蛋氨酸充足(Methionine-Choline-Sufficient,MCS)组、姜黄素组,每组5只。造模同时姜黄素组予以姜黄素干预性灌胃给药两周(1.15g/kg bw),1次/d;MCS组和MCD组予以二甲基亚砜(DMSO)灌胃两周(1ml/10gbw),1次/d。两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血清和肝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水平通过放射免疫试法进行测定;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进行测定。结果:与MCD组比较,姜黄素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病理评分显著降低,血清ALT活性,TNF-α水平及IL-6水平显著下降,肝组NF-κB表达显著下降。姜黄素组肝组织PPARγ表达较MCD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姜黄素对MCD饮食诱导的小鼠NASH具有抗炎作用;姜黄素可以抑制NF-κB的促炎信号传导通路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因子TNF-α及IL-6生成,起到调控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姜黄素对PPARγ抗炎信号传导通路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SIRT3/FXO1信号通路探讨大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细胞损伤和肝组织炎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和大黄素组给予高脂饮食构建NASH模型。造模成功后,大黄素组分别给予10、20、40 mg/kg大黄素灌胃。评估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反应和球状样变化及NASH活动度积分(NAS),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AST、ALT、TNF-α、IL-6、SIRT3、FXO1 mRNA、蛋白水平以及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各剂量组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升高,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各剂量组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降低,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着大黄素各剂量组给药剂量的增加,脂肪变积分、炎症坏死灶积分、气球样变积分、NAS积分、AST、ALT、TNF-α、IL-6、CASPASE-3、CASPASE-6、CASPASE-9水平逐渐降低,SIRT3、FXO1 mRNA、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剂量-效应关系明显(P0.05)。结论大黄素能促进SIRT3、FXO1 mRNA、蛋白的表达,降低肝脏细胞炎性反应,减少肝细胞凋亡,进而减轻NASH大鼠肝细胞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肠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常规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大鼠(采用普通饲料喂养+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模型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腹腔注射氧四环素);治疗组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腹腔注射氧四环素+5%甘氨酸),造模4周、8周后分批处死。取肝脏标本做HE染色、观察肝脏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氨酶(ALT、AS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门静脉血浆内毒素(ET)水平;取肠组织做HE染色,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肠组织中MIF表达水平。结果:4周、8周时模型组大鼠门静脉ET水平、血浆TNF-α、AST、ALT、IL-6、IL-10均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与同期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8周时模型组大鼠肠组织MIF的表达水平较同期对照组大鼠有明显增多(P0.05),治疗组大鼠肠组织MIF的表达水平与同期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采用高脂饮食结合氧四环素腹腔注射制备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伴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形成。②在NASH发生发展过程中肠组织MIF表达逐渐增高,可能与肠免疫屏障受损有关;③甘氨酸可拮抗内毒素,下调肠组织MIF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壳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PPAR-γ、IR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饲喂SD大鼠以制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干预8周后,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RT-PCR检测PPAR-γmRNA和IR mRNA,Western-blot检测PPAR-γ和I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壳脂胶囊能明显降低血清TG、CHO、LDL、AST、ALT水平(P<0.01);壳脂胶囊组脂肪变性和炎症反应程度均较模型组有一定的减轻;壳脂胶囊组大鼠PPAR-γ和IR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壳脂胶囊可能通过上调肝组织PPAR-γ、IR蛋白及PPAR-γ mR-NA、IR 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调解脂肪代谢,改善肝脏功能,达到防治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髓样分化蛋白-2(MD-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二者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低剂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预防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用不同剂量的中药和阳性对照药灌胃治疗,12周后全部处死。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肝组织MD-2和iNOS mRNA的表达。[结果]12周时,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NF-κB表达较模型组下调;肝组织MD-2mRNA(0.132±0.058)和iNOS mRNA(0.164±0.061)表达较模型组(0.795±0.294和1.029±0.388)减弱(均P〈0.01)。[结论]大鼠NASH形成后,肝组织MD-2和iNOS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二者参与了NASH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有关。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可以通过减轻内毒素性肝损伤下调NASH大鼠肝组织MD-2和iNOS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IKK/IK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理中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NASH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中药+埋线组、埋线组、中药组、西药组,另设空白组。干预4周后,肝组织行光镜观察;生化法检测肝功能、血脂、HOMA-IR,ELISA法检测TNF-α、IL-6、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IKK-α、NF-κB p65、IL-1β、IL-6、TNF-α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重度脂肪变,肝细胞有较大脂肪细胞广泛浸润,呈“气球状”改变,可见肝小叶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干预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改善,其中以中药+埋线组改善最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肝指数、ALT、AST、TG、TC、LDL-C、HOMA-IR、IL-6、IL-1β、TNF-α含量均下降,尤以中药+埋线组降低最明显(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大鼠IKK-α、NF-κB p65、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降低,其中中药+埋线组表达最少(P<0.05)。结论:理中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可改善NASH大鼠肝功能、血脂水平,调节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质代谢,改善脂肪变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KK/IK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下游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对大鼠肝脏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酒精灌胃加高脂饲料法形成慢性酒精性肝损伤雄性SD大鼠模型,血清谷酰转肽酶(GG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为基础参考指标。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每组20只。应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D大鼠肝组织中IL-1、IL-6、TNF-α表达情况。结果慢性酒精中毒大鼠血清GGT、ALT、AS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IL-1、IL-6、TNF-α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慢性酒精中毒的SD大鼠血清、肝组织IL-1、IL-6、TNF-α表达明显升高,造成肝脏损伤,严重可发展至肝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化痰解毒中药治疗脂肪肝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采用高脂饮食加白酒灌胃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炎模型),模型组所有大鼠再随机分为对照亚组、中药亚组、东宝肝泰亚组.用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模型组及其各亚组与正常组对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eptin)及肝脏瘦素受体(OB-R) mRNA、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leptin浓度升高,APN及肝脏OB-R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中药亚组APN水平明显升高,肝脏OB-R mRNA表达上调,同时血清leptin、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下降,明显优于东宝肝泰亚组(P<0.01).[结论]益气化痰解毒中药通过提高APN,上调肝脏OB-RmRNA的表达,以调节leptin水平达到有效治疗脂肪性肝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肝脾调补方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通过肝脾调补方高、中、低剂量灌胃,观察肝脾调补方对各组大鼠血清ALT、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结果:肝脾调补方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LT、AST、TNF-α、IL-6水平;降低肝组织匀浆的NO的含量,提高肝匀浆SOD、GSH-Px活性.结论:肝脾调补方对急性酒精性大鼠肝损伤有防护作用,能改善肝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脏炎症、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当飞利肝宁胶囊对高脂饮食联合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ASH模型组和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组。正常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模型和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治疗组同时每天予当飞利肝宁胶囊灌胃干预。8周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腹腔注射CCl4,48 h后处死并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ALT、AS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并计算HOMA指数,以及血清脂联素和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肝组织油红O染色显示,模型组出现大面积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HE染色同时显示出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而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和炎性浸润明显减轻。模型组血清ALT、AST、LDH、TG、LDL、FF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HOMA指数和肝组织TNFα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血清脂联素含量明显下降;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对高脂饮食联合CCl4诱导的大鼠NASH具有显著防治作用,对脂联素、TNFα表达水平的调节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