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 摸索室内游泳池一般卫生状况综合评价方法。  [方法 ] 运用专家咨询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建立直接加权评分法模型并将该法和模糊数学法一起用于对上海某区 1 0家室内游泳池一般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结果 ] 建立了由环境卫生、一般卫生设施、净化消毒设施、健康管理、其他卫生管理五大方面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 ,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 ;两种方法排序结果完全一致 ,符合实际情况。  [结论 ] 建立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合适的评价模型能对室内游泳池一般卫生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新建立的直接加权评分法模型和模糊数学法均能适用于室内游泳池一般卫生状况质量排序 ,前者能较好地进行质量等级评判 ,后者尚待进一步完善。直接加权评分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评价肿瘤信息系统内容完整性出发,构建肿瘤信息系统评价体系,为我国肿瘤信息系统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文献研究、专家论证、层次分析的方法,从专业防控人员角度,以重要性为依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形成一级指标权重及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权重、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具体为:"危险因素"(一级权重为0.406)包括"个人因素"(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177、0.072),"环境因素"(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227、0.092),"行为方式"(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344、0.139),"遗传因素"(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252、0.102);"早期发现及筛检"(一级权重为0.359)包括"早期症状"(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317、0.114),"筛检(早期检查)信息"(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683、0.245);"诊断、治疗和预后"(一级权重为0.236)包括"诊断信息"(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480、0.113),"治疗信息"(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274、0.065),"预后信息"(二级指标层次单排序和二级指标层次总排序权重分别为0.246、0.058)。结论该体系可为我国现有肿瘤信息系统评价提供参考,为我国肿瘤防控工作的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许多评价方法都考虑各因素权重对评价结果的不同作用,权重值是否合理严重影响评价的结果。权重的确定方法文献报道较多,目前主要的方法有经验评分法、比标法、灰色聚类法、综合定权法、RSR法、层次分析法等,其中层次分析法被广泛采用,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食品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的确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公立综合性医院整体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现代公立综合性医院的整体绩效评估体系和方法。方法:借鉴现代企业绩效评估理念,设计影响医院绩效的相关因素(指标),从5种数据分析方法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指标,通过主、客观赋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将指标进行标化后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和因子分析法3种方法进行医院绩效综合评估。结果:筛选出的指标体系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特异性,整合主、客观权数使权重分配的误差达到了最小化,3种评估模型的评估值排序基本一致,综合排序后产生了绩效优的医院。结论:本研究的指标体系、权重、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可供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计算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各项指标的权重,为分析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指标的层次结构,构建各个层次相应的判断矩阵,通过专家对利用指标进行对比打分,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 得出了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指标的组合权重,并对其重要程度进行了排序.结论 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应用层次分析法时要注意打分专家的选择和专家人数的确定;在对判断矩阵各指标对比打分时,要注意赋值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勤疗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以便对各评价指标在特勤疗养质量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程度进行确定,确保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结果确定了指标体系中一、二级指标的权重。结论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比较科学,权重结果相对准确,目前,全军缺乏系统的特勤疗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急需尽快建立全军统一的特勤疗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手足口病病情定量评估模型,探索将主观的临床诊疗经验通过客观科学的方式量化为标准化病情分级的方法。方法 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病情指标权重确定法以及评分模型,基于历史样本数据(训练组123例,验证组70例),进行了病情评分的分布拟合,根据概率密度函数交点得到等级阈值并采用贝叶斯推断对等级阈值进行修正,建立起一个将临床数据分析和专家经验科学融合并标准化的手足口病定量评分分级模型,并进行了三种方法的评价效果比对。结果 训练样本评分的权重层次分析模型ROC曲线的AUC>0.898提示模型构建贴合实际;得到评分模型病情Ⅰ、Ⅱ、Ⅲ等级的具体阈值,对三种方法得到病情等级阈值进行验证得到正确率分别是:分布拟合-贝叶斯推断最优为81%,传统ROC法次之为67%,单一分布拟合最低为64%。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拟合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阈值确定方法较之公认的ROC阈值确定方法结果接近,二者本质思想是一致的,保证了该方法的可信度;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和贝叶斯推断的联合,科学融入了专家经验使其正确率明显提升,较好地克服了历史样本代表性不足以及样本量较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克服传统化学危害监测重点区域判断存在的主观局限性和结果不确定性问题,提高化学危害监测重要区域选择的科学性。方法 通过对化学危害监测重要性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构建化学危害监测区域重要性排序的科学量化模型,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比较主客观赋权法的指标权重,利用Kendall相关性分析对三种排序方法进行综合判断,提出一种结合了相似度组合排序法(K-WTV)和相似度组合赋权法(S-AEF)的方法对化学危害监测区域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 以某大型城市某地区作为化学危害监测区域,以其为应用实例,S-AEF结合K-WTV法计算所得结果与乘法合成法、最优赋权法、博弈论赋权的计算结果相似度分别为0.659、0.913、0.659,大于临界值,且基本符合现实经验的判断,证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此方法结果具有客观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并且更加科学合理,可为解决化学危害监测区域重要性排序等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用于决策和规划的新方法[1]。它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按照过程把各种因素进行分解,形成层次化的分析模型,通过因素间的两两相对比较、一致性判断,确定各决策因素的重要性和权重或相对优劣的排序值,从而对多目标决策过程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利用RSR确定权重系数的研究(二):五种权数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以实例表明五种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在利用RSR进行综合评价时以选用分比×经验权重系数较为理想,经验权重系数可用定性排序定量转化方法,也可用层次分析方法求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制定一套实用性强、准确可靠的γ刀检测分析方法,以解决γ刀检测中的胶片分析问题。方法: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并结合宏命令(macro)编写脚本程序,对γ刀检测的胶片图像进行分析,分别实现胶片剂量标定、机械等中心与辐射野等中心的偏差、照射野尺寸、半影宽度等关键参数的分析与计算。结果:胶片剂量标定中,用不同的拟合函数建立胶片的灰度-剂量曲线,对于EBT3胶片,多项式拟合和Devic方法均能取得可接受的拟合结果,相关系数r2>0.99;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对等中心偏差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偏差≤0.05 mm;辐射野尺寸和半影宽度的计算结果与γ刀厂家的分析软件得到的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二者偏差<1 mm。结论:制定的γ刀检测分析方法可为γ刀质量控制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分析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10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评估其疗效,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靶区剂量、单双靶点、药物治疗是否有效、术前MRI是否提示三叉神经根受血管压迫以及术前是否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BNI疼痛量表,随访期内总有效率87.3%(90例),靶区剂量为80~90 Gy,双靶点、口服药物有效、伽玛刀术前未行微血管减压术可能是伽玛刀治疗TN有效的预后因素.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率可达85%以上,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预后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一个侧面探讨伽玛刀的作用地位。方法:采取“伽玛刀”和“开颅手术”两治疗方法对垂体腺瘤治疗的住院日、治疗率、后续治疗率,以及病人收治数量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239例垂体腺瘤的治疗中,伽玛刀治疗的平均住院日只是开颅手术的31.40%,治疗率占64.85%,后续治疗率2、58%(开颅手术为38.10%),病人收治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伽玛刀在医疗绩效中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LUNATM—260型伽玛射线立体定向回转聚焦放疗机(简称伽玛刀)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设备的机械精度和剂量的准确度。方法:按照GBZ 168—2005《X、γ射线头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对设备性能进行了全面检定。结果: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定期对伽马刀进行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对保证设备精度,对患者实施安全、准确地放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3种颅内疾病110例传统开颅手术和伽玛刀治疗的医疗效率指标和费用支出等方面比较。结果提示γ刀的治疗的平均住院日、平均术前住院日、平均术后住院日皆比开颅手术少,有利于提高医疗效率指标;两种方法治疗的人均医疗费相差不大;γ刀对颅内同时存在的两种疾病进行一次性治疗具有优势;开颅手术的后续治疗率明显高于γ刀治疗。  相似文献   

16.
γ刀、X刀和粒子刀系三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及肿瘤等治疗,本文主要对γ刀、X刀及粒子刀三种放射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性价比做一比较,其中包括设备价格、安装操作难易程度、放射生物效应、对正常组织的损害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等,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伽玛刀治疗脑膜瘤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脑膜瘤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伽玛刀中心2007年3月~2009年3月期间8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的脑膜瘤患者。根据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3~24个月,肿瘤消失14例(16.5%),缩小53例(62.3%),无变化10例(11.8%),增大8例(9.4%),肿瘤控制率为90.6%。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与体积对肿瘤控制率的高低有显著影响,而年龄、性别、手术史和边缘剂量等对肿瘤控制率影响不大。[结论]伽玛刀是一种治疗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外科手术的有益补充。尤其是颅底深部、难以手术全切除,或术后残留、复发,或年老体弱不宜手术者,首选伽玛刀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温辉煌  刘修恒  王伟  王浩  杨一菲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572-2575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与经尿道冷刀内切开2种术式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经尿道钬激光与经尿道冷刀内切开2种术式治疗尿道狭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月。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人独立进行随机临床试验(RCT)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372例患者。进行Meta分析,比较2种术式的相关疗效指标得出,术后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钬激光手术的术后最大尿流率[加权均数差(WMD)=4.70,95%CI(2.91,6.50),P0.01]和术后尿道扩张时间[WMD=-5.00,95%CI(-7.31,-2.69),P0.01]均大于经尿道冷刀内切开术,再术率[OR=0.19,95%CI(0.11,0.33),P0.01]低于冷刀内切开术。结论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疗效优于经尿道冷刀内切开联合电切术。但因原始研究较少,且质量均较低,建议临床上审慎选择使用;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对新疆流感监测网络(包括17个哨点医院及14个网络实验室所在疾控中心)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获得各监测单位流感监测工作真实水平;结合新疆流感监测实际情况,探讨三种综合评价方法在新疆流感监测网络监测质量评价中应用的适用性。方法 参考《全国流感监测工作质量评估方案(试行稿)》,依据新疆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与层次分析法排序首位及末位的监测单位均一致,其余排名中间的监测单位位次略有不同。结论 通过3种方法的应用,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各地工作质量优劣,各哨点医院及网络实验室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差异较大;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排序相近、可靠、客观,能够应用于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评价,可作为常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随访时间超过60个月、仅接受过1次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长期疼痛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对69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92个月。疼痛控制率I级14例(占20.3%);II级10例(占14.5%);III级26例(占37.7%);IV级13例(占18.8%);V级6例(占8.7%)。11例(占15.9%)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异常,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疼痛的部位不影响伽玛刀的疗效。结论: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不能耐受手术患者的较好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