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卢轩  张智龙  侯春光  吉学群 《天津中医药》2023,40(11):1426-1428
脾胃升降失常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根本病机,调理脾胃升降为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的基本治则。调理脾胃针法为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本针刺处方,具有调理脾胃升降功能的作用,运用该针法治疗孤立性眩晕型小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起效快,病程短,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张智龙临床善于采用针药并用治疗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内科病症,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创立了“动静针法”“调神益智针法”“调理脾胃针法”“项腹针法”等。本篇主要介绍张教授运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之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慢性并发症是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性远高于持续性高血糖,而餐后高血糖更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医对血糖波动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尚未演化成一个完整的辨证理论体系。血糖波动的产生源于水谷精微输布异常,气化失司、升降失调所致,而中焦是一身脏腑气机之重要枢纽,中焦功能正常,气道通畅,水精四布,气血生化有源,脏腑得以滋养,则血糖平衡稳定。从中焦论治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波动应以调理中焦运化及气机升降功能为基本原则,通过调节中焦气机、健脾和胃,以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功能,使血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4.
探析糖尿病胃轻瘫中医病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分析糖尿病胃轻瘫中医发病原因、病理机制,本病病位虽在胃,但其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主通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其气主升。"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肝主疏泄,是脾胃正常升降的重要条件。糖尿病日久损伤了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及肝失疏泄,则易发本病。  相似文献   

5.
张民  张智龙 《新中医》2010,(1):91-92
<正>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张智龙教授从事针灸学理论及临床研究多年,学验俱丰,集各家之长而无门户之见,博览历代医籍而能发皇古之义,学术精湛,针技超群,力倡针灸临床要知穴之属,晓穴之性,辨穴之长,熟穴之伍,创立了。调理脾胃针法。、"意气针法"、"动静针法"、"调神益智针法"。其中"调理脾胃针法"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综合诊疗体系,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已获市级科  相似文献   

6.
浅谈脾胃病之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先知 《光明中医》1999,14(2):9-11
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由于两者因经脉互络属而成表里,生理上协调为用,病理情况下彼此影响。因此,若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之机紊乱,病邪则乘虚作乱,并影响他脏,故调理脾胃在临床上十分重要。常常脾胃并论,脾胃并治,...  相似文献   

7.
单兆伟教授运用升降出入法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脾胃病多由转输运化失职,气机升降失司所致,常与肺的宣发隶降和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调理脾胃升降就成为治疗脾胃病的基本原则与重要手段。依此治疗久泻、便秘、呃逆等取效快捷。  相似文献   

8.
调理脾胃方法浅谈韩先知湖南省安乡县卫生职工中专学校(415601)曾召银湖南省安乡县中医院(415600)脾胃为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若脾胃运化失常,升降之机紊乱,病邪则乘虚作乱,并影响他脏,故调理脾胃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9.
调升降治脾胃病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任爱萍 《河南中医》2005,25(6):70-71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以升为健,胃主受纳,以降为顺,脾胃升降相宜,中焦气机畅通,则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功能正常。若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肝气不舒或脾胃素虚等原因,均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司,消化吸收功能失常,而出现病理状态。临床中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辛开苦降.调理气机治疗脾胃病疗效显著。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23-1324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在多年临证过程中总结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其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核心。"持中央,运四旁"指调理脾胃是治疗脾胃乃至五脏六腑、经脉、肌肉、四肢百骸疾病的核心。"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分别是指调理脾胃的三大法则:疏肝解郁,调脾和胃;升降相因,燮理气机;燥湿相济,健脾和胃。"纳化常"是调理脾胃的最终目的,即恢复脾胃正常的受纳与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智龙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先后总结出"意气针法""调理脾胃针法""调神益智针法""项腹针法"等,体现了其重神、重阳、重脾胃的学术思想,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体系,并将其指导临床,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2.
郝淑兰  李宜放  杨丽芳 《光明中医》2016,(22):3247-3249
王晞星教授将"和法"学术思想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相结合,总结出肝癌治疗四法:调和肝胃法、调和肝脾法、调和脾胃(利水)法、调和肝肾/脾法。认为原发性肝癌病位在肝,涉及肝、胃、脾、肾多脏,病机演变主要表现为不"和",出现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而成癌,临床选用"和法"治疗肝癌,配合利水祛湿、化痰解毒、软坚散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秦皇岛地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编制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426例患者临床调查,体检合格的40例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运用统计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证候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各证型出现从高值到低值排列为脾虚湿瘀证〉湿热内蕴证〉肝胃郁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热盛伤津证。其脾虚湿瘀证的患者IMT较其他组高(P〈0.01)。湿热内蕴证与脾虚湿瘀证二者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余证型与脾虚湿瘀证比较有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筛查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脾虚湿瘀证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最重,提示临床上可应用健脾清热、化湿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对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能起到一定的减低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智龙教授对2型糖尿病的辨证论治理论及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H 《中国针灸》2010,30(8):653-656
从重科研崇经典,倡脾虚湿盛易患论;重脾胃调中焦,创调理脾胃针法方;重循证善总结,立糖尿病证治规律3个方面总结了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辨证思路及临证心得,并列举验案阐明了张智龙教授的学术观点和处方施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温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加饮食控制,对照组单纯采用饮食控制。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其疗效和体重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较,体重下降及腰围、臀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下降明显(P〈0.01)。结论温针灸加饮食控制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疗效优于单纯饮食控制。  相似文献   

16.
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针刺疗法与西药吗丁啉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疗效。方法:将72例DG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调理脾胃针法为主,穴取曲池、合谷、中脘、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血海、地机等为主,每日针刺2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对照组口服吗丁啉10mg,每日3次,餐前30分钟服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8%(P<0.05)。结论:调理脾胃针法治疗DGP疗效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透邪法是临床治疗温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其贯穿于整个温病的治疗体系,温病涉及范围广泛,由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可知病变部位和所属脏腑的病变等,其中脾胃系统的病变在温病中更是千变万化,湿邪是影响脾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温病的一种病理因素,故在温病中常见湿邪为患的脾胃病,透邪法中采用的药物多以轻清、辛芳之品为主,具有透达、散邪等功效,历代医家将透邪法寓于其他(清热、祛湿、扶正等)治法之中,在祛湿等法的基础之上佐以透邪之法,可以使邪出有路、邪出透彻,因此能够很好的治疗与脾胃相关的温病。临床上湿热证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为常见病之一,也是难治病。运用透邪法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时具有通畅气机、疏通表里、清轻透邪的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拓宽了思路。现简述透邪法在治疗湿热型脾胃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痤疮的病位重在肺、脾、肝、肾,李军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丰富,对其病因病机另辟新路,提出不外肺经风热、肺胃瘀热、浊毒瘀滞经络三端,紧抓肺胃瘀热。临床证治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化瘀散结、和胃消食除湿贯穿始终,强调和胃清热化瘀,循因辨证,采用内治与外治协同医治,疗效颇具特色。系统总结李军教授所倡导"肺胃瘀热型痤疮"的辨证思路,并举例验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辩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6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柳氮磺砒啶开始时4g/次,1次/d;21~28d后2g/次,1次/d,口服,治疗维持1~2年;加氢化可的松,200~300mg/次,1次/d,口服;或结合地塞米松,10mg/次,1次/d。开始时大剂量,7~14d后,改用泼尼松,60mg/次,1次/d,口服。待病情缓解以后逐渐减量直到停药。治疗组43例辨证分型①脾胃虚弱型健脾益气、调和肠胃、温化湿寒,四神汤、香砂六君子汤。②寒热错杂型,健脾养阴、寒热并治,驻车丸,半夏泻心汤。③肝郁气滞型,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痛泻要方。④胃肠湿热型,调和脾胃、化湿清热,香连丸。两组均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治愈14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7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合并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