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HSP)是机体在受到应激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组蛋白质,对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较多文献报道HSP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本文就HSP的特点、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中HSP的表达及其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铜诱导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凋亡基因bcl 2、bax和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mRNA表达 ,了解神经组织对铜诱导的反应性变化。方法 建立铜诱导鼠模型 ,提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RNA并反转录cDNA ,用bax、bcl 2、HSP70和 β actincDNA特异性引物在适宜条件下PCR扩增 ,半定量分析cDNA比值 ,并经t检验。结果 实验鼠皮层、海马组织中bax基因表达较对照组鼠明显增强 (P <0 .0 5 ) ,bcl 2基因表达无差异 ,HSP70表达明显减弱 (P <0 .0 5 )。结论 铜诱导大鼠bax基因表达增强 ,推测可能细胞凋亡增强 ;HSP70基因表达减弱 ,提示神经元在损伤过程中HSP70的保护作用可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热休克预处理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EAE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 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 EAE组和热休克预处理组 (HSP)。EAE组,采用Wistar大鼠制作EAE模型;HSP组给予热休克预处理;CON组不行特殊处理。观察临床症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于免疫后14~17 d处死动物,取脊髓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SP70免疫组化及神经细胞的凋亡的检测。结果:HSP能明显改善EAE临床症状,降低临床评分,延缓发病(P<0.05), 增加脊髓HSP70阳性细胞表达(21.08±0.87 vs 10.17±0.51, P<0.01),抑制神经细胞凋亡(21.92±1.00)% vs (58.92±1.67)%, P<0.0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对EAE大鼠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增加HSP70表达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减少有关。[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63-56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外三磷酸腺苷(ATP)、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缺氧复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8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ATP组和NGF组。用噻唑盐比色法(MTT)、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术、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神经元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ATP和NGF能明显改善缺氧对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NGF组比较,ATP组神经元细胞活性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缺氧能够造成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损伤并诱导其凋亡,ATP及NGF对缺氧复氧后大脑皮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三磷酸腺苷(ATP)、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缺氧复氧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8d的Wistar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ATP组和NGF组。用噻唑盐比色法(MTF)、乳酸脱氢酶(LDH)法测定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术、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神经元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ATP和NGF能明显改善缺氧对神经元细胞活性的影响,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NGF组比较,ATP组神经元细胞活性增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缺氧能够造成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损伤并诱导其凋亡,ATP及NGF对缺氧.复氧后大脑皮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在人及动脉脑中广泛存在,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脑缺氧缺血后脑中EPO mRNA表达增多,并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外源性EPO可使其保护作用加强。目前认为脑缺氧缺血后EPO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增加细胞钙内流、保护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一氧化氮过度合成及阻止神经元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在人及动物脑中广泛存在,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脑缺氧缺血后脑中EPO mRNA表达增多,并具有内源性保护作用,外源性EPO可使其保护作用加强。目前认为脑缺氧缺血后EPO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增加细胞钙内流、保护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抑制一氧化氮过度合成及阻止神经元细胞凋亡等。  相似文献   

8.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抑制苯丙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苯丙氨酸是否诱导体外培养神经元凋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苯丙氨酸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胎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培养3d后,加入0.9mmol/L苯丙氨酸或同时加入100ng/ml BDNF诱导,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神经元在苯丙氨酸诱导18h、30h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1),而同时加入BDNF后则可减少凋亡的发生(P〈0.05)。并且BDNF抑制苯丙氨酸诱导caspase-3的激活。结论高浓度苯丙氨酸诱导体外培养神经元凋亡依赖cas-pase-3的激活,BDNF能抑制苯丙氨酸诱导的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癫癎发作引起的脑损伤主要表现为神经元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广谱的抗癫癎药丙戊酸钠具有复杂的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丙戊酸钠不仅具有抗癫癎效应,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还对癫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诱导神经营养,减少癫癎发作后神经元的缺失及阻止细胞的凋亡等.但丙戊酸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该文重点就丙戊酸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活化、凋亡及雷公藤内酯醇(TP)对其作用。方法选择PBLs为研究标的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25抗原表达及凋亡率。结果与健康儿童比较,HSP患儿PBLs培养0、48 h后CD3 、CD25 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5),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应用TP后培养48 h HSP患儿PBLs CD3 CD25 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HSP患儿PBLs活化明显增多,凋亡延迟,可能参与HSP的发病;TP抑制PBLs活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是雷公藤对HSP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过敏性紫癜(HSP)发病及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73例HSP患儿治疗前后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进行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计算出凋亡淋巴细胞的比率。结果 HSP急性期(治疗前)组淋巴细胞凋亡较正常对照组延迟(P〈0.01);而治疗后组淋巴细胞凋亡较治疗前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 过敏性紫癜(HSP)存在淋巴细胞凋亡延迟,经治疗随着临床症状好转,淋巴细胞凋亡逐渐恢复正常,推测可用促细胞凋亡的药物治疗HS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利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标记法,检测缺氧缺血后24h大脑皮质和海马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小、中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大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侧脑室小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大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适量的胰岛素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神经保护作用,EPO能明显抑制脑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对缺氧缺血导致损伤的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抑制NO过度合成、抗谷氨酸兴奋毒性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E模型,利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标记法,检测缺氧缺血后24h大脑皮质和海马的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小、中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大剂量胰岛素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侧脑室小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大剂量胰岛素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适量的胰岛素对新生大鼠HIB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疗程的高压氧(HBO)治疗对96 h时间窗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HIBD组和HBO组。HBO组根据HBO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分为2H,48H和96H组,即分别于HIBD后2,48 和96 h给予HBO;各亚组又根据不同疗程分成1疗程组(HBO-1)、2疗程(HBO-2) 和3疗程组 (HBO-3 )。HBO组(压力为2 ATA)每天给予HBO 1次,连续7 d为一疗程,休息3 d后进入下一疗程。各组待96H组的3疗程亚组完成全部疗程后,即鼠龄38 d (HIBD后31 d)时一同处死。采用TUNEL染色检测大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并采用NS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皮层神经元数量。结果:① HIBD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高于CON组,同时NSE阳性细胞明显少于CON组(P<0.01)。② 随着治疗时间窗的延迟,单疗程HBO对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③ 在48H和96H HBO组,HBO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随着疗程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2H HBO组经过一疗程HBO治疗后,凋亡细胞数量已经减少至CON组水平,而且NSE阳性细胞数量增加也接近CON组,随着疗程增加不再有明显变化。结论:① HIBD后2 h给予一疗程的HBO治疗即可明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保护神经元;② 增加疗程可增强治疗窗延迟的HBO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与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64-470]  相似文献   

1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脑缺血缺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缺血缺氧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基因表达增加,尤其以梗死灶周围和海马区更突出。BDNF通过维持细胞内Cα^2 稳定、清除自由基、阻滞细胞凋亡,以实现其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缺氧的损伤,内源性BDNF是抵御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内在保护剂,外源性BDNF能增加梗死区神经元的存活数并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在脑发育早期具有更强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元的抗凋亡保护机制,评价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元损伤后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未治疗组、小干扰RNA(siRNA)治疗组、siRNA加NGF治疗组。按照改良的Rice法制备HIBD再灌注模型,各治疗组于再灌注后开始予1次siRNA干预治疗(10mg/kg);siRNA加NGF组予NGF(15μg/kg),1次/d。于治疗的不同时间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CREB、NGF在仔鼠HIBD再灌注后海马、丘脑神经元的表达变化。通过Thionine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HIBD未治疗组3h仔鼠右侧海马CA1区磷酸化的CREB(p-CREB)表达达高峰,7d后降至假手术对照水平。3hNGF表达开始增加,12h持续达高峰,7d后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siRNA治疗组p-CREB与NGF表达随时间逐渐下降。HIBD再灌注未治疗组24h右侧海马CA1区已有明显的凋亡,7d神经元凋亡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意义。siRNA治疗组神经元有大量的丢失;而siRNA加NGF治疗组神经元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明显丢失。结论CREB经信号转导调节大鼠NGF的表达,从而促进其神经元损伤后修复,减少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水平的影响,探讨EPO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30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HI)组、EPO组.HI组和EPO组新生大鼠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将大鼠置于37℃恒温的密闭容器中,以1.5 L/min的速度吸入80 mL/L氧气和920 mL/L氮气混合气体2.5 h,建立HIBD新生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做缺氧处理.EPO组新生大鼠建立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3000 IU/kg),假手术组和HI组注射等量的9 g/L盐水溶液,24 h后新生大鼠被全部处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凋亡率,ELISA法检测各组GSK-3β水平的变化.结果 HI组新生大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率和GSK-3β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a <0.01),EPO组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率和GSK-3β水平明显低于HI组(Pa <0.05).结论 EPO通过降低HIBD新生大鼠神经元的凋亡率和GSK-3β水平,拮抗神经元凋亡,发挥对HIBD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其抑制剂NS398抗凋亡作用。方法新生大鼠HIBD模型为研究对象,半定量RT-PCR检测脑组织COX-2mRNA,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OX-2蛋白表达,光镜下观察神经元坏死情况,TUNEL法测定NS398抗凋亡作用。结果HIBD后COX-2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在HIBD24h达高峰,同其余各组表达量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前、后加入NS398,脑组织神经元凋亡程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缺氧前给药组神经元凋亡程度低于缺氧后给药组(P<0.01)。结论COX-2在新生儿HIBD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NS398具有一定的抗凋亡作用,且早期给予COX-2特异性抑制剂NS398可能更好地发挥其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激活Gs蛋白对胆红素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 ,用霍乱毒素 (CT)激活Gs蛋白 ,用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及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测定胆红素诱导的小脑神经元存活率 ,12 5I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cAMP) ,Fura 2 /AM荧光比值成像技术测定细胞内钙浓度 ([Ca2 ]i)。结果 CT诱导细胞内cAMP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地保护胆红素诱导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当加入腺苷环化酶(AC)刺激剂 (Forskolin)及cAMP类似物 (8 溴 环磷酸腺苷 )后 ,虽导致细胞内cAMP升高 ,但不能阻断或减弱胆红素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另发现胆红素浓度依赖性触发细胞内钙升高 ,而CT可降低胆红素导致的细胞内钙的升高。结论 Gs蛋白可能参与了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激活Gs蛋白拮抗胆红素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而不依赖于cAMP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