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 DPN)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以周围对称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研究表明,40%的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在病后10年有出现神经电生理改变,曾有报道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为5%~50%[1-2]。新诊断的2型及1型糖尿病患者中,已经存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0%和1%~2%[3]。2011-05-2012-05,我们应用糖足康足浴联合甲钴胺片治疗DPN 80例,并与单纯甲钴胺片治疗6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20世纪末提出大部分糖尿病都不是"消渴",认为症状上可以称之为"消渴"的糖尿病,实际上已经到了糖尿病并发症时期,采用西医进行血糖管理不再容易,到了"消渴"这一步,在改善症状方面,相比现代医学,汉方治疗是更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发病原因不同的糖尿病中医证型不同,肥胖为发病原因的多表现为实热证。日本汉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常用处方包括糖尿病肾病常用方剂、糖尿病神经功能障碍常用方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常用方剂等,其中糖尿病肾病常用方剂主要包括八味地黄丸和柴苓汤;糖尿病神经功能障碍常用方剂包括牛车肾气丸、舒经活络汤、桂枝加术附汤、抑肝散、加味逍遥散、人参养荣汤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包括下肢动脉病变和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常用方剂为归芪建中汤,糖尿病足的常用方剂为归芪建中汤加附子。日本汉方的研究模式和发展现状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但多以小样本自主研究为主,一般规律及用单味药的作用机制阐述整个中药复方的功能并不完整,掩盖了复方整体的功能性,在临床应用上也不能彰显其用药的灵活性。今后,应加强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中医药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病情况和其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4月到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眼病、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2/3患者出现血脂紊乱。并发症中和眼底病变的发病率非常接近,病程长短和并发症种类多少成正比。结论:糖尿病并发症和其病程长短和平均血糖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相关统计数据,预计在2025年全球将有接近4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且近几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有60.0%~70.0%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病变伤残或死亡。目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已经成为危害性最大的一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作者即围绕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就活血化瘀重要的干预机制,以及糖尿病大血管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但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DPN既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又是促进糖尿病其他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原因之·。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各种各样。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此次实验致力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进展研究,以求探索该病变的常见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为尽早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胥改珍 《光明中医》2004,19(3):13-13
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因病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神经病变可涉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皆以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为重点。糖尿病引起微循环障碍,而微循环障碍的结果产生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表现为组织细胞灌流量减少,缺血、缺氧,久之细胞功能下降,代谢产物堆积,血流瘀滞,使缺血、缺氧更加严重,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病理基础。瘀血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认为“病久入络”“病久…  相似文献   

7.
杨晓晖 《北京中医》2010,(12):912-913
通过总结既往所做的工作,认为在糖尿病心脏并发症中,心脏微血管病变出现早于心脏大血管病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并发症是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早期的中药干预有利于延缓糖尿病心脏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在基础研究中,动物模型应从单纯的化学性毁损胰岛β细胞向更接近人体发病的模型转化;基础研究的关键是对中医药减轻或阻止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研究的方法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医学手段;重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但是又不唯基因研究;同时注重糖尿病心脏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的相关性。在临床研究中,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要有科学严谨的设计和个体化治疗思路,方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分型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引发的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越来越多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性心肌梗死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足等。近年来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病是全世界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虚损夹血瘀形成的血管并发症,以微循环障碍并伴有透明样物质沉积为基本病理改变特征,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最为常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追溯到糖尿病前期,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动态演进不断加重,需及早干预。临床在降糖、降脂、降压的基础治疗上,多选择抗氧化应激、抗炎、改善微循环和抗血管新生的药物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络病”的概念,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核心是在降糖的基础上保护“孙络-微血管”,组方多为补气滋阴、清热活血药味配伍而成。该文基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中西医认识及治疗原则,简要概述针对不同证型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常用方剂,如白虎加人参汤、玉液汤、四妙勇安汤、葛根芩连汤、六味地黄丸及一些现代制剂,同时概述方剂常用药味,如人参、黄芪、地黄、枸杞子、三七、丹参、金银花、葛根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杨晓晖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12-913
通过总结既往所做的工作,认为在糖尿病心脏并发症中,心脏微血管病变出现早于心脏大血管病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脏并发症是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早期的中药干预有利于延缓糖尿病心脏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在基础研究中,动物模型应从单纯的化学性毁损胰岛β细胞向更接近人体发病的模型转化;基础研究的关键是对中医药减轻或阻止糖尿病心脏病变的作用机制的研究;研究的方法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借助现代医学手段;重视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但是又不唯基因研究;同时注重糖尿病心脏并发症与其他并发症的相关性.在临床研究中,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要有科学严谨的设计和个体化治疗思路,方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血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以出现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病程中,其表现有多种形式,一般末梢神经首先受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较常见,而且常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对高血糖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其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林勇  杨叔禹 《光明中医》2012,27(2):412-414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病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药单体在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恢复纤溶系统活性、调节生长因子及PKC的表达、抗炎等方面发挥了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研究概况谢学军众所周知,糖尿病并发症易发于葡萄糖转运不依赖胰岛素的组织器官,如视网膜、晶状体、神经、血管及肾脏。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为糖尿病的三大慢性并发症之一(1)。自1798年英国John首次详细记载糖尿病并发坐骨神经痛以来(2)...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晶 《河北中医》2010,32(10):1577-1581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PN占糖尿病所有并发症的16.44%[1];根据欧洲多中心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中有28%出现周围神经病变[2]。在Rochester研究中发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超过11%的患者在DM确诊时就已经存在明显的DPN,90%的DM患者随病程的延长可最终发展为DPN[1]。DPN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统一  相似文献   

16.
王忆黎 《养生月刊》2006,27(2):116-117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可恶的糖尿病却常常想将成千上万的患者引入永恒的黑暗。现已被眼科医生肯定,高血糖可以侵犯眼球上的每一个部位,如结膜、角膜、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其中以视网膜的病变最为严重。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患者,一般在10~15年就有可能发生眼球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等。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致盲的主要原因,有25%的糖尿病人在诊断时已经发生了眼底病变。据统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2型糖尿病占66.6%,1型糖尿病占41.9%。国内报告,糖尿病患者5年内出现视网膜病…  相似文献   

17.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机理探讨上海200040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医科研究生孙爱红导师施赛珠主题词活血祛瘀,糖尿病/病因学,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医疗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一些急性并发症如酮症及非酮症性昏迷和低血糖已经减少,而...  相似文献   

18.
王瑶  倪青 《环球中医药》2009,2(6):410-4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独特的优势,能明显缓解症状。本文有针对性回顾与展望近10年的研究进展,诸多方面研究经验值得进一步借鉴。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以累及多个系统和多个脏器。鉴于糖尿病研究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和技术研究糖尿病及其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内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糖尿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多集中于比较糖尿病个体与正常个体组织、血清等样品,筛查和鉴定其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处于对疾病研究初期的摸索阶段。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数据的累积和研究的系统化,未来发展的重点将集中于针对部分重要蛋白进行系统的功能研究,发现其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了解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阐明环境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鉴定疾病的分子标志、寻找新的药物靶点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外周血管病变与其他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为治疗此类糖尿病并发症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99例,按并发症中是否伴有外周血管病变分为两组,对比这两组糖尿病患者在院期间的各项临床指标,统计处理,总结并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糖尿病眼病、肾病、脑卒中糖尿病的发生率相近。A组患者病程与血压与B组有明显差异,且大部分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吏和有吸烟史,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比B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与其他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都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若患者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以上所示的几种危险因素之一时,应及时警惕发生外周血管病变的可能,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监测相关指标,及早干预,尽量减轻外周血管病变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