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手指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新型手指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手指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10例,分别在指间关节远近指骨用克氏针交叉固定,配合使用两个半环形支架牵伸,注意避免损伤血管神经。术后逐渐调整牵伸杆,使其产生持续的牵伸力,缓慢矫正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在牵伸矫正过程中,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功能评分的变化,并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近端指间关节Tad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病人中,9例术后牵伸指间关节最终伸屈活动达100°~80°,1例伸屈活动达79°~60°,外形和功能均达到满意效果,且无血管、神经损伤或针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新型手指Ilizarov外固定架能有效矫正近节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改善手指的外形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克氏针穿过远侧、近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远节指间关节,60°固定近节指间关节,治疗锤状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锤状指的患者,利用克氏针固定远节指间关节于过伸位5°~10°,屈曲60°左右固定近节指间关节,对于伸肌腱附着点断裂的用3-0肌腱缝合线缝合肌腱原止点并通过骨性隧道,固定在腹侧的纽扣上,对于非附着点肌腱断裂的肌腱缝合线缝合断裂肌腱。4~6周后拔克氏针,拆除纽扣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指功能恢复良好,无锤状指畸形发生。结论:远侧指间关节克氏针过伸位固定,同时近侧指间关节60°克氏针固定治疗锤状指固定可靠,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锁定的人工指间关节系统(self locking finger joint system)在掌指关节损伤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7月掌指关节损伤和畸形的患者5例(其中2例因为外伤性掌指关节毁损,3例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的关节僵硬、畸形);全部应用日本原装进口的带锁定的人工指间关节系统进行掌指关节置换。结果对本组5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3.5±1.2)个月。患者疗效优良率80%。术后患者关节VAS评分、DASH量表评分较术前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握力增加了5.6%,术后掌指关节主动活动度较术前略有提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随访未发现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未发现假体断裂及关节脱位。结论采用带锁定的人工指间关节系统进行掌指关节置换是治疗手部关节损伤的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弹性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闭合性近指间关节粉碎性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5例近指间关节内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弹性克氏针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术后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患指主动功能康复训练,定期复查,待骨折愈合后取出外固定支架,并对患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5例患者术后获得8~12个月随访,平均(10.4±0.2)个月,均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无针道感染发生.1例患者术后3周出现外固定架失稳表现,给予拆除后改为指骨夹板继续固定1周.术后功能评价:优4例,良1例.结论 弹性克氏针外固定支架在治疗闭合性近指间关节粉碎性骨折、脱位方面,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价格低廉、便于基层医院推广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微型骨锚修复急性闭合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观察术后疗效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4例15指急性闭合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微型骨锚植入重建断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2周拆除石膏,进行保护性功能练习,复查患者患指侧方应力试验及关节活动度(ROM),观察指体有无肿胀、畸形和疼痛,X线有无骨锚松动、脱落,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标准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为10.7个月。所有患者指间关节被动活动稳定、无疼痛,关节ROM 70°~110°,平均91°;Dargan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3.33%。结论:采用微型骨锚治疗急性闭合性近指间关节侧副韧带起点或止点损伤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马国臻 《基层医学论坛》2014,(32):4348-4349
目的:探讨微型骨锚治疗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20指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微型骨锚重建断裂侧副韧带起(止)点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18个月,平均11个月,依主动活动度(TAM)评分,优1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采用微型骨锚治疗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近牵拉骨中节指骨上,跨跃屈曲挛缩近指间关节,在行软组织松解基础上,于术后1w开始,逐渐拉伸,以1-2mm/d至少分4次调整速度及频率逐渐伸展,开大近指间关节伸展的角度,将挛缩的软组织(血管、神经、关节囊、皮肤等)逐渐牵拉延长,经过2-4W(平均2.5W)将屈曲挛缩关节完全伸直、最终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结果 11例得到2-4年的随访,其中10例13指经过治疗后手指可伸直1 80°,或者近180°,其中有1例1指有30°的屈曲畸形,但不影响基本的手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发布的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结果 为优9例,良2例.结论 微型外固定架可用于治疗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86-688
目的:探讨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初次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1膝)复杂内翻的膝关节采用髁限制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置换,术后对畸形矫正、膝关节稳定性恢复、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7.33±12.99月,所有假体无感染、松动翻修。HSS评分由术前32.43±12.51分升高到86.71±4.35分,关节稳定性侧方活动由术前7.52°±3.42°降低到2.29°±0.46°,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85°±15.41°增加到术后113°±11.22°。术前患者内翻角度为26.95°±5.12°,术后患者内外翻角度为1.33°±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内翻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型假体,手术操作方便,畸形纠正明显,并获得了良好稳定性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薛娟茹  赵静 《当代医学》2010,16(21):119-120
目的讨论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的护理。方法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2例骨巨细胞瘤。结果治疗后1年以上的随访,10例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没有1例复发。结论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肿瘤通过良好的护理能减少复发,使患者早期下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髁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水平与关节屈曲角度的相关性。方法:随访并测量41例(50膝) 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关节线水平的变化和屈膝角度,以二者为变量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判断两者相关性。结果: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关节线水平呈直线相关,在关节线水平以上为负相关(r=-0.92,P<0.01),在关节线水平以下为正相关(r=0.58,P<0.01)。关节线水平升高不大于3 mm,患膝屈曲角度均在120°以上。关节线水平升高3~6 mm,患膝屈曲角度仍在100°以上。而关节线水平升高6 mm以上则仅能屈曲90°左右。关节线下降6 mm以内,屈膝角度均在120°以上。结论:应用后稳定型假体对骨关节炎的膝关节进行初次人工膝置换,术中应尽可能维持关节线的解剖位置。关节线升高3 mm以内屈曲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袁华军 《广西医学》2011,33(1):82-84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术后早期翻修的原因及对策,提高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的成功率。方法对23例在3d至7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失败的病例进行人工髋关节行翻修术治疗及随访。分别采用假体置换、重新固定及手法和手术复位。结果23例均荻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改善满意,未再见松动及脱位。结论手术操作不规范、骨质疏松、术后感染、人工关节与髋臼不适导致的疼痛、术后肢体制动不当及非正常活动是造成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早期失败的主要原因。采用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应选择与病髋相适应的假体,针对不同的病例选择适宜的术式,并规范手术切口和适宜的截骨及假体安装的操作,避免损伤髋关节临近组织的正常结构,可以获得长期较好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7,(5):582-584
目的:探讨加长柄水泥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行加长柄水泥型关节置换治疗的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分析手术患者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康复训练远期效果等。结果:80例患者治疗完成后,经过4年的调查随访。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半年死亡,还有1例患者于术后2年死亡。其余78例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显示患者的假体位置良好,且骨折的复位效果良好,并未出现术后假体松动或者骨折难以愈合等并发症。对患者进行Harris评分,均在90分以上,整体优良率超过90%。结论:加长柄水泥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效果明显,手术患者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下床行走,患者卧床时间少且术后并发症问题少。  相似文献   

13.
用"X"成形术治疗手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手的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多发生在指掌侧皮肤各种创伤之后 ,如手部的深度烧烫伤、电击伤、爆炸伤、挤压伤、绞伤及创伤后严重感染等所致的瘢痕挛缩畸形 ,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种畸形对手的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造成了患者生活和工作的极大困难。此种畸形需手术予以矫正 ,以往采用的方法很多 ,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参考国外有关文献[1] ,采用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法—“X”成形术 ,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3例 5指 ,其中男 2例 ,女 1例 ,均由于手部皮肤深度创伤后引起畸形。时间为创伤后 6…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住院康复和门诊康复的疗效,探讨护理对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2010—2013年间该院收治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44例,随机分为住院组20例和门诊组24例,分别行团队康复和单纯功能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及6个月随访时分别行满意度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价。结果相比门诊组,住院组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的满意度更高(P〈0.05);住院组的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时的WOMAC评分更高(P〈0.05);住院组并发症更少。结论对于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以功能康复和医学护理为主的团队康复比单纯功能康复效果更好,患者满意度更高,医学护理可能有助于减少TKA术后关节挛缩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王永荣 《安徽医学》2009,30(10):1242-1243
目的探讨定制型膝关节假体治疗股骨远端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行肿瘤膝关节置换患者9例,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发生感染及假体松脱,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是膝关节区域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术前及术后正确的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第2足趾跖趾关节与近趾间关节移植同时重建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于1997年8月~2003年9月,根据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的损伤情况,设计应用第2足趾跖趾关节与近趾间关节移植同时重建掌指关节与近指间关节。结果 临床应用15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经6~36个月的随访,全部成活,无关节疼痛,患者对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多次经X线片复查未见关节退行性变的征象。结论 该方法是重建同指掌指关节和近指间关节同时损伤的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可活动型克氏针外固定牵引架治疗近节指间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2013年9月,应用手部自制克氏针-橡皮筋可活动型外固定牵引架治疗近节指间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2例,均为新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1例,单纯性骨折11例,粉碎性骨折1例。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12例患者均达到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愈合时间12周,无骨不愈、针道感染并发症。手部功能恢复按TAM系统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可活动型外固定牵引架能够对近节指间关节骨折脱位起到稳定固定,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恢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52-1053
目的:探讨关节假体置换术对四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及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取关节假体置换术,对照组采取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d、7d、14d,观察组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6月,观察组Harris、LK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假体置换术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假体置换术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6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研究组行关节假肢置换手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研究组中突发颅内出血者2例,尿路感染者1例,褥疮1例,并发率为9.30%;对照组中尿路感染者2例,褥疮1例,深静脉血栓者1例,并发率为11.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JOA髋关节功能评定比较,研究组为(90.28±2.0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1.47±6.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假体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保留患者关节功能,对解决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纠正严重膝关节畸形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如何充分松解软组织而能保证膝关节术后的良好平衡,如何正确的进行股骨下端及胫骨上端的截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假体来纠正膝关节的畸形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江苏省人民医院自1997年起对52例(73膝)严重屈曲畸形的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采取分步规则系统处理全膝关节置换中的软组织平衡和关节的稳定性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