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张生  孟艳平  王海蛟 《中外医疗》2011,30(19):166-167
目的探讨CT和MRI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复习55个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和MRI。结果发现CT手术符合率76.36%,MRI手术符合率为100%。结论 MRI检查是对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当CT扫描出现不在椎间盘高度的椎管内阴影,或者CT检查阴性与临床阳性体征不符时,应该常规选择MRI检查。而且MRI检查对于手术方案的确定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葛欣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4):112-114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CT和MRI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接受CT、MRI及手术病理检查,统计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对比MRI检查和CT检查的突出部位符合情况、突出类型符合情况、相关征象检出情况,并统计分析MRI检查和CT检查的椎间盘神经根改变检出情况、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和CT检查诊断单节段突出、多节段突出的符合率100.00%(50/50)、98.00%(4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诊断突出类型的检出率为94.00%(47/50),高于CT检查的80.00%(40/50)(P<0.05)。MRI检查诊断钙化、椎间盘积气的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P<0.05),诊断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诊断椎间盘神经根改变检出率为96.00%(48/50),高于CT检查的66.00%(33/50)(P<0.05)。CT检查的敏感度为66.00%(33/50),特异度为30.00%(3/10),准确度为60.00%(36/60),阳性预测值为82.50%(33/40),阴性预测值为15.00%(3/20);MRI检查的敏感度为82.00%(41/50),特异度为30.00%(3/10),准确度为73.33%(44/60),阳性预测值为85.42%(41/48),阴性预测值为25.00%(3/12)。MRI检查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中MRI应用价值较CT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RI与CT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优劣,为临床选择影像学检查作出指导.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2月~2009年2月有MRI及CT影像资料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20个椎间盘. 结果 MRI诊断椎间盘突出17例20个,其中1例1个椎间盘为脱出;CT诊断诊断椎间盘突出16例19个椎间盘,1例1个椎管占位,其中3例3个椎间盘钙化,5例6个椎间盘真空征. 结论 CT与MRI有互补作用,CT结合临床CT检查应为首选检查,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检查手段,在CT检出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CT和MRI在腰椎间盘突出及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收集来我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65例,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证实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8例,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7例,对照手术结果,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准确率,比较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征象诊断阳性诊断,分析两者对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鉴别价值。结果在椎间盘膨出、脱出、影出、游离及结节上,MRI和CT检出率无差异(P0.05),在椎间盘突出及合计上,MRI检测结果显著高于CT(P0.05);CT在钙化、积气的诊断上显著优于MRI(P0.01),MRI在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脊髓变性的阳性率优于CT(P0.05),两者在神经根受压的诊断上无差异(P0.05);在髓核异位、巨大突出、后缘锐角、边界模糊上,CT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78%、82%、42%、75%,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13%、10%、32%,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髓核异位、低信号带、后缘不规则、椎间盘变性上,MRI在RLDH的阳性率分别为89%、21%、85%、82%,在LDH的阳性率分别为5%、0%、21%、56%,存在差异(P0.05)。结论两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有各自的优点,CT观察突出的腰椎间盘位置、形态、密度有优势,MRI清晰显示出椎管内构造。  相似文献   

5.
温栋梁 《中外医疗》2014,(27):189-190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效果,并为今后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MRI和CT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进行判断。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影像诊断结果主要有38例(38%)为椎间盘突出、22例(22%)为椎间盘影出、15例(15%)为椎间盘脱出、10例(10%)为椎间盘游离、8例(100%)为椎间盘Schmor结节以及7例(100%)为椎间盘真空象。该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MRI检查之后98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8%,而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过CT检查,仅仅有85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CT诊断确诊率为85%。腰椎间盘突出患者MRI与CT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MRI诊断正确率明显优于CT诊断正确率,MRI诊断正确率和CT诊断正确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检测中MRI的检出率最高,但是有着相对较长的扫描时间和较高的价格,CT在腰椎间盘突出检出率低于MRI的检出率,但是比较适用,总的来说,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应合理的结合MRI和CT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进而将其检出率提高,并为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自然演变的MRI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MRI跟踪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自然演变。方法初患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分为膨隆型(19例),破裂型(20例)和游离型(15例)3组,定时复查MRI并测量矢状面下突出椎间盘造成的椎管狭窄程度和横截面下椎间盘突出占椎管的面积,观察不同病程时髓核突出的变化,平均观察时间18.6个月。结果随时间迁移,有28例(51.8%)突出椎间盘发生自行缩小变化,椎管狭窄率和椎间盘占位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膨隆型2例(10.5%),破裂型13例(65%),游离型13例(86.7%)。突出髓核在6个月内缩小最为明显,病程1年以后趋静止。结论椎间盘突出后突出椎间盘可发生自行吸收缩小,这种变化在突出椎间盘越大、纤维环损伤严重时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对比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与CT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均给予MRI和CT检查,然后将结果与经过手术得到证实的数据进行对比,以观察两组对椎间盘突出、游离及真空象以及椎间盘膨出和脱出的检出率。结果MRI组患者椎间盘突出、游离及真空象的检出率均为100%,椎间盘膨出和脱出的检出率分别为94.5%和91.6%,均明显高于CT组检出率(分别为92.5%、88.8%、70.59%、86.49%和83.33%),该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MRI组的总检出率为97.73%,亦明显高于CT组(87.50%),两组总检出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2.114,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RI有着检出率高的优点,适合在CT不能够得到确诊的临床病例,结合进行诊断,该两种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断中可以互补,从而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自动拼接全脊柱磁共振水成像在椎间盘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拼接技术的高场强全脊柱磁共振脊髓水成像在诊断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方面的价值。方法使用荷兰Philips Achieva 3.0T超导磁共振机,对40例患者进行全脊柱MR检查及水成像检查,由两名高年资医生从椎间盘是否突出、突出位置及程度,硬膜囊和神经根显示及受压程度、椎管狭窄等方面比较常规MR和脊髓水成像,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脊髓水成像在诊断椎间盘突出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分别为90%、100%、10%。脊髓水成像发现神经根受压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分别为100%、90%、0.7%。脊髓水成像诊断椎管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分别为94.4%、100%、0.07%。结论基于自动拼接技术的全脊柱磁共振脊髓水成像是一种有效、快速、无创的全椎管造影成像技术,可作为常规MRI检查的补充,明显提高椎间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患者44例,回顾分析其螺旋CT表现及诊断情况。结果:CT检查显示9例(21.43%)硬膜囊受损,15例(35.71%)椎间盘部分脱出,12例(28.57%)为韧带肥厚,3例(7.14%)为侧隐窝狭窄,3例(7.14%)椎间孔狭窄。结论: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小关节突增生性肥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差异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展开研究,均行CT检查与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对椎间盘突出、椎间盘游离的诊断准确率均达到100.0%,明显高于CT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总检出率为94.8%(55/58),明显高于对照组70.7%(4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在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更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更大,但CT检查同样有其自身优点,临床可结合实际选择合适检查方法,并将两种方法积极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螺旋CT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判断螺旋CT检查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螺旋CT诊断的正确率为96.0%(48/50),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诊断的具体情况为11例硬膜囊受损,16例患者为椎间盘部分脱出,8例患者为韧带肥厚,7例患者为侧隐窝狭窄,6例患者为椎间孔狭窄。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螺旋CT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对韧带、神经根受压程度、椎管狭窄进行清楚显示,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正确率,能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螺旋CT检查后,结果显示,12例患者硬膜囊受损,占23.08%,17例患者椎间盘部分脱出,占32.69%,8例患者韧带肥厚,占15.38%,7例患者隐窝狭窄,占13.46%,6例患者椎间孔狭窄,占11.54%,诊断的准确率为96.15%,相较于手术结果,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的椎管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范围.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按照CT/MRI表现将椎间盘突出分为3种,比较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结果;均经皮腰椎间盘内注射浓度为40μg/ml医用臭氧6-15 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时,向椎旁组织内神经根旁注入臭氧10 ml及复方倍它米松1 ml 2%利多卡因0.5 ml 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的混合液;按照纤维环是否破裂分组研究纤维环破裂与疗效的关系;另对3例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导致腰腿痛患者行试验性的臭氧注射治疗.结果:1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臭氧注射治疗后6个月复查141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7.03%,其中34例椎间盘膨出31例有效(91.18%),119例椎间盘突出106例有效(89.08%),9例椎问盘脱垂4例有效(44.44%);72例纤维环完整者63例(87.5%)有效,47例纤维环破裂者32(68.05%)例有效;统计学差异均有显著性.3例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6个月后随访发现2例有效.均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运用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疗效确切,膨出突出类型疗效较高;纤维环破裂疗效较好,对轻度的椎间盘突出伴骨性椎管狭窄可以试行臭氧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是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得出的。对于少数疑难病人的诊断,需要应用CT、MRI及其骨扫描等检查方法。1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按照北美脊柱协会(NorthAmericanSpineSociety)对该病的命名,椎间盘突出(Herniation)这个概念包括椎间盘膨隆(annulerbulge)、椎间盘凸出(protrusion)、椎间盘脱出(extrusion)和椎间盘游离(freefragmentdisk)这4种病理类型。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1)肯定腰腿痛,确系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2)确实能识别和排除结核、肿瘤、椎管狭窄、脊椎骨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CT检查及MRI检查,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阳性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钙化、积气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MRI检查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脊髓变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均较显著,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以提高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及MRI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及MRI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行CT或MRI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结果:椎间盘膨隆10例CT4例,MRI6例;椎间盘突出29例CT13例,MRI16例;椎间盘脱出8例CT3例,MRI5例;椎间盘游离者3例CT1例,MRI2例。伴有许莫尔氏结节者8例CT3例,MRI5例。伴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5例。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应首选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刘东旭 《当代医学》2013,(8):99-100
目的比较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MRI与CT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且经手术证实。结果椎间盘突出36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100%、94.44%,椎间盘影出17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94.12%、88.24%;椎间盘脱出11例,MRI、CT检出率分别为90.91%、81.82%;总体符合率MRI、CT分别为96.7%、86.81%;MRI检出率明显高于CT,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是腰椎间盘突出的最佳诊断方法,但不足之处是扫描时间长,价格高,CT是较适用的检查方法,但对于CT不能确诊的病例,应结合MRI是进行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CT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8月经CT检查的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患者,其中14例行增强扫描,18例行MRI检查,46例经再次手术证实.结果 术后主要并发症有:(1)硬膜外纤维化47例;(2)术中残留、复发或新发的脱出髓核碎块54例;(3)中央型或周围型椎管狭窄41例;(4)椎间盘感染7例;(5)假性脊膜膨出5例;(6)术后脊柱滑脱6例.结论 CT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包括颈椎DR平片、颈椎CT检查及颈椎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临床初步诊断颈椎病,年龄在11~16岁青少年80例,行影像学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无明显任何影像学阳性表现14例(17.5%);DR平片及CT检查生理曲度改变56例(70.0%),椎体顺列不齐,即椎体不稳38例(47.5%),椎间孔变小23例(28.7%);颈椎MRI结果椎管轻度狭窄1例(1.25%),椎间盘膨出或突出25例(31.2%),椎间盘变性6例(7.5%),神经根受压3例(3.75%),椎管狭窄1例(1.2%)。结论:部分青少年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影像学表现可以为阴性;DR不能作为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需结合DR、CT及MRI检查对青少年颈椎病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解除患者患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分析二者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和MRI特征,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3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检出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51例,侧方型20例,膨出型12例;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检出率、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二者对侧方型和膨出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MRI对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受压的检出率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法对脊髓变形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CT检查相比,MRI对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硬膜囊受压和神经根受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将二者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