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4 毫秒
1.
目的调查深圳大学校园空气中致敏气传真菌的属种、季节性飘散规律及不同高度真菌分布的差异。方法在深圳大学科技楼三个不同高度楼层设曝片点,2007年全年每天定时曝片,光镜下将曝片进行孢子种类鉴定和数量统计。结果在深圳大学共收集到气传真菌孢子35个属种;其中芽枝菌属、曲霉属、穗霉属、黑粉菌属和交链孢霉属为常见气传真菌;全年均有气传真菌飘散,高峰期在5、9和10月,1、7和12月份最低。结论较高楼层真菌孢子数量和种属相对较少,这对于真菌过敏病人选择适当的居住楼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本地区空气中飘散的致敏真菌种类、数量及其季节分布规律,作者采用曝片和曝皿培养方法,对山东省泰安市气传致敏真菌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曝片共收集到30个属的真菌孢子,曝皿培养共鉴定出42个属种的真菌.对指导真菌过敏病人的诊断和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建国  李光宇 《吉林医学》1997,18(6):350-351
为了探明本地区空气中飘浮真菌种类、数量以及季节消长规律,从而指导临床对真菌过敏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本调查采用曝皿法和曝片法对气传真菌进行了全年调查。曝皿法得到真菌菌落2309个,29个种属,主要真菌有青霉菌和交链菌等,4~10月是真菌菌落的高峰期。曝片法得到各类孢子7087个,33个种属,主要真菌孢子为交链孢菌、附球孢菌,4~11月为真菌孢子飘散高峰。调查表明:长春地区大气中普遍存在真菌,种类繁多,足以成为某些过敏病人的重要致敏因素,此项研究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荆州市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变化及飘散规律,了解优势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为荆州市空气真菌过敏症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07年2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在荆州市设曝片点,每日换片,收集全年气传真菌样品,在显微镜下统计,定量获得每天及全年的真菌数量。结果:全年均可见真菌孢子,共收集真菌种类2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链格孢、锈菌、黑粉菌等,其数量和季节、气候有关,以春季、夏季最多,秋季和冬季依次降低。结论:气传真菌全年均有分布并具有较强的致敏性,部分真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朱红英  吴菁  孙麓  吕政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119-120,124
目的:调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及飘散规律,探讨其与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的关系。方法:2007年2月~2008年1月,用空气曝片法,每日曝片1张,对气传真菌进行调查。同时选择2007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医院257例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发病季节调查,并分析其与真菌浓度间的相关性。结果:全年共观察到真菌种类20多种,收集到真菌孢子4841个。气传真菌飘散高峰在4~10月份。开发区气传真菌的高峰期与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发病季节基本相吻合。结论:调查结果对开发区吸入性变态反应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治疗、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与空气中真菌的种类及数量基本一致,提示临床上需要加以关注与研究针对性早期干预措施。通过调查分析初步明确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规律,为本地区真菌相关的吸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预防、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1990年6月1日至1991年5月31日一年时间,用曝片和曝皿的方法,在长春西南地区进行了气传致敏真菌飘散规律的研究,全年共得玻片365张,鉴定29个种属,收集真菌孢子及碎片10618个。曝皿12次,共得菌落695个.41个种属。室外真菌菌落较室内多,优势菌有明显的季节性(9~10月)。  相似文献   

7.
应用曝皿和曝片方法,对某医院室内外空气中的真菌进行了全年调查。曝皿分离出30个属种的真菌;曝片收集到45个属种的真菌孢子;其高峰期在5~12月;检出了优势真菌。  相似文献   

8.
十堰地区气传真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了解优势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全国统一标准方法曝片法和曝皿法。结果:(1)曝片法共收集真菌孢子24 523 个,计39 个种属。(2)曝皿法共收集真菌孢子 516个,计32 个种属。(3)十堰地区优势气传真菌为锈菌、交链孢菌、枝孢芽枝菌、黑粉菌、青霉菌等。其高繁殖期与季节、气温、湿度相关。结论:气传真菌与某些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相一致,可能为某些过敏性疾病的致敏源。  相似文献   

9.
贺杨宇  李兰  郑跃杰 《海南医学》2011,22(6):136-138
目的对深圳市区空气中气传花粉的种类分布及其飘散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本地区致敏气传花粉的主要种类,为防治气传花粉所导致的变应性疾病及本地区城市绿化品种的选择提供资料。方法在深圳市福田区儿童医院设点,于6米高度放置花粉采集器,将涂有软凡士林粘附剂的25.4 mm×76.2 mm×1 mm的载玻片,放置于花粉采集器内,每24小时更换载玻片,连续一年时间,用甘油胶染色,光镜下观察花粉的种类及数量,并进行记录。全年共曝片357张,丢失7张,破损1张。结果深圳全年均有花粉飘散,曝片共识别花粉26种,9 432粒。3~5月为高峰,曝片见花粉5 955粒,占全年总数63.14%,12月~1月最少,曝片见仅见花粉127粒,占全年总数1.35%。播散花粉中木麻黄花粉数量最多,4 382粒,占全年总数46.46%,3~4月为高峰期,除6~8月未见播散外,其余时间均有不同数量出现;其次为苏木科花粉,1 897粒,占全年总数20.11%。结论深圳市全年均有气传花粉播散,每年3~5月为高峰期,主要气传花粉种类为木麻黄属和苏木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老河口市气传真菌的种类、数量,了解气传真菌的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全国统一标准连续24小时曝片。结果①曝片法共收集真菌孢子19395个,计27个种属;②老河口市优势气传真菌为交链孢菌、锈菌、黑粉菌、小球腔菌、枝孢芽枝菌等;③气传真菌漂散高峰期为每年5~7月,气传真菌漂散高峰期与季节、气温、湿度相关。结论气传真菌与某些变应疾病的高发季节一致,是某些变应疾病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颌前磨牙的颊面形态及冠根成角关系对转矩的影响。方法:选自2006年1-12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深圳龙华人民医院口腔科收集的123颗正畸拔除的上颌前磨牙,其中第1前磨牙66颗、第2前磨牙57颗。利用锥形线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机将全部牙齿进行扫描,在CT工具软件下进行影像的三维重建并提取全部牙的正中矢状切面图像,利用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软件对图像分别测量牙冠颊面4个不同高度的切线与牙冠长轴所成的角度;牙冠长轴与牙根长轴所成的角度。结果:不同高度间的角度变化上颌第2前磨牙变化较大,高度从3.0~4.5mm,角度平均变化为9.17°。上颌第1、2前磨牙冠根角值分别为(4.84±4.06)°、(1.9±3.55)°。结论:上颌前磨牙托槽粘结高度在牙合龈方不同的范围内变化相同距离对转矩的影响不同,越靠牙龈方对转矩的影响越大。上颌前磨牙存在一定的冠根角、且冠根角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气传真菌进行了一整年的连续曝片和曝皿,曝片收集到可鉴别的真菌孢子39761个,菌种47种,曝皿收集菌落707个,菌种42种,证实不同种类的真菌分布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双曝结果发现,依次以交链、黄曲霉、桔青霉、杂色曲霉、酵母菌、赭曲霉等最为常见。这为今后深入研究我区此等疾病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在南京中山陵一带采集并经鉴定的28种多孔菌科真菌,其中8种是药用真菌,10种为江苏新分布种。文中还讨论了中山陵及灵谷寺一带适宜大型真菌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气传致敏真菌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空气中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了解本地区气传真菌的品种和数量.应用5组多价真菌变应原对3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皮内试验.应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方法 对真菌皮试阳性哮喘患者89例和5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结果 3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89例(25.75%).89例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患者中特异性IgE阳性78例,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与sIgE两种检测方法 一致率87.64%(78/89),两种检测方法 经一致性卡方检验,χ2=9.09 ,P<0.01.对照组50例中仅2例阳性反应(4.0%),余均为阴性.两组结果 经卡方检验,χ2= 89.98,P<0.001.结论 气传致敏真菌是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致敏原,采用体内外检测方法 联合测定真菌过敏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区三个功能区气传真菌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irborne fungi ar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allergies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Chengdu are suitable for the breeding of molds. We conducted monthly a quant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airborne fungi at three functional sections of Chengdu c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1987.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fungal spores in the air was high through the year. The range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airborne fungi was 870.37-7592.59 spores/m3, with two peaks in April and October. The first six dominant airborne fungi were yeast, Cladosporium, Penicillium, Aspergillus, Aureobasidium and Non-sporulating. Of Aspergillus flavus strain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of agar medium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33.49% were aflatoxin-producing. The data show that the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 factors can affect the spread of airborne fungal spores in the air.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present surveys are compared and the offence of airborne fungi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urvey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调查及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深圳市宝安区部分村民中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方法以加藤氏法检查本地部分村民506人份。结果检查总人数为506人,寄生虫阳性数16人,总感染率为3.16%。共检出寄生虫5种,其感染率分别为华支睾吸虫1.19%、蛔虫0.99%、钩虫0.59%、鞭虫0.20%和蛲虫0.20%。结论深圳市宝安区部分村民的肠道寄生虫感染呈下降趋势,并将维持于一个低水平状态,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