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期,北京市发生了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组织专项检查,发现个别餐饮业存在加工销售织纹螺的行为。近年来,我国其他省份也曾多次发生过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织纹螺广泛分布于浙  相似文献   

2.
位于江苏省海州湾沿岸的连云港市及其所属赣榆县、灌云县等地多次发生织纹螺食物中毒事件.中毒者在食用织纹螺后不久出现头晕、恶心、口唇麻木、肢体无力、呼吸困难,严重者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织纹螺食物中毒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掌握江苏省海州湾织纹螺种类及其毒素性质,为织纹螺食物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连云港市卫生监督所与赣榆县卫生监督所、灌云县卫生监督所以及连云港区卫生防疫站协作,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历经3年对江苏省海州湾织纹螺种类进行调查及其毒素性质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福建省因海洋生物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引起中毒的海产品有河豚鱼、织纹螺、贻贝和热带深海鱼类等,导致中毒的毒素为河豚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和西加毒素等。各种毒素导致食物中毒的海产品品种、发病季节和发病症状都有鲜明特征,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预防海洋生物毒素致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近期,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浙江等地发生多起因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事件。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引起织纹螺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其含有的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多起食用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探讨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方法,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7月8日-7月10日共报告食物中毒患者21例,其中重症6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食物中毒与患者发病前食用的织纹螺高度相关。采集剩余织纹螺样品和患者尿样送实验室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温州市龙湾区和瑞安市两地共报告的21例患者均为食用织纹螺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全身乏力、四肢麻痹等症状,经对症治疗,治愈20例,死亡1例。4份患者尿液样本检出河豚毒素(TTX),其含量分别是135μg/L、31μg/L、5μg/L和3μg/L,1份食剩织纹螺样本中检出10.3 mg/kg的TTX。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该起食用织纹螺食物中毒事件为河豚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1983—1997年食物中毒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3~1997年全省共报告食物中毒暴发事件1421起,发病36772人,死亡160人,其中在有死亡病例报告的114起食物中毒暴发事件中,由食用含某些自然毒素的鱼贝类引起的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最多,其次是毒蕈和因受各种化学毒物污染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细菌等生物性因子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事件较少。河豚鱼中毒、织纹螺中毒和毒蕈中毒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数分别占总数的56.1%、14.9%和11.4%,死亡人数分别占55.0%、13.1%和14.4%。  相似文献   

8.
4起半褶织纹螺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东临黄海,群众因误食半褶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为了掌握半褶织纹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今后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现将1991年以来我县发生的4起食用半褶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如下:1 发病情况1991年7月12日,我县马站乡胡××从海边捡回约500g“尖螺”,一家6人食用后全部中毒,其中2人死亡。1995年7月15日,我县青口镇李×在市场买了250g“尖螺”,食用后引起中毒并死亡。1998年7月7日,我县青口镇吴×在市场买了250g“尖螺”,一家4人食用后引起2人中毒并死亡,…  相似文献   

9.
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依据“GB14 938- 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原则”分析流行特征 ,应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结果 :1991年以来连云港市及国内福建等省市发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 ,其毒贝除连云港市一起由时螺引起 ,其他均为半褶织纹螺。宁夏银川的有毒织纹螺则来自于千里之外的连云港市。结论 :为保障海贝的食用安全 ,应对贝类进行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10.
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连云港地区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预防织纹螺食物中毒的方法。方法:收集近年织纹螺中毒资料,对连云港地区织纹螺进行形态学鉴定。应用生物测定法检测螺肉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含量。结果:连云港海域生长4种织纹螺,其中半褶织纹螺导致10起中毒,中毒表现主要是下行性神经麻痹,毒素对温度不敏感。结论:鉴于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为保障海贝的食用安全,应对贝类进行毒素安全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1.
织纹螺是浙江省沿海地区常见的螺种之一,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当地俗称割香螺。织纹螺的毒性物质为一种麻痹类毒素,能引起人类神经毒症状,死亡率很高。由于织纹螺的肉质鲜美,在本地有长期的食用史,而且食用较为普遍。自60年代中期报道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以来,曾多次发生市民误食该螺引起的食物中毒。国内外对麻痹类毒素研究认为其毒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为探讨织纹螺与地理环境之关联,我们对其进行了长期观察。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监测点的选择 根据本市织纹螺地域分布,选择地处甬江口的镇海区城关、蟹…  相似文献   

12.
省织纹螺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2年 4月 ,福建沿海某市连续发生多起食物中毒 ,住院2 4人。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头晕、唇舌麻木、四肢乏力等 ,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鉴定 ,确诊这几起食物中毒均与食用织纹螺等食物有关。1 案例调查1 .1 流行病学调查  2 0 0 2年 4月 2 7日晚 6时 ,福建沿海某镇一家 4口共进晚餐 ,其 1 8月龄的女孩食一汤匙的织纹螺后约 5h,出现烦躁、哭闹、走路不稳 ,继而反复呕吐 ,并伴恶心、乏力、面色苍白 ,次日送医院就诊。住院 3天痊愈出院。与其共餐的 3人也因食用织纹螺 ,相继出现类似症状 ,但症状较轻。之后 ,该镇陆续发生多起食用织纹螺…  相似文献   

13.
食用半褶织纹螺中毒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3年6月12日,江苏省射阳县境内射阳盐场东沙港地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毒2人,死亡1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形态学鉴定和实验室检测系食用半褶织纹螺所引起,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盛夏季节,气温持续升高,食物极易腐败变质和受到细菌污染,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期。根据卫生部门监测,每年5~10月食物中毒事件报告起数约占全年总数的70%,因此盛夏时节,食物中毒需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食用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  相似文献   

15.
1985~2000年宁波市织纹螺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宁波市织纹螺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 ,我们进行了本调查。1 资料与方法 :取自 1985~ 2 0 0 0年宁波市各县 (市 )区的食物中毒报告。织纹螺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与评价按照麻痹性贝类毒素小鼠生物测定法进行。2 .中毒概况 :1985~ 2 0 0 0年宁波市共发生织纹螺食物中毒 2 1起 ,进食织纹螺者 2 0 7人 ,中毒 5 9人 ,罹患率2 8 5 % ;中毒死亡 18人 ,病死率 30 5 %。 16年间共有 10个年份发生过织纹螺食物中毒。3.临床表现 :对记录完整的 2 7名中毒患者进行调查 ,潜伏期最短为 2min ,最长为 13h ,平均 2 5h(中位数法 )。其中 18名中毒死…  相似文献   

16.
织纹螺毒性与食物中毒关系探讨浙江省宁波市卫生防疫站315010秦品章,朱夏娣织纹螺(Nassariussp)是我国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海涂潮间带较为常见的贝类生物,当地居民素有食用习惯。1967年以来,这些地区多次发生居民食用织纹螺中毒事件。仅198...  相似文献   

17.
一起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浙江省奉化市莼湖区中心卫生院315506童峰,胡良权,樊林高1994年6月14~15日奉化市莼湖镇发生一起由食用织纹螺引起的食物中毒,共7人进食,5人中毒,其中1人死亡。患者发病潜伏期最短15分钟,最长7小时,平均潜伏期3小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德市食物中毒死亡事件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宁德市1986—2010年食物中毒死亡事件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5年间共发生食物中毒死亡事件37起,中毒163人,死亡44人,病死率为27.0%。事件以第2、3季度为全年高发,农村和家庭是主要地区和进食场所,进食有毒动植物是主要原因,河豚鱼和织纹螺毒素是中毒致死的主要因素。结论应继续加大防控食物中毒工作力度,普及和深入宣传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控制和减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宁波地区织纹螺毒性特征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有毒织纹螺毒素的类型、分布、消长及毒素来源。方法小鼠生物法测定织纹螺毒性;ELISA法及HPLC等检测织纹螺石房蛤毒素(STX)、膝沟藻毒素(GTX)、河豚鱼毒素(TTX)。结果从长期监测点采集的127份织纹螺样品中检出毒螺63份,检出率49.6%,样品的毒性高峰和低谷分别出现在1991年和1988年。不同栖息地毒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类不同来源样品毒螺检出率及毒性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正织纹螺带毒机率较高,且毒性强。检出织纹螺STX、GTX和TTX毒素。结论宁波地区织纹螺毒素由TTX或贝类麻痹性毒素(PSP)中的STX和GTX组成,部分样品TTX和STX两种毒素共存。查清了宁波市织纹螺带毒情况、地域分布及织纹螺品种与毒性相关性。监测结果提示长期以来宁波市织纹螺总体保持一定的毒性,食用易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郭铃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42-1742
笔者近年先后承担两起肉毒毒素食物中毒事件实验室检测。一起是食用家庭自制臭豆腐引起10人中毒事件;另一起是食用野菜罐头引起5人中毒事件。中毒者临床表现为食用可疑食物2~7d内陆续出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口干、便秘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疑为肉毒毒素引起,随即采集剩余食品进行实验室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