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高压氧(HBO)促醒颅脑损伤昏迷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营养神经、促醒、预防癫痫、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与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高压氧(HBO)促醒颅脑损伤昏迷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颅脑损伤患者(GCS≤8)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给予营养神经、促醒、预防癫痫、抗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与高压氧治疗,每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应尽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外伤昏迷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再予以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生命质量变化并比较,评价2组疗效、苏醒率和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改善患者左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左椎动脉、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GCS评分、脑电图评分量表(EEG评分)、残废等级量表(DRS评分)、心理功能、日常生活、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平均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厥阴经电刺激联合高压氧脑外伤后昏迷具有促醒作用,这可能和该方法能改善脑部血流量,促进脑部病理生理恢复,缓解昏迷和脑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促醒十四针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昏迷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促醒十四针治疗。结果:两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促醒十四针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昏迷可显著升高GCS评分,提高总有效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促醒针法对早期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昏迷,治疗组采取促醒针法及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疗效、GCS评分及意识状态。结果: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显著高于脑血管意外患者(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促醒针法对昏迷患者有一定促醒效果,能加速促醒及提高促醒成功率,颅脑外伤者疗效较为显著, GCS评分≥7分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电针辅助治疗对重型脑外伤昏迷病人促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电针辅助治疗对重型脑外伤昏迷病人促醒的疗效和优越性。方法将重型脑外伤昏迷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电针辅助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良好率70.0%,对照组良好率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辅助治疗对重型脑外伤昏迷病人的促醒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2—2016年收治的8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促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格拉斯昏迷评分和脑电图检查。结果经过30 d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GCS评分(10.85±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64±1.35)分,且脑电图患侧/活动减少,波波幅降低(P0.05)。结论正中神经电疗对脑外伤后的昏迷有促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患侧脑血流灌注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冯玲  张芳 《浙江中医杂志》2014,(11):791-792
目的:观察涤痰汤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促醒作用,探讨中医药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61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药物支持、康复治疗、针灸及高压氧治疗,实验组加用中药涤痰汤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2周及24周采用昏迷恢复量表(CRS-R)、持续植物状态(PV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12周、24周的CRS-R评分、PVS评分及MBI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评分指标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促醒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6 月 至2019年12月蕉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因脑卒中或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加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的清醒时间、清醒率,治疗 6 个月后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清醒时间更 短,清醒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 GOS 分级较对照组更优(Z = 0.633, P < 0.05)。结论: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及高压氧对脑卒中或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的临床疗较。方法:选取74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促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促醒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促醒率为83.78%,对照组治疗后促醒率为67.56%,两组患者治疗后促醒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疗法对促进神志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对促醒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脑外伤术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高压氧联合醒脑静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结果实验组、对照组良好比例分别为76.92%、47.37%,死亡率分别为2.56%、10.53%,实验组良好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术后昏迷,疗效高,死亡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灸对重型颅脑外伤致长期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3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的患者分成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4例),两组均予相同的西医治疗。观察组另加用电针治疗,穴取百会、水沟、涌泉等,每次电针刺激30min,再留针30min,每日1次。结果: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和苏醒比率为40.1天、73.3%(11/15);而对照组分别为51.8天、28.6%(4/14),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及苏醒比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西药促醒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神志恢复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五心穴为主结合高压氧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高压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结合高压氧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再继续治疗,共计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进行评价,在治疗结束后30 d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价,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0 d 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 0.01),针刺高压氧组治疗结束后GCS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 0.01),针刺高压氧组治疗结束后30 d GCS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 0.0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0 d针刺高压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针刺高压氧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P 0.05)。结论针刺五心穴结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外伤昏迷的促苏醒作用疗效显著,较常规的单纯药物治疗取得了更为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促醒肢体活动、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早期介入良性刺激促醒康复治疗,每天刺激2次,每次30min,持续30天,治疗组第1次治疗前后行SPEct显像GCS昏迷评分,脑电图,脑干听诱发分析对照。结果:治疗后两组的SPEct显像GCS昏迷评分,脑电图,脑干听诱发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良性刺激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外伤昏迷患者意识水平,提高生活能力,尽量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对脑外伤重症患者后期的调治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浒1月收治的56例脑外伤后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本病30例;并设立对照组26例,对照组服用康脑灵胶囊,每次4粒、3次/日。3个月为1疗程,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灸治疗可减轻脑外伤后期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应用多味汤、针灸、低温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多味汤、针灸、低温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多味汤、针灸、低温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颅内压(ICP)、入出院时临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以及治疗后6个月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scale,GOS)评定预后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I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度明显提高(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GOS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术后患者经多味汤、针灸、低温疗法、高压氧联合治疗能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催醒的有效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0例。两组给予维持生命机能、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及防治并发症、促醒药和神经营养药及高压氧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催醒效果按格拉斯哥(Glasgow comascaie。GCS)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清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感觉刺激疗法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垴短昏迷时间、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56例脑外伤患者,对患者给予针灸配合高压氧综合治疗,并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等,大大提高脑外伤患者的治愈率。结论: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能有效使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及脑血供得到改善,促进脑外伤患者脑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和探讨针灸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苏醒率为86.96%,对照组患者的苏醒率为56.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治疗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具有显著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对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的促醒作用,并和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纳入颅脑创伤后昏迷患者30例,随机分配到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组(电针组)、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组(MN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3组均接受常规促醒治疗,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治疗,MN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在干预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对3组受试者的意识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电针组GCS总分优于MNS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CRS-R总分及其子项目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针灸电刺激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具有积极的促醒作用,对意识水平改善情况可能略优于正中神经经皮电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