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最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亦是临床上致畸率、致残率很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现,影像诊断学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作用越发突显。文章阐述了目前临床和科研上常用的影像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方红  王贵娟 《临床荟萃》2003,18(10):596-597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以对称的周围多个关节慢性炎症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晨僵、梭形肿胀、疼痛等 ,严重者可有关节畸形、功能丧失。诊断依据为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等 ,但早期或不典型病例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磁共振成像 (MRI)、超声检查 (US)等技术相继应用于临床 ,对本病的诊断及病情观察起到了肯定作用。我们就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综述。1 常规X线检查常规X线检查对RA的诊断、关节病变的分期、检测病变的演变均很重要 ,其中以手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腔积液的病因,寻找特异的诊断指标为临床和实验室工作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和住院191例已明确诊断的膝关节腔积液患者,进行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下检查,生化、免疫、微生物检查。结果 191例引起膝关节腔积液的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并列38例,居首位,各占19.90%,强直性脊柱炎31例,占16.23%;类风湿关节炎组中类风湿因子均值为568U/mL,痛风性关节炎组中尿酸均值为504μmol/L,28例痛风性关节腔积液检出尿酸盐结晶,化脓性关节炎组中白细胞数53.5×109/L,中性粒细胞0.92,葡萄糖均值1.7mmol/L。结论多项目组合检查在诊断与鉴别诊断关节腔积液的性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1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若  苟上文 《华西医学》1995,10(2):171-172
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111例临床分析王美若,上文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简称JRA)是儿童常见的风湿性疾病。现将我院1989~1991年收治的JRA住院病人,根据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提出的诊断以及分型标准[1],除去资料不全...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属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变。以关节病变为主,致残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收集了2005年1~7月我院经临床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40例,探讨X线摄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小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故一直为医学家们所关注和研究的重点之一。长期以来,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和实验室类风湿因子(rheumatiod factor,RF)的检查,缺乏特异性。要提高RA的诊断率,临床迫切需要有助于RA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意义及结合类风湿因子测定的互补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探讨其对RA患者、SLE患者、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抗-CCP抗体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阳性率为94.5%,其他风湿性疾病阳性率为48.1%。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及免疫干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培达 《新医学》1998,29(1):8-9
风湿性疾病的分类及免疫干预治疗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研所风湿内科本刊特约编辑(510080)尹培达1风湿性疾病的研究范畴过去对风湿性疾病的认识较狭窄,认为只是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或者将风湿性疾病与结缔组织病等同起来,这显然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简称类风关,是风湿性疾病中的一大类,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慢性炎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未经及时治疗可能出现严重的关节畸形,导致功能障碍。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RA患病率为0.32%-0.36%.预后不良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将RA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超声检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疗中,灰阶二维超声在检测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及骨侵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滑膜炎活动性。该文介绍了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关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物制剂治疗风湿性疾病是近十年来风湿病诊治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展,它们给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和SLE等风湿性疾病的治疗带来全新的概念和显著的疗效.今后几年内将有更多的生物制剂进入临床,在使用这些新型药物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其相关的不良反应.该文就风湿性疾病治疗中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作简单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近年来逐渐应用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目的:分析国内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治疗4种风湿性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主要以“间充质干细胞”、“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肌炎”、“系统性硬化症”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2004年至2013年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对其中1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12篇文献共报道76例风湿性疾病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46例(61%),类风湿关节炎21例(28%),多发性肌炎,皮肌炎8例a1%),系统性硬化症1例(1%),76例患者移植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未涉及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报道,随访期间7例(9%)出现病情复发,其中1例死亡。说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风湿性疾病的总体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病例、随访资料和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检查的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最常见的一种风湿性疾病,全世界的患病率大约为1%,成人年发病率大约为万分之三[1]。据推算,大陆约有400万患者[2].可见该病危害之广。由于RA的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只能依靠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而导致RA漏诊和误诊。为此,许多学者探索对RA诊断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诊断方法,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将近年国内外新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1类风湿因子(RF)的检测1912年发现RA患者血清中含有RF,这不仅对于RA的诊断.而且对于RA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较…  相似文献   

14.
胡兰萍 《护理研究》2007,21(35):3242-324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手、足、指、趾等小关节最易受累,轻者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重者关节变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1]。由于病因不清,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手段。2006年10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益赛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全新生物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例,随访1个月,96%的病人疗效满意。现将益赛普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病人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2],为RA活动期,年龄21岁~62岁(37.3岁±15.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采用肌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均行肌骨超声检查,并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肌骨超声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并对比类风湿关节炎及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肌骨超声检查相关数据。结果:肌骨超声检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准确性为84. 15%、敏感性为86. 00%、特异性为81. 2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积液厚度及滑膜厚度均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者,软骨厚度少于非类风湿关节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肌骨超声检查早期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为治疗方案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尚无特殊治疗方法,笔者用风湿灵胶囊治疗150例类风湿件关节炎患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资约与方法1.1.一般资料150例中,男性88例,女性62例;年龄最小者伤倒,最大老朋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8年。本组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NA)提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1.2治疗方法用此方法前患者均经不同药物如;法痹冲剂、消炎痛、布洛芬、激素等治疗,住院期间除用风湿灵外停用其它任何药物。风湿灵…  相似文献   

17.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步云 《新医学》1997,28(9):496-497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510630)余步云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顽疾,是风湿性疾病治疗中一大难题,也是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抗风湿药物的应用或抗风湿治疗方案的选择上,迄今尚未有疗效肯定、具有特效的药物,也还没有制...  相似文献   

18.
方文龙  聂英坤 《临床荟萃》2014,29(5):593-595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风湿性疾病,主要用药为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随着研究的进展,各类生物制剂、植物药物等相应出现并被应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植物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展现了特有的魅力,使得风湿病工作者将精力放在更多新的植物药物上,现就植物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依据疾病活动度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目前评估疾病活动度最常使用的是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由于该评分计算过程复杂且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其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各超声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累积周围关节为主,以慢性破坏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起病隐匿,多数病例进展缓慢,少数呈急剧发病,病程反复,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早期的RA可无典型症状或仅呈现出单一临床症状,用现行的诊疗标准和技术手段,存在诊断困难、漏诊及误诊的问题[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发病呈现出全球性趋势,欧美白人患病率约为1.0%,我国约为0.4%。基于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