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积累开展核事故卫生应急救援演练经验,提高其处置能力。方法从应急演练的培训、场景设计、演练科目、流程和评估等方面的论述,展示省市联动核事故卫生应急救援演练。结果培训73名人员,检验了预案的可行性,锻炼了队伍,掌握了核应急处理程序,提高了应急意识,达到了展示性演练目的,但在培训、演练衔接和人员防护措施尚有不足。结论四川省核事故卫生应急救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应急演练是提高应急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手段。通过对2018年6月25日—6月29日在菲律宾克拉克举行的亚太地区地震应急演练的参与,关注多国、多地区参与国际灾难救援预案实施的要点,对于本次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联合应急演练的探讨及分析,为我国参与国际性灾难救援的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灾难医学救援组织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灾难医学救援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其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灾难医学救援组织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准备阶段的组织管理、灾难现场的组织管理、医疗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灾后的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大学生灾难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其需求,探讨大学生灾难教育的可行性。 方法 2016年9月在苏南地区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417名,采用自制灾难素养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大学生灾难素养总得分(92.27±17.40);不同年级学生灾难素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知识性灾难素养、行为性灾难素养得分高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有应灾计划(P=0.00)、自身参加过培训演习(P=0.01)、自评具备应灾能力(P=0.01)对大学生灾难素养有影响;96.6%大学生有灾难教育需求。 结论 2016年苏南地区大学生总体灾难素养水平中等,受多因素影响,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灾难教育存在高度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驻津某部医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参加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救援实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全面提高非现役文职护士的卫勤保障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认真对该院非现役文职护士在参加天津港紧急医疗救援中的实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在参加此次爆炸事故医疗救援任务中,非现役文职护士暴露出现场应急能力欠缺、心理自我控制能力薄弱、自我防护意识较差、无菌处置概念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1)培训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加强军事素质训练,加强突发事件演练考核;(2)心理素质训练;(3)防护知识考核;(4)加强战地救护演练;(5)完善考评机制。结论提出的措施对提高非现役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灾种构建的救援灾害轴,面向村、社区、街道(镇)、区(县、市)、市、省等区域构建的救援区域轴,面向准备、响应、处置、保障、善后等时间构建的救援时间轴,抽象建立描述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维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架构,以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  相似文献   

7.
目前反恐维稳核生化医学救援中主要存在4个问题:(1)军地应急专业力量协同演练缺乏,无法实施有效的联合指挥控制;(2)防范大范围核生化事件准备不足,无法实施多点同时救援处置;(3)医疗资源与"三防"资源配置不合理,核生化事件应急力量投入不足;(4)"三防"应急处置人员培训不完善,处置预案方案缺乏有效的评估。鉴于此,反恐维稳核生化医学救援应采取以下对策解决目前的主要问题:加强军地协作,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加强公众防护教育,全面构建防护屏障;加强专业力量建设,合理配置救治力量;加强预想方案研究,促进演练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构建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培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8月选取江苏省121家医院88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灾害护理能力调查。使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总分为(210.90±35.23)分,各维度得分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备灾能力(77.9%)、应对能力(77.0%)、恢复/重建能力(75.6%)、减灾/预防能力(73.7%)。职称、医院等级、现有知识及技能能否适应灾害救援现场、是否接受过灾害护理相关培训、是否经历过灾害事件是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江苏省急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有待提高。应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灾害护理培训制度,优化配置应急医疗救援资源,完善灾害护理培训内容与形式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士遭遇医疗暴力情况,分析遭受医疗暴力与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6—12月随机抽取宜宾市4家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124人,采用医务场所暴力测定量表调查遭受医疗暴力情况,攻击及暴力管理态度量表(MAVAS)评估护士对医疗暴力行为原因及其管理的认识和态度,职业紧张量表(OSI-R)评估护士职业紧张情况,护士职业倦怠量表(NBS)评估护士职业倦怠感,分析遭遇医疗暴力与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感的相关性。结果医务场所暴力测定量表评分为6.7±3.8,其中遭受医疗暴力零频度3人(2.4%),低频度49人(39.5%),中频度51人(41.2%),高频度21人(16.9%);MAVAS评分为91.0±11.7。不同性别、年龄和医院级别急诊科护士医疗场所暴力测定量表评分和MA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职业紧张量表中,职业任务问卷(ORQ)、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和个体应变能力问卷(PRQ)得分分别为182.8±31.2、140.6±26.8和125.0±23.4,NBS总分为169.4±19.2,除NBS的压力源维度得分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QSI-R和NBS的总分和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疗场所暴力评分与PRQ呈负相关,与ORQ、PSQ、NBS及其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宜宾市4家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遭遇医疗场所暴力发生率高,其遭遇医疗暴力情况与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感有相关性,应加强专项培训防范医疗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提升突发灾难事件的应对能力和科学防范重大疫情为目标,研究构建理论培训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力评估体系对于提升队伍综合素质的实际效用。【方法】基于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IEC)标准构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能力评估体系;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对队伍建设及队员培训进行课程设计和演练方案创新研究。通过统计2020—2023年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上海)综合素质考评结果,以及“光谱号”立体救援演练过程,对评估体系和培训演练的实际效用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基于各项核心能力的代用指标数值点线性回归分析所得,评估体系中的急救技能、医疗卫生知识、灾害应对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心理韧性训练这5项核心能力均与培训累积次数呈正相关(r=0.71、r=0.76、r=0.81、r=0.84、r=0.96,均P<0.05),表明培训效果良好,课程设计合理有效;而实证案例表明立体救援演练模式对队员实战应用和能力提升方面成效显著。【结论】依照三级评估体系设计开展的培训课程和演练内容,对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综合能力提高具有突出效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上海市金山区临床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及灾害应急知识掌握现状,探讨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金山区5所二级及以上医院及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27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评估工具及灾害应急知识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收到有效问卷1263份,回收率为99.44%。1263名临床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总分为(204.64±43.88)分,其中备灾能力均分最高,减灾/预防能力均分最低;临床护士灾害应急知识总分(134.97±30.60)分,其中事故指挥系统均分最高,特殊护理及隔离、去污均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三级医院,社区医院的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得分较低(β=-5.966,P=0.017);相比其他科室,急诊/ICU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得分较高(β=5.765,P=0.029);护士灾害应急知识总分越高者,其灾害护理能力得分越高(β=1.000,P<0.001)。结论上海市金山区临床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灾害应急知识储备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减灾/预防能力及恢复/重建能力上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升护士灾害应急知识水平、加强对急诊和ICU以外科室的护士以及三级医院以下护士的培训,提升临床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自制人口学和专业情况调查表及护理人员灾害应急知识量表,选取重庆市五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5名护理人员综合平均得分为2.98±0.73,其中事故指挥系统知识得分最高(3.43±0.75),检伤分类知识次之(3.31±0.84),特殊护理及隔离去污知识得分最低(2.72±0.90);本科以上学历、军队非在编文职护士、应急医疗分队成员、有大型紧急事件救治经历、获得过应急准备继续教育学分的护理人员得分较高;大专学历、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及地方医院护士得分较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应急准备继续教育学分是应急知识得分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普遍掌握灾害应急知识一般,需加强大专及以下学历、军队医院聘用护士、地方医院护士的灾害应急知识学习,鼓励护士参加灾害护理方面的继续教育,积极参与应急医疗分队培训及大型紧急事件的救治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为国家及医院储备灾害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及卫生应急能力现状,了解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方法  采用修订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问卷,对杭州市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7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从人口学因素和卫生应急知识维度对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急救能力(3.91±0.71)分、综合能力(3.87±0.64)分、应急知识学习能力(3.73±0.7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和无职称人员相比,高级职称人员应急能力得分提高0.216分;相比未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者,参加过卫生应急培训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得分提高0.186分;相比未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经历过应急救援活动者得分增加0.177分;相比单位没有完整应急预案者,单位有完整应急预案的基层医务人员得分提高0.192分(P < 0.01)。应急知识维度中,医务人员“重大传染病的特点和应对措施”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475分;“法律责任”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应急能力得分增加0.136分(P < 0.001)。
  结论  杭州市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应加强针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卫生应急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知识,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预案建设,强化应急演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卫生应急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冠疫情背景下社区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调查分析,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卫生决策、医院管理决策等提供参考。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38名医护人员开展匿名问卷调查,被调查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自评;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问卷有效回收率99.16%;全区医护人员平均得分为193.23±30.56,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整体较好,各维度中“预防能力”得分最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具有应急救援经历”是其最大影响因素(F=14.617, P<0.001),其次是“应急培训经历”和“综合性医院工作经验”(F=14.617, P<0.001)。结论 后疫情时代应重点提升公共卫生应急预防能力,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演习、经验交流;优化基层社区资源配置,落实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多方配合共建防御壁垒,提高居民应急救援能力与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关于构建我国灾备训练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我军卫生系统在“5.12”特大地震医疗救援中所获得经验出发,根据笔者在本次救援行动中的亲身经历和所发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分析灾难与战争医学救援的不同特点基础上,探讨构建我国灾备训练模式的五个要点:建设联合组织指挥体系、增加针对灾备工作的训练内容、提高新装备规范化操作能力训练、增加卫勤信息化系统运用的训练内容和着力加强应急机动能力训练。对未来我军灾备训练模式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Disaster, stress and the docto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 is unable to control for the ever-present potential of disaster. In the past practices and procedur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inimize physical risk and maximize personal safety.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awareness of, or attention to, the stress to those involved in the care-giving process to the victims. Medical care-givers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post-disaster intervention.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training and support for doctors engaged in post-disaster work,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for patients, relatives, and the medical team as a group and as individuals. Pre-disaster preparation is suggested as a situational moderator in the prevention or management of extreme strain in medical and paramedical staff. Specifically, social support in the form of team-building and supervisory support and debriefing, use of personality hardiness concepts in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staff, and general emergency preparedness should form part of a disaster preparation plan. Medical social workers and psychologist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facilitators in disaster prepa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and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disaster effects on the health team is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7.
The close interplay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 makes it critical to integrate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considerations into all aspects of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National Biodefense Science Board (NBSB) convened the Disaster Mental Health Subcommittee to assess the progress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 in integrating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into disaster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activities. One vital opportunity to improve integr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clear and directive national policy to firmly establish the role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as part of a unified public health and medical response to disasters. Integration of mental and behavioral health into disaster preparedness, response, and recovery requires it to be incorporated in assessments and services, addressed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d founded on and advanced through research. Integration must be supported in underlying policies and administration with clear lines of responsibility for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灾害认知及灾害护理能力现状,为临床护士灾害护理继续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便利抽样法,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对兰州市4所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灾害认知及灾害护理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到合格问卷285份.临床护士对灾害认知量表6个条目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人群应急准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18岁以上职业人群800人于2015年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应急准备量表、应急经历与判断、应急知识与技能、能力建设相关活动参与情况等内容。运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 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北京市18岁以上职业人群仅有2.6%的职业人群表示已经做好了各种应急准备行动,22.3%的人不计划采取任何准备行动。应急准备测评总体平均分(3.28±0.47)分,应急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与文化、应急准备行为倾向、应急知识与技能各维度平均分分别为(2.91±0.79)、(3.45±0.67)、(3.36±0.55)、(3.09±0.88)、(3.63±0.81)分。职业人群不做应急准备的原因主要为不知道应该做什么(55.2%)。女性、卫生相关技术人员、居住房屋类型为高层有电梯人群、购买商业保险人群、接受过应急教育/培训、演练以及应急意识、应急态度、应急心理和文化、应急准备行为和应急知识与技能5个方面平均分≥4 分者应急准备率较高,分别为29.5%、45.9%、32.6%、31.3%、39.9%、40.5%、44.3%、36.7%、39.4%、43.7%和3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购买商业保险[P=0.15,OR=1.582, 95%CI(1.092~2.292)]、接受宣传/培训[P=0.006,OR=2.348,95%CI(1.279~4.311)]、应急准备行为倾向[P=0.003,OR=2.026,95%CI(1.280~3.207)]是职业人群应急准备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论 北京市职业人群的应急准备情况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对职业人群的应急教育/培训,培养风险意识,提高应急知识与技能水平,提升应急准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灾害救援中,常由于应急响应滞后、预案缺乏、卫生力量筹划与部署不合理等导致救援组织效率低下。本文针对卫生管理人员,构建基于卫生循证决策支持平台的军地联合训练模式,对其进行组织管理专门训练,以期提高卫生管理人员的组织、指挥和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