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北栝楼种子中不皂化物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郗砚彬  巢志茂  王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1):2262-2265
目的:对湖北栝楼种子的不皂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石油醚提取脂肪油,氢氧化钾进行皂化反应,对不皂化部分进行硅胶色谱的分离和纯化,用MS,IR,1H-NMR和13C-NMR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分离获得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栝楼仁二醇(1),异栝楼仁二醇(2),5-脱氢栝楼仁二醇(3),7-氧代二氢栝楼仁二醇(4),豆甾-7-烯-3β-醇(5),豆甾-7,22-二烯-3β-醇(6),10α-葫芦二烯醇(7),β-谷甾醇(8),豆甾-7,22-二烯-3β-O-β-D-葡萄糖苷(9)。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
栝楼种子中不皂化类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2.日本大学理工学部) 目的 研究栝楼种子中不皂化类脂的化学成分,为制定中药瓜蒌和瓜蒌子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乙醚提取脂肪油,氢氧化钾进行皂化反应,对不皂化类脂进行硅胶柱层色谱分离和纯化,用IR,MS,1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鉴定了7个化合物,即:10α-葫芦二烯醇(Ⅰ)、栝楼仁二醇(Ⅱ)、异栝楼仁二醇(Ⅲ)、7-氧代二氢栝楼仁二醇(Ⅳ)、豆甾-7-烯-3-β-醇(Ⅴ)、豆甾-7,22-二烯-3-β-醇(Ⅵ)、豆甾-7,22-二烯-3-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 前4个化合物均为国内首次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3.
双边栝楼种子中不皂化类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双边栝楼种子中不皂化类脂的化学成分,为制定中药瓜蒌和瓜篓子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乙醚提取脂肪油,氢氧化钾进行皂化反应,对不皂化类脂进行硅胶柱层色谱分离和纯化,用IR,MS,I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和对照品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栝楼仁二醇(I),7.氧代二氢栝楼仁二醇(Ⅱ),lOa-葫芦二烯醇(Ⅲ),豆甾-7-烯-3p-醇(Ⅳ),豆甾-7,22二烯-3p-醇(V)和豆甾-7,22-二烯-3-O-B-D-葡萄糖苷(Ⅵ)。结论前3个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栝楼种子中不皂化类脂的化学成分 ,为制定中药瓜萎和瓜蒌子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乙醚提取脂肪油 ,氢氧化钾进行皂化反应 ,对不皂化类脂进行硅胶柱层色谱分离和纯化 ,用IR ,MS ,1 H NMR ,1 3C NMR等光谱技术和标准品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鉴定了 7个化合物 ,即 :10α 葫芦二烯醇 (Ⅰ )、栝楼仁二醇 (Ⅱ )、异栝楼仁二醇 (Ⅲ )、7 氧代二氢栝楼仁二醇 (Ⅳ )、豆甾 7 烯 3β 醇 (Ⅴ )、豆甾 7,2 2 二烯 3β 醇 (Ⅵ )、豆甾 7,2 2 二烯 3 O β D 葡萄糖苷 (Ⅶ )。 结论 :前 4个化合物均为国内首次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5.
刘青  刘珍伶  田瑄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9):1035-1038
目的:对从羽裂蟹甲草Cacalia tangutica中提取并分离的7个甾醇类化合物及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方法:从地上部分的石油醚浸膏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DEPT和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这几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1),24-乙基-5α-胆甾-3β,5,6β-三醇(2),7β-甲氧基-豆甾-5-烯-3β-醇(3),7β-甲氧基-豆甾-5-烯-3β,22β-二醇(4),豆甾-5-烯-3β,7α-二醇(5),伞形花内酯(6),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双边栝楼种子中不皂化类脂的化学成分 ,为制定中药瓜蒌和瓜蒌子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乙醚提取脂肪油 ,氢氧化钾进行皂化反应 ,对不皂化类脂进行硅胶柱层色谱分离和纯化 ,用IR ,MS ,1 H NMR ,1 3C NMR等光谱技术和对照品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鉴定了 6个化合物 ,分别为栝楼仁二醇 (Ⅰ ) ,7 氧化二氢栝楼仁二醇 (Ⅱ ) ,10α 葫芦二烯醇 (Ⅲ ) ,豆甾 7 烯 3β 醇 (Ⅳ ) ,豆甾 7,2 2 二烯 3β 醇 (Ⅴ )和豆甾 7,2 2 二烯 3 O β D 葡萄糖苷 (Ⅵ )。 结论 :前 3个化合物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7.
星宿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星宿菜95%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根据NMR数据和参考相关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24-烯-环阿尔廷酮(1),24-乙基-Δ7,22-胆甾二烯-3-酮(2),正三十五烷醇(3),β-豆甾醇(4),24-乙基-Δ7,22-胆甾二烯-3β-醇(5),棕榈酸(6),异鼠李黄素(7),山柰酚(8)和槲皮素(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化合物1,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毛叶巴豆中甾醇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媛  邹忠梅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2):897-899
 目的研究大戟科(Euphorbiaceae)植物毛叶巴豆(Croton caudatus Geisel.var.tomentosus Hook.)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和凝胶色谱分离纯化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学技术(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叶巴豆茎的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甾醇,分别为(24R)-5α-豆甾-3,6-二酮(1)、豆甾烷-22-烯-3,6-二酮(2)、β-豆甾烷(3)、(24S)-3β,5α,6β-三羟基-豆甾烷(4)、胡萝卜苷(5)、β-谷甾醇醋酸酯(6)、3β-羟基-豆甾-5-烯-7-酮(7)、7-氧基豆甾醇(8)、7α-羟基谷甾醇(9)、7α-羟基豆甾醇(10)、7β-羟基谷甾醇(11)、7β-羟基豆甾醇(12)。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4,6~12共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滑桃树茎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滑桃树茎皮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6α-醇-3-酮(1),豆甾-4-烯-6β-醇-3-酮(2),7β-羟基谷甾醇(3),7α-羟基谷甾醇(4),schleicheol 2(5),蒲公英赛酮(6),abbeokutone(7),β-hydroxypropiovanillone(8),邻香兰醇(9),单棕榈酸甘油酯(10)。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土贝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中药土贝母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C18及SephadexLH-20柱色谱分离 ,物理、化学方法及光谱 (IR ,MS ,1H NMR ,13C NMR ,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8个化合物 ,分别为麦芽酚(Ⅰ) ,大黄素 (Ⅱ) ,葫芦素B(Ⅲ ) ,葫芦素E(Ⅳ ) ,Δ7,22 ,25 豆甾三烯 3 醇 (Ⅴ ) ,Δ7,22 ,25 豆甾三烯醇 3O 十九烷酸酯(Ⅵ) ,Δ7,22 ,25 豆甾三烯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 (Ⅶ )与Δ7,22 ,25 豆甾三烯醇-3-O-β-D-(6′-棕榈酰基 )吡喃葡萄糖苷(Ⅷ )。结论 :化合物Ⅱ~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其中化合物Ⅵ ,Ⅷ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栝楼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巢志茂  何波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10):612-613
目的 :对栝楼干燥成熟果实的甲醇渗漉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 :甲醇渗漉物用硅胶柱层色谱和SephadexG-10凝胶过滤进行分离和纯化 ,IR ,MS和1HNMR等光谱数据 ,及与对照品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棕榈酸、7-豆甾烯-3β-醇、7 豆甾烯醇 3-O-β-D葡萄糖甙、半乳糖酸γ 内酯和半乳糖。结论 :后 2个化合物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12.
飞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对飞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法分离化合物 ,波谱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全草中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 ,蒲公英醇乙酸酯 ,木樨草素-7-O-α-L-鼠李糖基 (1→2)-β-D-葡萄糖苷 ,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 ,三十碳酸 ;1个混合物 ,β-谷甾醇、豆甾醇、豆甾 7-烯-3β-醇。 结论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3.
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秋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秋葵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6-羟基豆甾-4-烯-3-酮(1),6β-羟基豆甾-4,22-二烯-3-酮(2),3β-羟基豆甾-烯-7-酮(3),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4),豆甾-5-烯-3β,7β-二醇(5),豆甾-5,22-二烯-3β,7β-二醇(6),豆甾-4,22-二烯-3,6-二酮(7),豆甾-4,22-二烯-3-酮(8),麦角甾-7,22-二烯-3β-醇(9),环阿尔廷-25-烯-3,24-二醇(10),羽扇豆醇(11),橙酰胺乙酸酯(12),豆甾醇(13),棕搁酸(14).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也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春水柏枝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3-羰基-14-taraxeren-28-醛(1),3-羰基-14-taraxeren-28-醇(2),表无羁萜醇(3),4-甲基-豆甾-7-烯-3-醇(4);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morelloflavone(5),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3-羟基-4-甲氧基-反式桂皮酸(7)。结论:以上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Phyt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rhizomes of Etlingera elatior have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1,7-bis(4-hydroxyphenyl)-2,4,6-heptatrienone (1), demethoxycurcumin (2), 1,7-bis(4-hydroxyphenyl)-1,4,6-heptatrien-3-one (3), 16-hydroxylabda-8(17),11,13-trien-15,16-olide (4), stigmast-4-en-3-one, stigmast-4-ene-3,6-dione, stigmast-4-en-6beta-ol-3-one, and 5alpha,8alpha-epidioxyergosta-6,22-dien-3beta-ol. Compounds 1 and 4 are new,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analysis of spectroscopic data. Diarylheptanoids 1-3 were found to inhibit lipid peroxidation in a more potent manner than alpha-tocopherol.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桫椤Cyathea spinulosa Wal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桫椤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6-二酮(1)、豆甾-3,6-二酮(2)、麦角甾醇(3)、原儿茶醛(4)、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8Z)-2-[(2-hydroxyoctade-canoyl)amido]-4,8-octadecadiene-1,3-diol(5)、(2S,3S,4R)-2-[(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1,3,4-octade-canetriol(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