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交试验优选栀子的水提醇沉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优选栀子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HPLC-DAD在238,440 nm处检测特征峰,以栀子苷峰面积和HPLC指纹图谱确定的14个化学成分峰面积之和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栀子水提工艺的影响,考察提取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搅拌速度和醇沉时间对栀子水提液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在238,440 nm处分别确定了栀子中10,4个化学成分的特征图谱。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30 min;最佳醇沉工艺为醇沉浓度70%,药液初始相对密度1.10 g·mL-1,搅拌速度200 r·min-1,醇沉时间10 h。结论:采用已知、未知结构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优选的工艺准确性更高,为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7,(8)
目的优化葛芪颗粒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选择浸膏得率和黄芪甲苷含有量作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水提工艺;以含醇量、浸膏相对密度、静置时间为影响因素,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提取3次,每次1 h,加水量12、8、8倍,浸膏得率29.62%,黄芪甲苷含有量0.24 mg/g;最佳醇沉工艺为含醇量60%,浸膏相对密度1.15(60℃),静置16 h,浸膏得率16.23%,黄芪甲苷含有量0.28 mg/g,与预测值一致。结论该方法简单稳定,可用于水提醇沉葛芪颗粒。  相似文献   

3.
六味地黄方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迎春  闫明  胡军华  李雪峰  吴云  萧伟 《中草药》2015,46(8):1161-1166
目的 通过对六味地黄方醇沉工艺合理化研究,得到稳定的、可产业化的醇沉工艺.方法 以马钱苷、芍药苷、莫诺苷、甘露三糖、多糖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浸出物等为评价指标,对乙醇加入方式、离心方式及是否加入乙醇洗涤工艺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醇沉工艺.结果 醇沉工艺中以体积计算加入乙醇的量较合理;采用乙醇洗涤法可有效完成多糖部位与醇沉上清液的分离;改进工艺后,多糖浸出物质达标,苷类、甘露三糖的质量分数达标.结论 经优化后的乙醇醇沉工艺具有易操作、可控性好、重复性好的特点,可以开展产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热毒宁注射液金银花和青蒿(金青)的醇沉工艺,并获得关键工艺参数与质量属性的关系方程,为醇沉过程自动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断氧化马钱子苷转移率及醇沉液中固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考察醇沉前液相对密度、醇沉前液温度、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醇沉搅拌速度、加醇速度、静置温度、静置时间7个因素对醇沉工艺的影响趋势,同时通过方差分析确定影响醇沉工艺的关键因素。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关键因素的参数范围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得到金青醇沉的最佳工艺参数:搅拌速度为550 r/min、加醇体积流量为4.0 m L/s、醇沉终点乙醇体积分数75%、静置温度30℃、静置时间24 h、醇沉前液相对密度1.10 g/m L(25℃)、醇沉前液温度25℃,在此条件下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断氧化马钱子苷转移率分别为94.8%、97.6%、97.4%、97.2%、96.1%,醇沉液中固含量为4.2%。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热毒宁注射液金青的醇沉工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金青醇沉工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枳茵益子安母颗粒醇沉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栀子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醇沉体积分数、相对密度、静置时间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2,加95%乙醇至含醇量70%,静置12 h,干浸膏得率、栀子苷含有量分别为17.08%、23.81 mg/g。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醇沉枳茵益子安母颗粒。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小儿消积止咳制剂的提取纯化工艺。方法 以辛弗林转移率、柚皮苷转移率和干物质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分别考察料液比、提取数、提取时间对小儿消积止咳制剂水提工艺的影响及浸膏相对密度、醇沉醇度、醇沉时间对小儿消积止咳制剂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纯化工艺为料液比1∶8,提取数3次,提取时间100 min,醇沉浸膏相对密度1.20,醇沉醇度60%,醇沉时间20 h。结论 采用Box-Behnken设计优选的小儿消积止咳制剂提取纯化工艺科学、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八珍颗粒的醇沉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及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考察药液含醇量、静置时间、相对密度等对醇沉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醇沉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加95%乙醇至含醇量为55%,静置48h。结论:优化的醇沉工艺简单易行,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蓉归通便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松果菊苷的含量为指标,考察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h;最佳醇沉工艺为浸膏密度1.23~1.26g·mL^-1,搅拌速度900r·min,含醇浓度60%。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操作简便,为大生产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进风温度、进料速度、药液比重为自变量,以五味子醇甲和牛蒡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因变量,试验数据进行二项式拟合,建立综合评分指标与各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对鼻鼽颗粒醇提浸膏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选。最佳喷雾干燥工艺为进风温度175 ℃,进料速度32 mL·min-1,药液比重1.10,在此条件下,鼻鼽颗粒醇提浸膏喷雾干燥的综合评分为92.68,与模型预测值(93.03)接近。建立的鼻鼽颗粒醇提浸膏喷雾干燥工艺条件切实可行,为工业化的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益气散聚方的水提醇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辰  沈侃  韩伟 《中成药》2012,34(11):2257-2261
目的优化益气散聚方的提取和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醇沉工艺进行优选,以黄芪甲苷转移率,干浸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加水倍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最终确定益气散聚方的最佳水提工艺;考察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时间、醇沉浓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最终确定益气散聚方的最佳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2 h。最佳醇沉条件为药液相对密度1.15,醇沉浓度为80%,醇沉时间为8h。结论经过正交优化的益气散聚方提取醇沉方案,黄芪甲苷转移率大于60%,干浸膏得率能控制在11%左右,该方案稳定可行。选择君药中的有效成分为主要指标,又加入浸膏得率这一指标,兼备中药复方成分复杂的特点,可以更合理反映提取纯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合二陈汤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六味地黄丸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28例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出院天数也明显减少。结论:六味地黄丸合二陈汤加减治疗AECOP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理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根据中医分型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1个月,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并观察效果。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显效为22例,有效为12例,无效为2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候,六味地黄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辅助用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复发性口疮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西药抗生素、维生素B2、硫酸锌等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治愈37例,显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中治愈29例,显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4.
孙世华 《中医临床研究》2014,(5):102-102,104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肾虚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予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牛膝、杜仲、续断、白芍、当归、元胡、甘草等)治疗;对照组予腰痛宁胶囊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71.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肾虚型腰痛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给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比照组(42例)予以西药治疗;实验组(42例)给予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对比用药效果。结果: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水平、用药后不同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优于比照组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于临床接受生脉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后,利于病情疗效提升、血糖控制水平提升以及不同时间段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析因设计探讨六味地黄汤不同组方对5/6肾切除大鼠术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2B2)和六味地黄汤原方组(A1B1)及其拆方纯补组(A1B2)、纯泄组(A2B1)。模型组予0.9%生理盐水(NS)灌胃,其余组予以上述中药煎液灌胃。8周后检测大鼠的肾功能改变、残存肾病理改变,分别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残肾组织Jaggedl、Notchl、α-SMA、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大鼠5/6肾切除术后出现肾纤维化,肾功能下降,经六味地黄汤及其组方干预后,肾纤维化程度和肾功能均得到改善,残肾组织Notch1、Jaggedl、α-SMA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下降,E-cadherin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P<0.05)。其中六味地黄汤原方组改善肾功能效果最明显。结论六味地黄汤“三补”“三泄”在改善大鼠5/6肾切除术后出现肾纤维化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效应,这可能与抑制残肾组织Notch1/Jaggedl信号通路激活,下调α-SMA和上调E-cadhe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西医、中医两种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证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或门诊糖尿病肾病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尿蛋白、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六味地黄汤对治疗气阴两虚证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性眩晕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均行常规检查,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六味地黄丸改汤方。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症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