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8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和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时的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和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分别为6.73±0.09mmol/L、8.13±0.05mmol/L和72.20±3.10d,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空腹时的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和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分别为8.89±1.22mmol/L、11.17±3.25mmol/L和105.60±2.50d。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空腹时的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缩短其肺结核灶钙化的时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DM)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路径对其后续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住院DM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后的DM知识合格率、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DM知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DM住院患者按制定的临床路径实施护理,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血糖的能力,降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住院的28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得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NOSIE量表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脑卒中患者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水平和Barthel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均下降,Barthel评分均上升(P0.05),实验组餐前血糖(6.40±0.87)、餐后2小时血糖(9.55±1.23)、Barthel评分(61.96±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脑卒中患者餐前、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Barthel评分、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护理中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时间为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患者分组方法为入院先后顺序,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加入步行配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经软件比较后未形成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经软件比较后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护理中加入步行配合健康教育可有效将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住院的28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1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变化,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各项得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NOSIE量表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治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方法:将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维持原来降糖药物的剂量及运动量的基础上,接受食品交换份的饮食治疗前后、测量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对照组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只给予药物及运动治疗。结果:食品交换份的饮食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降低。结论:食品交换份的饮食治疗后,有效降低了血糖,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物质功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物质功能、社会功能、日常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并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9.
任新霞  宋江茹  宋建军 《吉林医学》2013,34(22):4566-456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由护士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在用药、饮食、运动方面的依从性,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三酰甘油控制达标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三酰甘油控制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有效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三酰甘油,提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准确把握餐后血糖时间窗的意义。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原则,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分别监测每位患者同一餐后2小时、2小时10分钟、2小时20分钟、2小时30分钟的血糖值,对测得的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餐后2小时血糖与餐后2小时10分钟时血糖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后2小时血糖与餐后2小时20分钟、2小时30分钟时血糖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准时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把握好时间窗,对临床治疗和促进糖尿病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李红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6):146-148
目的探讨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的效果,分析其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8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作为随机分组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相关指标和生活方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均有所下降,患者具有更好的饮食控制率和用药依从性,但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状况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作模式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能够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规范,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生理数值,使患者的血糖状况得到控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性痴呆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老年性痴呆并糖尿病患者随机进入实验组:35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分析健康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水平(7.9±1.3) mmol/L,低于对照组(8.6±1.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3±1.3)%,低于对照组(9.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及遵医行为、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痴呆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血糖,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分析抚触和选择性心理护理对女性糖尿病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1年的150例住院女性糖尿病患者进行抚触和选择性心理护理之后,研究血糖、心率、CRP、BNP以及DD的变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血糖、心率、CRP、BNP、D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在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经过我们抚触和选择性心理护理,都能按时测血糖和按时服药。抚触和选择性心理护理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抚触和选择性心理护理之后,女性糖尿病患者对护理水平及疗效的评价较高,95%的患者比较满意。结论:抚触和心理护理对女性糖尿病患者的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松江区叶榭社区内确诊的661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35例,实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糖尿病教育的综合干预;对照组326例,仅常规药物治疗,历时2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糖控制率。结果经过2年的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其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后干预组血糖控制率为5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糖控制率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得到有效防治的理想手段,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问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以评价遵医行为为主,主要体现在服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对照组在服药、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未予系统的护理干预。仅根据医嘱给予随机对症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完全遵医率。结果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入院时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的完全遵医率达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及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6例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糖血压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状况。结果:(1)收缩压和舒张压方面比较:两组的均值达到正常范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方面比较:两组值亦在正常范围内,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习惯改变状况:观察组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以及戒酒等的例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和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晓华  季黎明  童迟琴 《河北医学》2010,16(10):1182-1184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体质指数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内分泌门诊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为接受运动疗法组30例,对照组为未接受运动疗法组30例,两组均接受原有的药物治疗,每例患者均3个月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指数(BMI)、血脂(TG、TC、HDL-c、LDL-c)的代谢控制情况。结果:通过3个月运动疗法后的30例干预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体质指数的代谢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以及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持续有效的运动疗法,病情控制更稳定。  相似文献   

18.
家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管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管理,并评价家庭护理对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确诊并出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按常规治疗,不予以家庭护理管理;观察组50例予以指定的饮食处方、运动处方和遵照医嘱服药处方进行管理,6个月后检测血糖、血脂、糖尿病血红蛋白等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饮食控制、规律锻炼和遵医嘱服药及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的家庭护理管理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对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体重控制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治疗的体重指数≥26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既往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者,应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16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HbA1c的控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能够有效控制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和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的疗效及对血糖变化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1,P〈0.05)。治疗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AMD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患者的血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