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593家中小型企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中小型企业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现状,探讨防治对策,为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制定职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某街道593家中小型企业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Excel录入并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3家中小型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占99%以上,私有企业占55%,其余为港澳台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占35%和10%;行业分布主要为电子、塑胶、机械、印刷等行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苯系物、三氯乙烯、正己烷、噪声、粉尘;工作场所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苯97.2%,甲苯95.2%,二甲苯99.1%,三氯乙烯91.9%,正己烷88.9%,噪声20.8%,粉尘93.1%.结论 593家中小型企业职业性危害因素以有机溶剂和噪声、粉尘为主,其中三氯乙烯、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和噪声职业性危害治理控制效果较差,作业场所监测合格率较低,用人单位应加强工作场所中三氯乙烯、正己烷和噪声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治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辖区内工厂企业使用有机溶剂的职业危害现状,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和制订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调查,同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对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结果汇总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53%,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0.79%,二甲苯检测点超标率为4.72%,三氯乙烯监测点超标率为15.38%,正己烷检测点超标率为2.71%。结论本辖区企业使用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和丙酮等。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可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害,今后应对这类企业进一步加强监督监测工作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某区2009年25家企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斌  冯建锋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75-1576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区2009年25家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情况。方法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的项目进行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在检查的4676人中,2739人有1项或多项结果异常,异常检出率为58.58%。该区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粉尘、苯系物等。其中接触噪声人数最多,占总检查人数的53.64%。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有21人属于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不宜从事噪声作业,占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0.84%。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中,有9人属于观察对象,占接触苯系物作业人员的0.65%。接触粉尘作业人员中,有1人需要调离粉尘作业工种,占接触粉尘作业人员的0.22%。结论该区职业健康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应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力度,提高工人和企业的职业病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内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监护,调查分析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07,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选择健康监护项目,对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共计11 647名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辖区内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苯系物、粉尘、噪声、三氯乙烯、正己烷、铅、强酸强碱。上岗前健康检查2 126人,查出职业禁忌证168人;在岗期间健康检查9 268人,查出职业禁忌证231人,疑似职业病14人;离岗时健康检查253人,查出疑似职业病6人。结论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明显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工人的健康情况,为该行业职业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54家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对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人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内科常规、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肝脾B超、纯音测听等,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职业健康检查共1 367人,异常检出率为66.93%。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有机溶剂(包括苯系物、正己烷、甲醇等)、噪声、粉尘、酸雾或酸酐;其中有机溶剂、粉尘、噪声作业接触率分别为58.38%(798人)、34.60%(473人)和28.16%(385人),目标疾病检出率分别为2.38%(共19人,其中有2例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0.21%(1人)和4.42%(17人);整体目标疾病检出率为2.71%;有机溶剂、噪声、整体目标疾病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全区职业人群(均P0.05)。按危害因素分类,接触苯系物作业工人的血常规、肝脾B超异常检出率,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纯音测听异常检出率,接触粉尘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以及整体工人的纯音测听、心电图、肝脾B超异常检出率均高于2012年全区职业人群(均P0.05)。结论罗湖区珠宝首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较大,特别是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系物)、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最大。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而企业自身则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善作业环境,定期给作业工人做职业健康检查等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北京市各行业苯及苯系物接触作业人员374名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总结,为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依据GBZ 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对374名接触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检出职业禁忌证35人,其中白细胞下降12人,占总检查人数的3.21%;纯音听力测试结果异常25人,占108名受检者的23.15%。不同性别组及工龄组接触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白细胞减少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对苯及苯系物接触作业人员的防护工作水平较高,性别、工龄对接触苯及苯系物作业人员的血常规检查结果影响不明显。接触苯及苯系物工作人员还会接触噪声,其中听力下降的检出率较高,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还应增强对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常州市钟楼区工业企业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方法对辖区内29家使用苯系物的工业企业进行苯系物监测,对782名接触苯系物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合格率为83.7%,甲苯浓度合格率为89.2%,二甲苯浓度合格率为91.1%。苯系物接触组工人白细胞下降检出率为13.9%,非接触组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工人血红蛋白下降检出率为5.6%,非接触组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女工白细胞下降检出率为19.2%,男工为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女工血红蛋白下降检出率为8.4%,男工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系物接触组男工高血压检出率为21.6%,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检出率为18.7%,肝胆疾患检出率为25.9%,均高于女性的12.0%、3.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区工业企业仍存在苯系物的职业病危害。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企业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改革生产工艺,采取有效的通风排毒措施,确保苯系物的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同时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和敏感人群,尤其要加强女工的保护,避免职业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苯系物对作业女工健康状况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苯、甲苯、二甲苯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以下简称苯系物),广泛应用于油漆、制鞋等行业,为探讨其对作业女工健康的影响,我们对接触苯系物作业(接触组)108名,及不接触苯系物作业(对照组)109名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市企业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职业病危害状况,为制订职业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对某市23家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生产环境空气中苯系物浓度检测,抽取部分女工进行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结果]23家企业中,6家实施职业病危害评价;手工、半机械化操作的占12家;14家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卫生问题。作业环境中苯系有机溶剂超标率为32.61%,其中甲苯检测点的超标率45.28%。月经异常罹患率、子代出生缺陷发生率,苯系有机溶剂作业女工462人分别为55.41%、2.83%,对照组女工458人分别为25.76%、0.00%(P〈0.01);接触组检出慢性苯中毒患者8例、观察对象21例。[结论]某市使用苯系有机溶剂的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已经对作业女工的健康造成明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专用汽车制造厂搬迁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苯、甲苯、二甲苯、丁醇、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硫酸、氢氧化钠、噪声、紫外辐射,其中:粉尘、有毒物质浓度和紫外辐射强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8个噪声作业岗位的Lex,8h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示:4名噪声作业人员听力下降,1名苯作业人员被诊断为“苯作业观察对象”,2名粉尘作业人员肺功能异常.结论 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粉尘和苯系物,其防尘、防毒设施达到预期效果,防噪声设施需进一步改进,应重视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对职工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1至2013年深圳市某街道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重点职业病监测及健康监护资料,了解辖区内重点职业病危害现况,为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筛查2011至2013年辖区内正己烷与三氯乙烯检测浓度高于最低检出浓度的企业作为监测对象,对工作场所进行监测及接触正己烷或三氯乙烯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正己烷监测166家553个点、三氯乙烯监测46家99个点,合格率分别为93.1%和57.6%;正己烷和三氯乙烯职业健康检查分别为1645人、319人,发现血糖升高和肝功能异常率分别为1.27%、8.5%,发生2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职业病人。结论建立正己烷和三氯乙烯的职业病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督和管理,落实职业危害监测和职业健康监护,有利于发现早期职业病损和减少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2014年盐城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情况,为行政部门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14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数据,统计分析盐城市不同行业、规模、经济类型等企业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状况。结果该市年度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用人单位有408家,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分布在化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和纺织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39 257人进行健康检查,占职工总数的55.84%。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噪声、苯系物和粉尘为主;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0.01%,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14%,禁忌证人员以接触噪声(39例)、苯系物(7例)和水泥尘(4例)为主。结论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刻不容缓,扩大职业健康监护覆盖面,及早发现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修船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3年连续5年对该造船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并结合2012年和2013年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修船厂主要职业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锰及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系物和噪声。结果显示电焊烟尘和砂轮磨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Mn O2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定点采样检测超标率达67.44%,个体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达7.55 mg/m3,远高于国家标准限值(0.15 mg/m3)。噪声作业岗位中70.03%的工人(76/107)每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85d B(A)]标准。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中,二甲苯超标率为50%,最高浓度达233mg/m3。健康体检结果显示,2012年血常规异常率高于2013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1);结论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以及噪声是该造船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重视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4.
制漆作业对女工健康,生殖机能内分泌及遗传毒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制漆作业接触低浓度的甲苯、二甲苯、汽油等有机溶剂159名女工进行健康检查及子代健康影响的调查,并以不接触有机溶剂67名女工为对照组,随机抽样对20名女工进行遗传毒性效应和生殖、内分泌浓度的监测。应用原位测试系统检测空气中诱变物。研究结果表明,除接触组月经先兆症状比例增高,月经异常以痛经为显,P<0.05外,其余指标均为阴性。此结果证实在MAC内的有机溶剂的制漆作业女工,目前尚未发现明显诱变危害,对其遗传毒性及生殖内分泌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涉外企业主要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对深圳市涉外企业三氯乙烯、正己烷和苯的职业危害进行调查,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广东省《涉外企业有机溶剂中毒防治措施应用研究》方案,调查企业劳动卫生基本情况、历年职业中毒情况,并对部分企业作业场所进行监测。结果 3种毒物职业中毒人数占全市的54.37%,其中三氯乙烯中毒死亡人数占全市的41.38%,而正己烷中毒人数占全市的33.26%。结论 三氯乙烯和正己烷是目前我市涉外企业职业危害最严重的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近5年北京市海淀区工业企业生产环境监测情况及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对2006—2010年该区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530户企业5 913个作业点进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有害因素检测超标率为5.8%;其中化学物质、粉尘及噪声的超标率分别为0.7%、11.5%、11.3%,化学性有害因素不合格样品主要为甲醛、臭氧、三氯甲烷、甲苯、二甲苯,粉尘中不合格样品以矽尘、木粉尘及其他粉尘为主;共对1 090户企业中的50 935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中接触化学因素、粉尘、噪声的健康指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4%、0.2%、15.9%,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异常人群以苯系物接触为主。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是噪声接触行业,其次是粉尘及苯系物。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宝安区2007年698家电子类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宝安区电子类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订相应电子类企业作业规范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度宝安区BOHS中电子类企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及健康监护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噪声、三氯乙烯监测合格率较低,疑似职业病病人接触的危害因素主要是噪声、三氯乙烯、苯系物、铅及其化合物。结论 噪声、苯系物、三氯乙烯、铅及其化合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宝安区电子类企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相应卫生监督监测及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济南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该市2013年职业病危害监测情况和健康监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市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90.22%。化学毒物、粉尘、物理因素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2.8%、88.8%、78.8%。职业健康检查中职业禁忌症检出率为0.2%,与职业相关的异常结果检出率为4.5%。结论 济南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达标率较高,但仍存在超标作业点的情况,需监管部门加强监管,重点加强粉尘、噪声、锰、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及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惠州市使用有机溶剂企业的职业危害现状,为有效开展有机溶剂的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工业企业工作场所中有机溶剂种类较多,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正己烷、丙酮、丁酮、二氯乙烷、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机溶剂检测点的合格率为85.1%。部分工业企业法制意识淡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防护措施不够健全。结论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状况不容乐观,应重点加强使用有机溶剂行业及接触有机溶剂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建立有效的职业病危害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红升  张矗  刘松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023-3025
目的分析深圳市光明新区2011年1 239名接触粉尘、噪声和苯系物劳动者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了解该区接触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者的职业健康状况。方法搜集该区6家存在具有代表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业企业2011年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家工业企业2011年共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1 239名,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5.6%(69名),其他非目标疾病指标异常检出率为12.1%(150名)。结论该区噪声作业者职业健康检查人数和职业禁忌证检出人数所占构成比均较高,噪声对职业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其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