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观察芪萸胶囊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的患者,在服抗排斥反应药物的同时,依法施治,服用芪萸胶囊,观察其疗效。每周3次尿常规检查。结果:在服用抗排斥反应药物和免疫制剂的同时,服用芪萸胶囊,每次5粒,日3次,1周后复查尿常规显示,总有效率95.64%,显效率71.7%。结论:芪萸胶囊治疗肾移植术后患者蛋白尿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在肾移植术疗效观察及判断术后排斥反应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30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正常者及75例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恢复异常者的血清肌酐(Cr)、Cys-C、β2-MG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Cr采用酶法,Cys-C、β2-MG和mALB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肾功能恢复正常组与肾功能恢复异常组比较,Cys-C、β2-MG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Cys-C、β2-MG联合监测在肾移植术后疗效观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可为判断肾移植术后有无排斥反应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移植术后高胆红素血症1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移植术逐渐成为晚期尿毒症患者治疗的首选。环孢素A的应用,又极大地提高了肾移植术后移植肾的存活率。但其对肝脏功能的损害,常以胆汁淤滞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多见。至今尚无明显有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西医治疗本病只能停用或减少环孢素A剂量,但易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我们根据此类高胆红素血症的特点,结合中医辨证,在甘利欣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陈四逆散加味治疗,并与单纯甘利欣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的发展,肾移植已成为解决尿毒症患者最成熟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术后发生的慢性排斥反应是移植肾功能减退和最终导致移植肾失功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新型免疫抑制剂如CSA、MMF、FK-506等在抗慢性排斥方面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成绩,但是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并未因此而明显下降,且带来肝肾毒性及诸多并发症,而中医中药对此却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之病因病机及治法略谈所见。  相似文献   

5.
总结2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严密监测病情,做好排斥反应的观察,饮食、引流管的护理,出入量的平衡调节,免疫药物的使用及出院指导的护理;落实肾移植术后的各项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本组2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均康复出院,且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经随访移植器官功能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大部分患者已重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在我国已广泛开展 ,随着医疗技术及药物的不断进步 ,肾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也不断提高。然而 ,由于术后为防止移植排斥反应 ,需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又使患者产生了各种并发症。临床资料表明 ,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晶状体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手术在我国开展以来,围绕术后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西医和中医都做了很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和治疗.排斥反应是产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急性排斥反应在各种高效、低毒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患者手术后的存活率,但是慢性排斥反应却一直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慢性移植肾肾病是目前肾移植中导致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为患者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且常伴有高血压、蛋白尿等[1].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选择性调控作用在抗肾移植排斥反应中弥补了西药免疫抑制剂选择性差,且有明显毒副作用的缺陷。文章对中医、西医、中西结合在抗肾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与分析,以探讨选择最佳方案——中西结合方案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的中医证候对急性排斥反应预测作用。方法:首先肾移植后中医四诊信息的采集,建立数据库,应用聚类分析得出肾移植术后经期的中医证候规律,然后对每一种证型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秩和分析、Ridit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观察结束后清晨空腹静脉血IL-6、TNF-α的活性,比较各中医证型间的IL-6、TNF-α水平。结果:(1)肾移植术后各中医证型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是不同的,其中肾气亏虚证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8.1%,瘀血证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36.0%,均高于其他证型,P0.05。(2)肾移植术后各中医虚证血浆白细胞介素-6水平是不同的,其中肾气亏虚证型为(52.63±11.08)pg/mL明显高于其他3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术后各中医实证血浆血浆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是不同的,其中瘀血证为(167.42±17.93)明显高于其他3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虚瘀血证是急性排斥反应的高危证候,可以作为预测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方法:14例肝移植术后的患者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肝穿刺活检的护理、预防感染及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护理。结果:1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都痊愈。结论:肝移植术后做好病情的观察及良好的护理,及时的发现急性排斥反应十分重要,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王锋 《光明中医》2008,23(8):1117-1118
近年来,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与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相比,大幅度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常期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但也存在排斥反应的问题,临床上处理起来往往很棘手,作者根据多年处理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临床经验,中西医结合治疗上述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总结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广大同行以帮助。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预防排斥反应,患者的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患者易发呼吸系统感染,继而发展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一般在术后2~5个月发病,起病急,从病发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间在1周左右,最短仅需24 h。病情发展凶险,且病死率高。无创性人工通气(BIPAP)是近几年开始普及的机械通气方法,适用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本院肾移植科对肾移植术后并发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BIAPAP的患者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大鼠肾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行大鼠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研究的需要,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采用原位低温灌注、裸眼下原位套管吻合静脉、端侧吻合动脉,输尿管膀胱瓣与膀胱吻合法。结果建立了可靠稳定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率89%。结论此方法建立的模型较可靠,完全可以满足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戈宏焱  陈博  李有田 《中国针灸》2008,28(3):177-178
目的:观察针刺在治疗肾移植术后胃肠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穴取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药物组采用药物治疗,口服胃乐新。观察2组患者腹痛、恶心、胃胀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针刺组治疗有效率为93.3%,药物组治疗有效率为76.7%,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具有良好的促进肾移植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51例眼角膜移植术后患者观察与护理,①护理方法:按内眼术后常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局部滴眼药水种类与次数均较多,且要间歇用药,使其发挥最佳药物效果。②结果:51例51眼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7例17眼术后两周出现轻度的免疫反应,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病情控制。③讨论:我们认真做好术前一切准备,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术眼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除隐患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只要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高效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自1992年1月至1992年8月将冬虫夏草与泼尼松联合应用于47例(47只眼)角膜移植术后病人,以抑制免疫排斥的发生。随访观察1~6个月,植片全部透明,视力均有提高。2例病人发生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发生率4.3%;而1991年84例单纯应用激素的角膜移植病人,有8例发生排斥反应,发生率9.5%。作者认为冬虫夏草能强化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以在角膜移植术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不同剂型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和类固醇皮质激素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2 8例首次接受肾移植的成年患者 ,手术后给予霉酚酸酯、环孢素和类固醇皮质激素联合治疗。霉酚酸酯采用 2种剂型序贯给药 ,静脉制剂 1.0 g静脉注射 2次 /d ,连续使用 7d ,随后改为 1.0g 2次 /d口服至 3个月。在研究的第 1,7,14天及第 1,2 ,3个月进行临床和实验室评价 ,观察肾移植后 3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和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程度。结果  2 8例均完成了 3个月的临床试验 ,全部随访至今。人 /肾均存活 ,肾功能正常。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1例 ,不良反应 7例 ,其中 2例不良反应与外科手术有关。结论 不同剂型霉酚酸酯联合环孢素和类固醇皮质激素可以预防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 ,并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因故停用环孢素A(CsA)长期存活原因,并对其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2例肾移植术后停用CsA存活18 a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好,恢复正常工作,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脂正常,移植肾活检未见排斥反应征象。结论在一些供受者之间HLA位点匹配程度较高或其他一些复杂因素,使机体处于低反应性的患者中,在调整其他免疫抑制剂剂量的前提下,逐步减少CsA的用量并最终撤除CsA是可行的,若确需撤CsA,应在移植专科医师的指导及严密监测随访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我院从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开展活体肾移植13例。目的:探讨丹参对活体肾移植肾功能维护的影响.方法为:一,肾移植术后2周内常规用丹参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静点,7天一疗程.二,术后随访发现肾功能减退(血肌酐上升等)时,用丹参注射液20-40ml每日一次静点,10天一疗程.结果:术后随访发现血肌酐升高的病例用丹参治疗,出现程度不同的肾功能改善.同时发现,本组病例中未出现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结论:丹参对活体肾移植肾功能的维护确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因故停用环孢素A(CsA)长期存活原因,并对其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2例肾移植术后停用CsA存活18 a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好,恢复正常工作,血液生化、肝肾功能、血脂正常,移植肾活检未见排斥反应征象。结论在一些供受者之间HLA位点匹配程度较高或其他一些复杂因素,使机体处于低反应性的患者中,在调整其他免疫抑制剂剂量的前提下,逐步减少CsA的用量并最终撤除CsA是可行的,若确需撤CsA,应在移植专科医师的指导及严密监测随访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