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细菌性肺炎的感染及治疗的基本情况,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3月住院的118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感染部位、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率依次为21.05%,19.74%,14.47%;临床上多使用头孢哌酮(15.21%)、左氧氟沙星(20.85%)、哌拉西林(8.45%)或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老年细菌性肺炎。结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亦有较大比例;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重症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与常规治疗在死亡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重症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采用降阶梯疗法比常规疗法治疗效果好。结论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是治疗重症老年细菌性肺炎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在重症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行抗生素降阶梯治疗与常规治疗在死亡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重症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采用降阶梯疗法比常规疗法治疗效果好.结论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是治疗重症老年细菌性肺炎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联合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门诊诊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X线胸片炎症完全吸收率及细菌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联合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肺部X线征象及提高体内细菌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贫血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和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gb)水平及贫血发生率。另将老年细菌性肺炎组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CRP)、清蛋白(Alb)水平及体质指数(BMI)。分析老年细菌性肺炎组Hgb与CRP、Alb、BMI及年龄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细菌性肺炎组Hg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贫血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细菌性肺炎贫血组CRP高于老年细菌性肺炎非贫血组、而Alb、BMI低于老年细菌性肺炎非贫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肺炎组Hgb水平与CRP呈负相关(r=-0.258,P<0.05),与Alb呈正相关(r=0.263,P<0.05),与BMI、年龄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156、-0.039,P>0.05)。结论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贫血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山东大学千佛山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合并基础疾病情况、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绝大部分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其中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居首位,占65.79%(50/76);痰培养病原学检查前三位分别为为肺炎克雷伯菌(25.49%)、大肠埃希菌(12.75%)、铜绿假单胞菌(11.76%);本组最终死亡率为13.76%,死亡的患者均至少合并3种基础疾病。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宜采用降阶梯疗法并根据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美罗培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三代头孢类联合甲硝唑)(30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美罗培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有效率93.3%,细菌清除率为89.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效率60.0%,细菌清除率为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培南联合振动排痰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是有效和安全的,此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基础性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连续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痰液细菌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痰液细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1月非随机选择40例老年住院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莫西沙星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总有效率81.6%,细菌阴转率和清除率分别为85.0%及87.0%,不良反应发生率5.0%。结论莫西沙星治疗老年吸入性肺炎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科医疗实践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并与青壮年人中的特点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6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分布及临床特点,并与63例青壮年组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比较。结果老年肺炎的病原体中细菌33例(52%),支原体或衣原体6例(9.5%),病毒感染5例(7.9%),结核4例(6.3%),其他少见病原体或不明原因15例(24.3%)。而青壮年组的病原分布为:细菌43例(68%),病毒感染10例(16%),结核10例(16%)。老年组临床特点主要是基础疾病多、纳差、湿罗音和泡沫痰多见,合并用抗生素的情况显著多于青壮年组。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分布和临床特点与青壮年肺炎不同,掌握老年社区肺炎的特点有助于及时救治,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正>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是指口咽部分泌物、胃内容物或其他刺激性液体被吸入下呼吸道,吸入同时可将咽部寄植菌带入肺内,引起化学性肺炎或损伤,并产生以厌氧菌感染为主的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我国人口近年来逐渐呈现老龄化且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明显增多、加上慢性肺部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老年吸入性肺炎呈现发病率高、危重患者多、病死率高的特点。近4年来我院呼吸科不断加强肺炎知识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肺炎病原菌构成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00例肺炎患者痰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结果500例患者共分离出细菌334株,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菌株73株;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菌株265株。老年肺炎患者(>60岁)共分离出细菌258株,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分离菌株56株;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分离菌株202株,有23例患者出现≥双重病原菌感染。结论嗜血杆菌是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之一。医院获得性肺炎排首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呈上升趋势;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等,已成为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高龄、严重的基础疾病、抗生素的反复使用是引起下呼吸道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颖  孙彩霞 《安徽医药》2006,10(1):50-51
目的探讨老年人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病情况、治疗转归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1月至2004年6月56例老年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基础疾病、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药物敏感性及治疗转归。结果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占医院感染的34.3%,发病时间超过30 d者最多占44.6%(25/56),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为主。死亡率30.4%。结论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住院时间长,原有基础疾病是老年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并发吸入性肺炎大多为细菌性肺炎,针对其治疗包括:疾病基础治疗(常规内科治疗;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吸痰及灌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后期的康复治疗(半卧位鼻饲流质;中医针刺;吞咽言语治疗仪)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住的336例老年CAP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起病常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伴有多种基础疾病,肺部体征不典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不典型,痰涂片或痰液培养结果半数以上有致病菌生长,老年人CAP治疗时间长,死亡的12例均为重症肺炎。结论以上特点可能与老年人基础营养差,机体免疫力低,基础疾病诊疗不及时及细菌耐药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王亚军 《河北医药》2012,34(10):1507-1508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广义上还包括肺泡壁的肺间质炎症,强调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且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统计资料表明,CAP年发病率在12‰,略微高于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5‰~10‰.同时由于社区活动特点,加上老年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系统慢性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或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滥用抗生素等因素,直接或间接使得老年患者发病率或死亡率增高[1,2].我院对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15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136例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68例,临床期间分别采用头孢曲松治疗和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细菌清除率。结果经治疗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1.2%、70.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细菌清除分别为88.1%、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提供经验性选药依据。方法 2007-03-2009-0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住院患者,年龄〉60岁,分离出致病菌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共136例,进行致病菌的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细菌药敏检测。结果 136例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共分离出致病菌208例,其中革兰阴性细菌占74.5%(155例),革兰阳性细菌占18.3%(例),真菌占7.2%。致病菌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耐药现象严重。结论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呈多重耐药,必须加强防治措施,并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细菌性肺炎临床用药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108例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临床上多使用乳酸环丙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或联用其他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其次为氯唑西林、头孢曲松、硫酸依替米星、头孢噻肟钠、阿莫西林/舒巴坦、克林霉素、青霉素。结论:应重视细菌培养,针对有效的病原菌用药,以控制和预防耐药的发生,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婴幼儿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方法110例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70例,非细菌性肺炎40例,检测治疗前、治疗3 d后PCT、CRP水平变化。结果细菌性肺炎组PCT及CRP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治疗3 d后PC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RP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作为细菌感染指标,灵敏性高,对细菌性肺炎有早期诊断价值,且对治疗效果监测优于CR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