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探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基因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37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86.5%(32/37)和21.6%(8/37)。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论:P-gp、GST-π和TopoII在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多药耐药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黏液表皮样癌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胆囊癌与胆管癌多药耐药类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类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胆囊癌和胆管癌化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26例胆囊癌和28例胆管癌组织的p-gp,GST-π,TopoⅡ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TopoⅡα蛋白在胆囊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69.2%,76.9%,而在胆管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85.7%,57.1%,差异元显著性(P>0.05).P-gp和GST-π蛋白在分化高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高,TopoⅡa则在分化低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高,P-gp和GST-π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胆囊癌和胆管癌的化疗耐药机制类似,P-gp,GST-π,TopoⅡα均参与其化疗耐药形成过程,当癌组织P-gp和GST-π蛋白低表达,TopoⅡα蛋白高表达,选择敏感的药物能达到更好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P-gP、GST-π、TopoⅡ在97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gp、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P-gp、GST-π在中高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腺癌,有显著意义(P<0.05),TopoⅡ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腺癌,有显著意义(P<0.05).P-gp、GST-π、TopoⅡ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黏液癌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在黏液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腺癌(P<0.05).P-gp、GST-π、TopoⅡ在肿瘤浸润程度上无显著差别(P>0.05).P-gp、GST-π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意义(P<0.05);TopoⅡ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gp、GST-π、TopoⅡ均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检测P-gp、GST-π、TopoⅡ对于胃癌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组织中P53、P-gp等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53、多药耐药基因(mu ltidrug resistance gene1,MDR1)及其编码产物P-糖蛋白(p-glycoprote in,P-gp)、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 prote in,LR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 ione S-transferase,GST-π)、拓扑异构酶(topoisom eraseⅡ,Topo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53、MDR1、LRP、GST-π、TopoⅡ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66例标本中,P53、MDR1、LRP、GST-π、TopoⅡ基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43/66)、97.0%(64/66)、84.8%(56/66)、60.6%(40/66)、37.9%(25/66)。食管癌不同组织学分级的TOPOⅡ表达率不同,高分化的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者,但不具显著性差异(P=0.05)。LRP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浸润深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gp的阳性表达率在溃疡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类型,有显著性差异,P=0.003。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53、MDR1、LRP、GST-π、TopoⅡ基因存在高表达;肿瘤组织分化越高,TopoⅡ表达率越高;肿瘤浸润越深,LRP阳性表达率越高。这些检测对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可起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P-gp、GST-π及Topo Ⅱ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乳腺癌检测P-gp、GST-π及TopoⅡ蛋白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表达率分别为37.1%、66.7%和55.0%.P-gp、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阳性率越高.P-gp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存在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高.结论化疗前检测P-gp、GST-π及TopoⅡ的耐药基因蛋白,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指导化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和TopoⅡ表达.结果:58例治疗前NSCLC中P-gp、MRP、LRP、GST-π和TopoⅡ阳性率分别为96.55%,67.24%,75.86%,65.52%,98.28%,并有部分共表达.癌旁正常肺组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在TNM各分期中P-gp、MRP、LRP、GST-π和TopoⅡ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腺癌组与鳞癌组,MRP、LRP、GST-π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gp、TopoⅡ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MRP、LRP、P-gp、GST-π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1.662,P<0.001);低分化腺癌、鳞癌与中、高分化腺癌、鳞癌P-gp、MRP、LRP、GST-π和TopoⅡ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耐药为一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肺腺癌原发的多药耐药机率较肺鳞癌高,联合检测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多药耐药基因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基因MDR1/P-gp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EnVision法)检测3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其中高分化组21例、低分化组各15例)以及1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MDR1/P-gp的表达。结果MDR1/P-gp在粘液表皮样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阳性部位主要见于细胞膜。高分化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和正常涎腺组织MDR1/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0%(17/21)、73.3%(11/15)和26.7%(4/15),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DR1/P-gp是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多药耐药产生的重要细胞机制,检测MDR1/P-gp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分化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DNA拓扑异构酶(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P-gp、GST-π、TopoⅡ在97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浸润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P-gp、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TopoⅡ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P-gp、GST-π在中高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腺癌,有显著意义(P〈0.05),TopoⅡ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腺癌,有显著意义(P〈0.05)。P-gp、GST-π、TopoⅡ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与黏液癌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在黏液癌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腺癌(P〈0.05)。P-gp、GST-π、TopoⅡ在肿瘤浸润程度上无显著差别(P〉0.05)。P-gp、GST-π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有显著意义(P〈0.05);TopoⅡ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gp、GST-π、TopoⅡ均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无关,与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检测P-gp、GST-π、TopoⅡ对于胃癌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TopoⅡα、GST-π、P-gp在卵巢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对化疗反应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opoⅡα、GST-π、MDR-1/P-gp在8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化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RNA干扰封闭GST-π、MDR-1/P-gp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检测其逆转细胞耐药的可能性。结果 TopoⅡα阴性和阳性患者的化疗反应无差异。GST-π阴性患者的化疗疗效显著优于阳性者(P=0.009);P-gp阴性患者也较阳性者疗效好,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尽管Log-rank test显示GST-π或P-gp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相应指标阳性患者,但Cox分析并未指示两者为独立预后因素(P=0.682;P=0.101)。根据GST-π、P-gp的共同表达情况进一步分组分析显示,两者共同阴性的患者化疗有效率100%、85.7%生存至末次随访,GST-π、P-gp共同阴性预示较好的化疗反应及预后(P=0.012;P=0.000)。体外实验显示,卵巢癌耐药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度降低,同时GST-π、MDR-1/P-gp mRNA表达增高。结论 GST-π及MDR-1/P-gp在卵巢癌耐药中具重要作用,GST-π或P-gp单独预测化疗反应及预后的效用有限,联合检测可提供较高临床价值,封闭两者表达可一定程度逆转卵巢癌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进行顺铂(DDP)和DDP+5-氟尿嘧啶(5-FU)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两种化疗方案的体外有效率。同时检测其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探讨DDP和DDP+5-FU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采用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ATP-TCA)对DDP和DDP+5-FU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的表达,并分析DDP和DDP+5-FU的体外药敏与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TS表达的关系。结果 35例标本均进行药敏试验,DDP的体外有效率为37.14%,与DDP+5-FU的5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均不为DDP、DDP+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因素(P> 0.05)。P-gp、GST-π、TopoⅡ、T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4%(20/35)、51.43%(18/35)、71.43%(25/35)、57.14%(20/35)。GST-π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2);TS蛋白阳性表达是宫颈鳞状细胞癌对DDP+5-FU耐药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宫颈鳞状细胞癌ATP-TCA法检测DDP+5-FU与单药DDP相比,体外有效率无显著差异。GST-π、TS蛋白阳性表达可用于临床宫颈癌患者对DDP、5-FU化疗耐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耐药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表达的比例,同时探讨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近期、远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FIGO分期Ⅱb期及以上并采用单一同步放化疗方法治疗的宫颈癌患者共68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其治疗前的活检标本石蜡切片进行P-gp、GST-π和TopoⅡ蛋白的检测,并探讨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同步放化疗近期、远期疗效的关系。[结果]68例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率为20.6%、GST-π的阳性表达率为88.2%、TopoⅡ的阴性表达率为64.7%。统计学分析显示: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明显相关,与患者的近期疗效无明显相关,与患者的远期疗效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存在原发性的多药耐药机制,多药耐药的存在会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和p53 bcl-2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蛋白和p53、bcl-2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73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p53和bcl-2表达.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P-gp、LRP、MRP LRP、P-gp p53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腺癌组MRP、LRP、MRP LRP、MRP LRP GST-π、MRP LRP P-gp GST-π蛋白阳性表达高于鳞状细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P<0.05),MRP GST-π共表达者高于鳞状细胞癌组(P<0.01),P-gp-p53共表达者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低于鳞状细胞癌组、小细胞肺癌组(P<0.05).鳞状细胞癌组P-gp、P-gp p53、P-gp bcl-2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组(P<0.05).P-gp与p53、bcl-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p53与bcl-2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MRP与GST-π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癌耐药为一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gp、LRP、MRP、GST-π、p53、bcl-2表达及其共表达可作为监测肺癌细胞原发性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44.68%和9.09%,P<0.05;在癌细胞中主要为胞质内表达,染色深,而在正常涎腺组织则主要为细胞膜表达,染色浅或阴性。Ezrin的表达强度与有无神经受侵、有无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Ezrin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0%和100.00%,10年累及生存率分别为27.83%和95.00%,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差,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侵袭性、复发和转移性有关,且Ezrin阳性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TopoⅡ)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5例胃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5例胃癌组织中,P-gp阳性表达71例(56.8%),GST-π阳性表达78例(62.4%),TopoⅡ阳性表达108例。结论 联合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对制定胃癌化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gp、GST-π、TopoⅡ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P-gp、GST-π、TopoⅡ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表达率分别为58.02%和72.84%,P-gp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癌肿浸润深度有关(P<0.05).GST-π的高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TopoⅡ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降低,表达率为61.73%,TopoⅡ的表达降低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着P-gp、GST-π、TopoⅡ表达水平的变化,临床检测P-gp、GST-π、TopoⅡ对食管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 P-gp、GST-π和TopoⅡ的阳性率分别为34.1%(14/41)、53.7%(22/41)和31.7%(13/41),P-gp表达只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GST-π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结论 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胃癌的主要的生物学行为无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筛选及化疗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nsferase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Ⅱ,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在84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P-gp、GST-π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1.4%(60/84)和75.0%(63/84),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8/20和11/20),X^2值分别为6.91和3.14,P均〈0.05;P-gp表达强度与临床分期相关,高分期P-gp表达(86.7%、39/45)较低分期(65.5%、19/29)高,X^2=5.28,P〈0.05;TopoⅡ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5.3%(38/84),低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5%(13/20),X^2=0.382,P〉0.05;高、中和低分化腺癌P-gp(87.5%、80.7%和54.5%)和GST-π(87.5%、82.5%和54.5%)的表达率由高到低;TopoⅡ的表达率由低到高(37.5%、45.6%和63.6%)。淋巴结转移组P-gp和GST-π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P-gp、GST-π和TopoⅡ均在大肠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gp、GST-π和TopoⅡ对于大肠癌化疗方案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肿瘤蛋白P53、凋亡抑制蛋白livin、谷胱甘肽转移酶-π(GST-π)和Ⅱ型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Ⅱ)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取其上皮性癌变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复发情况分为化疗敏感组和化疗耐药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耐药蛋白P53、livin、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化疗敏感组P53、livin和GST-π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化疗耐药组(P﹤0.01),而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化疗耐药组(P﹤0.05);化疗敏感组5年累积生存率(58.3%)高于化疗耐药组(12.5%,P﹤0.05).临床分期和化疗敏感程度是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53、livin、GST-π和TopoⅡ可以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效果的预测指标,根据其表达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MRP、GST-π、TopoⅡα和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Yu DQ  Yi YF 《癌症》2003,22(5):496-499
背景与目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protein,MRP)、肺耐药蛋白(lungresistanceprotein,LRP)、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Ⅱα,TopoⅡα)均在多药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目前国内外报道极少。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MRP、GST-π、TopoⅡα、LR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RP、GST-π、TopoⅡα、LRP在90例胃癌标本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它们表达的意义。结果:(1)MRP、GST-π、TopoⅡα、LR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91.1%、74.4%和87.7%,均高于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P<0.05)。(2)MRP、GST-π、LRP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均高于低分化腺癌,而TopoⅡα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腺癌(P<0.05);此四者的表达情况在不同浸润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MRP、GST-π、TopoⅡα、LRP两两间均无相关性。结论:MRP、GST-π、TopoⅡα和LRP均在胃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而与肿瘤浸润程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gp170、GST-π和Topo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10例肝硬化组织中p-gp170、GST-π和TopoⅡ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组织病理参数及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的p-gp170、GST-π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TopoⅡ蛋白的表达与癌栓关系密切(P〈0.05)。肝癌组织中p-gp170+GST-π的阳性表达率高于p-gp170+GST-π+TopoⅡ、p-gp170+TopoⅡ、GST-π+TopoⅡ的阳性表达率(P〈0.05)。TopoⅡ阳性表达者的2 a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p-gp170、GST-π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肝癌组织恶变的标志物;TopoⅡ与肝癌的浸润转移及生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