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秋亚 《甘肃医药》2014,33(3):214-215
目的: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证,分析献血人群,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无偿献血工作途径,有针对性的招募献血者,保证临床用血需求.方法:对2004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所有在本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的登记表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自2004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无偿献血的献血总人数17084人,按民族分类汉族占无偿献血比例的56.24%;男性多于女性;按年龄分18~40岁占到无偿献血比例的83.77%;按职业结构自由职业者占29.31%,其次是学生占26.7%,公务员14.29%,其余各职业均不到10%.结论:军人、国家公务员、医务人员、公司职员、少数民族农牧业人群献血比例较低,下一步血源招募要以这部分人群为侧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调整配套政策,完善服务,挖掘其无偿献血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本州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与血液检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为持续有效地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海西州中心血站街头和站内采血点参加无偿献血的样本,结合血站局域网络查询献血者详细资料及无偿献血者登记表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海西州无偿献血者当中男、女性别比为2.57∶1;(21~30)、(31~40)、(41~50)岁三个年龄段献血人群比例92.54%;高中(中专)献血比例最高,占献血者总数的38%,工人献血比例在各职业中最高,达9.32%;人群分布状况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的献血合格率差别不大。结论:海西州无偿献血人群存在性别差异,(21~50)岁年龄段,初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军人、公务员、医务人员、教师等是献血的低危人群,应成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海东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情况,以便为今后开展献血志愿者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8年—2012年12月登记的18岁~60岁献血员资料,从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008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段人口(25~34)岁、(35~44)岁占主导地位。献血人群文化程度在中学/中专文化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为58.8%,其次是大专和本科人群。多次献血者所占比例较高,而年均增长率也是多次献血者显著高于初次献血者。结论:5年来海东市无偿献血人群数量增长显著,结构已逐渐趋于合理,多次献血人群比例较高,今后还需加强对青年人群的宣传、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林芝市中心血站自建站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推动本市无偿献血可持续健康发展及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林芝市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信息进行分析。结果3154名无偿献血者年龄在18~55岁,其中以18~27岁比例最高,占53.93%;男性献血比例高于女性;汉族在无偿献血者中所占的比例为80.44%,藏族无偿献血者所占的比例为12.90%;重复献血者比例为23.72%。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能使林芝市无偿献血的队伍不断壮大,保障无偿献血工作有效发展,确保临床用血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庆市荣昌县3年来的无偿献血情况,为本县无偿献血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3年来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本县无偿献血者为13 340人次,其中18~45周岁献血者占总献血人数90%以上;无偿献血者男女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偿献血者职业构成以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大中专院校学生为主,占96%,农民占献血人数的4%.结论 本县是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农业县,在农村招募无偿献血者大有潜力,只要加强宣传力度,调整配套政策,方便农民献血,做好献血后的服务工作,完全可以实现在乡村无偿献血者招募工作的飞跃,把无偿献血工作向农村推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梧州市献血者的各项指标,更好地制定合理有效的宣传招募策略,使更多的低危献血者参与到无偿献血公益活动中,确保充足与安全的血源,并推动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方法统计分析梧州市2009~2010年期间68 263人次献血者的登记信息及血液检测记录,分别对献血者参加献血的方式、献血地点、年龄、性别以及职业等特性与血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8~30岁年龄段的女性学生、医务人员、军人以及团体献血者为低危人群,而无偿献血的主力人群主要集中在男性的农民及社会其他职业者,但此群体的献血合格率均比其他人群低。结论今后我市无偿献血的招募策略,应在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对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外,还应持续加大对团体献血组织、无偿献血的主力群体在健康献血、良好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保定地区近3年来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为建立相应的献血招募措施,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年—2015年无偿献血者204502人次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保定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的主力是31岁~40岁男性,18岁~30岁人群献血比率较低.结论 18岁~30岁人群献血潜力有待开发,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工作,制定相应的献血招募政策.  相似文献   

8.
1 招募目的 招募足够的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保证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 招募范围 适用于自愿无偿的低危人群的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献血服务工作. 3 招募理念 负责无偿献血理念宣传、献血知识普及、献血者动员、招募和组织工作以及应急献血队伍的建立,确保献血者教育、动员和招募工作的实效性,招募和保留最安全的献血者,鼓励自愿定期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全面统计我市2年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比例,为建立相应的献血招募对策、扩大无偿献血队伍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07年—2008年自愿无偿献血18810人次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阜新市无偿献血人群男女之比为1.99∶1,职业以自由职业人员为主,军人、公务员、农民献血比例较低,年龄以40岁以下为主,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下居多。结论阜新市无偿献血人群仍以自由职业人员为主,军人、公务员、农民献血比例较低。文化程度与献血比例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定西市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状况。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参加无偿献血的93496位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组织方式四个方面。结果: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年龄以21至30岁献血居多,职业以其它即自由职业者为主要献血人群,献血方式以个人自愿献血、团体献血和互助献血为主。结论:针对不同献血人群,着力招募更多献血者,满足当地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无偿献血宣传适宜的目标人群,采取有效方式,使本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方法:选取本市2012年下半年参加献血者24 641例,对其进行年龄、性别、血型、职业等的分类统计。结果:自由职业者53.44%、工人12.11%、农民3.48%、教师6.36%、事业文员0.36%、军人0.32%、公司职员5.55%、医务人员5.06%、公务员7.17%、学生1.66%、其他4.49%,团体献血比例达到20%,而且献血者和年龄、文化程度、捐献次数、血型都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针对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城乡进行无偿献血宣传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团体无偿献血现状及影响团体无偿献血者献血的行为,提出针对团体无偿献血者的招募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于2011年9月向2011年8月份乌市团体无偿献血823人(已献血)发放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823人随机分成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干预三组及对照组。3个干预组分别给予电话干预、短信干预、贺卡干预,干预1a,于2012年3~7月对干预组再次发放问卷,调查再次献血情况。结果乌鲁木齐市团体无偿献血者,有13个民族参与团体无偿献血,平均年龄35.91岁,26~45岁为主要人群(78.76%);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汉族献血者比例最高(76.02%),少数民族献血者比例为23.98%;大专及本科学历比例最高(73.04%);职业以公务员献血比例最高(54.40%);干预措施能够影响团体无偿献血者的献血行为、献血知识了解情况、献血感受和献血意愿,以电话干预较为显著。结论今后在招募团体无偿献血者时,建议以电话干预方式与团体无偿献血者保持长期联系。  相似文献   

13.
练新飞  黄永梅  杨宁丽 《吉林医学》2012,33(20):4332-4334
目的:分析增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与血液检测结果情况,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人群,提高血液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增城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献血人群其血液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评价不同献血人群与血液检测阳性率的关系。结果:①不同年龄组其血液检测总阳性率及传染病标志物检测阳性率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其阳性率增加,18~30岁组阳性率最低;②男性阳性率比女性高;③不同职业阳性率不同,其中农民血液检测阳性率最高;④大专以上文化献血者阳性检测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者,小学文化献血者阳性率最高。结论:18~30岁献血者、学生和军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是增城地区招募固定献血者的主要对象,为加强献血者招募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血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6-2011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构成特点,为今后东莞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06-2011年无偿献血人群一般情况及献血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无偿献血共396984人次,献血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8:1;献血者文化程度多为初、高中,分别占总人数36.52%及27.01%;献血者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者最多,占22%。2007-2011年每年2月献血人次为当年最低。固定献血者具有男性献血者多、捐献血小板者多、单次献血量较大、检验合格率高的人群特征。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是工人,应加强对非工人人群(如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的无偿献血宣传,鼓励更多的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32784人份不同职业、性别、血型、年龄组、文化层次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与指令性献血者的献血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所占比例,达到科学有效地征召定期无偿献血者、建立应急献血队伍、落实献血预案、实现计划采供血、保证临床及时、足量、安全用血的目的.方法:分类统计不同职业、性别和ABO血型以及各年龄组、不同文化层次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次数,找出本市定期无偿献血人群在于哪个阶层、什么年龄段、献血与性别、血型、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职业的顺位是,自愿无偿献血:学生>工人>市民>干部>农民>其他;指令性献血:25岁前,工人>学生>干部>教师>军人>其他;26岁以上,工人>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警察>其他;年龄组的顺位是,自愿无偿献血:21~25岁>1 8~20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指令性献血:31~35岁>26~30岁>35~40岁>21~25岁>41~45岁>18~20岁;学历的顺位是,自愿、指令性献血1~3次:中专>大学>初中;4次以上:献血者的学历顺位是,大学>中专>初中.ABO血型顺位是,自愿献血O>B>A>AB;指令性献血B>O>A>AB;结论:18~40岁人群中参与自愿无偿献血的人数较多,建立定期无偿献血队伍应在这两组年龄段选择;25岁前以大中专在校学生自愿无偿献血为主,建立应急血源基地应考虑此年龄组;自愿无偿献血和指令性献血队伍,男性多于女性2.3倍;女性41岁以上、男性46岁以上的人群很少参与自愿献血.A型血人群,自愿和指令性献血均低于包头地区血型分布比例,不同的是,自愿无偿献血者B型(31.37%)低于指令性献血(33.96%),自愿无偿献血者O型(33.34%)高于指令性献血(31.31%),自愿无偿献血AB型(10.10%)高于指令性献血(9.58%).征召A型定期无偿献血者比较困难;加强对农民的献血知识宣传,可以迅速壮大农民自愿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6.
张萍 《中国乡村医生》2023,(26):161-163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人群流失原因,制定相应的招募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山东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情况,并通过血站管理系统随机抽取流失献血者1 000例,调查献血者流失原因。结果:2018—2022年采血总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2021、2022年初次献血者占比低于2020年,2022年初次献血者占比低于2018年;2021、2022年重复献血、固定献血者占比高于2020年,2022年重复献血、固定献血者占比高于2018年;2022年回归献血者占比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者流失原因主要为交通、时间不便、忘记献血、身体状况不宜献血、离开本市、产生过献血反应、家人反对、献血服务不满意、献血检测不合格、用血不便利。结论:2018—2022年采血总人数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固定献血者的比例相对偏低。无偿献血工作中应针对流失原因制定改进策略,针对流失人群制定招募计划,构建固定的无偿献血团队,保证血源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17.
钟展华  古贤请  温丽芬 《吉林医学》2012,33(13):2785-2787
目的:了解惠州市无偿献血者的地区、年龄和血型的分布情况,为无偿献血的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血站信息系统数据库工具plsqlde和身份证归属地分布规律,统计2007年~2011年惠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群的地区、年龄和血型分布情况。结果:2007年~2010年惠州市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分布特点:①非惠州籍的献血者比率为84.11%;②献血人群男性献血的比例是女性的2倍多;③30岁以下的献血者比例为70.81%;④广东籍O型献血者比非广东籍献血者O型的比例高。结论:为了解决惠州地区血液供应的偏型问题,未来可以在动员广东籍人士献血上多做功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131-137
目的分析衡阳市2012~2016年无偿献血情况,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衡阳市无偿献全血的登记表数据。分别对献血者一次性献血量、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构成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自2012年来,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年轻人、不明职业者和高中及大学学生是献血的主力军。一次性献血400 mL比例偏低。结论应针对女性、年龄大于4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农民、大学新生等人群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以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量由300 mL向400 mL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近4年的无偿献血现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无偿献血宣传。方法:对南通市通州区2009年1月-2012年12月的33623人次无偿献血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本区的人口献血率平均为6.35%。人均献血量平均为2.28mL,献血人次及献血量的增长不均衡,平均为9.63%,8.65%;机采血小板人次及量的增长平均为2.43%、12.44%。一次献300mL、400mL的比例平均为62.39%、34.61%,一次献机采2U、1U的比例平均为58.94%、41.06%,男性献血者高于女性献血者,男、女献血者比例为1.25:1。献血者中个体经营者及工人占比例前两位,分别为26.82%、22.94%,35-44岁年龄段献血所占比例较大,达34.35%。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提高人口献血比例和人均献血量,18-34岁人群的无偿献血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机采血小板适宜人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红艳  刘雪莲 《当代医学》2011,17(31):80-81
目的掌握成分献血招募技巧,正确识别目标人群,提高成分献血招募的成功率,选择最适合捐献成分血液的人群,建立一支优质、稳定的成分献血队伍。方法取2005~2010年来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资料2331份,通过对献血者的年龄、职业的比较和分析,对比献血者在成分献血过程中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结果分析出男性在献血前、中、后出现献血反应、献血不畅的情况均少于女性,其生理及心理素质也明显强于女性。献血者年龄以26~45岁居多,职业以时间较为灵活的个体经营者和工人比例较高。结论成分献血受捐献场地、献血者自身条件的限制,为建立一支召回率高、稳定强的献血队伍,成分献血的最佳适宜的人群应为26~45岁的青壮年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