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Dickkopf(DKK)-1对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及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取大鼠主动脉贴块培养VSMC,不同浓度外源DKK-1分别作用于VSMC,然后采用cck8和transwell试验分别检测DKK-1对大鼠VSM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RT-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用于检测VSMC去分化表型标志基因骨桥蛋白(OPN)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外源性DKK-1干预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DKK-1浓度增大,细胞增殖率降低,迁移能力减低;还可使VSMC发生表型转化,而在这个过程中OP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外源DKK-1能抑制大鼠VSMC增殖、迁移能力,并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此外,还可使VSMC从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2(Ang-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探讨3者的表达与胰腺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及3者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0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中Ang-2、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Ang-2、MMP-9及TIM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67·5%及47·5%,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结论Ang-2、MMP-9在胰腺癌的侵袭与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互相诱导或是协同效应,其共位表达可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TIMP-1的表达随胰腺癌浸润深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Dickkopf-1(DKK-1)自身抗体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RT-PCR方法获得DKK-1 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DKK-1,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蛋白,SDS 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鉴定,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38名键康志愿者和9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 DKK-1自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DKK-1自身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为34.0%,特异性为84.2%;DKK-1自身抗体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无远处转移存在相关性(P=0.006);DKK-1自身抗体和肿瘤标志物痛胚抗原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胚抗原与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细胞角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细胞癌抗原进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论 该研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0a(+)/DKK 1.并建立检测DKK-1自身抗体的ELISA方法.DKK-1自身抗体可能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中一种有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肝脏》2018,(10)
正Dickkopf(DKK)蛋白家族共有DKK-1、DKK-2、DKK-3、DKK4及一个独特的DKK-3相关蛋白(DKKL1/SGY-1)5个成员,且均为分泌性糖蛋白。DKK-1,DKK-2和DKK4的分子量在25kDr和29kDr之间,DKK-3的分子量为38kDr,除SGY-1外,其他家族成员在结构上均含有一个N端信号肽和两个保守的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CRD),即Cys1和Cys2,但这些成  相似文献   

5.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 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Tiam1)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细胞系中表达,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4],但Tiam1与胰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检测Tiam1在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类肝素酶(heparanase 1,Hpal)表达与胰腺癌侵袭性、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胰腺癌患者痛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Hpal表达,并统计分析Hpal表达与胰腺癌侵袭性、临床病理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pal在胰腺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9%(24/37)、56.8%(21/37)和10.8%(4/37).胰腺癌组织中Hpal表达与胰腺癌TNM分期、侵及神经和血管情况、包膜完整情况以及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Hpal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al表达与胰腺癌的侵袭性、局部浸润、临床分期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胰腺癌Hpal过表达可促进胰腺癌浸润生长与转移,其表达对评价胰腺癌预后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锌指蛋白2(HZF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收集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标本,应用RT-PCR检测锌指蛋白基因HZF2 mRNA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ZF2 mRNA表达值平均为143.1±12.2,较相应癌旁组织表达值82.2±7.6高1.40~2.34倍(P<0.01)。HZF2 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结论锌指蛋白2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DKK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ikkopf-1(DKK1)对食管癌细胞周期、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DKK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对DKK1在细胞中的分布进行定位分析;应用Western blot检测食管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食管组织和4株食管癌细胞系中DKK1蛋白表达水平.通过构建过表达DKK1的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Ⅰ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在人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AT1的表达。结果AT1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13.3%(4/3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表达强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AT1对维持人胰腺癌的生长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性AT1拮抗剂对胰腺癌可能是一种有用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肝细胞癌中DJ-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DJ-1基因与肝细胞癌的侵袭与转移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癌组织中DJ-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58.7%(27/46),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1%(18/46)和34.8%(16/46)],χ2=8.587,P<0.05;且DJ-1基因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水平、HBsAg、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χ2=7.846,P<0.05).结论 DJ-1基因在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GSK3β、CXCR4、MMP-2在人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索三者与胰腺癌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人胰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GSK3β、CXCR4、MMP-2的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胰腺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SK3β、CXCR4、MMP-2 mRNA的表达。结果 GSK3β、CXCR4、MMP-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胰腺癌患者癌组织中GSK3β、CXCR4、MMP-2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并且三者在癌组织阳性表达均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GSK3β、CXCR4、MMP-2三者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都和胰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锌指蛋白2(HZF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 收集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标本,应用RT-PCR检测锌指蛋白基因HZF2 mRNA的表达,并分析该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HZF2 mRNA表达值平均为143.1±12.2,较相应癌旁组织表达值82.2±7.6高1.40~2.34倍(P<0.01).HZF2 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锌指蛋白2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在人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AT1的表达.结果 AT1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7%(17/30)、13.3%(4/3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表达强度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AT1对维持人胰腺癌的生长发挥重要作用,选择性AT1拮抗剂对胰腺癌可能是一种有用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负性调控因子p2 7kip1,视网膜母细胞瘤 (Rb)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 NA)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 ,对 32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2 7kip1、Rb蛋白和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 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 5 6 2 5 %,显著低于癌旁胰腺组织 (84 37%) (P <0 0 5 ) ,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Rb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 5 0 0 0 %,显著低于癌旁胰腺组织 (78 13%) (P <0 0 5 ) ;PCNA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 71 87%,显著高于癌旁胰腺组织 (4 3 75 %) (P <0 0 5 ) ,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 <0 .0 5 )。结论 p2 7kip1、Rb基因蛋白和PCNA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周颖  王东  李兆申 《胃肠病学》2011,16(1):7-10
背景:Dickkopf-1(DKK-1)是一种分泌性蛋白,作为Wnt信号通路拮抗剂,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的:检测胰腺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EUS—FNA)标本中的DKK-1表达情况,评价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1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EUS—FNA标本,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KK-1蛋白表达,并与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和最终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1例患者中24例最终诊断为胰腺癌,7例最终诊断为良性病变。胰腺癌EUS-FNA标本中DKK-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0.8%.良性病变则不表达DKK-1蛋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US-FNA标本细胞学和组织学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83%和37.5%.特异性均为85.7%.两者如与DKK-1检测联合,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提高至87.5%和100%。结论:胰腺EUS-FNA标本细胞学、组织学检查与DKK-1检测联合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胰腺癌及胰腺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于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66例及癌旁组织标本113例,行免疫组化检查,分别检测标本中PARP-1及caspase-3的表达。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6例胰腺癌标本中53例有不同程度PARP-1表达,阳性率为80.3%;113例癌旁组织中有39例PARP-1表达,阳性率为34.5%;PARP-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79,P0.01)。在中分化(18/25,72.0%)和低分化(10/14,71.4%)的胰腺癌组织中PARP-1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高分化(3/14,21.4%)肿瘤组织,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P0.01)。66例胰腺癌标本中47例有不同程度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71.2%;113例癌旁组织中有71例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62.8%。高分化(11/18,61.1%)的胰腺癌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中分化(4/20,20.0%)和低分化(0/9,0)肿瘤组织,三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44,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PAR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强阳性率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caspase-3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癌旁组织相似,其强阳性率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ARP-1、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BRMS1)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恶性肿瘤转移的作用,淋巴结转移和(或)远端血道转移患者BRMS1多呈低表达或失表达,且与这些恶性肿瘤预后密切相关[1-3].近年研究证实,乙酰肝素酶(HPA)表达水平与多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表达者癌细胞侵袭潜能力强、易发生转移且预后差.本研究检测了慢性肝病肝组织、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BRMS1和HP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胰腺癌患者组织及胰腺癌细胞系中microRNA-144-3p(miR-144-3p)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3对手术切除的胰腺癌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临床标本与4种人胰腺癌细胞系中miR-144-3p的表达;应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miR-144-3p模拟物(mimic)及阴性对照(mimic NC)后胰腺癌细胞PANC-1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数据库预测miR-144-3p的靶基因,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iR-144-3p对E26转录因子-1(E26 transformation specific-1,ETS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胰腺癌组织miR-144-3p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胰腺癌细胞系miR-144-3p的表达较正常胰腺细胞明显降低(P0.05)。划痕实验显示,mimic组划痕愈合速度明显慢于mimic NC组。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显示,mimic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较mimic NC组明显减弱(P0.05)。过表达miR-144-3p抑制ETS1的蛋白水平。结论 miR-144-3p在胰腺癌组织和胰腺癌细胞系中均呈低表达,上调miR-144-3p可能通过靶向抑制ETS1减弱胰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互间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ACE2与ACE mRNA在14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边缘>5 cm)中的表达及两者的关联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CE2与ACE蛋白在92例胰腺癌患者的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两者表达的关联性及ACE2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CE2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ACE mRNA在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ACE2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8%(21/92),显著低于癌旁胰腺组织[57.6%(53/92),P<0.05];ACE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5.9%(79/92)]则显著高于癌旁胰腺组织[44.6%(41/92),P<0.05]。胰腺癌组织中ACE2表达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与ACE表达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416和-0.475,P值均<0.05)。胰腺癌组织中ACE2蛋白的表达与胰腺癌的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ACE2在胰腺癌中表达下调及ACE2与ACE表达比例失衡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Dickkopf-1(DKK1)是Wnt信号通路的一种拮抗剂,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DKK1在不同肿瘤中组织学和血清学的表达水平不同,说明其对于不同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也不完全相同.近年来有较多DKK1与消化系肿瘤的相关研究报道,我们通过学习相关文献,发现DKK1在消化系不同肿瘤中的表现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