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对胆总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胆总管囊肿的病人先进行上腹部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CT检查后第二天进行MRCP检查,于CT检查后第三天进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胆道造影,将CT胆道造影及MRCP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准确地做出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利用SSD及MIP重建的方法,囊肿与胆总管之间的关系被清楚地显示出来,并且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有无及其扩张程度,其结果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螺旋CT胆道造影及MRCP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准确的方法用于胆总管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在静脉输入胆道造影剂Biliscopin后,42个病人进行了上腹部螺旋CT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胆道系统正常、正常变异及部分病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与两天之内进行的ERCP进行比较。结果: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准确地诊断胆道系统所有的正常、正常变异及所有的胆道梗阻、胆道结石,但在胆道结石的定量诊断方面有2(2/6)个病人的结石数量被低估;一个病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仅诊断出胆总管结石而未能诊断出胆囊癌,但轴位图象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胆囊癌。模拟内窥镜方式可以更加直观地显示病变。结论:三维螺旋CT胆道造影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胆道系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诊断学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MR、CT等新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 ,梗阻性黄疸的检查更趋完善和直观。现就其新发展 ,梗阻性黄疸的新技术研究作一简要叙述。1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检查方法70年代以前胆道系统检查主要依靠胃肠造影、口服胆囊造影及静脉胆道造影 ,其发展缓慢 ,胆道梗阻病变诊断的准确率较低。 70年代后期超声、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CT相继应用于临床 ,胆道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均有所提高。 90年代随着螺旋CT、MR等在临床广泛应用 ,胆系检查方法得到迅猛发展 ,近年来出现无X线辐射、无创伤性的MRCP及MRVE ,使得胆道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造影剂的使用量对3D螺旋CT胆道造影中胆道树显影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为了评价造影剂的使用量对胆道树显影的影响,42个病人进行了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男20人,女22人,40~84岁,平均年龄65岁)。只有血清肌酐低于1-3mg/dl,并且对碘造影剂无过敏反应的病人才被包括入本研究中。这些病人被随机分为二组,使用50ml造影剂的病人被列为第一组(n=22),使用100ml造影剂的病人被列为第二组(n=20)。螺旋CT胆道造影:使用的CT机器为Lemaga螺旋CT扫描机,扫描时…  相似文献   

5.
大动脉病变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王培军①朱文江田建明吕桃珍左长京王敏杰杨继金薛宏范月兰笔者对34例大动脉病变的螺旋CT血管造影(SCTA)检查技术及其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大动脉病变SCTA的合理检查技术,并评价其应用价值,以便为临床合理选择SCT...  相似文献   

6.
螺旋CT胆系成像诊断胆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SCTC)诊断胆道疾病的价值。方法:胆道梗阻及胆囊病变28例。用30%胆影葡胺40 ̄6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中,缓慢滴注延尺25分钟,行螺旋CT扫描并作三维成像。  相似文献   

7.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诊断脑动脉瘤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Plus4Power型螺旋CT机对20例颅内动态瘤支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将其结果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片及开颅夹闭动脉瘤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脑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并与手术所见相吻合。结论: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胆道造影诊断肝内及肝外主胆管结石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诊断试验的方法,对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的40例螺旋CT胆道造影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螺旋CT胆道造影诊断肝胆管结石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达到90%以上,明显优于B超。结论:螺旋CT胆道造影诊断肝胆管结石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基本与ERCP相近,该技术拓展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时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素兰  谢静等 《现代护理》2002,8(5):408-408
CT检查时的造影增强技术,是一项已被公认的标准CT检查技术,螺旋CT及高压注射器的应用,使CT增强方法和影像质量发生了明显变化[1]。我院1996年10月~2001年9月对 7 230例患者做螺旋 CT增强扫描,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将使用操作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仿真内镜在大肠息肉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与X 线气钡双对比造影、纤维结肠内镜和手术比较,评价CT 仿真内镜(CTVE) 对大肠息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1 例病人的螺旋CT 容积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使用Voyager 软件,处理成仿真内镜影像,观察分析。13 例做了结肠双对比造影,29 例肠镜,8 例手术。结果 CTVE 能清楚地显示大肠息肉的形态、大小、数目、准确位置和> 3m m 的息肉,对息肉的显示率优于造影。结论 CTVE 是检查大肠息肉的一种优良无创性方法,其显示大肠息肉的能力相当于纤维结肠镜,可作为肠镜的补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血管病变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像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包括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夹层动脉瘤及血管瘤。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一种有效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对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基本上可替代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12.
胆总管囊状扩张的螺旋CT胆管造影戈明媚②摘译刘小林审校胆总管囊状扩张是一种罕见的胆总管末端囊状扩大,临床上表现为胆胶痛,发作性梗阻性黄疸或反复发作的急性胰腺炎,在消化道造影,腹部超声和CT检查时,胆总管囊状扩张易被忽视。作者报告1例通过螺旋CT胆总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5例混合性中风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和血管成像,了解其螺旋CT血管造影的形态和改变。1 材料与方法本组混合性中风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1~72岁,平均61岁。在入院7天内所有病例均行第一次螺旋CT检查,部分病人行2次或2次以上螺旋CT扫描检查,2次间隔最多不超过1个月,采用SiemensPlus4Power螺旋CT扫描机行CT平扫并CT血管造影(CTA)扫描。CT平扫条件120kV,280mA,T1:1s,层厚10mm,间隔10mm,CTA扫描条件120kV,240m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胆道造影(SCTC)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临床拟诊胆系疾病患者做螺旋CT胆道造影,图像用3D最大强度投影(MIP)及表面遮盖法(SSD)后处理。结果 23例患者共有29个病变部位,与手术结果对照,SCTC对病变检查的敏感性、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率分别为93.1%、93.1%、89.6%。结论 SCTC三维立体成像能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变及周围解剖关系,有利于术前准确定位,可以作为一种准确而无创性的胆道系统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CT血管造影术及其临床应用康永军综述高鸿举审校CT血管造影术(CTangiography;CTA)是螺旋CT的一项特殊应用。临床实际表明,合理应用CTA能提供与常规血管造影相近的诊断信息,且具有扫描时间短,并发症发病率低等优势。但是,要想把CTA灵活...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少见肺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994年4月—96年10月间使用ElscintCTTwin螺旋CT肺血管造影检出并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少见肺血管病变26例进行了分析,所有病例进行了计算机三维立体重建及断面切割。结果: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出肺动脉栓塞7例,肺动脉肌纤维发育不良2例,肺段隔离症1例,肺动静脉畸形1例,特发性肺动脉扩张4例,肺动脉狭窄8例,肺动脉缺如2例,肺动脉悬吊1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肺动脉病变影像诊断方法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MPR)、曲面重建(CPR)与低场磁共振胆管胰管成像(MRCP)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胆道梗阻,并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薄层平扫及多期薄层增强扫描,同时用MRCP技术检查,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6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CP检查对胆道梗阻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定位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薄层平扫+多期薄层增强扫描结合三维胆系重建,与MRCP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100%;在定性诊断方面,对良性病变尤其是对阴性结石MRCP有更多的检出和确诊率。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率高,CT造影增强提高了胆管癌及小的胰腺肿瘤分辨率,是诊断胆道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而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更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能为胆道梗阻的诊治及术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对良恶性胆道狭窄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2例胆道狭窄患者,均采取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增强CT及B超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与B超检查对良恶性胆道狭窄的检出率,比较其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对良恶性胆道狭窄检出率92.86%(39/42)高于B超66.67%(28/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81±0.16)分,高于B超检查的(3.14±0.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联合增强CT检查可明显提高良恶性胆道狭窄检出率,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CT 仿真内镜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导航技术对胆道系统(n = 15) ,胃部(n = 15) ,结肠(n = 5) 及膀胱(n= 3) 进行了仿真内镜的临床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手术或内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仿真内镜可以无创性地清楚显示出所检查器官的内壁,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正常和异常结构,所见与手术或内镜所见大致相似。结论 螺旋CT 仿真内镜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在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集并经临床证实的克罗恩病9例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的影像进行分析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检查显示节段性肠黏膜增厚,肠壁增厚、分层形呈"靶征",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呈"梳样征"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检查可清晰的显示小肠克罗恩病的病变范围,肠腔、肠壁改变及肠腔周围改变,增强CT还能区分活动性或非活动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