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高于对照组76.3%(P<0.001);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01);两组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而安全.  相似文献   

2.
纪志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968-969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脑中风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病人应用银杏叶片治疗,设40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对照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均有差异.尤其红细胞压积(P<0.01)、全血比粘度(P<0.05)显著下降.结论银杏叶片对缺血性脑中风高粘滞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谢盛  曹聪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891-189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3.9%(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P<0.01或P<0.05);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和降低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hs-CRP水平,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制剂对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候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口服液和片剂对心脑血管疾病血瘀证候、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方法:以银杏叶片为对照,采用按中心分层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对242例受试者进行研究,观察血瘀证、血液流变学、血脂变化。结果:两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血瘀证候总有效率银杏叶口服液组95%,银杏叶片组96.1%,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都有改善(P<0.05、0.01),血脂指标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银杏叶制剂有改善血瘀证候、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调脂作用,是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常规药物并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31例,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29例相对照,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显示,ILIB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粘度降低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提示ILIB治疗老年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连续14d.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采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及血清NO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血流变学各指标和血清NO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组间除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他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中NO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全血粘度的影响. 方法 将1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6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治疗组(n=6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降纤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和神经功能改变. 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但治疗组E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后全血粘度均有一定程度降低(P均<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降低全血粘度.  相似文献   

8.
管海兵  张春和  沈斌 《吉林医学》2013,34(4):691-69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30例及对照组(单纯银杏叶注射液)26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临床病情恢复程度。结果:对比治疗前的患者全血高切、全血低切及红细胞压积,治疗两周后三者均降低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均减低,神经功能均有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大提高,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方法 对40例起病在48小时内急性脑梗死患者随 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降纤酶及普通治疗,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 <0.01).用药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力、红细胞压积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结论 降纤酶可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改善脑缺血状态,有助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寿饮对肾虚血瘀证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7例肾虚血瘀证老年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自拟方益寿饮治疗,对照组(33例)用维生素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衰老症状、血液流变学、一氧化氮(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益寿饮治疗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均有明显降低(P<0.05,P<0.01);对照组除全血粘度低切外,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变,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高(P<0.01).结论益寿饮能够明显改善肾虚血瘀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调整自由基代谢,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抑制自由基的有害性氧化作用,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ANP、ET的影响。[方法]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用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3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64.06%,总有效率79.69%。对照组总显效率31.25%,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总显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 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 3 0例以低分子右旋糖苷加丹参为基础治疗 ,治疗组 3 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分别对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凝血系列等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9% ,优于对照组 70 % (P <0 .0 5) ,治疗组全血粘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变 (P <0 .0 1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治疗前后凝血系列变化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药物联合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机制。方法:将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2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增加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3两组治疗后频谱形态改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 )。结论:早期脑梗死针药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CI)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测定 4 2例急性脑梗死 (CI)患者发生梗死后第 2 ,4 ,7天及 3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NSE含量。结果 三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NSE水平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梗死发生的第 2天 ,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 ;其后 ,第 4天NSE水平有所下降 ,到第 7天时已明显下降 ,与第 2天相比 ,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5及P <0 .0 1) ,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 ,可用来判断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鉴别脑的可复性与不可复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查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经头颅CT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证实为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ty,MCA)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早期(1~3天)进行TCD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测,根据双侧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相差的百分数高低分成流速对称组与不对称组,每组18例.随访6个月,记录6个月内发生的任何脑血管事件,并进行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分析两组预后的差异.结果 6个月后,36例患者中6例死亡,5例再发脑梗塞.5例再发脑梗塞患者中80%(4/5)为两侧MCA流速不对称的,80%(4/5)为MCA中-高度狭窄.双侧大脑中动脉流速不对称组BI评分明显低于对称组(p<0.05).结论 TCD异常可预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两侧MCA流速不对称性越大及狭窄程度越高发生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其预后愈差.  相似文献   

16.
疏血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标准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血脂、凝血指标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脂、凝血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晕可消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患者TCD、SPECT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晕可消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IV)患者TCD、SPECT的影响。方法:120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晕可消治疗组(观察组)和眩晕停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通过TCD检测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观察组中15例患者接受了治疗前后的SPECT检测。结果:VBIV患者普遍呈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流速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和0.05),同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15例接受SPECT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14例呈现不同程度局部脑血流(rCBF)减低或缺失,晕可消治疗后缺血灶总数目下降,低灌注灶有不同程度充填。结论:晕可消可提高VBIV患者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并改善其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奇偶分成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两组均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y、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可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对照组48例;研究组每日用纤溶酶200 U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根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判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7.8%,对照组达66.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溶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微矩阵(芯片)分析技术测定初发急性脑梗死(85例)血清Hp-IgG、Hp-CagA-IgG和Hcy,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p-IgG阳性率及Hp-CagA-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Hp-Ig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血清Hcy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Hp-CagA-IgG阳性组患者Hcy水平高于Hp-CagA-IgG阴性组(P<0.05)。结论:Hp感染与脑梗死发病相关,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agA阳性Hp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Hcy水平而增加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