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是近十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显示,淋巴细胞膜表面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及激素受体,提示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其递质或激素和淋巴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介导免疫系统的调节。另外,神经内分泌细胞膜上有免疫反应产物如白细胞介素(IL-1、IL-2、IL-3、IL-6等)、胸腺肽等细胞因子的受体,免疫系统也可通过细胞因子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发生影响,甚至产生免疫反应性激素,如ACTH、TSH、HCG、生长激素等.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念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通过产生一系列激素和介质而支配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最近的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信息传递机制,即免疫系统不仅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而且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这种相互作用的功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共有的激素和受体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免疫系统不仅具有多种神经内分泌肽类激素的受体,还能合成多种神经内分泌肽类激素,并对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α-黑色素细胞刺激素的抗炎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多肽能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 ;反过来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也有调节作用。α -黑色素细胞刺激素 (α -melanocyte -stimulatinghormone ,α -MSH)是一种内源性神经免疫调节肽 ,是联系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一种分子。1 α -MSH和它的受体  α -MSH是一种进化高度保守的 13肽 (Ser -Tyr-Ser -Met-Glu -His -Phe -Arg -Trp -Gly -Lys -Pro -Val) ,其C末…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关于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三个观点.(1)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逻辑的和生物化学的根据;(2)免疫系统可能作为一种感官起作用;(3)将来可能难以区分这些系统内部以及彼此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和受体.神经免疫内分泌学不是一个新领域.事实上,早已认识到神经内分泌系统能够影响免疫功能.多年来人们早就知道,免疫系统的各种器官和组织有神经末梢分布.胸腺、骨髓、脾脏和淋巴结均受神经支配.因此,从解剖学的意义上来说,存在着免疫系统接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昌全 《现代免疫学》1993,13(3):182-184,175
本文从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调节的机理和免疫系统的效应物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两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有关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情况,展示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1.免疫器官上具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免疫细胞上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激素受体;2.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植物神经和垂体内分泌两条途径与免疫细胞上受体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免疫功能的调控;3.免疫效应物质可通过多种形式反馈调控神经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6.
生命早期的环境因素与成年后许多病理学易感性的改变有关。研究显示,幼年时期感染细菌内毒素与成年后炎症性、自身免疫性、代谢性、神经精神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系统综述了幼年时期受细菌内毒素损害对成年后多种疾病的发生所起的远隔后效应,讨论了幼年感染细菌内毒素是否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从而改变成年个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对多种疾病的易感性,揭示了幼年时期的感染和炎症因素是规划个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发育的重要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Opioid likesubstances,OLS)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调节物质,对机体多种生物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如疼痛、心血管效应、胃肠功能等。近年人们发现OLS对免疫功能也具有调节活性。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是阿片成瘾者较正常人更易罹患病毒性肝炎、肺炎、心内膜炎、菌血症、蜂窝织炎、注射部位化脓感染及其它感染性疾病。进一步检查这些人血中淋巴细胞的数目、功能和丙种球蛋白的水平都有改变。由此提示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间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揭示这些现象的生物学机制无疑对加深认识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免疫功能紊乱的临床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识别自身、排斥异己、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所以它必须具备精密的自我调控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不仅存在其内部的自我调控,也要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9.
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成为免疫调节和免疫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有迹象表明,在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个完整的、由共同的或相似的肽类激素所介导的调节环路,藉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机体完整性.人们早已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CNS)与免疫现象的发生有关,脑被看作是促进过敏反应的器官.CNS改变免疫机能的一种可能机制就是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神经介质释放入外周循环,作用于相应靶细胞的受体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内啡肽(END)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以前当人们对胸腺功能尚未真正了解时,就发现它与其它内分泌器官的活动互有影响。在胸腺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明确以后,又有许多学者观察胸腺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如发现新生期去胸腺小鼠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等。1977年Besedovsky 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后,受到广泛的重视,已有大量资料表明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之间存在双向调节的关系。胸腺作为免疫系统中枢器官和内分泌器官的双重角色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有特殊重要地位。近年来,有关胸腺及其激素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免疫与神经、内分泌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内分泌系统可通过激素调节免疫应答,而免疫系统的细胞也可以产生激素样的免疫因子,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自身细胞,三大系统间有着复杂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影响。鸡的胸腺叶常与甲状腺、甲状旁腺和腮后腺紧密相接,并穿入  相似文献   

12.
单克隆抗体在研究免疫调节及人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外来抗原产生特异的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免疫效应的细胞学基础是具有记忆与特异性反应的淋巴细胞。免疫系统和其他生理系统一样,是由一套精确的均势机制所调节。遗传因素、T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抗体调控等因素,共同调节免疫反应,综合决定了免疫反应的水平和性  相似文献   

13.
免疫生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早在20年代就有人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用纸做的玫瑰花可诱发花粉过敏患者的哮喘发作,干草  相似文献   

14.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信息传递机制,即免疫系统不仅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而且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这种相互作用的功能联系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共有的化学信息分子与受体实现的。即:免疫系统不仅具有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受体,还能合成各种免疫神弱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并其发生反应;免疫系统产生的单核细胞因子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CNS又能合成细胞因子及其  相似文献   

15.
神经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十年来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中不仅证明了二者的密切关联,产生了观念上的变化,而且已经发展成一门边缘科学——神经免疫调节学(Neuro-immunomodulation)或神经免疫内分泌学(Neuroimmunoendocrinology)。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双向信息传递机制,即免疫系统不仅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而且还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这种相互作用的功能联系是通过种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调节系统共有的化学信息分子与受体实现的。即:免疫系统不仅具有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的受体,还能合成各种免疫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并对其发生反应:免疫系统产生的单核细胞因子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CNS又能合成细胞因子及其受体,且对其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7.
现已公认,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可以彼此影响,构成一个功能性环路。它们之间除了通过细胞之间直接接触而相互影响外,还可以通过彼此间各自的产物-神经肽、激素与免疫活性分子呈双向性调节,此中关系十分复杂。本文仅就免疫系统中有多  相似文献   

18.
目前已证明淋巴细胞分沁的irGH是淋巴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生长因子,其mRNA大小、cDNA序列、分子量与垂体分泌的GH是一致的,但分泌的调控机制不同。irGH分泌的调控机制以及它对免疫细胞发育、活化、增殖等方面影响的研究,将有加深我们对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免疫增强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草药具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其有效成分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包括影响抗原提呈细胞的成熟,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等,以达到增强机体免疫反应,清除各种病原体、肿瘤细胞等,保护机体免受伤害。中草药有效成分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中草药有效成分可以作为疫苗佐剂增强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文对中草药增强免疫应答、作用机制、免疫佐剂作用、抗肿瘤功效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且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121粘膜免疫     
粘膜免疫系统由于其特殊的位置、极其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与外周免疫系统迥然不同的解剖学结构、淋巴细胞和免疫反应分子机制,本文介绍了粘膜免疫系统的性质并对口服耐受和粘膜疫苗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