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H(ApoH)外显子3、8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分析了100例健康人及110例冠心病患者的ApoH外显子3、8基因型。结果CHD组外显3GG基因型的频率为81.8%,GA+AA基因型频率为11.8%,G等位基因频率为88%,A等位基因频率是12%,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CHD组外显子8GG基因型频率为74.5%、GC基因型频率为25.5%,G等位基因频率为87%,C等位基因频率为13%,与对照组比较CHD组的G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结论ApoH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CHD无相关性;8G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与CHD有关。  相似文献   

2.
起搏频率是指1min内起搏器发放脉冲的次数,又称为基础起搏频率(Base Rate)。根据需要可通过程控仪调整、设定起搏频率。非频率适应型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恒定,频率适应型起搏器随着患者运动量的增加,起搏频率相应增快。单腔起搏器(AAI/VVI)如无自主心搏出现,依据程控的起搏频率发放脉冲。双腔起搏器随自主心房率的变化,可在多种起搏模式之间进行自动转换,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引发心室起搏频率过快的潜在因素。起搏器自动化功能的出现与发展,使起搏频率的变化也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未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及其亚群频率和血清IL-1β、IL-6、IL-10水平,以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在20例健康对照人群、1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频率、CD4+CD39+Foxp3(+CD39+Treg)细胞和CD4+CTLA-4+Foxp3(+CTLA-4+Treg)细胞频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结果 LC患者Treg细胞频率、CD39+Treg细胞频率、CTLA-4+Treg细胞频率、血清IL-1β、IL-6和IL-10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均<0.01)和CHB患者(P<0.05或P<0.01);失代偿期LC患者Treg细胞频率、CD39+Treg细胞频率、IL-6水平高于代偿期患者(P均<0.01);LC患者Treg细胞频率与CD39+Treg细胞频率(r=0.474,P<0.01)、CTLA-4+Treg细胞频率均呈正相关(r=0.330,P<0.05),Treg细胞频率(r=0.381,P<0.05)、CD39+Treg细胞频率(r=0.333,P<0.05)与TBil呈正相关,Treg细胞频率(r=-0.549,P<0.01)、CD39+Treg细胞频率(r=-0.437,P<0.01)、CTLA-4+Treg细胞频率(r=-0.368,P<0.01)与PTA呈负相关,CD39+Treg细胞频率与AST呈正相关(r=0.406,P<0.05)。结论 Treg细胞及其亚群频率和IL-1β、IL-6、IL-10水平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初始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检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起搏器频率奔放( runaway pacemaker )是脉冲发生器发放脉冲频率高于预先设置的频率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频率大都在100-400次/min之间,也可达到1000次/min,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的起搏器功能障碍,可能与起搏器电池耗竭、延迟更换等多种原因相关。一旦发生起搏器频率奔放,及时有效地处理至关重要。本文报道最近成功救治的1例起搏器频率奔放患者,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起搏器的基本起搏频率包括下限频率、最大传感器频率和上限跟踪频率.下限频率是起搏器最基本的程控参数,出厂时常默认为60次/min.最大传感器频率指传感器驱动的最大房室频率或心室率;此外,双(三)腔起搏器具有上限跟踪频率和/或称为最大跟踪频率,指起搏器的心房通道感知P波后触发心室起搏的最大频率,在此频率以下,起搏器心室通道保持1∶1跟踪;心房率超过上限跟踪频率后,起搏器转换为非1∶1跟踪,避免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发生较快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5例糖尿病病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病人自发SCE频率与丝裂霉素C诱发的SCE频率比正常人显著增高,自发频率与诱发频率间存在高度的正相关。病人的自发SCE频率与糖化血红蛋白间无相关关系。高浓度葡萄糖或大剂量普通胰岛素均不能使正常人SCE频率增高,服D860治疗的病人之SCE频率并不比初诊病人高。本文对糖尿病孕妇胎儿死产、流产及畸形率高的原因、染色体稳定性以及药物致畸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THFR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进展期胃癌患者97例,应用PCR对C677T、G1793A多态位点进行检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多态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677T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例组CC基因型频率、CT基因型频率、TT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应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793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病例组GG基因型频率、GA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应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MTHFR多态性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但他仅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因素之一.因此研究MTHFR多态性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有必要对胃癌病因进行分类,MTHFR多态性可能参与了某一类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体呼吸频率调节下血压即时变异(blood pressure instant variability,BPIV)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方法将52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改变呼吸频率5-10-15次/min(A组,n=25)和8-12-16次/min(B组,n=27)的条件下,同步记录心电,血压和呼吸,并进行分析。结果在10-15次/min和8-12-16次/min不同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完全同步。呼吸频率/心搏频率与呼吸峰中心频率(RSP)、BPIV、HRV的中心频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4、0.902、0.913。在5次/min频率的呼吸调节下,R-R变化趋势、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和呼吸波变化趋势出现了不同步现象。结论在一定呼吸频率调节下,BPIV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生理机制,也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是RR间期变化的二次效应。但当呼吸频率过低的情况下,BPIV不符合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形成的心率变异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其起搏器的频率在发生变化。这些起搏频率的改变有些是正常现象,而有些则是电池耗竭或起搏器功能故障引起的。起搏频率改变的主要方式有:①脉冲发放减慢或起搏频率较以前设置的频率降低;②起搏频率不等或长短间期交替出现;③起搏频率增快或频率奔放。为了能够正确判断起搏器频率改变的常见原因、避免误诊,本文分析和总结了起搏器频率改变的一些常见原因,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82年冬季开始应用江西第五机床厂的KR—Ⅱ型高频喷射呼吸机。先体外测定仪器的频率、送气量及压力,观察到频率低则每次送气量大,频率高则每次送气量小,且频率越高对气道压  相似文献   

11.
王亚茹 《山东医药》2014,(37):92-93
目的观察不同耳鸣频率对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主观性耳鸣患者100例,根据耳鸣频率将患者分为高频率组(4~8 kHz)34例、中频率组(1~3 kHz)35例和低频率组(〈1kHz)31例。所有患者给予银杏叶提取物87.5 mg+地塞米松10 mg+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耳鸣响度改善率及有效率。结果低频率组耳鸣响度改善率高于中频率组和高频率组(P均〈0.05),且中频率组高于高频率组(P〈0.05);低频率组有效率为93.55%,中频率组为82.88%,高频率组为58.82%,低频率组、中频率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高频率组(P均〈0.05),低频率组与中频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耳鸣频率的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耳鸣频率可能是影响药物治疗及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性别和病因分型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60岁脑梗死患者91例(脑梗死组)。按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法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卒中37例,小动脉闭塞型(SAO)卒中54例。纳入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5名为对照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性别、病因分型脑梗死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1)共测出E2/2、E2/3、E2/4、E3/3、E3/3型ApoE基因型,E4/4基因型未测出。(2)脑梗死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中脑梗死组男性的E3/3基因型频率(56.1%)、ε3携带者频率(78.0%)均低于男性对照组(分别为79.2%、89.6%);E3/4基因型频率(31.7%)、ε4携带者频率(15.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5%、3.8%)。女性受试者两组的ApoE基因型频率及各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LAA亚型、SAO亚型、对照组的Apo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LAA亚型与对照组比较,ApoE基因型频率和基因携带者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的E2/3和E3/3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7%、46.7%)、ε2及ε3携带者频率(分别为3.3%、73.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3.2%、79.2%,6.6%、89.6%);LAA亚型的E3/4基因型频率、ε4携带者频率分别为46.7%、23.3%,均高于对照组的7.5%、3.8%。但男性SAO组与对照组、女性LAA亚型、SAO亚型、对照组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4基因可能是男性患LAA的危险因素。未发现ApoE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关系,进一步了解ACE基因多态性在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方法应用PCR技术、高分辨率熔解(HRM)技术测定100例健康对照者和112例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的患者,以及96例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的ACE基因型。结果高血压LVH组DD基因型频率30.2%,ID基因型频率37.5%,II基因型频率32.3%,高血压非LVH组DD基因型频率11.6%,ID基因型频率41.1%,II基因型频率47.3%,两组比较(P0.05),正常对照组DD基因型频率18.0%,ID基因型频率36.0%,II基因型频率46.0%。正常对照组与高血压组中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ACE的三种基因型即DD型、ID型、II型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关,但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有关,其中DD基因型的高血压病人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热敏灸在老年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42例,单一组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联合组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热敏灸治疗。治疗前后分析尿失禁严重程度和治疗有效率,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日记(白天排尿频率、夜间排尿频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路感染发生率,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日间和夜间排尿频率、单次排尿量、日尿失禁频率、尿失禁严重程度评级、I-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尿失禁严重程度、日间和夜间排尿频率、日均尿失禁频率均降低;单次排尿量及I-QOL得分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联合组尿失禁严重程度评级、日间和夜间排尿频率、日均尿失禁频率、单次排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和I-QOL评分均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组(P0.05);随着尿失禁严重程度、日间和夜间排尿频率、单次排尿量、日尿失禁频率的改善,I-QOL评分随之增加。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热敏灸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减少尿路感染,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对40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一般资料、抗心绞痛药物和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心绞痛分级等因素与心绞痛发作频率的相关性,同时采用SF-36量表评价不同心绞痛发作频率对QOL的影响。结果收回有效问卷363份,其中年龄、静息心率、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CCS心绞痛分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力衰竭、糖尿病、抗心绞痛药物数量等与心绞痛发作频率呈正相关(P0.05),男性、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与心绞痛呈负相关(P0.05),BMI、外周血管性疾病、钙离子拮抗剂、长效硝酸酯类、短效硝酸酯类和其他抗心绞痛药物与心绞痛发作频率不相关(P0.05),SF-36量表中各维度得分与心绞痛发作频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绞痛发作频率与众多因素相关,目前仍未得到满意控制,过高的发作频率影响QOL,大部分患者需要更进一步的医学干预。  相似文献   

16.
双心腔起搏器在DDD、VDD、VAT工作方式时有频率跟随功能,即当心房率增加时,心室起搏频率也跟随增加。DVI工作方式时,没有心房感知,因此也没有心室起搏频率跟随增加,但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  相似文献   

17.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是起搏器发展史上的重大进展。现对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作简要介绍,并对近年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传感器(特别是双感受器传感器)、算式和适应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transesophageal atrial pacing,TEAP)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行TEAP时发生SVT并通过超速抑制终止的患者78例,按终止脉冲数分为脉冲数≤5个组(41例)和脉冲数>5个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输出电压、插管深度、心动过速类型及频率、终止频率、频率差值、SR延长间期、文氏阻滞点、2:1阻滞点对终止SVT的影响.结果 脉冲数>5个组的心动过速频率、终止频率明显高于脉冲数≤5个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心动过速频率是TEAP终止SVT的影响因素(OR=1.03,P=0.02).心动过速频率越快,超速刺激需要的脉冲数越多.结论 心动过速频率对TEAP终止SVT的脉冲发放次数有重要影响,临床操作时应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特性左侧隐匿性房室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对8例心电图显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的患者行电生理检查,分析房室、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定位,并行射频消融。结果8例患者均证实存在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特性左侧隐匿性旁道,在较慢频率起搏右心室时旁道逆传发生阻滞,而以中等频率起搏时表现为间断旁道逆传,较快频率起搏时才表现为旁道1:1传导且均诱发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于快频率心室刺激下标测消融靶点,消融均获成功。结论左侧隐匿性房室旁道有时可发生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现象,并伴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射频消融中需注意分辨,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及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频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中心2001年6月-2010年12月期间,对41例AIH-PBC、37例AIH和36例PBC患者,以及50例健康人群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频率检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是否肝硬化及淋巴细胞亚群频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IH-PBC重叠综合征组、PBC组和AIH组的CD3+CD4+T细胞频率显著升高,而CD3-CD16+CD56+NK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BC组和AIH-PBC重叠综合征中CD4+/CD8+比值、CD3-CD19+B细胞频率偏高,CD3+CD8+%T细胞频率降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AIH-PBC重叠综合征组和PBC组中,肝硬化组CD3+%T细胞频率、CD3+CD8+%T细胞频率较非肝硬化组偏低。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健康人群和AIH、PBC及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为临床科学评价上述自身免疫性肝病人群的免疫状态提供重要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