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剧烈运动致疲劳时不同组织LDH同工酶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通过专门创设的手段,提取到骨骼肌组织间液,并通过血清、组织间液、心肌、股直肌与臀浅肌LDH 同工酶测定,观察了短时间剧烈运动对不同组织LDH同工酶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纯种日本白兔为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疲劳组.疲劳组兔子P_2D型平板跑台上进行速度0.7m/秒,坡度2.5%的持续运动,直至力竭。然后测定两组动物血液、组织液、股直肌、臀浅肌中乳酸,LDH同功酶以及K~+、Na~(++)、Ca~(++)、Cl~+、HPO_4~-等指标的变  相似文献   

3.
蜂花粉抗运动疲劳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研究表明:服用蜂花粉可提高小白鼠心肌、肝脏细胞内LDH(乳酸脱氢酶,ECI,1,1,27)同工酶活性;改变心肌细胞内LDH 同工酶谱,其中LDH_(1-3)升高,LDH_(4-5)降低。认为此有助于提高心肌和肝脏细胞对血乳酸的摄取和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琥珀酸脱氢酶(SDH)染色结合微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尾部悬吊模拟失重90d 大鼠股直肌纤维的类型,横截面积和组织化学反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悬吊组股直肌Ⅰ型和ⅡA 型纤维的横截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悬吊组股直肌Ⅰ型纤维比例显著下降(P<0.01),ⅡA 型纤维比例升高(P<0.05)。组化反应定量结果则显示:悬吊组股直肌Ⅰ型纤维SDH 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而肌糖原、肌脂类和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P 值分别<0.01,<0.01和<0.05);悬吊组股直肌ⅡB 型纤维脂类含量增加(P<0.05),肌糖原、SDH 和ALP 无明显变化(P>0.05)。本工作的主要发现是,为期90d 的长期模拟失重可使大鼠股直肌纤维比例发生变化,氧化功能下降,并出现糖原和脂类物质蓄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服用增力祛疲口服液对训练大鼠骨骼肌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测定大鼠游泳训练前后骨骼肌乳酸、糖原、SDH、LDH含量以及骨骼肌线粒体中LPO、Ca2+、K+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疲劳组大鼠骨骼肌中糖原含量以及线粒体中Ca2+、K+含量均显著降低,而骨骼肌乳酸、LDH含量和线粒体LP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疲劳组比较,口服液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改善。结果表明,增力祛疲口服液有利于骨骼肌组织疲劳后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对老龄小鼠骨骼肌收缩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月龄雌性ICR小鼠8只(C2),10月龄雌性ICR小鼠32只随机分为10月龄对照组(C10)、12月龄对照组(C12)、12月龄每日运动组(共10周,S1)和12月龄隔日运动组(共10周,S2)(分组命名以取材时间为准)。实验结束后取右侧股直肌,利用RT-PCR方法测定各种收缩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各亚型(Ⅰ、Ⅱa、Ⅱb、Ⅱx型)及肌动蛋白(α-act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C10组股直肌Ⅱa型MHC表达显著上升而Ⅱx型则显著下降(P<0.05)。C12组Ⅱb型MHC的表达则较C10组有明显的下降(P<0.01)。两运动组Ⅱa型MHC的表达均比C12组有明显的提高(P<0.01),Ⅱx型则均显著下降(P<0.01)。S2组α-actin表达低于S1组(P<0.05),Ⅱa型MHC则显著高于S1组(P<0.01)。结论:增龄使小鼠股直肌中Ⅱb-MHC和Ⅱx-MHC均出现下调,而Ⅱa-MHC则出现上调。游泳运动可分别使Ⅱa-MHC和Ⅱx-MHC出现明显的上调和下调。  相似文献   

7.
<正> 9名体育学生以恒定角速度(1.5°/秒)进行120次最大伸腿活动。于股外肌、股中肌及股直肌处用双电极记录肌电图的积分肌电图(IEMG)及功率谱密度函数(PSDF)。在练习前后由股外肌取得活检材料。该组织样品作为肌纤维类型分布及乳酸、肌糖元浓度分析之用。  相似文献   

8.
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葡萄糖/乳酸代谢的实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实时观察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葡萄糖和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运动性中枢疲劳形成过程中脑能量代谢的特征。方法: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分为两组,纹状体葡萄糖、乳酸测定组(第1组)和外周血葡萄糖、乳酸测定组(第2组),每组10只。采用微透析-电化学联用的活体检测技术,实时监测大鼠(第1组)在一次性力竭运动过程中纹状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和乳酸的代谢变化,并从尾静脉采血动态监测大鼠(第2组)外周血液中葡萄糖和乳酸浓度的变化。结果:(1)与安静状态相比,运动初期大鼠纹状体胞外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运动后期直至恢复期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胞外葡萄糖浓度在运动初期无明显变化,在运动后期开始下降,甚至在恢复期的90分钟内仍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P<0.01)。(2)大鼠外周血糖浓度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在运动力竭以及恢复期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安静水平(P<0.05,P<0.01);大鼠血乳酸浓度在力竭运动过程中显著高于安静时水平(P<0.05),而在运动结束后即迅速恢复至安静时水平。结论:力竭运动过程中,持续的外周低血糖导致脑对于葡萄糖摄取不足,出现脑葡萄糖和乳酸浓度降低,中枢能量物质葡萄糖和乳酸代谢的显著降低可能是产生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一个重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系大专班16名男性学员100米武装泅渡运动前、后不同时刻采静脉血,对血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以及同工酶,白细胞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武装泅渡运动后即刻较2小时血清LDH和LDH5活性显著增高(P<0.01),8小时开始恢复.但LDH5水平在运动后18小时出现第2个高峰.提示LDH及同工酶的这些变化特点可以评价武装泅渡的运动强度,SDH的变化特点提示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在武装泅渡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大鼠骨骼肌脂肪酸转位酶/CD36(FAT/CD36)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相关关系。方法:将23只SD大鼠随机分成耐力训练组(T)(n=13)和安静对照组(C)(n=10)。T组大鼠每周进行6天、共7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耐力训练。7周后取肾周和睾丸周围脂肪组织称重,计算脂肪垫百分比;空腹取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非酯化脂肪酸(NEFA)、胰岛素(FINS)含量;取股直肌测定匀浆液FAT/CD36蛋白表达,并与IS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周耐力训练后,T组大鼠体重和脂肪垫百分比均低于C组(P<0.01,P<0.01);T组大鼠血清TC、NEFA、FINS低于C组(P<0.01,P<0.05,P<0.05);T组大鼠股直肌匀浆液FAT/CD36蛋白含量、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高于C组(P<0.01,P<0.05),且二者呈高度正相关(r=0.823,P<0.01)。结论:7周耐力训练可提高大鼠胰岛素敏感性,上调FAT/CD36的表达,以适应其介导的耐力训练脂肪分解代谢增强后骨骼肌脂肪酸转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阿尼玛卿山(海拔4500m)的高原鼠兔与在平原(北京)的wistar大鼠心肌,骨骼肌(腓肠肌),肝及肾组织内琥珀酸脱氢酶(SDH)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高原鼠兔心肌,骨骼肌中的SDH活性明显高于wistar大鼠,LDH活性无明显改变;wistar大鼠的肝小叶外带处SDH和LDH活性很强,而高原鼠兔的酶反应沉淀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肝小叶中。我们认为心肌和骨骼肌中SDH活性增强,是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适应的一种机体代偿反应,SDH可作为高原低氧适应动物的一个标志酶。  相似文献   

12.
补充左旋精氨酸对耐力训练大鼠股外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补充左旋精氨酸(L-Arg)对耐力训练大鼠股外肌抗氧化酶系的影响,了解一氧化氮及其自由基衍生物对耐力训练机体骨骼肌自由基生成和清除的作用。方法:通过适应性训练筛选出40只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耐力训练组、小剂量 耐力训练组、大剂量 耐力训练组,每组10只。除安静对照组外其他动物进行了4周水平跑台耐力训练,小剂量 耐力训练大鼠和大剂量 耐力训练大鼠分别在每次训练前一小时左右按照40mg/kg体重的剂量和500mg/kg体重的剂量给予L-Arg水溶液灌胃;4周训练后测定各组大鼠股外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转移酶(GST)的活性,以及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1)耐力训练对大鼠安静状态下股外肌CAT活性没有影响;给予小剂量L-Arg能使耐力训练大鼠安静状态下股外肌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给予大剂量L-Arg反而使CAT活性回升;(2)耐力训练对大鼠安静状态下股外肌SOD活性没有影响,补充L-Arg可使大鼠股外肌SOD活性明显升高(小剂量P<0.01,大剂量P<0.05);(3)耐力训练可使大鼠安静状态下股外肌GST活性显著下降(P<0.01),补充L-Arg则使其下降不明显(P>0.05);(4)耐力训练能够使安静大鼠股外肌MDA和血清CK显著减少(P<0.05),补充L-Arg会增加经过耐力训练的大鼠安静状态下股外肌MDA生成(P<0.01),但血清CK浓度则下降,并且下降趋势随补充L-Arg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在耐力运动中NO能够促进骨骼肌内超氧化物自由基及其衍生物自由基的生成,较高浓度的NO还能够促进过氧化氢、过氧化物和脂质氢等自由基的生成,对骨骼肌有一定的自由基损伤作用。但其上调血流量的保护作用能够部分抵消其带来的自由基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肌疲劳对主动肌及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疲劳发生过程中主动肌及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规律。方法:以10名健康男子为研究对象,采用50%随意性最大肌肉收缩的踝关节等长收缩形式,观察踝关节跖屈和背屈运动前后比目鱼肌诱发肌电图H波和M波的变化。结果:(1)跖屈运动引起比目鱼肌疲劳后,H/Mmax(最大H波与最大M波振幅比值)下降至运动前的63.07±16.57%(P<0.01),且运动终止后较长时间仍未恢复到运动前水平。(2)背屈运动引起胫骨前肌疲劳后,其拮抗肌比目鱼肌H/Mmax下降至运动前的85.33±10.25%(P<0.01),而后逐渐恢复至运动前水平。(3)背屈运动引起胫骨前肌疲劳后,其拮抗肌比目鱼肌H波阈值与安静时比较明显升高。结论:肌疲劳时,不但主动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受到抑制,拮抗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也受到类似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 20只新西兰大耳兔,采用Crinnion等的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于恢复血流后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体重,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1、2、4、6h分别采取静脉血测定凝血功能(APTT、FIB、PT_INR、PT)、血浆生化(ALB、AST、LDH、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6h后活杀取股直肌样本,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肌组织干湿比,并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实验组再灌注后1、4h APTT较对照组有明显延长(P<0.01);PT及4、6h时FIB含较灌注前有明显延长(P<0.05);实验组再灌注后1h ALB含量与再灌前无差异(P>0.05);1~4h的LDH含量及1、4h时CK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2h时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后1~4h 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股直肌TNF-α、IL-6及干湿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凝血功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减少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形成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MGF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超微结构及机械生长因子(MGF)的变化。方法:36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安静对照组(C组)和力竭运动后即刻组(E0组)、12h组(E12组)、24h组(E24组)、48h组(E48组)、72h组(E72组)。各力竭运动组尾部负重为3%体重,进行1周负重力竭性游泳运动,每天1次,并于末次力竭后不同时间点取材。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腓肠肌MGF表达,电镜下观察大鼠股直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1周大负荷游泳运动之后,骨骼肌超微形态结构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改变,具体表现为肌间隙增宽,内质网、线粒体可见轻度变形,肌原纤维疏松变细,出现Z线扭曲等。E0组和E24组上述改变更加明显。(2)与安静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各组骨骼肌MGF均明显增加(P<0.05),其中E24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MGF也有相似变化,E0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周大负荷游泳运动可引起一定程度的骨骼肌微损伤,大负荷运动及其恢复期间,大鼠骨骼肌和血清MGF明显增加,提示MGF可能与肌肉组织的微损伤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不同驾驶位人员长时间保持不规则体位后的下肢血流量和表面肌电图变化,为舱室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分为主驾驶坐位、副驾驶坐位和副驾驶观察位三部分。不同驾驶位的方案1为有挡板支撑,方案2为无挡板支撑。单次主驾驶坐位试验时长为2 h,单次副驾驶坐位和副驾驶观察位试验时长均为1 h。分别在主驾驶位、副驾驶位及观察位测定受试对象的下肢血流量、斜方肌、竖脊肌及股直肌的表面肌电图。结果:与主驾驶静息对照值相比,主驾驶坐位两个方案的下肢血流量均有所增加,且方案2的下肢血流量较方案1有减小趋势;与副驾驶静息对照值相比,副驾驶坐位两个方案和副驾驶观察位两个方案的下肢血流量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主驾驶坐位方案2中竖脊肌在2 h时的平均频率较方案1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副驾驶静息对照值相比,副驾驶坐位两个方案和副驾驶观察位两个方案的斜方肌、竖脊肌和股直肌表面肌电平均频率和平均功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与副驾驶坐位和观察位方案1相比,副驾驶坐位和观察位方案2的股直肌平均频率和平均功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 结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舱室内如配置可伸缩的活动挡板,可以兼顾副驾驶坐位和观察位的生理特征,减低肢体疲劳,提高作业绩效。  相似文献   

17.
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血管瘤后即刻 瘤腔内血液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血管瘤后即刻瘤腔内血液学的变化。方法 收集适合Nd∶YAG激光组织间照射治疗且照射前后可自瘤腔内各抽取10ml血液的血管瘤病人6例,以Nd∶YAG激光行血管瘤组织间照射,照射功率密度为531×103Wcm2,能量密度为797×104Jcm2。激光照射前及照射后即刻取血进行血液细胞学、生化学、酶学、免疫学、流变学等共24项指标检测。结果 激光照射后即刻瘤腔内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及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均P<005),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全血粘度(切变率190s、46s、575s)、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还原粘度、低切变率下血液相对粘度升高(均P<005),血液生化学、免疫学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激光组织间照射后血液粘滞度升高,因此要注意防止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青海体育科研所姜平、闵筠、韩小明用狭叶红景天(简称RKEE)分别作了对动物的血乳酸、肝糖元、血糖的影响与耐缺氧的试验。结果表明:RKEE对运动后动物血乳酸的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升高肝糖元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腰伸肌群疲劳状态下,上肢鞭打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及分析手段,对16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的生物力学信息采集,并比较疲劳前、后受试者完成原地杀球动作时,运动学指标及肌电指标的变化。结果:挥拍击球阶段腰伸肌群疲劳后,鞭打侧手部峰值线速度(P<0.05)及髋、肩、肘三关节峰值角速度(P<0.05)下降;肩、髋相对角度差减小(P<0.05);左、右腹直肌(P<0.05),左、右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5)的肌电RMS均值较疲劳前减小;左侧腹直肌(P<0.01)、左侧腹内斜肌(P<0.01)、左侧腹外斜肌(P<0.05)、左侧背阔肌(P<0.01)的RMS峰值下降;左、右竖脊肌的RMS均值增加(P<0.05),且右侧竖脊肌RMS峰值也增加(P<0.05)。结论:在上肢鞭打运动中,腰伸肌群疲劳会降低人体各环节在挥拍击球时产生动量矩的效率,从而对鞭打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局部肌肉疲劳引起人体躯干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改变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提高人体神经-肌肉协调控制能力的训练方法是未来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上肢鞭打运动中,腰伸肌群疲劳对人体上肢鞭打运动链活动特征的影响。方法:以16名男羽毛球运动员(年龄19~26岁)为测试对象,收集受试者在腰伸肌群疲劳前、后原地杀球动作中,躯干及上肢各环节活动顺序及环节间相对活动节奏等运动学及肌电指标,并进行疲劳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腰伸肌群疲劳前后主要肌肉的激活顺序基本一致,表现出先躯干肌肉后上肢肌肉的顺序;髋、肩、肘、腕四关节峰值线速度出现的顺序在腰伸肌群疲劳前后一致,为髋-肘-肩-腕;肩关节相对于腕关节(P<0.05)、肘关节相对于腕关节(P<0.05)达到峰值线速度的时间差在腰伸肌群疲劳后相比于疲劳前明显增加;腰伸肌群疲劳后三角肌前束(P<0.05)、左侧竖脊肌(P<0.01)、左侧背阔肌(P<0.01)在挥拍击球阶段的肌肉激活时长明显增加,左侧腹内斜肌(P<0.05)激活时长明显减少。结论:1.腰伸肌群疲劳影响了上肢鞭打动作环节间的相对运动节奏,造成"动作脱节"现象,削弱了环节间动量矩的传递效率。2.由于腰伸肌群疲劳这一运动链弱势环节的存在,打破了上肢鞭打技术原有的动力定型,引起其他环节活动节奏的改变,体现了人体运动链各环节间相互影响的"补偿"特性。3.生理学层面,运动链环节间相对运动节奏改变的本质原因是局部肌肉疲劳使周围环节的神经-肌肉协调控制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