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行业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瑛  赵庆国  田丰莲  李兵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93-2395
目的:了解广东省惠州市不同行业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与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专题小组访谈、个人深入访谈和知情人访谈相结合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结果:共收回1 333份有效问卷,工人51.0%(678/1 333)、服务业23.0%(305/1 333)、零售业17.0%(222/1 333)、餐饮业10.0%(128/1 333);婚前性行为11%;69.1%的人未能在现单位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性传播性疾病发生率3%;近1个月内无避孕套保护的性生活者占92%(1 221/1 333);出现生殖健康问题时去医院治疗者占17.9%(238/1 333)。结论:不同行业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状况与其社会角色、生活习惯、避孕方法、工作性质等因素有关,性知识、避孕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非常有限,应加强不同行业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市天河区的692名18~29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主要生殖健康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获取有效问卷685份,未婚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均以初中文化为主,总体上男性和女性未婚流动人口文化程度相当(P>0.05);在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流动人口中,未婚女性认为避孕必要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婚男性(P<0.05);80.4%的未婚女性认为有避孕的必要性;在未婚男性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认为避孕必要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P<0.05);80.1%的未婚女性和60.9%的未婚男性从未采用过避孕措施;42.0%的未婚女性和52.0%的未婚男性有过性行为;女性自己有过妊娠史和流产史的占41.7%,恋爱对象有过妊娠史或流产史的占44.1%;仅有19.9%的未婚女性和7.7%的未婚男性从专业的计划生育和卫生部门获得性传播疾病知识。结论:流动人口中未婚群体对安全性行为的知识掌握较少,避孕措施的采用率较低,人工流产的发生率高,有关部门应重视这一群体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广东省惠州地区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与需求,提高未婚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提高他们对服务的利用和可及性,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焦点组访谈,对惠州地区1333名未婚流动人口进行生殖健康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未婚流动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且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水平低;普遍缺乏生殖保健服务,尤其是女性;工厂的生殖保健服务较其他行业好。结论同性别、不同行业获得的生殖保健服务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的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开展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上海市闵行区的2001名流动人口,于2007年8~10月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开展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对常用避孕方法的知晓率<70%,对副作用了解最少。最近1年在现居地获得过避孕知识者占42.73%,其避孕知识总得分(31.39±20.72分)高于未获得过避孕知识的对象(24.06±20.54分)(P<0.01)。流动人口在现居地获取避孕知识最主要途径是宣传小册子/折页(30.76%),其次是影视广播/书报杂志(16.96%)和宣传板报(16.26%)。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高其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越高;未婚有性生活和已婚对象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未婚无性生活者高;工厂对象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建筑工地和娱乐服务场所对象高。结论: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避孕知识的比例较低,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工作场所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是否获得过避孕知识有影响。因此,现居住地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宣教和服务,应以年龄小、未婚无性生活、文化程度低以及建筑工地和娱乐场所工作的流动人口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知识和服务现状,以改善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服务。方法基于"广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研究"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全市共调查流动人口1203人,流动人口对生育健康及艾滋病的有关知识了解较少;只有14.5% (174/1203)的流动人口知道紧急避孕;25.8%(310/1203)的人不清楚使用避孕套可预防艾滋病;75.8%(912/1203)的人在广州市打工期间没有接受过生育系统的检查。流动人口最期望获得的生育健康服务依次是性知识教育为55.4%(666/1203)、检查和治疗妇女病为52.3% (629/1203)、避孕方法介绍为33.4%(402/1203)。结论在流动人口中,应加强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教育与干预,改善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市西乡街道15~64岁妇女卫生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有效开展妇女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西乡街道33个社区的1 441名15~64岁妇女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在调查前12个月内做过妇科检查、宫颈涂片检查和乳腺检查的比例分别占46.6%、28.3%和29.4%.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本区、文化程度低、未婚或离异的妇女健康体检比例较低;无医疗保险、人均月收入低的妇女宫颈涂片检查比例也较低.结论 应针对流动人口、低文化程度、低收入和未婚等重点人群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全面普及健康体检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州市天河区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现状。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形式对广州市天河区1244例15~45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以及主要生殖健康问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获取有效问卷1206份。受调查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为29.82岁;文化程度主要是初中及以下(58.1%);职业以工人、商贸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为主(80.6%);流动人口对受孕知识知晓率不高,正确率仅占44.9%,已婚人群正确率远高于未婚人群(P<0.05);流动人口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56.4%,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为33.5%;已婚人群和未婚人群对计划生育服务政策知晓率分别为69.0%和42.6%(P<0.05);已婚人群进行生殖健康咨询的比例高于未婚人群(P<0.05);未婚女性和男性在避孕措施上主要选择使用避孕套(分别占75.2%和89.1%);绝大多数已婚女性(94.0%)和已婚男性(93.9%)采取的前三位避孕措施为宫内节育器、输卵管结扎、避孕套。结论流动妇女对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及政策了解不足,自我保健意识薄弱。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流动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认知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状况和主要的人口学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重庆、太原、成都作为研究现场,选择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企事业单位、服务场所(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纳入所选场所内共8 280名16~49岁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最近1年5种常见生殖道感染症状至少出现1种的调查对象占18.51%,出现过阴道/尿道异常分泌物的比例最高,为9.89%,其次为下腹痛,占9.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男性比较,女性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OR=2.284,95%CI=2.022~2.579);与已婚比较,离婚或丧偶者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低(OR=0.639,95%CI=0.472~0.865);与小学及以下学历比较,高中/技校(OR=0.803,95%CI=0.654~0.988)、大专(OR=0.634,95%CI=0.491~0.820)、本科及以上(OR=0.682,95%CI=0.507~0.916)者患病率较低;与农业户口相比,非农业户口患病率较低(OR=0.684,95%CI=0.591~0.790)。结论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患病率较高,女性、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低学历以及农业户口是其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州市8个城区和深圳市6个城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现状。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的方式对广州和深圳二市14个区的4365名15~45岁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利用相关问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获取有效问卷4332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28.81岁,以30岁以下人群居多;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50.55%),总体上未婚流动人口文化程度高于已婚流动人口(P<0.05);二市外来人口的来源地主要以广东本省和湖南省为主;52.8%的流动人口得到计划生育机构提供的生殖健康知识服务;对免费提供避孕知识的场所已婚人群知晓率为67.4%,未婚人群为34.2%(P<0.05);对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场所已婚人群知晓率为65.2%,未婚人群为31.7%(P<0.05);对免费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场所已婚人群知晓率为68.0%,未婚人群为29.7%(P<0.05);女性流动人口中有60.3%得到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或计划生育部门组织的免费生殖健康检查,2.1%得到收费生殖健康检查,37.9%从未得到过检查;5.8%的人得到五项生殖健康检查服务,94.2%的人仅得到部分项目服务。结论 流动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利用不高,提示各级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的覆盖面和服务项目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全面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场所和方式进行描述,并对其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健康教育内容来看,流动人口在生殖与避孕健康教育方面可获得性最高(105 757,52.6%),精神病(23 925,11.9%)、结核病(48 279,24.0%)以及其他传染病防治(44 975,22.4%)相对缺乏;宣传方式方面以传统的宣传栏(58.2%)、广播电视(46.8%)为主;从覆盖面来看,流动人口中未接受过任何一项健康教育内容的比例高达29.9%。进一步探讨发现,性别(OR=0.812,95%CI:0.794~0.830)、年龄(OR=0.966,95%CI:0.953~0.980)、文化程度、婚姻状况(OR=1.383,95%CI:1.345~1.422)、流动范围(OR=0.707,95%CI:0.692~0.722)、流动时间(OR=1.037,95%CI:1.015~1.060)、单位性质以公有性质为参照(私有性质:OR=0.598,95%CI:0.570~0.627;其他:OR=0.508,95%CI:0.482~0.536)以及收入(OR=1.013,95%CI:1.005~1.021)是影响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要因素。结论目前针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流动人口所接受的健康教育内容不够全面;主要依靠流入地获得服务的方式并没有充分发挥流出地所具有的宣传优势;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影响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企业流动女工性病/艾滋病知识现状、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调查了中山三个镇区的工厂女工关于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宣教服务需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知识得分的可能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宣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共调查2263人,回收有效问卷2082份,对象平均年龄(28.88±7.16)岁,分布在15-45岁间;外出务工平均(9.73±2.43)年。578名未婚对象55.88%曾经与异性有过性行为;采取避孕措施的未婚同居对象42.37%有过避孕失败。性病/艾滋病综合知识平均得分为(52.63±22.05)分,女工的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她们的性病/艾滋病知识得分,初中及以上者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者。81.46%对象有接受性病/艾滋病宣教服务的需求,有关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排在需求的第一位。年龄、工龄、婚姻状况、工作类别和住所类别以及现有性病/艾滋病知识状况等因素均影响女工对性病/艾滋病宣教服务的需求意愿。结论:在性与生殖健康宣教服务中加强学校教育阶段的性教育和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教育;对社会人群加强安全性行为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在提供宣教服务时采取个性化的适宜的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人群性病/艾滋病综合知晓率,改善她们的生殖健康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现状以及教育的需求,为提高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取多阶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台州市5个县、市、区共计2091名浙江省外来人口进行调查。结果:城市生活有利于调查对象生殖健康知识知晓水平的提高,但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初中和小学为主(75.4%,775/1028),他们对生殖健康知识方面的了解率很低(<50%);自我保健意识普遍较差,尤其是男性,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不及女性(P<0.001);流动人口生殖保健的可得性较差。结论:根据不同流动人口亚人群的需求及对不同生殖健康内容知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殖健康教育,转变服务取向,维护她们的生殖健康权益,实现流动人口与常驻人口、男性育龄人群与女性育龄人群享有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的一致性,促进我国人口素质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育龄男性流动人群有关生殖健康问题的调查和访谈,了解其参与的主动性。方法:采取多阶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台州市5个县、市、区共计2432名浙江省外来育龄男性人群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浙江省台州市男性流动人群的文化程度总体较低,以小学和初中为主(72.3%).他们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少,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的可得性明显不足,接受过避孕宣传的占29.1%,参与生殖健康活动主动性差,79.7%缺乏当地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结论:加大对男性流动人群的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生殖健康意识,促进其更多参与计划生育,有利于提升整体人群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向服务行业和企业未婚流动人口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适宜模式。方法:以工作场所为基础向不同行业未婚流动青少年提供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教育和服务内容包括开展性与生殖健康生活技能培训、发放性教育宣传材料、提供性与生殖健康咨询以及发放避孕药具等。结果:在服务行业和企业对象中,分别有86%和71%的人参加了性与生殖健康生活技能培训,有98%和80%的人收到性教育宣传折页。不同行业中均有1/4左右的对象从工作场所寻求过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企业对象的咨询频率高于服务行业(P<0.05),且两者咨询的内容存在差异。在有过性经历的对象中,服务行业和企业中分别有22%和23%的人从工作场所寻求过避孕药具服务。60%以上的服务行业对象以及半数的企业对象认为生活技能培训课程“非常有用”。85%以上的服务行业对象对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以及避孕药具服务感到“非常满意”,企业对象上述比例不到30%。结论:以工作场所为基础向未婚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是可行且必要的,但针对不同行业对象的教育内容以及服务提供方式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惠州市流动人群的性及生育健康态度,评价该人群的生育健康需求。方法以匿名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8%(944/1 333)的男性,67.5%(900/1 333)的女性在工作单位从未接受过生育健康教育,26.0%~28.0%的人偶尔接受过生育健康教育,3.0%(40/1 333)男性与4.0%(53/1 333)女性经常接受生育健康教育。女性性观念较男性相对保守和谨慎一些,女性较男性在性行为中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提出积极可行的干预建议,可提高流动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该人群的生育健康。  相似文献   

16.
女性流动人口避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女性流动人口避孕药具的使用情况及生殖避孕服务的获得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对青岛市的10家工厂3521名流动人口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11.4%的未婚者有婚前性行为。在过去6个月有性生活的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的比例是36.8%(已婚18.9%),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的比例是46.4%(已婚25.2%),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是52.8%(已婚者39.0%)。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越大、知识得分高(OR=1.36)、有生育史(OR=2.03)、过去6个月接受过生殖健康方面知识(OR=1.52)的人容易坚持采取避孕措施。有56.6%的未婚者(已婚者24.4%)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有关生殖健康的知识。仅有16.1%的未婚者(已婚者50.1%)有机会向医生咨询过生殖健康和计生服务的知识。结论:流动人口未婚者使用传统避孕方法、不能坚持使用避孕药具和不能坚持每次同房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较已婚者高。流动人口,尤其是未婚者生殖避孕服务的可及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