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右脚、上腹行食管癌切除术,并行预部食管、胃吻合术(即三切口),适用于上、中段食管癌的病人。我院自1996年1月~1996年10月共对105例患者施行厂此项手术,术后效果满意。现将手术的配合体会介绍如下。l临床资料105例患者中,男66例,女39例;年龄34~74岁,平均56岁。2手术配合2.l巡回护士的配合2互.正患者人手术室后,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其中一路为套管针,以确保输血、输液通畅,另一路用于格太麻醉药。2.回.2协助麻醉师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摆手术体位;右胸用长橡皮枕垫高45度,右臂屈曲外展固定在身侧,左臂平放在身侧用中…  相似文献   

2.
术前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心理状态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玲荣  应祝安 《护理研究》2007,21(1):141-142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于术前及进入手术室后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病人术前1d、入手术室初及麻醉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结果]对照组麻醉前心率、呼吸及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心率、呼吸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对缓解妇科手术病人焦虑情绪及心理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科对3例肺动脉瓣狭窄病人进行球囊扩张取得良好效果,具体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3例病人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16~27岁,手术时间平均3小时,同ICU后监护工作比心脏直视术后大大减少,术后第一日即停吸氧,并能下床活动,无伤口疼痛,无共发症,术后平均住院5日,和开胸心脏直视手术相比,住院时间缩短5~10日,均痊愈出院。2手术方法简介患者取平卧位,心电、无创压监测,1%利多卡因局都浸润麻醉,腹股沟韧带下方2.0cm动脉搏动内侧0.5cm为穿刺点,专用套管穿刺针经皮穿入股静脉,将心导管导人经下胜静脉人右房,右定,进行测压,…  相似文献   

4.
法乐氏四联症(F4)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型,病理改变有四种;空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室肥厚,右室流出道狭窄。我院自1986年12月开始到1997年12月共完成此手术63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39岁;体重最小11公斤,最大65公斤;机器运转时间85分钟~280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50分钟~112分钟。2手术配合2.1病人入手术室后,下肢静脉穿刺,配合麻醉医生行麻醉诱导,后行下肢套管针穿刺,以配制麻醉维持药,以及术中输血。再协助麻醉医生行挠动脉,锁骨下静脉及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5.
叶玲荣  应祝安 《护理研究》2007,21(2):141-142
[目的]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于术前及进入手术室后给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病人术前1d、入手术室初及麻醉前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结果]对照组麻醉前心率、呼吸及平均动脉压显著升高;干预组在干预前后心率、呼吸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术前护理干预对缓解妇科手术病人焦虑情绪及心理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方  郑君  苏兰若 《护理研究》2010,24(8):1984-1986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截石位手术病人放平下肢后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老年病人90例,随机分为被动运动组(A组)、弹力绷带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手术结束后所有病人均采用单腿慢放,其中A组实施下肢被动运动;B组应用医用弹力绷带;C组未实施护理干预。记录3组病人术毕放平下肢前(截石位)、放平一侧下肢、放平双下肢即刻、放平双下肢1min、3min、5min时的血压、心率。[结果]A组和B组病人血压维持稳定,体位改变前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C组病人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与体位改变前及A组和B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3组病人心率均出现增快(P〈0.05)。[结论]实施下肢被动运动和医用弹力绷带两种护理干预措施,均可减轻老年截石位手术病人血压的波动程度,对防止截石住体位改变性低血压,保证病人围术期安全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被动运动+医用弹力绷带在老年截石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于麻醉后加用弹力绷带,并在术后进行下肢被动训练,比较两组术后放平下肢前(T1)、放平下肢时(T2)、放平下肢lmin(T3)、放平下肢5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IK)变化情况,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T3、T4时段的DBP、SBP、MAP均高于同时段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被动运动联合医用弹力绷带能纠正老年截石位手术患者的血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巨大肿瘤切除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3例大腿巨大脂肪瘤患者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前均于右上肢外周静脉开放14G静脉通道并配合麻醉医生开放8.5F颈内静脉双腔留置管。准备血管缝合器械和止血器械。结果:3例患者成功切除肿瘤,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结论:手术室护士正确熟练、准确的物品器械准备和手术配合对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顺利完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行下肢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用药前(T1)及用药后20 min(T2)、30 min(T3)、60 min(T4)、术毕时(T5)的应激反应(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及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4~T5时的肾上腺素水平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T2~T5时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率为15.79%低于对照组的44.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术后躁动的发生,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动脉压是循环系统常规和重要的测定项目,是评定循环功能的主要指标,是指示心肌功能和血管内容量适宜与否的依据。目前,对病情危重的病人及大手术中和术后(特别是各种复杂的心脏直视手术),用多导监护仪进行直接动脉压监测较为普遍。这种方法除可测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并计算出平均动脉压外,还可以①连续观察动脉压波型,提供瞬间的资料,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术中及术后初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折内固定术中平均动脉压变异率对血清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老年下肢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根据其术前自身合并症分为3组(冠心病组、脑梗死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组),分别观察基础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下降5%、10%及20%时血清NT-proBNP及hs-CRP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血清NT-proBNP及hs-CRP随平均动脉压的下降而升高,当平均动脉压下降超过20%时升高最为显著。结论平均动脉压的变化能反映患者NT-proBNP及hs-CRP指标变化水平,并以此预示术中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齿龈癌根治术右髂骨植骨术前臂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腹部植皮术是临床手术中较为特殊的一例手术。该手术由一组手术人员对受区原发病灶切除,下颌骨部分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另一组手术人员同时对供区髂骨、前臂血管游离皮瓣设计与切取,将切取的髂骨,植入下颌骨进行修复,用钛钉钛板固定所移植的髂骨。将切取的前臂血管游离皮瓣在显微镜将桡动脉与面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吻合,面动脉伴行静脉、头静脉与颈外静脉吻合[1],使前臂血管游离皮瓣置于缺损处进行缝合修复。对供区移植后的前臂,髂骨进行加压包扎术。整个手术覆盖的创面范围大,部位多,解剖分离血管神经精细,吻合血管难度高,涉及的手术 配合广泛,因此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2012年2月我院进行了1例齿龈癌根治术右髂骨植骨术前臂血管游离皮瓣 移植术腹部植皮术的手术配合护理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阎君  王秋红 《护理研究》2006,20(8):2196-2197
尿毒症病人由于病变肾脏释放的肾素,加上肾移植后,约83%的病人在术后有高血压并发症。据报道,80%尸体供肾移植受者及61%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受者在。肾移植后1个月血压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病人的高血压可自行缓解,在移植术后2年,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降至53%。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威胁移植肾存活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术后移植肾的血液灌注主要取决于体循环的平均动脉压,当动脉压〉16kPa时,可保证移植肾的良好灌注,促使肾功能恢复;当动脉压≥24kPa时,体循环血压过高导致移植肾血管吻合口漏血或心脑血管意外。排斥反应、肾动脉狭窄、原发疾病复发等原因都可造成肾移植后血压持续增高,因此。肾移植术后早期对高血压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伴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新生儿低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钠血症是成人甲状腺功能减低(简称甲低)的常见病症,但作为小儿甲低的初始症状则少见报道。本文报告一例出生13天的早产地存在明显的先天性甲低有关的低钠血症.成为迄今本症年龄最小的病例报道。本文也对早产儿低钠血症与甲低的病因学进行了文献回顾。患儿为一早产男婴,体重1869g。急症剖宫产娩出.生后窒息。Apgar评分1分钟4分,5分钟6分。脐血PH值7.14.平均动脉压20kPa。经静脉插管输入30ml生理盐水.使平均动脉压升至4.6kPa。胸片示双肺颗粒状浸润影。头颅超声显示左侧Ⅲ°脑室内出血(IVH),周围血象异常。给抗生素预防感…  相似文献   

15.
陈雪英 《现代护理》1999,5(5):10-11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是外科难治性疾病,主要发病部位累及中小动脉,病变的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至今尚无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利用静脉动脉化手术重建肢体血液循环是近年来引起重视的术式。我科自1994年始对动脉已广泛闭塞。无流出道、已不能行搭桥术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采用一期静脉动脉化手术,共18例,23条肢体,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注意事项作以下总结。1临床资料我科共收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8例,23条下肢,均为男性吸烟者,年龄28~45岁.平均32.6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0天,平均1.54年。所有病人术前均行患肢动、静脉造影明确诊…  相似文献   

16.
阎君  王秋红 《护理研究》2006,20(24):2196-2197
尿毒症病人由于病变肾脏释放的肾素,加上肾移植后,约83%的病人在术后有高血压并发症。据报道,80%尸体供肾移植受者及61%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受者在肾移植后1个月血压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病人的高血压可自行缓解,在移植术后2年,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降至53%。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和威胁移植肾存活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术后移植肾的血液灌注主要取决于体循环的平均动脉压,当动脉压>16kPa时,可保证移植肾的良好灌注,促使肾功能恢复;当动脉压≥24kPa时,体循环血压过高导致移植肾血管吻合口漏血或心脑血管意外。排斥反应、肾动脉狭窄、原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行脊柱侧弯矫形患者术中唤醒时间及唤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各20例,2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A组术中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B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唤醒前10min、唤醒前5min、唤醒即刻和唤醒后5min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脑电双频指数变化,并比较2组唤醒时间、唤醒质量及唤醒时躁动、术中知晓情况。结果2组唤醒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唤醒前10rain(P〈0.05),B组高于A组(P〈0.05);A组唤醒质量高于B组(P〈0.05);2组术中唤醒时间、唤醒期间脑电双频指数和术中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不延迟术中唤醒时间,且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躁动发生率减少,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胸部肿瘤术后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992-01~2002-12我科行开胸手术的胸部肿瘤患2001例,术后并发血栓性静脉炎17例,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小腿肌静脉丛3例,胫前静脉2例),血栓性浅静脉炎12例;年龄48~60岁,平均69.12岁;体重58.5~79kg,平均65.32kg,其中体重超重7例;肺癌9例,食管癌5例。贲门癌3例;术前输血1例,术中输血15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4例;左下肢13例,右下肢4例;术后第1周发病13例,术后第2周发病4例。临床表现:下肢弥漫性肿胀、疼痛,感觉迟钝,皮肤肿硬,皮温升高,肢体周径增大,t37.3~37.8℃,全身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蓝海  伍淑文等 《现代护理》2002,8(6):444-445
本文作者探讨38例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讨论了术前心理护理、患肢皮肤的护理、动脉和静脉造影的护理、术后护理。结果表明术前对动、静脉造影的护理配合和术前、后对患肢的护理是手术成功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男,72岁。2005—05—27以风心病、急性胃肠炎在循环内科住院治疗,1周后,患者活动后突然出现右下腹痛及右下肢剧烈疼痛,右下肢颜色苍白,皮温变凉,足背动脉及胭动脉搏动消失,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1~2次/min,少尿。血管造影:右肾动脉栓塞。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栓塞,肠系膜下动脉栓塞,右下肢动脉栓塞。急诊全麻行Fogarty导管右下肢动脉取栓术,肠系膜上、下动脉.右肾动脉取栓术。术中各栓塞血管均取出血栓。其中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方法为:在回结肠动脉切开,肠系膜上动脉根部阻断,置入3号Fogarty导管,取出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栓子1枚,松开阻断带,有高压血喷出,结扎两断端血管,切除坏死的回肠肠管。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