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哮喘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由于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故前人称之谓“宿疾”。因患儿的体质因素不同,所以预后也极不一致。顽痰内伏,痹阻肺络,气道不通,是为实证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肾气不足,气虚失约,则是虚性哮喘的发作根源。盖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故哮喘之实证在痰在肺,哮喘之虚证在气(气虚)在肾。但小儿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肺部变态反应性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的带哮鸣音的呼吸困难 ,属祖国医学的“哮病”范围。本病易于反复发作 ,迂延难愈。当出现持续状态或大发作时 ,可发生喘脱或内闭外脱 ,危及生命。近年来 ,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较快 ,各界有关的报导不少 ,现就其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标本兼治、重视脏腑辨证支气管哮喘其病因病机多与外感六淫 ,内伤脏腑气血有关。初病外感多实邪 ,久病气机逆乱 ,升降失常 ,肺脾肾功能失调多虚证。虚实夹杂 ,惟以标本同治始为两全。临床结合寒热虚实辨证及脏腑辨证以…  相似文献   

3.
王兵 《内蒙古中医药》2014,(16):104-105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的肺系疾病,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常易反复发作。国内近几年,广泛开展了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1传统中医辨证1.1八纲辨证:中医传统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治疗哮喘。吴银根[1,2]认为哮喘证型有寒热虚实之分,但以寒型多见,且反复发作的哮喘多属虚寒型,缓解期多表现肾阳虚。曹世宏[3]认为,哮病属本虚,尤以阳气亏虚为本,标实在  相似文献   

4.
哮喘发生为宿痰伏于肺,因各种诱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拥塞气道,引发气喘。"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急性发作主要病机,不仅外风侵袭可致哮病,内生肝风,夹痰犯肺,风摇金鸣,哮病亦作。支气管哮喘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时有效治疗尤为重要。中药治疗使人的身体进行系统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能够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介绍马融治疗儿童癫痫失张力发作经验。根据小儿"脾常虚"的生理特点,及脾—气—阳—痰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儿童癫痫失张力发作辨证多属虚证,病变与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机关键为脾虚中气下陷、清阳不升、痰蒙清窍,治宜益气升阳、豁痰开窍,采用补中益气汤方为主化裁。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维琴 《国医论坛》2001,16(4):50-52
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 ,该病反复发作 ,有相当部分患者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乃至肺心病。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支气管哮喘认识的逐步深入 ,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范畴 ,其发生是由宿痰伏于肺 ,复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等诱因引触 ,痰随气升 ,气因痰阻 ,相互搏结 ,壅塞气道 ,肺失宣降而喘促痰鸣。哮喘发作期以标实为主 ,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反复发作多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特征。本病多以风、寒、热、湿、痰、瘀为标 ,以肺虚、脾虚、肾虚为本。肺不…  相似文献   

8.
头风病是以慢性阵发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相当于血管性头痛和肌紧张性头痛等,具有发病率高且反复发作的特点。本病临床辨证分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三大类,实邪以气血痰热风寒为多见,虚有气血肝肾等亏虚。患病日久者多见虚实夹杂,其中实邪又往往为数种并见,因此患者多症状复杂,缠绵难愈,治疗时必须全面把握病因病机,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武维屏教授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武维屏教授 ,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 30余载 ,治学严谨 ,学验俱丰 ,辨治肺系疾患尤具匠心 ,机圆法活。在支气管哮喘诊治方面 ,武教授认为 ,哮喘发作是正邪交争 ,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 ,病性总属本虚标实 ,强调风、痰、气、瘀、虚为哮喘发作的基本病机特点。治疗上擅以病机特点辨证施治 ,参以西医辨病治疗 ,疗效显著。现将其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介绍如下。1 风哮武教授认为 ,哮喘发作之诱因首推外感六淫 ,而风为六淫之长 ,故以风邪外袭诱发者最为多见。临床上哮喘多发病迅速 ,骤发骤止 ,反复发作 ,与风邪“善行而数变”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近20年来甲状腺癌患者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甲状腺癌的证型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收集近20年已发表的与甲状腺癌中医辨证分型相关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的患者中实证居多,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中虚证居多;对应的病机,甲状腺癌患者以血瘀、痰最为多见,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以气虚、阴虚最为多见;甲状腺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为痰瘀互结证,甲状腺癌术后出现频率最高的证型为气阴两虚证。结论:甲状腺癌患者以实证为主,病因以血瘀、痰最为多见,证型多为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痰结血瘀证;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以虚证为主,病因以气虚、阴虚最为多见,证型多为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1年国际抗痫病联盟(ILAE)对癫痫分类的普遍共识,联系临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探讨痫病的病因病机,构建分期论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笔者认为发作期应虚实论治,实证为心肝痰火壅盛证,虚证为痰浊困扰心脾证;缓解期病多属虚,辨证为痰瘀阻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采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观察其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期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 运用课题组研制的《冠心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量表》收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依据辨证标准对其进行证候要素提取以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冠心病病位在心,常兼见肝、肾、胃、肺等脏腑,病性证候要素以气虚较多见,其次为痰浊、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中,青年组以心兼肝最多见,中年组和老年组均多见心兼肾。病性证候要素中,青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气滞多见,以气虚兼痰浊同现频次最高;中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老年组虚证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证候要素组合有各自的特征,青、中、老年组均可见于虚实夹杂,而青年组以气虚兼痰浊最多见,中年组以气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老年组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证候要素组合复杂度越高。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5,(10):1406-1407
目的:探讨洪霞主任医师从风痰气虚瘀论治儿童过敏性鼻炎伴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经验。方法:本文总结了洪霞主任医师对过敏性鼻炎伴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从风、痰、气、虚、瘀论治的经验总结。结论:认识到肺、脾、肾不足是本,邪风是诱因,气阻、痰壅、血瘀是病理产物,几方面综合作用,构成了该病反复发作的病机,从而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从风、痰、气、虚、瘀论治,达到了扶正固本,疏风通窍、宣肺止咳、化痰逐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 ,以腹痛、腹泻以及脓血便为主的病症 ,属中医“泄泻”、“肠癖”、“痢疾”等疾病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加之脾胃虚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 ,导致脾胃运化失调 ,肠中湿热蕴结 ,日久气机不利 ,气滞血瘀 ,腐败化为脓血。一般初期多见实证 ,日久多见虚证 ,如反复发作 ,则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临床实践中应仔细辨证且与辨病相结合 ,全面、客观的了解疾病的发展阶段及本质 ,才能取得较好疗效。例 1:徐某 ,男 ,37岁。腹痛、腹泄反复发作 ,伴粘液脓血便 6~ 7年。经多次肠镜检查均诊断为溃疡…  相似文献   

15.
陈新宇教授治疗哮喘病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俊  陈新宇 《光明中医》2013,28(4):804-806
哮喘为临床常见病症,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的疾患,其形成除了与先天体质不足,或体虚复感外邪,或饮食不当有关,一般哮喘发作期以实证为主,分为寒哮与热哮;哮喘缓解期多以虚证为主,应辨证分型,对症施治。现将陈新宇教授妙用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阳和汤治疗哮喘的成功案例举证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头痛在中医中称为"头风",分外病和内伤,秦老认为外感头痛以外感风寒、内热或湿邪为主,内伤头痛以气虚、血虚、肝火、寒厥、痰浊五种为要,通过研习秦老治头痛经验,深感秦老总结的虚证发作缓,实证发作急;虚证多兼晕,实证多兼胀,且虚证以肝阳为常见,实证以肝火为常见可提供临床参考,特与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7.
黄青松教授认为正气虚损为成人难治性哮喘发病的基础,病位主要责于脾、肺、肾三脏。难治性哮喘患者素体本虚、药物耗损、或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耗伤正气,外邪易侵,诱因易动,引触伏痰,痰气相搏,哮喘反复发作。临床上采用分期辨证的方法,序贯治疗,发作期以宣肺化痰为主,攻补兼施,缓解期以健脾补肾益气为基础辨证施治,并结合难治性哮喘患者的症状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强调补虚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间歇发作的痰鸣气喘疾病。喉中带有哮鸣声 ,以呼气困难为主的呼吸急促为特征。属于祖国医学“哮证”的范畴。通过对其病因病机的研究深入 ,现多认为痰、瘀是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病理产物 ,也是造成临床诸多症状的关键因素。因此 ,在治疗哮喘中 ,温 (阳 )化 (痰、瘀 )法是非常重要的方法。1 痰、瘀伏肺是哮证的夙根早在《内经》就有关于哮喘病症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中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 ,形象描绘了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并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20.
吴银根教授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师吴银根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和研究三十多年,近年来,在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他认为“肺气不利”是哮喘的主要表现,“痰”、“瘀”是哮喘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肾)阳虚”是哮喘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治疗以温阳化痰祛瘀为主要法则。但哮喘不同时期,“气”、“痰”、“瘀”、“虚”等病机表现不同,应分期择法用药。其主要用药特点如下。1急性发作期,急则先治气 临床上哮喘多表现为哮吼痰鸣,喘息咳嗽,胸闷憋气等症。其成因虽多,但其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是气闭痰壅,肺气偾郁。理当祛痰开泄,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