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婴幼儿脾虚泄泻是临床常见病 ,以大便质稀薄如水 ,食后作泻 ,色淡不臭 ,时轻时重为主症 ,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笔者自 2 0 0 0年以来 ,采用捏脊疗法配合自拟中药止泻方热敷神阙穴 ,治疗本病 5 0例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 0例中男性 32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1岁 1 0例 ,1~ 2岁 2 8例 ,2~ 3岁 1 2例 ;每日大便次数 <6次者 1 2例 ,6~ 1 0次者 2 0例 ,>1 0次者 1 8例 ;伴呕吐者 1 0例 ,伴脱水症状者 2例。治疗方法捏脊疗法 :患儿俯卧位 ,先在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摩至腰骶部 3遍 ,再用捏脊法自龟尾向上捏至大椎 ,一般每次捏脊 5~ 6遍…  相似文献   

2.
推拿按摩治疗婴幼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 :①捏脊疗法 ,让小儿俯卧于家长的双腿或床上 ,取头高臀低位 ,术者用双手微握拳置于脊柱两侧 ,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皮肤 ,拇指前按 ,两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 ,双手同时进行边推、边捏、边提拿 ,自长强穴开始沿着督脉向上至大椎穴止为 1遍 ,每次捏 3~ 6遍。为了加强刺激 ,可每捏 3次向上提拿 1次 ,最后用两拇指在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穴处按摩 1分钟以加强疗效。②补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 ,术者以拇指指腹沿患儿拇指桡侧缘至大鱼际近端向上直推 2 0 0次。③按摩足三里穴 :用双拇指分别按摩患儿双侧足三里穴 1分钟。每日…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捏臂手法配合药熨治疗椎体骨质增生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1年,颈椎增生者4例,胸椎增生者2例,腰椎增生者24例。一、治疗方法1.捏脊:患者俯卧,暴露背脊,术者先用掌跟自尾椎两旁揉按至颈部,往返5~15分钟,然后自长强穴始,用食指与拇指将皮肌提起进行推捏,按每秒钟3~4次的速度循脊而上,至颈部第三颈椎。每遍推捏到患椎处时应重复5~10次,并揉按片刻。如此往返10~15遍。每日一次,七天为一疗程。取效后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相似文献   

4.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17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治疗方法 1 理脊(推脊、捏脊):让小儿俯卧,医者用右手食、中、无名指分开,中指按大雄穴,食指和无名指分开各按脊柱旁开1.5寸的两行俞穴(膀胱经),向下擦至尾骨穴,连擦3遍,然后用拇指桡侧顶住皮肤,食、中指捏住皮肤肌肉向上捏至大椎穴,连捏3遍,第4遍开始捏两下,向左右上方提一下,提到平肩胛骨处的膏盲穴位置,连做5~6遍,最后从命门推至肾俞穴,反复10~20遍,1d1  相似文献   

5.
马绪东 《光明中医》2004,19(3):F003-F003
1 临床资料:自2 0 0 1年以来运用捏脊、针刺疗法、治疗小儿积症6 6例均为0~6岁儿童,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结构是0~1岁2 3例;2~3岁31例;4~6岁1 2例;母乳喂养是4 8例;混合喂养1 2例;人工喂养6例,6 6例中3例是体弱儿。临床症状:不思饮食;乳食不化,腹胀天气,呕吐酸馊食物,体重不增或日益消瘦,精神不振,烦躁多啼,大便不调,大便镜检有不消化食物和少量脂肪球。2 治疗方法:2 .1 捏脊疗法:患儿俯卧、术者用拇指、食指、中指抵脊背上,合力夹住肌肉提起作翻卷动作,自长强穴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五遍。当捏至第三遍时,每捏三把将皮肤提…  相似文献   

6.
<正> 单纯性消化不良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夏季最为多见。我们应用捏脊治疗384例单纯性消化不良,效果满意。治愈372例占96.9%,无效12例占3.1%。手法1次治愈占75%,2次治愈占22.9%,3次或3次以上治愈者仅占2.1%。手法:患儿俯卧,术者以两手拇指与食指交替,自尾闾骨端的长强穴起沿督脉向上徐徐压捏至大椎穴,将大片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上推进,连续六次,在捏拿第四、五次  相似文献   

7.
令患儿伏卧于床上或母怀中,要卧稳,卧平、卧正、并防止碰伤。先点穴后捏脊,其顺序如下:先轻点天枢穴、关元穴三、五下,内关穴、足三里穴各三、五下,然后捏脊;术者立于患儿背后,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脊柱之两旁皮肤之上稍着力于皮下组织,从长强穴开始,沿督脉向上推、捏、拿的综合性手法至大椎穴或风府穴为一遍,往复3~5次,于最后一遍时在长强穴、肾俞穴、胃穴各提、捏、拿一下(动作要迅速、协调有力),再轻点肾俞穴三、五下,然后用手指(手呈半握拳拼拢用指肤)轻轻叩击长强穴三、五下即可,一日一次,痊愈为止。  相似文献   

8.
首先推拿阑门、建里、中脘、天枢、气海、关元和中极等穴,然后用掌根在脊柱和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揉,最后双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自长强穴起,沿督脉向上提捏至大椎穴.采用本法治疗89例小儿遗尿患者,经1~3个疗程治疗后,痊愈54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6.6%.  相似文献   

9.
捏脊疗法,其法是令患者俯卧,医者两手作九十度屈曲,由龟尾处开始,顺脊柱向上,将皮肤、肌肉往上推,然后以两拇指指腹交替往下压捏,食、拇二指相互配合,向上推捏,直到颈部大椎穴止,是为平捏。平捏两遍,作第三遍时,一边如前法推捏,一边间歇地用隐力把皮肤往上提拉,提拉时可听到“啪·啪”声响,如此提捏五遍。最后用两大拇指同时从命门穴向腰外侧肾俞穴慢慢按压,是渭一次。几年来我曾用捏脊疗法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多种疾病,每每收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消化不良症是小儿常见病之一 ,临床表现主要是纳差、腹痛、呕吐、腹泻等。笔者从 1994年至 2 0 0 1年采用蒙药配合手法治疗 2 3例小儿消化不良症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收治 2 3例 ,男性 15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7周岁之间。诊断依据为纳差、呕吐、腹泻。2 治疗方法2 .1 蒙药森布如 - 5方剂组成 :石榴 2 5 0g、肉桂 15 0g、苏格木勒 15 0g、荜茇 10 0g、干姜 10 0g ,共研细末制成散剂 ,口服每日 2次 ,每次按年龄 0 .5~ 2 .0g ,用白开水送服。2 .2 手法疗法 :属于蒙医五疗范畴 ,结合使用以下 3种方法 :捏拿手法 :医者用拇、食二指捏患儿自尾骨端的长强穴起沿督脉向上至风府穴共捏 5~ 6次 ;②按摩手法 :按摩患儿各大关节和颈项足跟处数次还按摩腹部尤其胃部 ;③点刺手法 :点刺印堂、人中、四缝等穴位。3 治疗结果3.1 治疗标准 :痊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好转 :主要症状消失。无效 :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3.2 疗效分析 :经治 2 3例患儿中 ,痊愈 18例 ,占 78% ;好转 4例 ,占 ...  相似文献   

11.
捏脊为儿科按摩方法之一 ,有调整阴阳 ,通理经络 ,促进气血运行 ,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笔者应用本法治疗儿科疾病 ,有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共 1 9例 ,其中男性 1 2例 ,女性 7例 ;年龄 2个月~ 2岁 ;病程 7天~ 2个月。治疗方法术者将两食指作九十度屈曲 ,从小儿尾骶部长强穴起 ,将腰椎部的皮肤肌肉轻轻往上推 ,然后以两拇指交替向下压捏。食指、拇指配合 ,沿脊椎正中线的督脉不断向上推捏 ,直至风府穴止。运用手法要求轻揉耐心 ,由少至多 ,由轻逐渐增加微力 ,一般于每日早晨 8时按揉 81遍。典型病例患儿某 ,4 0天 ,1 998年 8…  相似文献   

12.
自 1 991年以来 ,笔者运用捏筋疗法治疗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 6例 ,其中发病 1天者 5例 ,2天者 1例。经施术 1次治愈者 5例 ,2次治愈者 1例。治疗方法捏筋疗法即提捏患侧踝关节内侧上方肌腱。其方法是 ,患者站立 ,施术者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按于患者患侧踝关节内踝直上三横指处 ,用力一捏一放 ,提捏 3~ 4下 ,使患者感到胀痛即可。每日一次。典型病例汪某 ,男 ,1 6岁 ,学生。 1 998年 9月 1 7日就诊。患者晨起时自觉左侧腹股沟部肿胀疼痛 ,左腿不能屈伸 ,伴全身不适。在某院外科诊断为急性腹股沟淋巴结炎 ,因患者惧怕打针而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听宫穴针刺并外敷麝香治疗面神经麻痹8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6年开始用针刺听宫穴配合外敷麝香、饮水发汗的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87例中男性 52例 ,女性 3 5例 ;年龄 1 3~ 67岁 ;病程 1~ 2 5天 ;其中左侧 4 9例 ,右侧 3 8例。治疗方法患者侧卧位 ,患侧向上 ,取患侧听宫穴 ,嘱患者张口 ,用3 0号 2 .5寸毫针直刺听宫穴 2寸 ,进行提插、捻转强刺激手法 ,持续 1~ 2 min(使患侧面部有牵拉感者效果最佳 )。停针5min后继续行针 ,连续 3~ 4次。拔针后捏挤针穴 ,使之出血 2~ 3滴 ,然后于听宫穴处外敷麝香 0 .1 g左右 ,用消毒纱布固定。嘱患者饮…  相似文献   

14.
本组75例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岁,发病率最高在20~40岁之间,完全失去活动能力者8例,尚能活动及活动障碍者67例。治疗1次18例,2次30例,3次18例,4次4例,7次3例,12次以上2例,平均4次。治疗后痊愈者69例,基本痊愈者4例,有效者2例。手法以推、拿、点、按、揉、搓、捏、为主。操作步骤如次:①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位于患侧,用推伤药酒在患者腰背部涂擦3~4遍,并用  相似文献   

15.
罗重阳 《江西中医药》2003,34(12):29-29
儿童脑性瘫痪又称Liltle氏病 ,发病率为人口总数的 0 .0 6%~ 0 .5 9% ,是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我院应用脑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脑瘫患儿 47例 ,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47例患儿中男 2 6例 ,女 2 1例。年龄 4个月~ 1岁 5例 ,1~ 3岁 2 2例 ,3~ 7岁 1 0例 ,7~ 1 3岁 1 0例。1 .2 发病原因 出生时脐带绕颈宫内窒息者 9例 ,双胎产程延长达 3小时以上者 3例 ,头部受伤者 7例 ,病毒性脑炎 1 2例 ,原因不明 1 6例。1 .3 临床类型 智力低下者 1 1例 ,颈软、腰软、头不能仰、坐不稳者 6例 ,双下…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腹泻是夏秋两季多发病,笔者运用针灸治疗该病患儿308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0例,女168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90 d;病程最短3 d,最长12 d。多数患儿曾接受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主要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腹胀,啼哭,便溏次数增多。1·2治疗方法取穴:天枢(双)、足三里(双)、长强。针刺天枢、足三里时,患儿取仰卧位,直刺0.5~1寸,行捻转提插手法不留针。针刺长强穴,患儿俯卧位,针尖向上刺入1~1.5寸,行捻转手法不留针。艾条雀啄灸神阙穴10 min。配合捏脊疗法,捏到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时重提捏10余次。治疗…  相似文献   

17.
捏脊疗法是民间沿用的一种古老的治病方法 ,它运用中医的捏、拿、捏、按等手法 ,施术于患者的背部。笔者应用捏脊疗法治疗经行腹痛 ,疗效良好 ,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1术者用两拇指侧顶住患者背部尾骶部位的皮肤 ,再用双手将皮肤轻轻慢慢地交替捻动向前 ,每捏 3下再将脊背皮提 1下 ,一直沿着脊柱捏拿至颈部 ,然后用两拇指面顺脊柱两侧约二横指处向下按至原位 ,此为一遍。一次治疗 3~ 5遍。2术者将食指屈曲 ,用食指中节内侧顶住患者脊柱尾骶部皮肤 ,双手交替捻动 ,顺以上的路线向前推。3在以上手法的基础上 ,按捏背部的肾俞、命门、八穴 ,…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法:取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患者站立或端坐。术者用双手拇、食指分别置于患者左右肩井穴的前后,向肩井穴中心掐捏、挤压,并同时将肩部肌肉稍稍向上提起,提至最高限度时,加重拇、食指指力,并维持3~5秒,然后徐徐放松指力,使肌肉复原。连续操作3回为1次。鼻衄时,连做3次,每次间歇1~2分钟。习惯性鼻衄者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可再行下一疗程治疗。掐捏时,以肩井局部酸麻胀重,全身毛孔耸立,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们用升降散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1 69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并与口服对照组 42例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取以发热为主症 ,体温 >38℃之患儿 1 69例为治疗组 ,患儿年龄 4个月~ 1岁者 1 6例 ,1~ 3岁者 39例 ,3~ 7岁者 5 8例 ,7~ 1 3岁者 5 6例 ;发热38℃~ 38.5℃者 86例 ,38.6℃~ 39℃者 71例 ,>39℃者 1 2例。另设发热患儿 42例为对照组 ,其中4个月~ 1岁者 4例 ,1~ 3岁者 5例 ,3~ 7岁者 1 7例 ,7~ 1 3岁者 1 6例 ;发热 38℃~ 38.5℃者 2 1例 ,38.6℃~ 39℃者 1 9例 ,>39℃者 2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一般资料12例均系住院病儿.男1例,女8例。1~10天7人,11~20天2人,21~28大3人。寒冷刺激者8例,感染疾病者4例(其中新生儿腹泻3例,新生儿肺炎1例)。轻度7例,中度5例。二、操作方法1.万花油推拿法①抚、摩两法治疗双下肢肿块明显者。患儿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