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2年6月15日-2006年6月15日本院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351例,将进行面罩NIPPV者作为治疗组,未进行NIPPV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再按血气分析的结果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轻度呼衰:5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5 mm Hg;中度呼衰:66 mm Hg≤PaCO2≤80 mm Hg;重度呼衰:81 mm Hg≤PaCO2≤95 mm Hg;极重度呼衰:≥96 mm Hg.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COPD伴不同程度Ⅱ型呼衰患者经NIPPV治疗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CO2则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重度和极重度呼衰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程度呼衰患者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插管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随呼衰程度加重,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NIPPV对不同程度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肺心病伴Ⅱ型呼吸衰竭过程中对心房利钠肽(ANP)的影响,探讨NIPPV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机制。方法对26例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进行NIPPV治疗,于NI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24h分别测定血浆ANP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血浆ANP含量对照。结果慢性肺心病伴Ⅱ型呼衰患者的血浆AN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经NIPPV治疗24h后血浆ANP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心衰组和非心衰组患者在NIPPV治疗24h后血浆ANP含量均有显著降低,但心衰组患者在治疗2h就较治疗前水平有显著下降(P<0.01);血浆ANP水平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PaCO2改变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IPPV在改善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功能的同时,也降低患者血浆ANP水平,NIPPV对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神经肽含量的影响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 COPD) 肺功能康复的作用 . 方法治疗组 5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 BiPAP呼吸机 , 经用鼻 /面罩无创正压通气 (NIPPV)治疗 COPD、肺心病并Ⅱ型呼吸衰竭 (呼衰 ),以同期住院达同样标准的患者 3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 , 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 , 作为对照组 . 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 pH无明显变化 (P >0.05), 两组 PaCO2均有降低 , 而治疗组有明显下降 (P<0.01),两组 PaO2及 SaO2均有升高 , 而治疗组有明显升高 (P< 0.01). 结论 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 NIPPV对 COPD、肺心病并Ⅱ型呼衰的疗效较为肯定 , 可降低 PaO提高 PaO、减轻症状 , 有助于 COPD患者的肺功能康复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最佳时机。方法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 h、第3天观察两组血气、临床症状、肺功能和预后的变化。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评价NIPPV的效果,选择应用NIPPV的最佳时机。结果NIPPV组在治疗2h后迅速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和血气(P<0.05)。实施NIPPV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由20.6±28.9 d缩短至12.4±9.9 d,插管率由26.7%降至11.7%,病死率由13.3%降至3.3%(P<0.05)。轻、中度患者实施NIPPV的成功率较高,而重度患者的疗效不佳。结论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使用NIPPV,应用NIPPV的最佳时机为50 mmHg相似文献   

5.
洪波 《中国综合临床》2008,24(7):702-704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61例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分为NIPPV组和药物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NIPPV组治疗有效28例,24h内意识均转清,22例在2h内转清;治疗2h后NIPPV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pH值、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高于对照组(均P<0.05);NIPPV组病死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ETI-MV)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NIPPV对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NIPPV)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最佳时机。方法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NIPPV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 h、第3天观察两组血气、临床症状、肺功能和预后的变化。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评价NIPPV的效果,选择应用NIPPV的最佳时机。结果NIPPV组在治疗2h后迅速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和血气(P<0.05)。实施NIPPV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由20.6±28.9 d缩短至12.4±9.9 d,插管率由26.7%降至11.7%,病死率由13.3%降至3.3%(P<0.05)。轻、中度患者实施NIPPV的成功率较高,而重度患者的疗效不佳。结论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使用NIPPV,应用NIPPV的最佳时机为50 mmHg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千金苇茎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的影响.方法:6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千金苇茎汤.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分别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血浆sTM水平,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3%(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TM水平、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1),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味千金苇茎汤具有清肺化痰、散结通瘀的作用,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系统,有利于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中度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COPD合并中度呼吸衰竭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HHFNC组(n=58,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和NIPPV组(n=58,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其疗效、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气指标。结果 HHFN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NIPPV组的77.59%(χ~2=5.583,P=0.018);干预后48 h,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HHFNC组干预后12 h和干预后48 h的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低于NIPPV组(P0.05);干预后48 h,两组患者PaO_2、SaO_2均呈上升趋势(P0.05),PaCO_2呈下降趋势(P0.05),且HHFNC组干预后12 h和干预后48 h的PaO_2、SaO_2均显著高于NIPPV组(P0.05),PaCO_2显著低于NIPPV组(P0.05)。结论 HHFNC可有效改善COPD伴中度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气指标,效果优于NIPPV。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脾补肾中药山脾合剂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营养状态和 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49 例稳定期COPD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测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血 清白蛋白(ALB)含量、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呼吸困难指数(MMRC)和6 min 步行距离(6MWD),在 原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山脾合剂",对照组口服安慰剂,疗程3 个月.治疗1 个月和3 个月时重复测 量以上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 个月后治疗组ALB、RBC、Hb 提高非常显著(P <0.01),MMRC 显著降 低(P <0.05).3 个月后,6MWD 显著提高(P <0.05),MMRC 降低非常显著(P <0.01).与治疗前比较:治 疗组ALB、RBC、Hb、MMRC、6MWD 改善非常显著(P <0.01),BMI 显著增加(P <0.05).相关分析提示:ALB 与MMRC 显著负相关(r =-0.426,P <0.01),与6MWD 显著正相关(r =0.528,P <0.01).结论 山脾合剂 可显著改善稳定期中重度COPD 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老年男性患者的疗效,评估NIPPV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46例严重COPD(pH<7.25或PaCO2>75mmHg)老年男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祛痰、平喘和吸氧支持治疗;NIPPV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NIPPV治疗。动态观察治疗前后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NIPPV组患者血气分析与对照组相比,pH值、PaO2、PaCO2较快得到改善且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NIPPV组患者中21例好转,2例改为有创通气,对照组13例好转,10例改为有创通气,其中5例死亡,NIPPV组有创通气的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NIPPV能显著改善重度COPD老年患者的呼吸衰竭,并显著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为治疗组,22例COPD并呼吸衰竭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应用鼻(面)罩进行NIPPV,两组主要观察指标:(1)治疗期间呼吸频率和心率的变化,(2)NIPPV3h后血气分析,(3)观察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经NIPPV3h后,呼吸频率下降,心率降低,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H值改善(P均<0.05),对照组治疗3h后各指标无明显改变(P均>0.0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住院时间缩短(P均<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比较安全、切实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60 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30 例采用吸氧、抗生素、皮质激素等西医治疗;治疗组30 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静滴,每日1 次,2 组均连续治疗15 日。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6.7% ,总有效率93.3% ,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6.7% 和76.7% ,χ21= 9.9,P< 0.01 和χ22= 4.3,P< 0.05)。2 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PAMP)、心排血量(CO)、肺血管阻力(PVR)、总外周阻力(TPR)、动脉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和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 均< 0.01)。治疗后治疗组PAMP、PVR、TPR、PaO2、SaO2 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均< 0.01)。结论: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的作用,治疗肺心病心衰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高海拔地区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海拔高度1500~3600 m的169例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99例早期接受NIPPV治疗者为治疗组,同时对痰量较多且黏稠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吸除气道分泌物、肺灌洗,并取深部分泌物或灌洗液行细菌培养加药敏实验治疗.70例拒绝NIPPV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血气分析变化、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2 h后P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24 h后呼吸频率、PaCO2较治疗前降低,pH、PaO2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24 h后PaO2较对照组升高(P<0.01).治疗组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果 结论在高海拔地区早期应用NIPPV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技术是治疗重症CAP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且是有效遏制重症CAP并呼吸衰竭引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一项重要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NIPPV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心率(HR)、呼吸(R)、氢离子浓度指数(pH)、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善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气管插管率为21.01%(29/138),病死率为5.80%(8/138),NIPPV有效率为81.88%(113/138)。HR和R在治疗2h后虽有一定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HR和R均有较大幅度下降,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2、pH和PaO2在治疗2h后及24h后增高均较为明显,而PaCO2在治疗2h后及24h后下降均较明显,不同时点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对合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的AECOPD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能够得到迅速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高原地区(海拔2260~3300m)3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和30例当地健康人血清bFGF含量,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测定肺动脉血流频谱,计算平均肺动脉压(MPAP),使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肺心病组血清bFGF(87.54±12.15)ng/L、MPAP(45.86±5.63)mmHg(1mmHg=0.133kPa)显著高于COPD组分别为(55.72±9.08)ng/L和(22.95±2.56)mmHg,P均<0.01,COPD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9.83±8.78)ng/L和(20.34±2.23)mmHg,P均<0.05;肺心病组PaO2(38.79±4.56)mmHg显著低于COPD组(58.22±6.18)mmHg,P<0.01,COPD组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66.57±5.48)mmHg,P<0.01。肺心病组和COPD组血清bFGF水平与MPAP均呈显著正相关(r肺心病=0.788,rCOPD=0.674,P均<0.01),与PaO2均呈显著负相关(r肺心病=-0.735,rCOPD=-0.587,P均<0.01)。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bFGF水平明显升高,可能与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米力龙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剂、利尿、解痉平喘、持续吸氧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80mg/d、米力农氯化钠注射液20 mg/d,连续给药7 d。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各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T)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P0.05)。2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6MWT均显著上升(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6MWT及血气分析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米力龙用于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患者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中疗效和机制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诊治的COPD 合并PH 患者15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首剂10 ~20 mg/d,qd,若无不良反应,则维持剂量,10 mg/d.疗程1 个月、6 个月、12 个月,观察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Tei 指数、肺动脉收缩压(PAPs)、1 s 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6 min 步行距离(6MWD).治疗后1 年随访患者的再入院人数及死亡人数.结果 治疗1 个月后,两组CRP、D-二聚体、ET-1 显著下降(P 均<0.01),NO 明显升高(P 均<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继续服药6 个月、12 个月时,治疗组CRP、D-二聚体、ET-1 持续下降,NO 持续升高,6 个月与1 个月(P <0.01,P <0.05)、12 个月与6 个月(P <0.01,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CRP、D-二聚体、ET-1、NO 无明显变化(P >0.05).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血hs-CRP、ET-1、D 二聚体水平与PAPs 呈正相关(r =0.478,-0.564,0.562,0.716,P <0.05),NO 数值与PAPs 呈负相关(r =-0.564).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 个月后,两组PAPa、Tei 指数显著下降(P 均<0.01),FEV1%、6MWD明显升高(P 均<0.01);治疗组FEV1%、6MWD、PAPa 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 <0.01),Tei 指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 >0.05).继续用药治疗,FEV1%、6MWD、PAPa 进一步改善,6 个月与1 个月,12 个月与6 个月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而Tei 指数的改善较缓慢,6 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同组比较,治疗组6 个月与1 个月,12 个月与6 个月无统计学意义,12 个月与1 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对照组FEV1%、6MWD、PAPa、Tei 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 >0.05).随访1 年的再入院人数及死亡人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OPD 合并PH 患者肺动脉压,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具时间依赖性,其机制与阿托伐他汀能抑制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赵继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1530-1531
目的:比较术前适应性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术后无创正压通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和胸腔手术患者36例,术前检查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中度和重度呼吸功能不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还包括在术前3d对患者进行面罩NIPPV的适应性训练。结果:术后两组呼吸功能、肺功能等治疗效果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前NIPPV适应性训练有利于改善伴有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的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应用肝素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1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于发生脓毒症后当日静脉泵入肝素钠2 mg·kg-1·d-1;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3、5和10 d检测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观察活动性出血情况,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结果 除应用肝素钠外,两组患者感染和治疗情况以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活动性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比5.4%,P<0.05).治疗组PLT在治疗1 d下降,3 d开始回升,10 d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PLT在治疗1 d后呈进行性减少(P<0.05或p<0.01).治疗组D-二聚体在治疗1 d显著上升(P<0.01),3 d即显著下降,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D-二聚体在治疗1 d显著上升,且持续增加至10 d(P均<0.01).治疗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1 d显著上升(P<0.01),但以后的各时间点未再显著增加(P均0.05);对照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1 d显著上升,且持续增加(P均<0.01).治疗前及治疗1 d两组PLT、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3、5和10 d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脓毒症发生早期即开始应用肝素钠,可显著抑制PLT减少以及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上升,减少微血栓形成,改善组织灌注,降低活动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 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重度二氧化碳(CO2)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AECOPD并重度CO2潴留156例,予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结果 本组NIPPV治疗2h后S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及心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呼吸、心率及SaO2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h后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24h后pH、PaO2及PaCO2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h后与治疗24h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NIPPV治疗成功率79.49%,气管插管率20.51%,病死率6.41%.结论 NIPPV可显著改善AECOPD并重度CO2潴留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