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人的体温有一定的波动范围,变动较少,当机体患病时,体温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极易出现体温升高,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对高热患者做好体温的观察的护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应该从以下几点做好对高热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98例麻疹患儿高热期的护理。包括呼吸道隔离,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合理运用退热剂,观察体温及出疹情况。认为做好麻疹高热的护理,对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吴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295-6295
高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温上升至39℃以上,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高热时呼吸和心跳加快,皮肤红而灼热,可伴头痛、头昏、肌肉酸痛,甚至出现幻觉、昏迷或惊厥。如持续高热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对心、脑、肾等内脏器官造成损害,所以及时控制体温非常重要[1]。因此,对高热患者除做好疾病治疗外,还应采取措施及早进行对症治疗,并精心做以下综合护理。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2~4 h量一次体温,同时注意患者的面色、脉搏和呼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卧床休息高热早期即体温开始上升期,一般患者会出现寒战,此时患者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研究中药敷脐方法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高热.方法多种中药研粉外敷于实验组患者脐部,监测体温,计算有效率,并设立对照组.结果中药敷脐对本组高热患者体温控制有效率66.7%,与对照组有效率39.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敷脐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患者体温控制效果良好.为该类患者高热降温护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体温异常的分析,进行恰当的护理,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从而降低病死率及减轻病残,改善预后。方法①高热患者采取冰袋、酒精擦浴、冰水灌肠、冬眠疗法及降温毯;②体温不升患者采取保温措施;③做好一般护理;④注意综合降温。结果降低了病死率,改善了预后。结论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体温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护理了8例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患儿,提出对川崎病患儿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密切观察体温情况,对高热患儿及时降温、补液;观察口腔粘膜充血、糜烂情况,做好口腔护理;注意皮肤、淋巴结及其他脏器损害情况的观察;做好药物治疗观察及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工作;重视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指导。针对疾病特点实施护理,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药敷脐控制乙脑高热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研究中药敷脐方法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高热。方法 多种中药研粉外敷于实验组患者脐部 ,监测体温 ,计算有效率 ,并设立对照组。结果 中药敷脐对本组高热患者体温控制有效率 6 6 .7% ,与对照组有效率 39.4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药敷脐对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患者体温控制效果良好。为该类患者高热降温护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热患者肌肉注射双氯酚酸钠降温后的护理意义。方法:随机选择体温超过39℃病例140例,用双氯酚酸钠25mg-50mg肌注,复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患者的反应,并做相应的处理(遵医嘱)及护理。结果:高热患者使用肌肉注射双氯酚酸钠后除中枢性高热外,其它患者均达到较好的降温效果,但用药后均出汗较多。结论:双氯酚酸钠肌肉注射降温效果好,恰当的护理可减轻患者退热过程的不适,更好地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谢红美 《当代护士》2018,(2):123-12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高热中暑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9月来急诊科就诊的高热中暑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症状改善的时间及症状改善的比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高热时间、发热时间、神志及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护理后体温≤38℃(入院24 h内)的比率、神志昏迷转为正常(入院24 h内)的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热中暑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能缩短症状改善的时间;增加体温≤38℃(入院24 h内)的比率;增加神志恢复正常(入院24 h内)的比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成人重型麻疹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15例成人重型麻疹患者的护理体会,认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心理护理,重视皮疹观察与护理,对高热患者在物理降温基础上可给予药物降温,降至37℃以下为宜,做好口腔护理,加强对各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治疗和护理,15例皆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上,严重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常见于中枢性高热,在高热(T〉39℃)的紧急情况下除药物治疗外需迅速降低体温时,常使用冰帽、降温毯配合冬眠药物控制体温。通过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缺氧症状。现将颅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的各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洁 《妇幼护理》2022,2(11):2542-2544
目的 分析高热惊厥患者在急诊过程中,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6 月 至 2022 年 4 月收治的 90 例高热惊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 组给予全程绿色通道护理模式。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发症率、预后和体温。结果 观察组退热、急救、惊厥消失及 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为 4.44%低于对照组的 17.78%(P<0.05)。观察组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 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 1 小时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高热惊厥患儿采用全程绿色通道 护理模式,可改善预后,缩短其急救、退热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局灶低温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中对体温及脑组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给予传统全身低温护理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给予局灶低温护理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体温变化及脑组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30 min、1 h、2 h、3 h及4 h的体温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CNP、IGF-Ⅱ均高于对照组,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低温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体温,改善脑组织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45例急性脑血管病高热患者给予降温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45例患者经降温治疗与护理,体温均降至37.5℃。认为对急性脑血管病高热患者及时判断,早期实施降温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脑屏障,可早期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控制性低温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43例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采用降温毯 、镇静剂、肌松剂及呼吸机辅助呼吸作为控制性低温治疗的整体方案来辅助治疗。结果 使用控制性低温治疗后本组患者体温控制在36.1℃~37.3℃。结论 控制性低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体温。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和良好的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增加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热是临床各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症状。对高热病人除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针对不同疾病引起的高热做好各种治疗及对症处理外,由于其机体代谢率增高,热量消耗大,水分丢失多,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营养补充,乃是高热病人综合治疗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一.高热对机体的影响高热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增高,是机体对于致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固定术后体温变化的差异和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15例新鲜下肢长骨骨折分别行交锁髓内钉(63例)和钢板(52例)治疗,患者术前1d、术后当天至术后10d每日4个时间点(7∶00、14∶00、19∶00、24∶00)体温进行观察。结果2组内固定术后平均体温无差异(P>0.05);交锁髓内钉治疗患者术后最高体温、术后72h内高热发生率高于钢板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感染无差异。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患者术后有可能出现高热,护理人员要掌握其规律和特点,做好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注射毒品所致的急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常以高热、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进行性贫血、水肿、戒断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病情凶险。作者总结了该病的护理经验,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防止继发感染是保证治疗方案顺利进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reorrhage,HIH)患者在无感染、脱水及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的情况下,由于红细胞溶解吸收可引起发热,患者体温常在38.0℃以上。分析体温变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与护理干预高热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提高HIH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2001年6月-2004年6月,我们对148例HIH体温变化者进行了观察及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890511 内科败血症护理/沈渭娟∥护士进修杂志.-1988,3(6).-16,151、正确采集标本及使用抗菌素。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体温监测及记录;高热者应降温并做好口腔护理。3、做好并发症的观察,注意临床症状及化验结果,采取相应护理措施。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各种途径的医源性感染。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