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临床上,严重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常见于中枢性高热,在高热(T〉39℃)的紧急情况下除药物治疗外需迅速降低体温时,常使用冰帽、降温毯配合冬眠药物控制体温。通过亚低温治疗能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伤,保护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缺氧症状。现将颅脑损伤并发高热患者的各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亚低温在重度颅脑损伤的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我院对 5 2例重度颅脑损伤高热患者行躯体降温 ,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良好的保护。临床显示 ,亚低温疗法常规配合药物肌松冬眠合剂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降温效果明显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 ,12~ 76岁 ,平均 3 8岁。使用亚低温治疗 3~14d ,平均 6d。使用前体温 3 9~ 40℃ ,使用 4~ 12h后体温降至设定温度 3 2~3 5℃ ,患者病情好转 ,昏迷变浅至清醒。5 2例中无 1例冻伤及其他并发症。1 2 方法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亚低温冬眠疗法 ,降温采用冰毯机 ,头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重点和并发症防治.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亚低温治疗前后比较及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疗效明显增高.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作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当深部体温〈35℃时称作亚低温,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并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保护血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缺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2004年5月~2005年6月我科使用亚低温治疗1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重点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对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亚低温治疗前后比较及亚低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颅内压、体温明显降低,疗效明显增高。结论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在护理上总结了亚低温治疗的降温与复温方法,冬眠药物的作用与体温控制,监护重点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局灶低温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中对体温及脑组织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给予传统全身低温护理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给予局灶低温护理干预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体温变化及脑组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30 min、1 h、2 h、3 h及4 h的体温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CNP、IGF-Ⅱ均高于对照组,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低温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高热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体温,改善脑组织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和探讨多种中药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服用云南白药、安宫牛黄丸、大蒜素胶囊,观察清醒时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热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患者病情平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昏迷时间缩短.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重度颅脑外伤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减轻重度颅脑损伤继发性损害,促进意识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当深部体温〈35℃时称作亚低温,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人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并降低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保护血一脑脊液屏障,减轻脑缺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2005年9月-2007年6月我科使用亚低温治疗3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冀福林 《护理研究》2006,20(9):785-786
通过回顾总结、探讨分析亚低温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作用。采用了冬眠肌松合剂 全身降温毯 呼吸机同步辅助呼吸的降温方法和在22℃~26℃的室温下自然复温的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和护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亚低温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方法 对我科1999 年1 ~5月连续收治的22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治疗结果与1998 年全年随机抽取的26 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应用亚低温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昏迷时间、存活率、并发症等指标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亚低温可有效地缩短重度颅脑损伤的昏迷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是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1]。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2]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冉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亚低温治疗常用于心肺复苏(CPR)后、颅脑损伤及重型颅脑手术后、低温麻醉、高热惊厥或超高热、感染巾毒性休克早期及颅内感染等患者。  相似文献   

13.
冀福林 《护理研究》2006,20(3):785-786
通过回顾总结、探讨分析亚低温在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的作用。采用了冬眠肌松合剂+全身降温毯+呼吸机同步辅助呼吸的降温方法和在22℃~26℃的室温下自然复温的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亚低温治疗和护理,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低温模式下控制性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在常温(37℃~38℃)下行控制性减压手术,实验组在低温(32℃~34℃)下行控制性减压手术,术后随访半年,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及转归。结果:对照组术后重度脑膨出33例、中度膨出50例、轻度膨出17例,而实验组分别是16、30、54例,实验组脑膨出严重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半年后,对照组恢复好16例、中度残废13例、重度残废7例、植物状态8例、死亡56例,而实验组分别为32、18、8、7、35例,实验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GOS评分(3.5±0.6)分,对照组(2.1±0.3)分,实验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191,P0.05)。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需要行减压手术的患者,低温模式(32℃~34℃)下手术与常温模式(37℃~38℃)下手术比较,可以减小脑膨出的严重程度,并且有更好的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0例。亚低温治疗组用冰毯和冬眠合剂控制体温在33~34℃,常规治疗组在颅内压监测下以甘露醇脱水降颅压,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随访6~12个月,观察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颅内压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并且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国琴  林奕  陈敬芳  王惠兰 《现代护理》2007,13(21):2027-2029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分析并提出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主要护理问题、获取最佳循证支持、指导护理实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采用有效的循证干预,患者体温维持在36~37.5℃,在防治压疮、促进排痰、高热降温、预防胃肠功能紊乱等方面护理效果好。结论循证护理能较好地解决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护理问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是一种创伤性疾病,病死率为58%,而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高达70%~80%[1].众所周知,低温能降低病人的颅内压、脑代谢率和脑血流量,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中期使用,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亚低温脑保护即是将病人体温维持在32℃~35℃,以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一种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方法.江基尧等[2]于1993年首先将28℃~35℃的轻中度低温称为亚低温,并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但由于32℃以下低温可能引起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所以国内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超早期冰敷控制体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疾病 ,如何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早期控制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据报道 ,亚低温 (2 8~ 35℃ )治疗能显著减轻脑水肿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有效控制颅内压 ,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 ,但常需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条件要求高 ,观察难度大[1] 。为解决这一难题 ,我科自 2 0 0 2年 1月以来 ,充分利用本院现有条件 ,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取预防高热的措施 ,即病人入院测其腋温在 36℃以上即给予病人冰敷头部 ,辅以复方冬眠灵肌注 ,将体温控制在 36~ 38℃ ,治疗病人 30例 ,同样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循证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并提出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主要护理问题、获取最佳循证支持、指导护理实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采用有效的循证干预,患者体温维持在36~37.5 ℃,在防治压疮、促进排痰、高热降温、预防胃肠功能紊乱等方面护理效果好.结论 循证护理能较好地解决结核性脑膜炎高热患者亚低温治疗期的护理问题,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9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10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DCS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手术治疗,DCS组患者采取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配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DCS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存活患者半年后随访,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者24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DCS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PT及APTT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及护理配合治疗原则处理重度颅脑损伤,效果明确,可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