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海建  武善芬 《河北医学》2004,10(8):F003-F003
在风湿病临床工作中,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常见病,而作为诊断依据之一的条件是X线或CT的骶髂关节改变,在脊柱关节病中尤以强直性脊柱炎表现最为明显。骶髂关节的改变也可见于血液病、肿瘤、和局部的其他炎症性疾病等。骶髂关节炎常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及僵硬,腹股沟、会阴部甚至放射至大腿内侧的疼痛,慢性起病,行走坐卧均可诱发及加重,以夜间或晨起较重,活动后多可减轻。骶髂关节X线片或CT可以明确诊断,近来,国内目前已有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因素。方法搜集了本院有完整资料的骶髂关节结核26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骶髂关节结核常为单侧发病,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增宽或不对称性狭窄;关节面骨质破坏,部分破坏边缘有骨硬化增生;可形成死骨,大多伴脓肿形成,并可形成窦道。结论通过骶髂关节解剖特点与X线表现的分析,对提高骶髂关节结核诊断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骶髌关节疾病的CT表现。方法:对照骶髂关节骨骼及尸体标本分析研究临床50例不同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骶髂关节CT平扫片。结果:不同的骶髂关节病变的CT扫描有不同的表现。结论:CT能较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对临床骶髂关节疾病的区别及治疗有重要的意义,CT扫描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陈向波 《吉林医学》2012,33(25):5514-5515
目的:探讨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收治的20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并对患者进行了12~20个月不等的随访,术后检查和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脱位的骶髂关节固定效果满意,骨盆恢复状况较好,未出现跛行、血管损伤和医源性神经损伤等疾病。患者术后的Majeed评分为,优16例,良4例。讨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腰骶髂联合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明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方法:使用西门子Somatom AR CT机扫描,常规从骶髂关节下缘向上连续扫描,层厚5mm,间距5mm.通过骨窗及软组织窗观察骶髂关节面及邻近软组织变化,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AS):1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5例;骶髂关节结核:2例;致密性骨炎:5例.结论: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各不相同,CT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骨盆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多数由于强大暴力因素导致,如车祸、高空坠落和工业意外。其症状多为明显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体征多为骨盆分离实验和挤压征阳性等。尤其是骨盆后环骨折,常引起骶髂关节脱位,骶尾骨骨折等。对于骶髂关节脱位诊断目前检查方法多以骨盆正位片以及CT平扫为主。由于投照条件,患者伤情不同均影响诊断准确性。本文应用双排螺旋CT对伤者进行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组,重点探讨三种影像诊断技术在骶髂关节脱位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已有病例资料,重新探讨骶髂关节脱位的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根据患者骶髂关节脱位方向及是否合并髂骨、骶骨骨折及骨折形态等临床特征,分为4型。Ⅰ型(骶髂关节前脱位):髂后翼主要骨折块向骶髂关节前方脱位;Ⅱ型(骶髂关节后脱位):髂后翼主要骨折块向骶髂关节后方脱位;Ⅲ型(新月形骨折脱位):髂后翼向上脱位伴经髂翼后上斜行骨折,其中又分为3个亚型,ⅢA型:经髂骨不超过骶髂关节前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同时伴有上方大的新月型骨折块;ⅢB型:经髂骨骶髂关节中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同时伴有中等大小的新月型骨折块;ⅢC型:经髂骨骶髂关节后三分之一关节面的骨折脱位(通常只经过大部分骶髂关节),同时伴有较小的新月型骨折块。Ⅳ型(经骶骨骶髂关节脱位):经骶骨骨折伴骶髂关节脱位。针对不同类型骨折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Ⅰ型骶髂关节脱位:行前方髂窝入路撬剥复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Ⅱ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后方入路计算机导航下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ⅢA型、ⅢB型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后方入路重建钢板固定术;ⅢC型骨折骶髂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Ⅳ型骶髂关节脱位:经后路脊柱骨盆固定(闭口万向螺钉骶髂固定系统联合后路部分脊柱内固定系统)术。结果 Ⅰ型骶髂关节脱位2例,其中1例患者并存神经损伤,术后一年完全恢复;Ⅱ型骶髂关节脱位8例,术前无明显神经损伤;Ⅲ型骶髂关节脱位12例,其中1例术前并存神经损伤,术后一年完全恢复;Ⅳ型骶髂关节脱位3例,3例患者均并存神经损伤,2例于术后1年完全恢复,1例随访期间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本组25例患者术后总体生存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100%,骨折愈合率100%,术后随访24~72月,平均34.5月。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分型方法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该分型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骶髂关节阻滞治疗骶髂关节疼痛的疗效.寻找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并改善关节活动度,且疗效维持时问也较长,减少全身性用药的副作用的方法.方法 :用骶髂关节阻滞治疗骶髂关节疼痛31例.骶髂关节内每侧给药:得宝松3.5mg十弥可宝1000ug十2%利多卡因200mg+维生素B6200mg.分别在治疗后3天、1周、2周、4周,3个月时分析疗效(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自我评价、枕墙距、胸廓动度、Schober's征、脊柱侧弯程度.ESR、CRP、人类自细胞抗原HLA-B27等).结果 :临床治愈28例.显效2例.好转1例.治愈率90.32%,治疗骶髂关节疼痛标本兼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症候群是常见的一种下腰痛,本文通过对24例病人的治疗体会。结合复习文献,提出该症候群的发病机理,疾病范围,介绍了临床表现类型及几种主要检查方法,着重强调了骶髂关节痛伴有下肢牵涉性疼痛的重要临床意义。文章叙述了放射线检查的作用,简介了常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骶髂筋膜脂肪疝36例报告潘新贤(广西柳州卫校附院外科柳州市545000)关键词骶髂关节;骶髂筋膜;臀上皮神经;脂肪疝骶髂筋膜脂肪疝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临床上常误诊为坐骨神经痛、关节滑囊炎、脂肪瘤等。本院外科自1982年起曾对36例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螺旋CT表现特点,评介其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螺旋CT扫描,对骶髂关节病变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螺旋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及面下骨质硬化或吸收、骶髂韧带钙化。结论:螺旋CT扫描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骶髂关节紊乱是引起的下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种之一,我们根据X线片确定骶髂关节紊乱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观察其近期效果满意,远期复发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急性骶髂关节紊乱快速矫治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23例急性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采用一种带式局部机械振动骶髂关节的快速疗法,用VAS评估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 87%的患者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式局部机械振动矫治骶髂关节紊乱,可以促使其自然快速复位,而且对患者无痛苦,疼痛缓解快,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种急性骶髂关节紊乱快速矫治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对23例急性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采用一种带式局部机械振动骶髂关节的快速疗法,用VAS评估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自身对照t检验.结果 87%的患者局部疼痛明显减轻,治疗前后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带式局部机械振动矫治骶髂关节紊乱,可以促使其自然快速复位,而且对患者无痛苦,疼痛缓解快,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亚东  凌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2):1485-148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之骶髂关节病变的MSCT表现,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78例临床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髂关节行MSCT扫描,对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SCT表现特点为: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及髂骨侧常见关节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面下骨硬化或吸收及骶髂韧带钙化等改变。结论:MSCT扫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数字技术与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复合体损伤14例,包括骶骨骨折8例,其中DenisⅠ型骶骨骨折5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3例;骶髂关节脱位5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术前行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模拟手术,确定个性化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在CT引导下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20~43min,平均28min。1例于术中钻入导针时出现一过性腹部疼痛,扫描发现导针钻入过长,退出后疼痛消失,术后复查大小便常规正常。未发生伤口和深部感染。未发现螺钉松动断裂、双下肢不等长和骨盆畸形等。术后均获随访。14例均恢复工作。术后X线及/或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术后3~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Majeed功能评分,优12例,良2例。结论数字技术和CT引导的经皮骶髂螺钉技术是一种微创、安全、可靠的骶髂复合体损伤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髂关节功能失常指关节退变、松弛等产生的功能障碍和不适,是导致腰痛或腰骶部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作者采用正骨疗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特点[1] 有骶髂关节损伤后疼痛史,疼痛主要在骶髂关节部位,可有大腿及小腿后感应痛,患侧负重时疼痛加重.根据Macnab记述的骶髂关节综合征系指下列状态:(1)骶髂关节局部疼痛;(2)骶髂关节压痛;(3)疼痛可反映至腹股沟、大转子及臀部;(4)激发试验可加重疼痛;(5)骶髂关节活动度增加或两侧不对称;(6)排除其他部位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骶髂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特点,帮助临床评估病变程度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36例临床确诊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AS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为病变累及骶髂关节滑膜部髂骨侧为主,软骨钙化、关节间隙改变、关节面及面下骨结构改变以及骶髂韧带钙化。结论AS骶髂关节CT表现多种多样,但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 ,笔者运用推骶搬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患者 6 5例 ,收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6 5例患者中 ,男 42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3岁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2天 ;右侧 39例 ,左侧 2 6例。患者均有腰骶部疼痛 ,行走、弯腰、卧床翻身、下蹲、坐位起立时疼痛加剧 ,甚至咳嗽、打喷嚏时也可引起疼痛 ,可有放射痛。腰部不能挺直 ,患肢不能着地负重。查体可见骶髂关节不对称 ,轻度肿胀 ,可触及条索状物。在骶后下棘内角处有压痛、叩击痛、下肢后伸痛。髋关节在强度的内收内旋、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应用传统重建钢板和骶髂前路蝶形钢板两种技术对患有骶髂关节损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76例患有骶髂关节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8例。采用传统重建钢板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骶髂前路蝶形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骶髂关节损伤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和盆骨稳定性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骶髂前路蝶形钢板技术对患有骶髂关节损伤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