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目的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03—2018年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了解该院死亡病例的基本情况、主要死因顺位及费用相关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疾病的诊治,降低患者病死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的病案信息系统,收集整理某院2003—2018年住院总人数,使用Excel 2007和SPSS 19.0软件对6833例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8年某院住院患者总人数为404076例,死亡患者共6833例,病死率为1.69%。16年来死亡人数逐年升高,但病死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病死率最高的是81岁及以上人群组(6.18%),其次为71~80岁人群组(4.06%);死亡人数构成比最高的是61~70岁人群组(21.04%),其次是71~80岁人群组(21.03%)。不同年龄段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1.81,P<0.01)。男性病死率(2.16%)高于女性(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16,P<0.01)。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是构成主要死因的疾病分类,占死亡总人数的89.56%。死亡患者主要病种前10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脑出血、乳腺癌、结肠癌、颅脑损伤、肺炎、脑梗死和鼻咽癌。住院总费用16年来增长了31.46%,住院天数和抢救次数对总费用有影响,药占比2011年开始每年有所下降。结论2003—2018年某医院死亡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患者,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是主要致死的疾病类型,肺癌、肝癌和胃癌是致死的主要病种,平均住院费用每年增加,且与住院天数和抢救次数成正比。医院相关部门应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对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学科建设,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时控制住院天数及进行合理抢救,控制总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某医院近4年死亡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提取2016—2019年住院死亡患者病案信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分析死亡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结果2016—2019年全院共死亡2266例患者,病死率0.8%;各年度住院患者人数逐年增加,而病死率逐年下降(P<0.05)。男性死亡患者1431人,女性死亡患者835人,男女比例1.71∶1。顺位排列前5位的依次为肿瘤(30.6%)、循环系统疾病(27.5%)、呼吸系统疾病(17.9%)、损伤中毒原因(10.6%)和消化系统疾病(6.1%),前5位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91.7%。男性和女性的死因前2位疾病相同,均为其他呼吸疾患和肺恶性肿瘤,2种疾病在性别上没有差异(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肿瘤和损伤中毒原因,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均呈现上升趋势。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其余4种疾病在70岁以后,都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加强对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原因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降低病死率。根据各年龄段疾病的特点针对性给予措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提高生命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急诊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优化院内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该院死因监测网络的报告资料。结果 2014-2018年急诊死亡病例305例,急诊科患者死亡主要原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86人,28.2%)、肿瘤(79人,25.9%)、损伤中毒和外伤所致(42人,13.8%)、呼吸系统疾病(34人,11.1%);性别分布上男性(206人,67.5%)均多于女性(99人,32.5%);年龄分布上65岁以上老年人101人,所占比例最大,为33.1%;时间分布上8月死亡人数最多(33人,10.8%),10月死亡人数最少(18人,5.9%)。结论 根据急诊死亡病例的特点优化医院资源配置,强化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普及公民院前急救知识,形成规范的急救平台,以提高该院急诊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多维度分析2018—2022年60岁及以上住院老年患者的死亡情况,了解其死因构成,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提取广州某三甲医院2018—2022年在广东省死亡医学证明管理信息系统登记的60岁及以上住院死亡患者共1 716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对年龄、性别、根本死亡原因等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住院老年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1.67∶1。在各年龄段中男性病死率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992)。死亡年龄中位数为78.0(69.0,84.0)岁,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01,P=0.003)。季节分布中,冬季死亡人数最多,其次为春、秋、夏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6,P=0.773)。2018—2022年该院老年住院患者死因顺位前3位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76.34%,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疾病类型。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我院2003-2008年住院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2003—2008年死亡病例的性别、年龄和病种的构成情况。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3—2008年住院死亡病案224份。结果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损伤及中毒、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病死人数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39:1;60岁以上年龄组占38.39%。结论必须加强对驾驶员和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提高医院的救治水平,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兰州市居民就医住院患者疾病谱的变化趋势和分布规律.方法 对全市居民就医的患者按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编码后,通过数据录入甘肃省卫生系统疾控机构进医院信息平台,按照国际卫生统计表编码、分类统计,审核各医疗机构其2008~2012年5 年间全部住院患者系统疾病、肿瘤患病、死因情况.结果 住院患者前5 位系统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死亡原因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5 年来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患者人数日益巨增,恶性肿瘤住院总人数前3 位疾病为气管、支气管、肺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和肠道恶性肿瘤.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是居民就医住院患者的重点病种,应加以重点防范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广东省某三级公立医院2013年—2021年间的的4 582例住院死亡病例数据,分析其年龄、性别构成、死因顺位及其变化趋势等,为医院制定医疗及护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年间住院死亡病例,采用统计描述、χ2检验、F检验等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年间,住院病死率1.32%,男女比为2.03∶1,男女住院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死亡年龄为65.93岁。前五顺位死亡原因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共占死亡患者的92.42%。0~34岁组主要死亡原因是损伤中毒(49.11%),35~84岁组是恶性肿瘤(48.29%),85岁以上的是循环系统疾病(33.28%)。恶性肿瘤致死的前三病种分别是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结论 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是医院住院死亡病例的重点,恶性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是重要的死亡原因,医院应加强专科医疗技术建设和重视多学科联合救治;65岁以上人群健康应给予重视,高年龄患者慢性病的防治和心理疏导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我院8年来住院死亡病人统计分析,探讨其变化规律,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检索2003-2010年住院死亡病案共1802例,从病死率、死亡性别、季节分布、年龄分布、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死亡男女性别比1.69:1;死亡人数以第二季度最低,然后逐渐上升至第二年春季;死亡高发年龄段为40~80岁以上;前5位死因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应重点加强死亡前5位疾病的防治、诊断,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2008-2012年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的具体情况及主要死因,为疾病的预防和临床救治工作及降低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2008-2012年南充市中心医院住院死亡3 221病例死因网络直报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67%,男、女病死率分别为2.30%、1.03%,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死因以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占总死亡病例的76.72%(2 471/3 221);损伤和中毒位居死因前5位。结论男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中毒患者为死亡高危人群,应重点加强这些高危人群的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2015年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医院病案管理系统对医院2013-2015年住院死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医院三年总计死亡病例462例,住院患者死亡率为1.17%,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按年龄段划分死亡率从50岁开始上升,80—8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因顺位中前五位分别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其中死于前三种疾病的病例占全院住院患者死亡病例的78.3%。结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该院住院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针对性的开展防治工作,对于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璞 《中国医院统计》2020,(2):136-138,141
目的了解2015—2018年某医院住院病人的死亡原因及死亡病人人均费用的变化,以加强疾病的防治,降低住院病人病死率。方法根据ICD-10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对某院近4年的住院病案首页进行疾病分类,对住院病人的前10位死因进行顺位,分析前10位死亡病人人均费用的变化。结果近4年中收治病人数增加3.64%,病死率上升0.09个百分点,住院死亡病人人均费用增加11.78%;男性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死亡人数,60岁以上年龄组病人死亡人数最多。死因顺位中,循环系统疾病居第1位,恶性肿瘤疾病居第2位,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依次排在第3和第4位。结论加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防治,降低住院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三甲医院6年间住院死亡死因构成特点,为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3598例住院死亡病例基本信息,根据ICD-10分类标准,采用SAS 9.2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14—2019年某医院住院病死率为0.67%,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为提出有针对性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整理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全死因数据,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33.59/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61/10万,男性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死亡率呈升高趋势(〖XC小五号.EPS;P〗=30785.35,P<0.001)。全人群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0.34%;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占全部死亡人数的69.33%。2015-2018年乌海市市区居民期望寿命为77.20岁,去循环系统疾病和去肿瘤后期望寿命可分别增加5.44岁和3.33岁。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是乌海市市区居民的两大死因,也是造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两大疾病,尤其要重点关注肿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居民死因状况及主要死因造成的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兵团2008-2012年8个师部死因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和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资料,采用ICD-10进行死因分类,使用Excel 2010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和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兵团2008-2012年居民粗死亡率为508.67/10万,男性624.01/10万,女性383.14/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0~岁组和15~岁组的5年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45~岁组和≥65岁组的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损伤与中毒占0~岁组和1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24.19%和30.48%,循环系统疾病占45~岁组和≥65岁组死亡人数的构成比为36.68%和47.20%;按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SPYLL)排序前5位死因依次是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兵团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措施,降低损伤与中毒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居民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12年江津区居民死亡原因及顺位,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疾病分类,用死因统计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全区2012年死亡率为664.7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835.1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88.06/10万,男女比为1.71:1。②依据ICD-10-位码分类,2012年江津区死因顺位前五位主要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220.74/10万)、呼吸系统疾病(133.72/10万)、肿瘤(131.29/10万)、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5.14/10万)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41.8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7.67%。结论江津区居民的死亡以慢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成为威胁江津区居民的主要疾病。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户籍居民死亡谱和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按ICD-10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使用DeathReg2005软件系统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分析,并计算1。69岁组人群死因明确个案的潜在减寿年数(PYLL)。结果相城区户籍居民全死因死亡率为670.9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分病种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疾病;PYLL顺位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及变性和染色体异常;PYLL相对比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先天畸形、变性或染色体异常、神经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恶性肿瘤。结论2012年苏州市相城区户籍居民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他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和中毒及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刘伟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12):739-739,743
目的分析严重危害内蒙古满洲里市居民身体健康的疾病和死因。方法采用2012年满洲里市死因监测报告系统报告的死亡资料及人口资料,死因分类按国际疾病ICD-10分类,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对我市2012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满洲里市2012年居民报告死亡率为614/10万,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外因,占全死因的95.27%。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比例最高,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老年人为高死亡率人群,应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及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的死亡情况和主要死因的变化趋势,评估不同疾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为制定疾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8年恩施市常住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分别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AYLL)、年度变化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