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法测定了80例不同时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ADT)。视网膜静脉充盈时间(VFT)、视网膜毛细血管交换时间(CET)和视网膜黄斑部拱环内微血管密度(MD)。结果显示,随着高血压分期级别的增加,ADT、VFT、CET亦增加,并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但MD则减少,与平均动脉压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对视网膜血管造影作定量分析,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不同时期靶器官损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南娜  赵萍 《河北医药》2013,(24):3833-3834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4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最主要表现,是重要的致盲病之一。而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infundnsanglography,FFA)可动态观察视网膜循环,早期发现新生微血管瘤血管性渗漏,无灌注区和黄斑水肿等,成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检查手段。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脑、肾病变等全身疾病,故给造影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做好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对确保患者安全及造影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48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通过是否全程干预对术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对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微血管并发症与BMI、血压、血糖、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8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25例患者出现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69.44%,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5例,糖尿病肾病79例,同时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患者为19例,经过积极有效治疗,均好转出院;无微血管并发症组与有微血管并发症组在BMI、血压、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肥胖、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在西方则成为主要致盲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除长期高血糖是产生糖尿病的原因外,高血压.高血脂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病理改变主要是因高血糖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之一,它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周细胞的选择性丢失、基底膜增厚、微血管瘤的形成、内皮细胞增生和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对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血凝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科行微血管减压手术患者61例,依据术前是否合并高血压病分为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的差异;依据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年龄(≥50岁与<50岁)分为中老年高血压组、中青年无高血压组,中老年无高血压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比无高血压组显著缩短,而纤维蛋白原(FIB)比无高血压组显著升高,P均<0.01;与中青年无高血压组、中老年无高血压组相比,中老年高血压组PT缩短、FIB升高,P <0.05。结论高血压病可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的凝血状态,使患者产生隐匿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晚近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及/或糖耐量异常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5倍,约70~80%的病例两者共存。而高血压又可促进心血管、脑血管,肾脏及视网膜等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和恶化,成为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和致  相似文献   

7.
刘冬梅 《河北医药》2011,33(15):2314-2315
原发性高血压(EH)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最常见的伴发危险因素之一,两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重杀手。合并EH更加速了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患者可以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总结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高风险人群微血管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184例糖尿病患者,分别抽血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取尿化验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检查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整理统计数据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的高低与患者发生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 18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52例,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132例,其中有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6.841±1.187)%,无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642±0.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例糖尿病患者中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32例,无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52例,其中有视网膜病变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6.642±1.298)%,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5.537±0.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有关,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概率越高,控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对预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关系.方法 高血压患者220例,观察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分级情况以及测定左心室肥厚(LVH)、微量白蛋白尿(MAU)、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程度,分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分级情况与LVH、MAU、IMT增厚程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观察组Ⅳ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LVH发生率较高,与Ⅰ级、Ⅱ级以及Ⅲ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LV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级、Ⅱ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MAU发生率,与Ⅳ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MAU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IMT发生率较低,与Ⅱ级、Ⅲ级以及Ⅳ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IMT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LVH、MAU、IMT增厚与对照组患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Ⅲ级及Ⅳ级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LVH、MAU、IMT增厚的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害程度成相关关系,患者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越严重,患者发生LVH、肾功能受损越严重,患者的IMT增厚的几率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96名体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全身和眼部的诊治详情.按性别不同,分别统计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分析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患者中并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x2=15.72,P< 0.01);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也显著高于无视网膜动脉硬化者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x2=23.74,P<0.01),两组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的程度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F=0.743,P<0.05).结论 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三者之间关联紧密,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可能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眼底检查,了解患者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或小动脉硬化,与血压、蛋白尿、水肿和病程的关系。结果妊高症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91%,妊娠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蛋白尿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成正比例关系。结论眼底检查可以做为妊高症的诊断、处理及预后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日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v,DR)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早期发现DR微血管异常.控制与减慢DR的发展将有效保存患者中心视力,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指导意义。我院于2003~2008年对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2例(141眼)行FFA检查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等研究报告进行综述,回顾性分析微血管减压术和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概念、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判定。进而得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临床上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有实质性的作用,但是也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系列并发症。随着对手术期间需要避免的各项问题不断研究方案、解决,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管并发症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5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15例)、微血管并发症组(23例)、大血管并发症组(20例),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血管并发症组和大血管并发症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管并发症组与大血管并发症组的红细胞比容和血沉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改变在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管并发症中起同样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与红细胞比容有较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对1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血管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正常尿酸水平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征指数、血压、血肌酐结果及分析两组患者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HUA组BMI、TG、Cr、收缩压(SBP)均明显高于NUA组(P<0·05),HDL-C、血浆比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NUA组(P<0·05),两组间TC、LDL-C、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A组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发生率均高于NUA组(P<0·05),而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纤维蛋白原、血浆比黏度、TG、高血压、冠心病和脑梗死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呈正相关,HDL-C水平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尿酸水平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伴冠心病、脑梗死、高血压等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及其16种可能危险因素分别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ⅧR:Ag、(?)、TC是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共同易患因素;血糖水平对病变发生亦有一定影响;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时尚与病程有关。此外,发现视网膜病变与女性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7.
沈玺  王晶 《家庭用药》2013,(8):25-25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都可能伴发的一定程度的视网膜结构功能紊乱。糖尿病患者视网膜早期改变可见微血管瘤和出血,血管变化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导致眼底出血、静脉畸形、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增多。后期改变包括小动、静脉闭塞与视神经盘、视网膜、虹膜和虹膜角上血管增生。最终病情发展造成黄斑水肿,黄斑毛细血管无灌注,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眼底改变与高血压病变程度、及视力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眼底改变患者157例(314眼)。眼底根据病变程度分为1级轻度视网膜动脉硬化,2级重度视网膜动脉硬化,3级视网膜动脉硬化同时有视网膜病变,4级视乳头视网膜病变。各级眼底改变与高血压病变程度?低危、中危、高危?及视力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危高血压患者1级、2级眼底改变发生率为93.18%。高危高血压患者1级、2级眼底改变发生率仅为13.46%,而3级、4级眼底改变的发生率则高达86.54%。高危高血压3级、4级眼底病变者盲的发生率最高,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是盲的主要原因。结论高血压眼底血管改变与高血压病变程度成正比关系,与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以及靶器官损伤程度相一致。高危高血压3级、4级眼底病变视力损伤严重,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为盲的首发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患者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进行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7483例,记录所有患者从静脉给药至离开造影室1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疾病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应处理。结果共出现不良反应者325例,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最多,其次是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且以男性为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有56例(17. 2%),以中青年居多。轻度不良反应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主,中度不良反应以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居多,重度不良反应只出现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3例)和葡萄膜炎患者(1例)。结论对于可能出现的重度不良反应,应加强对这些患者的观察和预防。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发生紧急状况时做好及时救治的准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孙子林  陆婧 《药品评价》2009,6(8):318-322
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可导致不可逆性失明,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失明的危险高25倍。糖尿病眼底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病变类型分为两种: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PDR表现为静脉扩张及串珠样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内出血、硬性渗出、微血管异常、棉絮斑。NPDR继续发展为PDR,以新生血管形成、神经胶质增生为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