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成卫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083-2086
为揭示《金匮要略》诊治疾病的原本思路,在隐性知识理论指导下,采用原著明确提出的"治未病"原则,以痉病为切入点,分析有方证原文诊治疾病的思路、思考的重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结论认为"治未病"在原著不仅是一个疾病预防原则,还是一个最终决定方剂、药物选择的治疗原则,将痉病相关原文划分为"辨治已病"与"辨治未病"可揭示原著诊治该病的思维步骤。较之应用后世理论解释与重构经典的阐释学,借鉴采用隐性知识理论,研究结论更为接近经典原本的含义,这无论对于痉病诊治规律、《金匮要略》原著疾病诊治思维还是现代辨证论治思维步骤研究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艳彬 《环球中医药》2022,15(3):506-510
本文以《本草纲目》三个译本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哲学阐释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比较三个译本中的译者因素和历史语境因素,阐述译者文化身份在文本建构过程中所体现的主体性和所处的不同历史语境对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等的影响.翻译作为一种阐释行为发生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之内,译者根据不同的个人经历、知识水平和工作经历等确立自身的主观立场,构建...  相似文献   

3.
"薄厥"是《内经》明文记载的由情志刺激引发的一种疾病。历代注家对"薄厥"的病机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对这些解释的分析表明,解释者对待"神明"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有可能是导致对"薄厥"的不同解释的一个主要原因。张山雷对"薄厥"的失误解释分析表明,中西医在"薄厥"(中风)的病理解释问题上的异同需要被极为谨慎地处理。这对现代中医情志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从兵象的遵循古法、不恃古法、我用我法、循古不泥古"四种性行"出发,以不同以往的角度,结合大量的中医文献,对"用药如用兵"这句著名的格言作了全新的诠释,并运用认知语言学与现代阐释学知识,考察了兵象与中医学关系的历史渊源与思想基础,更进一步表明了超越兵象,以求达到化境的向上一路祈向。  相似文献   

5.
中医本科教材《中医诊断学》时间症状病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毅  严灿 《国医论坛》2001,16(6):52-52
《中医诊断学》教材 (以下简称教材 ) ,经过多年的修订 ,已日趋客观、丰富和成熟 ,但仍存在一些模糊之处 ,尤其是在一些时间性症状病机的解释上更有商榷的余地。本文试就这方面的问题发表一孔之见。1 日晡潮热病机对其产生的机制 ,教材一般解释为 :由于阳明经气旺于日晡 (申时 ,下午 3时~ 5时 ) ,加之胃肠热盛 ,热上加热 ,故日晡热甚。窃以为这种解释其误有二 :一是阳明经气并非旺于申时 ,据经络与时辰流注次序 ,手阳明大肠经气旺于卯时 ,足阳明大肠经气则是旺于辰时 ;二是申时实际上是大肠腑腑气旺之时(或膀胱经经气旺之时 )。一经一腑 ,…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金匮要略》(据赵刻本)中所说的"家",除重复不计外,约为二十种.对于这些"家"的称谓,是否可以按一般的概念来解释——"凡家字皆指宿病而言"呢?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要探索仲景当时用"家"字的本意,最好是按照经文各条的具体情况加以解释.兹逐一讨论于下,希同志们指正.(一)风家:解释"家"的有二说:一为"病中风之人",一为"平常易感中风的患者".二说中前者较妥,后者则似牵强.因为这里所说的"风家",明明是指已病的人,所以下文才有  相似文献   

7.
关于《灵枢·经脉》中“是动、所生病”的解释,长时期来,众说纷纭。故不揣谫陋,试作新解。一、对历代注家几种解释的分析纵观历代注家对“是动、所生病”的解释,主要有下列几种:(一)气血先后说《难经·二十二难》:“邪在气,气为是动;邪在血,血为所生病。……故先为是动,后所生也。”这是对“是动、所生病”的最早解释,但与经旨多有未合。查《灵枢》原文,只说三焦手少阳之脉“是主气所生病者”,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分明气血都属于“所生病”,并不包括“是动”在内;而且分别为三焦、胃两脉之所主。与他经无涉;至于先后之说,  相似文献   

8.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一句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对该句的“精”字多解释为精神爽慧,“柔”字多解释为筋肉柔和(如《内经选读》北京中医学院主编,1978年版)。然而笔者对这一解释有不同的看法。“精”字在古时亦可作清字解。如《史记·天官书》言:“天精而见景星。”精即清明之意。《素问·四  相似文献   

9.
乳香胶可杀灭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剂量(1g/d,连用两周)乳香胶(Masticgum)即可非常迅速地治愈消化性溃疡,但这一作用的有关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乳香具有抗幽门螺杆菌(Hp)活性,这一作用可以从其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中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10.
<正> 医古文试题选[题一]下列句子中括号内的虚词应作何解释?1、从内(之)外者,调其内。答:解作“往”或“到”。2、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答:解作“被”。3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答:解作“仅”。[题二]翻译的标准可以概括为哪三个字?试作简单的解释。答:翻译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信、达、雅三个字。信,指真实可靠,它要求准确无误地将原文的真实意义反映出来。达,指文字  相似文献   

11.
孙公武 《中医研究》2011,24(5):47-4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系指不能以器质性疾病解释而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和食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恶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的一组症候群。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高,在  相似文献   

12.
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是近年来国际上用于评价临床疗效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指标,它通过对分类变量数据绝对危险度减低这一指标的计算,能够客观评价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这一指标临床应用的介绍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已发表的临床研究文献的实例,解释NNT这一指标及其95%可信区间的计算,并通过其相关名词的解释、荟萃分析的方法等方面说明该指标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哲  陶琳 《北京中医》2012,(2):158-160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一组症候群。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肯定。本文  相似文献   

14.
(答案将在下一期刊出) 一、写出下列各字的简化体。(5分) 械、鞠、掀、嵌、蔗、藕、险、癣、徽、盗 二、在各句的下面,用“△”号标明句中所含的异体字、古字、借字,并写出其相应的正体、今字、本字。(10分) 1.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笛。2.庶几幽室一错,中流一柱。3.忘躯循物,危若冰谷。d.君要膏痛,不可挽仰。5.见佗北壁蒜此她辈约以十数。6.凡食之道,撅饥熬饱,是之谓五藏之葆。 三、坡空(10分) 1.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二,最早的词典是 2.朱起凤的《辞通》是解释_字的辞书,杨树达的《_》是解释古汉语虚词的专著。 3.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来解释字…  相似文献   

15.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存在一种或多种消化不良症状(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同时排除任何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痛综合征(EPS)。前者以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要症状,属中医学"痞满"范  相似文献   

16.
炒麦芽水煎剂中的胰淀粉酶激活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炒麦芽水煎剂提取一种胰淀粉酶激活剂,并鉴定其为硝酸钙(带有少量氯化钠)。该激活剂的存在,可以恰当解释炒麦芽水煎剂的助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受点学说(也称受体学说)是阐明药理作用始初反应的学说。"经过130年来的研究和发展,"受点已经不只是一种解释药理现象的理论性的概念",而且是"人们确实可以通过不少实验手段认识受点的实体。"受点概念由最初提出的"接受物质"概念到"亲和力"概念,到"本质活性"概念,到"药物分子与受点的互补性"概念,到"诱导契合"概念,再到后来能动的受点概念。随着概念的修正、补充、变化发展,"能动的受点概念不但可以解释许多用原有概念不容易解释的事实",而且也从"对受点实体的研究结果得到更多的支持。"乙酰胆碱受点、肾上腺素β受点、三碘甲状腺氨酸(T_3)受点这3种不同类型受点实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您好 !贵刊 2 0 0 4年 2 6卷 11期 33页“消脂汤治疗脂肪肝的疗效观察”一文介绍的自拟消脂汤方中 ,有“海藻配甘草” ,为啥未见解释和说明呢 ?难道作者不知中药“十八反”中的“大戟芫花并海藻甘遂反甘草”吗 ?方中的海藻与甘草配伍属什么配伍方法 ,应用于临床安全吗 ?请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释。作为一名中医医生 ,我想你们不会“闭门造车”吧 !敬请作者 :衷学军、李平、辛伟老师给予解释。读者 :李柏云 (湖北浠水县兰溪冷水井卫生室 )注 :作者复信见本期第 2 9页。李柏云同志 :您好 !很高兴您能读我的文章 ,也非常感谢您给我提出…  相似文献   

19.
三焦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中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难经·六十六难》中"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通常只是解释为"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路(或使者)",笔者认为如此解释失之于粗浅。这句话实则暗示元气运行的道路不止三焦一途,还包括脏腑(以及从属于脏腑的经络)间流传这一最重要途径。这既是《金匮要略》的题中之义,也是隐藏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中的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1979年美国《最新针刺进展》一书刊载了加拿大安大略州沃特卢大学哲学博士林凡伟(Ling Y Wei)所著《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科学解释》一文。文中试图用现代科学观点解释中医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特作简介。国外对中医学术尚且如此重视,评价如此之高,我们却有一小部分同志,见宝不识宝,至今仍对祖国医学抱怀疑和否定态度,实在遗憾,建议他们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