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合并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优越性。方法将58例不合并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随机均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合并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优于开放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各32例。微创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开放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支具离床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等指标。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带支具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的VAS评分、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半年的VAS评分、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0例胸腰椎骨折(微创组)与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治疗30例胸腰椎骨折(传统组)的临床资料。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切口缩短,创伤小,出血量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间微创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P<0.05)。两组的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微创组与开放组(n=31)。开放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微创组则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两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进行统计以及比较。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57.3±9.5)min、术中出血量(53.1±11.4)ml、术后引流量(6.8±4.7)m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后Cobb’s角(4.8±3.4)°、椎体前缘高度(89.7±2.8)%,开放组手术后Cobb’s角(4.9±3.7)°、椎体前缘高度(90.1±3.2)%,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与传统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预后恢复快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对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选取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固定技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背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围手术期参数对比和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 VAS、ODI、Vobb 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观察组 ODI 评分为(10.3±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87,P <0.05),此外观察组在 VAS、术后 Cobb 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突出,伤椎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并发症少,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周伟  唐国庆 《安徽医药》2019,23(1):136-138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单阶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单阶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25例,并与同期收治的28例开放手术病人相比较。结果 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s角,微创组分别为(63.06±1.50)%、(91.24±1.01)°、(24.10±1.49)%、(12.57±1.14)°;开放组分别为(62.95±1.36)%、(91.40±1.28)°、(23.82±1.81)%、(12.46±1.08)°,两组病例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s角等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1在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微创组为(2.88±0.93)分,开放组为(3.43±0.57)分,微创组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微创组为(12.92±1.73)d,开放组为(18.86±2.24)d,微创组早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微创组分别为(54.20±6.40)mL、(8.08±1.82)d,开放组分别为(07.14±11.90)mL、(14.64±1.91)d,微创组较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疗效肯定,病人术中出血少,下地负重时间早,疼痛缓解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分别给予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Cobb角度数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和Cobb角度数较术前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术后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促进术后胸腰椎解剖结构和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10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经皮微创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椎弓根切开螺钉固定手术治疗,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Cobb角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椎体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关节功能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本组治疗前,椎体Cobb角小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疼痛评分(1.21±0.21)分低于常规治疗组的(3.14±0.26)分,关节功能评分(96.21±2.11)分、椎体前缘高度比(92.12±5.21)%高于常规治疗组的(84.68±2.17)分、(84.68±5.78)%,椎体Cobb角(6.11±1.02)°小于常规治疗组的(8.15±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常规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微创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加速骨折的愈合,减少失血和引流量,减轻疼痛和更好恢复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年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方法 将80例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两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手术矫正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丢失情况比较;于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价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Cobb角为(7.1±2.2)°,对照组Cobb角为(7.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观察组Cobb角丢失(4.1±1.6)°,明显小于对照组(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97.1±6.6)%,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95.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4.4±1.1)%,明显小于对照组(8.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分别为(2.4±0.6)分、(25.8±7.2)分与(2.6±0.8)分、(26.1±8.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适应证应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既可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又可更好维持伤椎高度,为临床治疗青年胸腰椎骨折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刘奋 《中国医药科学》2013,(22):211-212
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2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1例,分别采用跨伤椎四钉固定法、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Cobb角在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与术前比较明显较低,而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比在术后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四钉短节段固定法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脊柱的长期稳定作用优于跨伤椎四钉固定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同时进行椎体成形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F系统固定并自固化磷酸钙(Autosolidification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ACPC)人工骨进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后2年以上(随访30~72个月,平均37.5个月)随访的21例胸腰椎骨折病例,对比其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的脊柱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丢失及椎管骨块占位的变化、椎弓根螺钉系统是否存在弯曲、松动或断裂现象。结果 21例病例术后切口无感染,出现断棒3例,断钉1例,脊柱矫正度和伤椎椎高度均有不同程度丢失,脊柱Cobb角、椎管占位和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与术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的基础上仅仅进行椎体成形术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内固定失效率及避免脊柱矫正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2.
马毅 《天津医药》2003,31(6):371-372,F002
目的 :评价脊柱后路手术对胸腰椎骨折受侵犯椎管的复位与重建作用。方法 :对急性胸腰椎骨折或脱位患者86例早期行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 :术前椎管狭窄率 (42 6±4 7) % ,Cobb角 (17 8±2 8)°,术后分别降低到 (14 5±1 9) %和 (7 8±1 2)°。术前椎体前高为 (38±2 1) % ,术后提高到 (93±10 6)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75例神经功能改善 ,11例无改善 ,有效率87 2 %。结论 :胸腰椎骨折或脱位早期行后路手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具有矫正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椎管重建效果可靠 ,截瘫恢复率高等优点 ,是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边江 《安徽医药》2019,23(9):1811-1813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6年7月陕西省陇县中医医院胸腰椎骨折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微创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平均引流量、术中收集血量、术后机体疼痛积分和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病人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COBB角。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31%,微创组为9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平均引流量(43.51±1.41)mL、术中收集血量(25.51±2.61)mL、术后机体疼痛积分(3.62±1.21)分和平均住院时间(7.51±1.24)d低于对照组[(154.26±2.77)mL、(57.26±3.57)mL、(5.61±2.59)分、(9.26±2.17)d](P<0.05);干预前后两组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COBB角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在保证椎体高度、椎间隙高度、椎体COBB角恢复正常的前提下,经皮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术可改善胸腰椎骨折病人椎体功能,减轻机体疼痛,减少出血和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治疗期间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1d对比,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评分(VA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改善(P0.05);且与术前1h对比,术后3d及术后3个月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伤椎楔变角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经伤椎植骨固定方式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何飞平  李如求  盖景颖 《河北医药》2016,(15):2340-2342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 )、PKP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老年患者共99例为对象。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3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B组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C组采用内固定术联合PKP治疗。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功能障碍指数( ODI)、JOA评分、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治疗,3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 <0ⅱ.05)。除术后1周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A组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其他时段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KP术、PKP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老年患者宜选择PKP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 B 型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骨科2010年2月年至2013年2月收治的86例 AO 分型为 B 型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研究组41例)和传统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Cobb 角、前缘压缩率、ASIA 神经功能分级及 ODI 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术前椎体前缘压缩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的 VAS 评分、Cobb角、ODI 评分在术前及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末次随访时的 VAS 评分、Cobb 角、ODI 评分显著的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末次随访2组患者间的 ASIA 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 ASIA 均优于治疗前( P <0.05)。结论胸腰椎 B 型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单椎间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同时降低术后 VAS 评分、Cobb 角丢失及椎间盘退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联合后路椎管减压与否,对柞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9月本院43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21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同定植骨联合后路椎管减压治疗;B组22例采用椎弓根螺钉同定植骨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包括Cobb角改变、伤柞中央与正常椎高度比、随访疼痛Denis分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不同随访时间点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疼痛Deni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中央高度与正常比值及Cobb角的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后路柞管减压与否,对柞弓根螺钉同定植骨治疗无神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有20例患者接受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观察组),另外20例患者接受经后路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为出现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度均较术前好转(P<0.05),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与传统的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相比可以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大,而且可以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并减少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伤椎固定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的 探讨在严重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了我院2003年5月~2008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41 例.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53%(37%~82%),Cobb角平均29.6°(17°~39°),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7个月(6~29个月).影像学资料显示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2%(87%~96%),术后Cobb角平均为5.6°(3°~10°),植骨均愈合、椎体脱位纠正,复位良好.结论 对严重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s角。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61.38±2.44)cm、术中出血量(95.31±23.38)ml、术后引流量(14.67±3.12)ml及VAS评分(2.16±0.6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22.32±3.08)cm、(276.32±41.54)ml、(165.19±36.35)ml、(3.78±0.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 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指数和后凸Cobb’s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疼痛,其远期效果与开放式手术相当,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