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式气压治疗在脑卒中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 syndrome,SHS)Ⅰ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康复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SHSⅠ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改良式气压治疗和传统气压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评价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的疼痛评分、手部肿胀程度、上肢简化Fulg-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lg-Meyer assessment,FMA)及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FMA评分及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FMA评分及ROM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气压治疗有利于减轻SHSⅠ期患者的疼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又称为卒中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S)或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Ⅰ型(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Ⅰ,CRPS),最常发生于脑卒中后1—3个月,其发病率可达12.5%—70.0%~([1—2])。肩手综合征病情演变一般分为三期:Ⅰ期(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患侧肢体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患肢皮肤潮红,皮温增高等;Ⅱ期(营养障碍期)患者皮温多数可降低,疼痛、活动受限减轻,皮肤菲薄,但多合并手部肌肉萎缩及皮肤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容易使患肢永久性畸形即发展至Ⅲ期~([3])。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有研究表示其可能与淋  相似文献   

3.
肩-手综合征(should-hand syndrome,SHS)是一组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指脑卒中后患侧上肢出现疼痛、水肿及营养障碍等临床表现,目前SHS治疗以综合康复为主,配合穴位注射、肌电促发电刺激、高压氧等治疗[1—3],以达到减轻关节水肿和疼痛  相似文献   

4.
任平  莫一琨 《现代临床护理》2011,10(8):20-21,66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训练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早期运动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SHS发生率及上肢运动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H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运动训练能降低脑卒中患者SHS的发生率,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SHS为对照组,桂枝汤加减结合针灸与康复功能训练治疗SHS为治疗组,治疗观察10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2分。结论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消除皮肤出汗、发紫、发凉等现象,缩短病程,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SHS为对照组,桂枝汤加减结合针灸与康复功能训练治疗SHS为治疗组,治疗观察100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90.0%,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②Fus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治疗组上肢总积分高于对照组12分。结论: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SHS可有效缓解瘫痪侧肢体的疼痛,消除皮肤出汗、发紫、发凉等现象,缩短病程,减少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程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7.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早期SHS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盲法、临床对照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6月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部和住院部符合脑卒中后早期(Ⅰ期)SHS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89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体位摆放、主被动活动和TENS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治疗。肌内效贴贴扎方案每次维持24 h,5次(5 d)为1疗程,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AS)、肿胀程度和运动功能(FMA)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和FMA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手部肿胀程度分别为(2.9±0.8)分和(77.8±4.6)mL与对照组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和TENS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SHS I期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较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约12.5%~70%。主要表现为患侧肩部疼痛、手部疼痛和浮肿,患侧肢体皮温升高,消肿后手部皮肤及肌肉萎缩,直至挛缩畸形。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因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将直接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导致手及手指的永久性畸形[1]。目前国内外对其尚无特效治疗,为探讨肩手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0.
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6例脑卒中后并发SHS患者分为运动治疗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行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还另外采用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的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激活生理性肩-手泵机制的运动训练方法对消除手背水肿,缓解疼痛,防止手部肌肉萎缩,促进脑卒中后SHS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肩封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向斌  石元洪  张红  吴奇 《临床荟萃》2007,22(5):339-34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亦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指脑卒中后瘫痪上肢的肩部及手指、腕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群,如不及时有效治疗,最终导致手部肌肉萎缩,手指挛缩,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脑卒中致残的重要原因.而目前SHS尚无特效治疗,常规方法疗效并不满意.我们采用肩关节周围封闭的方法治疗SHS,操作简单,风险小,疗效肯定,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治疗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疗程28d。治疗前后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量表(VAS)、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运动功能、疼痛及综合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综合功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英震  韦道天  王敬雪  胡川 《中国康复》2023,38(11):654-658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同步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气动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镜像疗法及气动手同步治疗,2组均进行4周的干预治疗,在干预前后,采用手肿胀程度评估(掌指关节、8字缠绕法围度)、视觉模拟评估法(VAS)、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手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上田敏手功能分级评分、MBI、VAS评分均明显提高,手肿胀程度减轻(P<0.05),且观察组上田敏手功能分级、MBI、手肿胀程度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在VA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镜像疗法及气动式手康复装置同步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手功能,降低手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老年脑卒中后早期SHS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增加手法淋巴引流。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排水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手部水肿程度、患肢疼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患肢水肿程度、VAS评分、FMA评分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患肢各项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水肿程度[(146.71±6.22)ml]、VAS[(2.39±1.01)分]、FMA[(59.84±5.99)分]、MBI[(72.04±8.9)分]较对照组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显著减轻老年脑卒中后早期SHS患者的水肿、疼痛,并能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肉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短期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正确的体位摆放、气压治疗、冷热水治疗、主动和被动运动及神经发育疗法,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行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2组均进行4周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排水法、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Fugl-Meyer量表(FMA)、巴氏指数(BI)评估患者的水肿及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水肿及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在短期内能进一步改善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水肿及疼痛程度,提高肩关节功能、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泡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肩-手综合征(should-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偏瘫后突然出现的以手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并发症。肩-手综合征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内发生,其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腕和手肿胀、相应关节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后期可有骨和软组织萎缩,手指关节和腕关节,甚至肩关节的挛缩.最终导致上肢功能受限。国外报道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2.5%-27.0%。国内报道,早期功能训练能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但仍达到10.3%,因此,重视肩-手综合征的治疗.对于患者的整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对当前的一些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争议,但有一个共识就是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栽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ren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SHS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们以肌电触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肩三针对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召县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7例脑卒中偏瘫后SH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任务导向性镜像疗法(task-oriented mirror therapy,TOMT)组和肩三针组。TOMT组予常规康复及TOMT,肩三针组增加肩三针治疗,对比两组运动功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肩三针组治疗3个月末Brunnstrom运动功能恢复评定表分级水平优于TOMT组(U=2.257 0,P0.05)。肩三针组治疗3个月末神经生长因子(NGF)(451.32±51.24)ng/L、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BDNF)(5.58±0.42)μg/L水平高于TOMT组(386.73±49.42)ng/L、(4.72±0.4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5.13±0.82)μg/L水平低于TOMT组(9.93±1.51)μg/L(P0.05)。结论肩三针治疗脑卒中偏瘫后SHS患者,可调节上肢运动功能,调控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比较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肿、疼痛等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P0.01),疼痛程度(MPQ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上肢水肿构成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SHS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湿热敷加红外线照射,可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缓解水肿、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中风后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率很高,约为12.5%~70.0%~([1])。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SHS可分为3期,Ⅰ期表现为手部肿胀,色泽改变,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Ⅱ期表现为肩、手部疼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