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  李辉 《河北医药》2006,28(6):472-473
目的研究和探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和超短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NPPV组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先做心理疏导,然后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吸气压(IPAP)8~15 cm H2O,呼气压(EPAP)4~8 cm H2O;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面罩吸氧.分别测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2组对比观察.结果 NPPV组30例中5例改行气管插管(16.7%),对照组2例自动放弃治疗,28例中10例改为气管插管(35.72%)(P<0.05).NPPV在第1个2 h内可迅速改善氧合、减慢心率和呼吸频率.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能快速改善氧合和呼吸困难,减少气管插管,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45例使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观察组,31例单用机械通气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乳酸水平、氧合指数、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转归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第7天氧合指数为284.48±48.11,与对照组237.88±4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为(95.46±17.41) h、总吸氧时间为(96.61±18.09) h、住院时间为(21.30±4.60)h,对照组分别为(112.58±20.21) h、(116.72±28.11) h、(27.12±5.14) h(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肺炎(8.89%)、呼吸机相关肺损伤(2.22%)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9.03%、16.13%,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气胸发生率(4.44% vs 3.23%)、肺出血的发生率(2.22% vs 6.45%)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95.56%)高于对照组(80.65%,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有效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夜间无创伤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应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5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夜间无创伤通气治疗前后12分钟步行距离(12MWD),血气分析、肺功能、膈肌移动度和夜间最低氧饱和度(SaO_2)的变化.结果 夜间无创伤通气治疗组治疗后12MWD、FVC%、FEV_1%、膈肌移动度夜间最低SaO_2均较对照组增高,PaCO_2较对照组降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夜间无创伤通气在COPD缓解期的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肺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及ESCA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肺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耐力及症状改善情况、肺功能、依从性以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的差异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其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以及FEV1/FVC、依从性评分以及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COPD患者行肺康复训练联合个性化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其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并改善疾病症状,促进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MAS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PS治疗,气管内给药,而后继续采用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氧合指数由(23.2±2.8)渐降至(12.2±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从(0.13±0.03)上升至(0.32±0.0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上呼吸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S联合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MAS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改善MAS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气胸及VAP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存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将28例重症MAS病例随机分成两组,13例作治疗组,在上呼吸机及常规治疗同时应用PS治疗;15例作对照组,予呼吸机及常规治疗,观察监测两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及病程和预后。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氧合指数(OI)从21.5±4.6渐降至12.8±1.6,同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从0.10±0.04升至0.31±0.05,同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5±1.9)d、(7.1±2.8)d、(13.4±4.6)d,对照组为(4.8±2.2)d、(10.3±3.6)d、(16.5±5.2)d,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S治疗能有效地改善MA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可缩短应用机械通气及用氧的时间及病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互联网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肺康复延续干预,研究此形式的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9年1~12月呼吸科收治的100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的把样本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样本失访2人(n=48),观察组样本失访4人(n=46),在专科医师指导下,2组样本患者住院期间同样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和肺康复训练;出院后,使用传统出院宣教和电话回访方式给对照组样本进行干预,使用钉钉平台网络沟通方式给观察组进行呼吸康复指导及互动随访。观察2组样本患者经干预6个月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实际值/预计值(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生活质量(CAT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观察组FEV1%、FEV1/FVC、CAT评分、SDS和SAS评分及6MW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肺康复延续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缓解患者的各种焦虑情绪,提高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肺康复治疗后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30例,两组间肺功能无差异性(P>0.05),两组常规治疗方法无差异,训练组另加上下肢锻炼和呼吸肌锻炼,20周后比较两组锻炼前后肺功能的改善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肺康复运动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疗效。方法比较24例采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序贯组)和22例采用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常规组)住院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的差异。结果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1±4)d]、住院时间[(17±3)d]、有创通气时间[(5.0±2.2)d]较传统组[分别为(17±8)d、(27±6)d、(13.5±5.7)d]均缩短(P<0.05),VAP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具有很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将82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按照给氧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共40例,予以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照组,共42例,予以常规吸氧.比较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pH值、PaO2、SaO2及PaCO2等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R)等肺功能指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者气流受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